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本刊记者 付 松
红色圣地的发展富矿
——遵义红色文化旅游发展观察
文丨本刊记者 付 松
遵义市不遗余力地挖掘资源、保护资源、利用资源,千方百计让文化旅游“红”起来,“红色经济”方兴未艾。
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一栋中西合璧的两层楼房临街而立。
80年前,在这栋小楼里召开的遵义会议,在关键时刻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命运,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程,成为中国革命的重要转折,为数十年后遵义红色旅游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以其回顾性、学习性、故事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重温红色记忆、感受革命历史。
“我们重要的红色资源,就是遵义会议,以此为起点留下了大量的红色文化,对中国革命,尤其是中国的近代史影响非常大。”遵义市委副书记、市长王秉清说,红色文化是遵义旅游产业最为重要的依托。
正是意识到这一点,遵义市不遗余力地挖掘资源、保护资源、利用资源,千方百计让文化旅游“红”起来。
为了重现遵义会议这一影响中国历史的转折时刻,遵义会议新陈列馆根据史料记载,运用等身幻影成像技术进行显现,制作了一段8分钟的视频,让观众瞬间进入历史现场。
除了遵义会议这一场景,新陈列馆还分别运用了六面屏技术结合声光电效果和三维立体半景技术,重现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及娄山关战役等战斗场景,使参观者能够更全面、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相比旧陈列馆,新陈列馆不仅科技含量增加,展出的文物及资料也更为丰富。”遵义会议会址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介绍,新陈列馆占地1.9万余平方米,展示面积约7千平方米,展线长达1000米。从2013年7月开始动工,2014年12月份正式对外开放。
苟坝是枫香镇西北的一个小山村。1935年3月10日至12日苟坝会议的召开,撤销进攻打鼓新场的计划,避免了中央红军遭受覆灭的危险;毛泽东进入三人军事指挥小组,使遵义会议提出的“改组党中央领导,特别是军事领导”的任务最终得以圆满完成。
如今,历经80年的发展,苟坝会议会址已成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苟坝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列为全省100个重点旅游景区之一。
“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发展乡村旅游富村子,令历史与现实融合发展。”枫香镇镇长帅波说,通过苟坝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区、青坑九龙湖风景区、温泉养生城等项目的建设,一副“红色苟坝、最美田园、养生福地”的美丽画卷将镌刻在黔北大地。
遵义市不遗余力地挖掘资源、保护资源、利用资源,千方百计让文化旅游“红”起来。图为遵义会议纪念馆新陈列馆里的遵义会议参会者雕像。(胡志刚/摄)
作为全省十大文化产业园区的长征文化博览园,集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一体,重点打造体验式的旅游项目,让游客“重走长征路”。
按照规划,园区将利用长征文化与现代文化旅游巧妙对接,精心打造集互动、休闲、参与、体验为一体的旅游综合体,还原红军长征文化史实,成为长征的“微缩”景观。
“该项目拟投资100亿元,总规划面积460公顷,规划建筑面积190万平方米。”遵义红旅集团总经理卢超告诉记者,长征文化博览园的规划和科研阶段已经结束,迎宾广场、游客集散中心的基础工程开始动工建设,预计所有工程建设于2017年9月全部完成。
据统计,目前,遵义市已有遵义会议会址旅游景区、四渡赤水纪念馆等国家4A级、3A级红色旅游景区5个,有娄山关战斗遗址、湄潭浙江大学旧址、茅台渡口等国家级和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38个。仅今年上半年,遵义市红色旅游就接待游人800万人次,同比增长19%。
“遵义的旅游资源丰富,但红色是其主色调。”遵义市旅发委主任吴起说,遵义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文化苦旅”带热了“精神之旅”,也使得当地的“红色经济”方兴未艾。
作为革命老区,红色旅游已成为遵义的支柱产业。近10年来,遵义市红色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51%,红色旅游直接或间接从业人员超过7万人。
但是,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整合和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从观光旅游到深度体验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有专家指出:如何实现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催生文化旅游产业新业态,激发文化旅游产品新活力,提升区域文化旅游竞争力,实现叠加放大的“蝴蝶效应”和社会、经济效益双赢,是遵义红色旅游未来需要实现的重要步骤。
因此,打造旅游精品景区已成遵义旅游发展的第一要务。
2013年初,遵义市17个景区进入全省“5个100工程”后,遵义市委、市政府按照《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要求,下大力抓好景区规划并明确提出坚持大型精品景区带动,突出以点串线、以线带面,优化旅游产品空间布局。
2016年,全省十一届旅发大会将在遵义召开,遵义市紧紧围绕“一心一圈四线”总布局,以旅发大会主会场建设项目和观摩考察体验项目为核心,辐射带动全域,着力打造一批业态创新的示范、转型升级的典型,形成一批支撑遵义旅游走向世界的拳头产品。
同时,按照“山花烂漫、色彩斑斓、处处是景”的要求,结合地域文化、自然生态和人文景观,打造差异化的旅游景观通道,实现“进路即进景”的目标,使通道景观与景区景观自然过渡、联成一体。
根据规划,在旅发大会召开前,遵义市将以省级21个景区为重点,建成一批精品景区,一批精品旅游小镇,一批全省一流、特色鲜明、业态多样的休闲农业观光体验园和一批湿地公园,建设一批美丽乡村、精品酒庄和精品茶庄,推出一批旅游新业态。
在决策者们看来,遵义必须抓住创建“全国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和“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的双重机遇,加快推进遵义旅游由“过境地”向“目的地和集散地”转变、由“数量扩张型”向“效益增长型”转变,全面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如果不是亲眼看到,真的难以想象在这样一座小阁楼里,开了这么重要的一次会议,改变了中国的命运。”站在遵义会议会址前,34岁的山东淄博游客刘兴强感慨地说,游览过名山大川,体验过繁华都市,这次选择来革命老区遵义,是想重温历史,静静地接受心灵的洗礼。
刘兴强的选择,基本上代表了中国正在形成的一股旅游潮流——走一段红军路、听一首红军歌、吃一餐红军饭。在对红色旅游景区的体验中,探寻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和中国革命史。
随着红色旅游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红色旅游景区的游客来源已由过去的单位组织为主,逐渐转变为单位组织和游客自主出游并重。据抽样调查显示,目前,参加红色旅游的人群70%是自费旅游,游客构成中60%是年轻人,84.6%的游客认为红色旅游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效果很好。
2004年12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以1921年至1949年革命历史为主,拉开了红色旅游的序幕。
2011年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再次印发了《2011-2015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将1840年以来的历史文化遗存,有选择地纳入红色旅游范围。
2011年4月,国家发改委、中宣部、财政部、国家旅游局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二批名录》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第一批名录(修订版)》,确定了249个经典景区。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清晰可见。
近10年来,国家共安排红色旅游专项建设资金超过100亿元,用于革命历史场馆建设和交通建设。目前,全国共创建3A级以上景区389个,其中5A级景区19个。
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遵义会议会址及其他红色遗迹成了省内外党员干部的生动课堂。在参观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红色文化不断丰富和完善的时代内涵,凝聚了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奋斗情怀和无可替代的社会价值。(责任编辑/李 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