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道试题的演变看地理命题的思路和方法

2015-06-18 12:26杨二俊
地理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调水水循环中线

杨二俊

命制一道高质量的试题尤其是综合题需反复推敲,多次修改,甚至集体讨论才能初步完成。本文试图以一道综合题命制过程为例揭示地理综合题命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材料:投入达2 013亿元,长1 432千米、历时11年建设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于2014年正式通水。通水后,每年可向北方输送95亿立方米的水量,北京、天津、河北、河南4个省市沿线约6 000万人将直接喝上水质优良的汉江水。工程之大、影响范围之广,世所罕见,直到现在还有很多关于此工程的争论。

鉴于此,笔者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为切入点命制一道综合题。命题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 自主命题阶段

命题思路:命题前,笔者查阅南水北调近几年的试题,题目数量繁多,考查范围主要集中在南水北调东、中、西线工程对比,调水的原因,对调入区的影响三方面。为突出考查的新颖性,本题主要从流域开发、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区域环境问题三方面切入,考查学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读图能力、文字提炼能力),运用地理基本知识、原理来分析、解决区域环境和发展问题的能力(流域内水土流失原因、治理措施),对地理过程的分析、想象与基本预测能力(调水后对汉江下游带来的影响)等。

试题呈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丹江口水库大坝建成于1973年,2013年大坝加高,水库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从该水库调走占河流径流总量24%的水资源,远超国际跨流域调水规定15%的上限。

材料二:图1为汉江上游流域图,图2、3分别为汉江上游流域各地形比例图、土地利用结构图。

(1)1973年丹江口水库修建作用_________,2013年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流域内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3)为治理流域生态环境,下列措施合适的有(不定项选择):

A.大力发展果林业 B.退耕还湖

C.在库区大力发展水产网箱养殖 D.积极退耕还林还草

(4)分析流域水资源的过度开发给汉江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

试题评析:试题材料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问题设计注重能力立意,围绕水源地水质、水量和调水影响展开,立足于地理学科主干知识,渗透可持续发展这一核心思想,考查学生正确的人地观。不足之处是题目虽以汉江上游流域为载体,紧紧围绕中线工程调出区进行考查,但问题设计没有主线,考查点略显散乱;各问题之间虽有一定关联性但缺少问题的梯度性;此题全部围绕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区域间资源调配命题,考查范围有广度但缺少深度,因此对本题涉及部分考点可进一步挖掘。

二、讨论修改阶段

命题思路:为使考点更集中,修改后的情境材料和问题设计紧紧围绕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展开。题目设问范围包括中线工程线路、中线工程对调出区的影响以及调出区生态环境建设等。调水工程对调入区影响是课标重点,但问题中没有呈现,主要原因是目前对调入区影响考查的题目非常多,并且在鲁教版必修3课文中已详细列出正负面影响,避免学生因死记硬背课本知识点而得分。在问题中增加有关调水线路的考查,分别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优缺点和管道深埋地下的优点。针对考查范围的变化,情境材料和问题设计也作出相应调整。

试题呈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时32分,在寒冷的冬风中,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丹江口水库闸门打开,工程正式投入使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长1 277千米,渠首水位147.38米,终点团城湖水位49.5米,输水落差不足100米。

材料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除末端800米外,沿线都采用全封闭管道深埋地下。丹江口水库大坝建成于1973年,2013年大坝加高,水库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从该水库调走占河流径流总量24%的水资源,远超国际跨流域调水规定15%的上限。

材料三:图4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

(1)据材料一分析,地形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有__________ 、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分析,北京段输水管道深埋地下的优点有____________。

(3)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工程建成并投入使用后可能给汉江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有___________ 。

(4)简述丹江口水库及其附近地区为保护南水北调水质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试题评析:和上次命题相比,命题重点从流域考查转变到南水北调工程线路及其对环境影响考查,降低部分难度。为便于答题,降低难度,在材料中有意提供一些便于得出答案的地理信息,如寒冷的冬风提示输水线路冬季结冰问题。解题过程中,学生需运用地理学科思维从材料中获取、整合关键地理信息(输出地和输入地海拔数据、线路总里程、落差、寒冷冬风),运用地理知识、基本原理解决实际问题,凸显能力立意,提升思维含量。不足之处为过多纠缠调水线路问题(问题(1)、(2)),考查重点出现偏差,考查范围基本围绕资源跨区域调配展开,自然地理知识涉及较少,综合性不足。

三、最后定稿阶段

命题思路:为突显试题的综合性,控制问题数量,在问题设计中减少对调水线路和调出区生态环境建设的考查,增加自然地理中有关水循环和水资源考点。如果直接考查跨流域调水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未免太简单,为增加思维难度,满足区分度的要求,材料提供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水循环示意图,通过判读水循环图理解南水北调工程和水循环之间的关联。关于调入区缺水的自然原因分析这方面题目已有很多,在高考一轮复习中,教师基本都会讲到这一知识点,学生易得分。再次考查主要是为平衡试卷知识点(试卷中关于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知识点考查偏多)和满足学生考出信心需要,便于下一阶段更好地开展地理教学。

试题呈现: 2014年12月12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投入使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丹江口水库大坝建成于1973年,2013年大坝加高,水库正常蓄水位从157米提高至170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计划从该水库调走的水资源占河流径流总量的24%,远超国际跨流域调水规定15%的上限。北京段除末端800米外,沿线都采用深埋地下的全封闭管道输水。

材料二:图5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示意图,图6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水循环示意图。

(1)水循环环节①、②、③、④能正确表示南水北调的环节是_________(填序号),该工程对受水地区的社会水循环影响较大的环节是___________(填序号)。

(2)华北地区缺水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

(3)北京段输水管道深埋地下的优点是__________ 。

(4)加高丹江口水库大坝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工程投入使用后可能给汉江下游带来的不利影响是_______。

试题评析:在认真读取“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水循环示意图”信息的基础上,学生需利用已有知识结构区分哪些是流域内水循环,哪些是流域间水循环,哪些是自然界水循环,哪些是人类社会水循环,人类社会水循环对自然水循环产生何种影响等。问题(1)不仅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与地理基本技能能力如何,还极大拓展了题目的外延性。问题(2)相对比较简单、传统,但利于考查学生基本的地理专业素养达成度,有效平衡试题难易度,不足之处是缺乏原创性。

猜你喜欢
调水水循环中线
信息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翠鸟博士的科学指南:水循环
课本内外
课本内外
青铜峡灌区水循环主要因子及演变规律研究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中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水体富营养化和水华的控制技术研究现状
水循环冷热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