行为主义之父的跌宕人生

2015-06-19 12:49李欧
科学家 2015年5期
关键词:华生行为主义小白鼠

李欧

他21岁就拿到硕士学位,之后又获得芝加哥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

他开创了心理学三大流派之一的行为主义,成为任何一本心理学教科书都不能跳过的一章;

他出生贫寒,年纪轻轻就当上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但在他事业如日中天时,却因一桩丑闻被自己所热爱的事业驱逐。之后又转战商业,成为广告圈中的一匹黑马。30年后,他又重获美国心理学界的谅解,并得到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代表最高荣誉的金质奖章。

他是历史上仅次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学家,他同时又是一名腰缠万贯的企业家。

他就是约翰·华生(John Watson)——20世纪最伟大的心理学家之一。

教会家庭中长大的坏孩子

1878年1月9日,华生出生在美国南加利福尼亚州的乡村。华生在家里面的六个孩子中排行第四。他的母亲是浸礼会的教徒,作为教徒,她恪守教义,严禁孩子们抽烟、喝酒,就连美国人最爱的party也不允许举办。自打华生出生后,他的生活就被贴上了教会的标签。甚至连他的名字——约翰——也是母亲在听从一位牧师的建议后给他起的。华生的母亲希望儿子以后能像“施洗约翰”一样,成为一名优秀的牧师。可事与愿违,母亲越是用教义来约束华生,华生就越是讨厌宗教,以至于华生后来曾公开表态他厌恶任何的宗教形式。

华生有一个严母,但没有慈父。华生的父亲游手好闲,爱喝酒却不爱干活,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竟然在华生13岁的时候抛家弃子,跟着两个印第安女人跑了。这件事给华生带来了巨大影响,也成为他一生都没有解开的心结。在失去父爱后,华生变得叛逆起来,他反抗母亲和老师的约束,以打架斗殴作为生活的乐趣。为了让华生换一个环境,也是为了让他见见世面,母亲决定举家从偏远的乡村搬到小城格林威尔去。

初到格林威尔,华生就因为惹事先后被关进警察局两次。有一次是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华生用美国南部一种常见的方式——挑选出一个黑人,然后将他痛打一顿——自我消遣,之后警察以斗殴将其逮捕。另一次则是在格林威尔边界内非法携带枪支。中学时代的华生,就是这样一个身上被打上“叛逆”“堕落”“暴力”标签的孩子。

福尔曼大学,人生路上的转折

两次被逮捕的经历让16岁的华生开始反思,他想改变这种如生活在泥潭中的现状。可能是他看见日渐破败的家庭需要一个人支撑起来,日夜操劳的母亲也需要有人扶助;也可能是华生意识到,再这么“坏”,总有一天他会变得和他父亲一样失败。可是身无所长的华生该如何改变现状呢?他意识到要成功就必须上大学,就像他在多年后回忆得那样,“那时后我才意识到,除非我真的上了一所大学,不然我将在学术上一事无成。”可是像华生这样的坏孩子,哪家大学愿意收?华生自己也这么认为,但他知道如何毛遂自荐。他找到了福尔曼(Furman University)大学的校长,说服他自己已经立志成为一名研究学者。最终,福尔曼大学收下了这个日后将改变整个心理学面貌的学生。

华生在进入大学后,并不能很好地适应学习生活。一方面是他在学习上有些吃力,另一方面来自同学的嘲笑,他们认为华生是一个孤僻、懒惰、叛逆的人。不过,他有勇气在第二年选修哲学,并认识了带他接触心理学的导师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教授。从此,华生就和心理学结下不解情缘。摩尔是一位脾气古怪却学识渊博的老师,他对华生产生了重要影响。华生跟着摩尔学习了第一门心理学课程。正是在摩尔的课上,华生认识了冯特、巴甫洛夫等一批心理学家,还读到了詹姆斯的名著《心理学原理》,并接受了心理学方法的系统训练。这些为华生日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学家打下了基础。

1899年,年仅21岁的华生从戈尔曼大学毕业,获得了文科硕士学位。他希望能继续攻读博士,不凑巧的是,此时母亲重病不想让儿子离去。于是华生在家附近的一所仅有一间教室的学校谋了一个教师的职位。他靠着每月25美元的报酬赡养母亲,直到1900年7月母亲病逝,随后他离开格林威尔,想要去追寻自己的梦想、实现人生价值。

美国心理学的新星从此升起

1900年8月,22岁的华生来到了芝加哥大学,如愿以偿地成为了一名博士生。值得一提的是,华生在这里曾跟着约翰·杜威(John Dewey)学习过一段时间的哲学。但他并不理解杜威和他的哲学,多年后当他再次谈到杜威时,他说道,“我从来不知道他在讲什么,遗憾的是,我现在仍然不知道。”

华生的博士生导师是芝加哥大学心理系主任詹姆斯·安吉尔(James Angell),也是后来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安吉尔将华生领入了心理学的大门,并向他系统地传授了心理学知识。可以这么说,华生日后在心理学上的成功一半要归功于安吉尔。就像华生自己说得那样,“我一入校,就立刻感到我的选择是正确的。安吉尔先生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语言流畅,立刻就把我吸引到了心理学上。”在芝加哥大学,华生不仅学习了心理学,他还兼修了哲学、神经学和生理学。

1903年,25岁的华生不仅成为芝加哥大学最年轻的博士,还获得了这所大学第一个心理学博士学位。毕业之后,华生在芝加哥大学又工作了5年,先是作为安吉尔的助手,之后又获得了一份心理学助教的职位。在芝加哥大学工作期间,华生进行了大量的动物行为实验,他发现动物的学习并不像原先科学家们认为的那样是一种在大脑内部发生的过程,而是一种借助于肌肉运动知觉实现的外部过程。通过这一系列的动物实验,华生不仅成为全美知名人物,他还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行为主义观点。

5年后,也就是1908年,华生出任约翰·霍布金斯大学(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心理学系主任,并于同年担任美国心理学会重要期刊《心理学评论》(Psychological Review)的主编。这时,华生已经有了足够的积累和自由可以将他的心理学思想付诸于现实,同时约翰·霍布金斯大学也为他提供了优越的物质条件。华生已经有创建行为学派的雄心,他认为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不应该研究意识,只应该研究行为,把行为与意识完全对立起来。在研究方法上,他主张抛弃内省法而改用客观的实验方法。

为了宣传行为主义,华生在耶鲁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进行了一系列演讲。其中最重要的是1912年2月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演讲,正是在这场热情洋溢的演讲中,华生报告了他那篇著名的行为主义宣言《行为主义者眼中的心理学》(Psychology as the Behaviorist Views It)。1年后,华生在期刊《心理学评论》上发表了这篇文章,他明确指出“就行为主义者的观点来看,心理学是自然科学的纯客观的实验性分支学科;他的理论目标在于预测和控制行为。”这标志着行为主义诞生了。

华生的学术生涯从此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他在众多支持者的簇拥下著书立说,逐渐架构起行为主义庞大的理论框架。他的声誉随着行为主义思想在全球扩散而与日俱增。1915年,年仅37岁的华生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至此,这个从南加利福尼亚州乡村走出来的坏孩子,成为了美国心理学界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恐惧的小艾尔伯特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和我可用以培养他们的特殊世界,我就可以保证随机选出任何一个,不问他的才能、倾向、本领和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把他训练成为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特殊人物如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或甚至乞丐、小偷。我承认这超出了事实,但持相反观点的人却错误了数千年。”

华生这段赫赫有名的话,反映了他环境决定论的思想。他认为儿童的行为除少数简单的反射外,完全是由外界环境塑造的。甚至连情绪这种纯粹的主观体验也是由外在的条件反射形成的。说到这,就不得不提到华生那项蜚声科学界的实验。

这项实验被如今的大多数人称为“小艾尔伯特恐惧实验”。实验对象是一个名叫艾尔伯特(Albert)的11个月大的孤儿,在实验前艾尔伯特已经和一只小白鼠建立了良好的友谊。之后如果小白鼠出现,艾尔伯特便会伸手想要去摸它,此时,华生在后面用锤子敲响一根1米长的铁棒,发出哐当的一声。突如其来的响声让艾尔伯特十分惊恐,这一过程重复3次后,艾尔伯特出现了轻微的呜咽声。过了一周,又重复相同的过程。在总共7次小白鼠和响声同时出现后,当艾尔伯特再次看见小白鼠时,他嗷嗷大哭起来,迅速逃离小白鼠,其恐惧程度华生在论文中有过详尽描写,“几乎同时,他一下子转向左边,扑倒在地,在地板上匍匐前行,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差不多爬到垫子边上时,才让大人赶上。”在接下来的实验中,不仅呈现小白鼠会让艾尔伯特恐惧,呈现兔子、狗、皮衣、棉花甚至圣诞老人的白胡子他都会哇哇大哭。这说明艾尔伯特对小白鼠的恐惧已经泛化到一切带毛的东西上面。这个实验证明形成恐惧只需要一周时间,这有力地支持了华生的行为主义理论。

小艾尔伯特实验在为华生收获巨大成功的同时,也招致批评。批评声集中在实验伦理上,这项实验将小艾尔伯特置于巨大的恐惧感中,实际上当他离开实验室后并没有消除恐惧。华生在论文中也承认了这种外界环境引起的情绪可以伴随人的一生。想想看,这次实验经历将为艾尔伯特以后的生活带来多少麻烦。

但不管怎样,这些都不妨碍华生在小艾尔伯特实验后走上学术巅峰。可是,也正是这个实验,在不久之后葬送了他所拥有的一切。

被心理学驱逐,却在广告业上重获新生

说小艾尔伯特实验毁了华生,并不是因为他让艾尔伯特害怕了,而是华生让他老婆也害怕了,因为这个实验的助手雷诺·罗莎莉(Rayner Rosalee)在日后成为了他的情人。

在华生和罗莎莉坠入爱河后,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所在地的巴尔迪莫风言四起。华生的老婆在听到这些风言风语后,决定调查清楚事情的原委。她不仅在华生的口袋里翻到了罗莎莉写给华生的情书,还有一次她去罗莎莉家中做客,并佯装头痛想要去房间休息,一进房间她就锁上了门到处搜寻情书,很快她就找到了华生写的14封情书。华生的老婆强压怒火,回家后她还试图说服华生回心转意,可是华生拒绝了她。

1920年末,华生的一封情书被送到了约翰·霍布金斯大学校长的手中。由于社会无法容忍这种不道德行为,华生不出意外的被解除了一切职务,尽管他是当时美国最红的心理学家。在丢了工作后,华生的老婆也带着所有财产和他离婚了。这位曾经的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就这样变得一无所有。在他正式离婚10天后,华生和罗莎莉结婚了。出于拮据,他们只举办了一个小规模的婚礼。所有的心理学家,包括华生最好的朋友都没有发来贺电,更没有参加他们的婚礼。华生以这种悲剧的方式结束了他红极一时的学术生涯,从一个引领心理学潮流的教授,沦为了一个被心理学界驱逐的流浪汉。

走投无路的华生在几位朋友的鼎力相助和热心推荐下,于1921年投职于智威汤姆逊(J.W. Thompson)广告公司。他做好了一切准备,打算在这个陌生的领域里大展手脚,并宣称自己要做一个“真诚、善良的雇佣广告人”。就像20多年前,在他入学福尔曼前立志要成为一名优秀的学者一样,这一次他成为一名优秀的广告人的愿望也实现了。

华生试图将心理学融入他的广告工作中。他发现当人们不知道自己抽的是什么品牌的香烟时,他们很少能辨别出不同品牌香烟之间的差别。这让华生开始研究品牌忠诚这一当今广告界仍在沿用的概念。他认为在消费中,人们不只是购买产品本身,还是在购买产品的品牌价值。因此,与产品品牌密切相关的情感、价值观对产品的销售至关重要。华生还主动请求到商场做一名柜员,这样他就可以研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他通过观察发现,在排队等待付款的消费者,会随手买一些收银台附近原本没准备买的东西。而在超市收银台旁边摆满了糖果等小商品,就是应用了华生的理论。此外,为了推销麦斯威尔咖啡,华生掀起了一场“咖啡休息”运动,使“咖啡休息”成为了美国办公室、工厂、家庭中的习惯。

正是凭借着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以及辛勤的工作,1924年华生成为了智威汤姆逊广告公司(今天的汤姆逊公司是美国最大、世界第二大广告公司,世界500强企业)的副总裁,获得每年7万美元的报酬。华生因此跻身最有钱的心理学家行列。此后,他一直在广告业工作直到67岁退休。

1958年9月25日,华生在纽约市溘然长逝,享年80岁。华生始终觉得自己是一个被心理学抛弃的人,他在逝世前将自己多年的信件、笔记和书稿等送入壁炉中焚毁。

事实上,在一年前,他已经得到了美国心理学界的谅解。华生离开约翰·霍布金斯大学以后,几乎与所有的学术团体断绝了关系,但美国心理学会仍在1957年授予了他一枚最高荣誉的金质奖章,以表彰他对心理学的突出贡献。

“至约翰·华生先生,华生的工作已成为现代心理学形式与内容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他发动了心理学思想的一场革命,他的论著已成为富有成果的,开创未来的研究路线的出发点。”

年近八旬的华生老人,面对已经远离多年的心理学重新授予他这份迟到的荣誉时,该作何感想?40年的学术流浪让他近乡情怯,他不敢面对曾经的朋友和同事们,最后由他的儿子代为出席。

猜你喜欢
华生行为主义小白鼠
刑法行为人主义的辨析及其价值
十只快乐的小白鼠
十只快乐的小白鼠
小白鼠观察记
机灵的小白鼠
“各取所需”:三种SLA理论结合视角下的二语教学
聪明人
《福尔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