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勋勇 余秋
云南省针对边疆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差异,分众化打造一批接地气的基层宣讲员队伍,用身边人身边事和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宣传党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维护和促进了边疆民族地区的团结进步繁荣稳定。
重根本、谋长远,始终把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作为谱写中国梦云南篇章的“心”工程来抓。为使全省各族群众能够深入理解党中央的战略部署和省委意图,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省委宣传部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为抓手,根据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认知水平和理论需求,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变成群众愿听、爱听、听得明白的大众语言,变成指导群众生产生活的“大众哲学”要求,积极推进党的理论和精神走边疆进山寨。启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政策民族文字翻译”工作,先后将党的十八大报告、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等一系列重要文件、书籍翻译成十余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怒江、迪庆、西双版纳等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29个民族自治县纷纷用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开办广播电视、网站、微信、手机报。汇聚全省社科力量,开展“社科专家基层行”,在把党的理论政策送进边疆山寨的同时,集中力量调研制约“老少边穷”地区经济社会团结稳定发展的深层次原因,先后形成有质量的建议报告百余份,为省委决策提供了有益参考。
抓队伍、创品牌,精心搭建党的理论通向边疆群众的“桥”。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进程中,省委感到,光有理论的大众化,没有一座座理论直达群众的“桥”,再好的理论也不能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为此,省委宣传部把理论宣讲的重心下移,着力培育群众身边的宣讲团,让群众变成乡土理论工作者,让乡土理论工作者贴身服务边疆群众。目前,已有12支在群众中有广泛影响力的基层品牌宣传团,上千支各具地方民族特色的宣讲队伍活跃于云岭大地的大中小学校、工矿企业、边疆村寨、街头巷尾。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发挥民族干部既掌握党的理论政策,又熟悉本民族历史文化、民风民俗的优势,把民族干部作为理论宣传的主体,组成了用民族干部宣传、用民族语言讲解、用民族文字阐释、用民族节庆展示、用民族文化体现的“五用宣讲团”,深入少数民族村寨解读党的理论政策。针对青年大学生的特点,以云南农业大学为试点,组建了“大学生宣讲团”,以共同的青春、共同的阅历、共同的使命,在宣讲学生和听讲的学生之间产生共鸣,激励和引导青年学子勇敢担负起实现中国梦的历史责任。
面对面、心贴心,坚持用党的理论凝聚引领云南各族群众走好民族团结进步繁荣稳定之“路”。基层宣讲团成员充分发挥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优势,将党的理论政策结合自身的感受、体会,形成独具特色、独有风味的民族民间语言,在面对面、心贴心的对话聊天中讲述中国梦,传递正能量,让群众在感受、感动、感悟中感恩。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达匹河乡棉谷村位于陡峭封闭的高黎贡山中,属国家级贫困地区。福贡县“农民宣讲团”结合该村迫切需要脱贫致富的实际,派中药材种植能手李松战去棉谷村用民族语言讲述自己如何沾惠农政策的光,种植云黄发家致富的经历经验。朴素的感情、朴实的语言和榜样的力量在宣传党的理论政策、传递党的声音、鼓舞和凝聚引领边疆群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去年云南遭遇的鲁甸“8·3”和景谷“10·7”两场大地震中,受灾群众坚定不移地信赖和依靠党和政府,积极开展生产自救。全省各地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社会主义美德,谱写了一曲践行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赞歌。
(责任编辑:郭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