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幽默是一种具有诉诸理智的“可笑性”的精神现象,它引人发笑,但不庸俗,言语含蓄,富有哲理。作为交际活动重要依托的幽默话语,同样具有此特性。本文主要以言语行为理论为主,语境分析为辅,重点探讨幽默话语的特性。
【关键词】幽默话语;言语行为理论;语境;特性
幽默的秘密在于形式和内容的超常规搭配,这种不谐调性构成了幽默的首要特征;幽默之所以给人以欢乐,是因为它的情趣性,所以富含情趣性成为了幽默的必然要求;幽默必须适切语境,只有这样,幽默才可成其为幽默。这三种特性同样适用于幽默话语,接下来,就从言语行为理论和语境分析的角度来阐述幽默话语的特性。
一、言语行为理论
言语行为理论是由奥斯汀开创,由塞尔补正、完善,从行为角度阐释人类言语交际的一种重要理论。根据奥斯汀的理论,一个人在说话的时候,在大多数情况下,同时实施了三种行为:言内行为(locutionary act),言外行为(illocutionary act)和言后行为(perlocutionary act)。言内行为泛指一切用声音说出的有意义的话语,言外行为涉及说话人的意图,为断定、疑问、命令、描写、解释、致歉、感谢、祝贺等,言后行为涉及说话者在听话者身上达到的效果,为使之高兴、振奋、发怒、恐惧、信服,促使对方做某件事或放弃原来的打算等。
结合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幽默话语,那么言内行为是指产生幽默话语的动作,言后行为是指幽默话语所产生的效果,也就是是否让人发笑,而言外行为是指话语生产者的交际意图,这种意图多种多样,需依据具体的语境来确定。“语境”(Context)这个术语是由波兰籍人类语言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来的,他把语境分为两类:文化语境(Context of 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 of situation),在这里,“文化语境”指说话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文化;“情景语境”指言语行为发生时的具体情境。经过发展,语境的分类呈现了扩展化的趋势,例如在索振羽《语用学教程》里就将语境分为三种: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民族文化传统语境,这种分类在一定程度上也扩大了本文的研究范围。
二、幽默话语特征分析
(一)不谐调性
幽默的不谐调性常常表现为合乎常规的内容采取了超常规的形式或者合乎常规的形式承载了超常规的内容。另外,幽默家总是从本质与现象之间的矛盾,目的与手段之间的矛盾,心理期待的突然扑空情感郁积的巧妙释放等方面展示美和丑的对立,这样的展示也必定呈现出不谐调性。幽默话语同样具有这样的特性,例如下面几组事例:
A:你能借给我一些还没写的旧纸吗?
B:可是我这儿都是已经写过的新纸。
这组对话的特征非常明显,不管是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出现了不谐调性。因为“还没写过的”就是“新纸”,这里却用了“旧纸”,“写过的”肯定就是“旧纸”,这里却用了“新纸”,这种结构的搭配,形成了一种看似怪异实则有趣的语义。很明显,A想向B借用写字用的演草纸,B明知道A的用意,却没有直接回复A预期的结果,只是用了一种与之相对应的结构,委婉地表达出“没有纸可借给他”的意图,使自己意在言外,令人忍俊不禁。在A、B双方进行的会话活动中,听话人B故意曲解说话人A的语境,赋予说话人另一种言外之意,这种内容与形式之间的不谐调性造成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效果。从言语行为理论分析,通常都是听话人明白当时的语境却主观回避说话人的意图,曲解说话人的言外行为,从而产生很好的言后幽默效果。
大学生村官:村长,从城里刚回来的那对夫妻要生第三个孩子,管不管?
村长:不管!
大学生村官:原来农村的政策这么好!看来我是来对了!
村长:???
这是出自《天涯论坛》贴吧里的一组对话,村长听完大学生村官的回答后一脸疑惑,“自己明明说在农村一对夫妻不能生第三胎,为什么他会如此兴奋?”实际上这里出现了一种误解。大学生村官所说的“管不管”是“管理不管理”的意思,而村长答复中“不管”是“不行”的意思。大学生本来是想征求村长对这件事情的解决方案,但就是因为“管”在农村方言里还有“行”这样一个语义,所以才会发出“农村生育政策好”的感叹;村长以为大学生是在问“生第三胎可不可以?”所以才坚定地说“不管”。听话人不明白说话人讲话的语境和意图,会导致听话人答非所问造成语言幽默,从言语行为理论来分析,这属于误解说话人的言外行为,从而产生了幽默的言后行为。这种动机与效果的不协调呈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幽默效果。
(二)情趣性
幽默的情趣性不是那种优美或壮美的情趣,而是一种谐美情趣,它充溢着轻松、愉快、戏谑、嘲弄,永远伴随着“笑”的浓烈情趣,幽默的“笑”是谐美的、多彩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幽默话语的情趣性很好地调节了交流气氛,为生活增添了更多乐趣。在国内大型综艺节目《天天向上》第2015.02.27期:
镜头一:适逢元宵佳节来临之际,节目组特意安排了猜灯谜环节。灯谜一“蓝色的刀和蓝色的枪(打一成语)”;灯谜二“长沙的臭豆腐(打一人名)”,接下来,主持人欧弟问汪涵:“虎穴是什么颜色的”。
镜头二:奥运体操冠军邹凯和其妻子周捷在身高上对比明显,但在他们的婚纱照里,邹凯却显得很高大,天天向上的节目主持人齐声说:“感谢摄影师!”
镜头一的答案分别是“刀枪不入”、“莫文蔚”、“蓝色”。这里运用了谐音和语义相关,“蓝色”的英文拼写为“blue”,谐音为“不入”,所以“蓝色的刀和蓝色的枪”就是“刀枪不入(blue)”;我们都知道长沙臭豆腐是闻着臭,吃着香,根据这样一个大家熟知的文化语境,就很容易猜出谜底是“莫文蔚(莫闻味)”,而“不入虎穴”中“不入”也是“blue”的谐音。
镜头二中主持人一句“感谢摄影师”制造出了一种引人发笑的言后效果,这种间接性的回答既给足了嘉宾面子,又保持了节目的娱乐性。两人身高的差距本来是一个不易触及的话题,但在这里,因为话语的风趣性,不但没有伤及情面,而且还缓解了气氛,增强了节目的播出效果,同时也显示出节目主持人的睿智和灵活。
(三)适切性
幽默必须适切语境。对于地位高的人、长辈、晚辈、属下以及朋友,应该采取不同的话语幽默策略,只有适切语境,说话人才能创作出上乘的幽默。
某售楼处的营销口号是“买房送老婆”,对于顾客A和顾客B,售楼小姐给出了不同的介绍:
售楼小姐:先生,您好!请相信您的选择,我们不仅为您提供质优的房子,还会为您提供质优的服务。每年我们都会策划一期大型交友活动,旨在为顾客送上更多的祝福!
售楼小姐:先生,您好!欢迎您来此处购房,我们的宗旨是让您拥有一个更幸福的家庭,买房子送给太太一份安稳,也送给您自己一份温暖!
顾客A是一位单身男士,售楼小姐根据这样一个已知信息,不仅向顾客介绍了房子的情况,更多的是以“介绍女友”的服务吸引顾客;而顾客B是一位已婚男士,售楼小姐结合顾客的实际情况,在介绍房源信息时,重点强调房子对家庭的重要性。营销口号一语双关,针对不同的对象,可以有不同的理解。此处的“买房送老婆”有“买房子介绍女友”和“买房子送给家人”两层含义。所以,只有适切语境,听话人才能真正的理解营销口号的幽默性。
本文结合言语行为理论和语境分析,并结合具体实例,分别介绍幽默话语的不谐调性、情趣性和适切性特征,旨在增强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幽默话语的技巧,提升我们的交际能力。幽默话语的使用不仅要注重说话时的情景语境,同时也要兼顾社会文化语境,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的语用表达效果。
作者简介:鲁研研(1989-),女,汉族,河南商丘人,现为郑州大学文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语用学。
参考文献:
[1]索振羽.语用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2]李军华.幽默语言【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3]张瑞玲.谈语言幽默【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0(04)
[4]网友发帖.天涯论坛贴吧
成长·读写月刊2015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