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巨昌
2014年12月4日,敬爱的李荒同志走完了他近99年的人生历程。作为李荒同志曾经的身边工作人员之一,对老首长的辞世,我的悲痛难以平复。这位东北地区最后一位离世的红军时期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我自上世纪70年代中期与之相识、相处近40年,从他身上感受到了一种无比巨大的理想、信念、意志和品格的力量。他用自己毕生矢志不渝的坚持和奋斗,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真品性、真形象、真立场、真水平。他以廉洁自律、始终如一的崇高品格,敢于负责、忠诚事业的献身精神,为后人、为社会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他所留下的精神遗产、道德遗产、党性遗产,是值得当今所有共产党人尊重、学习和传承的。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的模范
李荒同志是一位理论功底十分深厚的领导干部,他毕生最为坚持的是实事求是的思想原则和实践精神。
1977年邓小平同志有一篇讲话,其中提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当时,“文革”刚刚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还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对于邓小平同志讲的这个观点,许多干部群众不能理解。为此,身边的工作人员向李荒同志请教。李荒同志说,毛主席说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这在本质上就是讲的实事求是,小平同志讲的观点是正确的。“以阶级斗争为纲”理论不能代替一切,不能到什么时候都“以阶级斗争为纲”,那样是违背实事求是原则的。他还说,理论上出了问题,指导思想就一定出问题,在具体工作中就会遭受重大损失。并且说,“文革”的教训之一,就是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肆意诬陷以及造谣中伤横行,伤害了许多好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李荒同志语重心长地告诫身边工作人员,要好好理解党的思想路线,避免犯理论上的错误。1979年夏李荒同志回到辽宁省委书记的岗位,在对省委党校学员的讲话中,他专门讲了事实求是问题。1980年5月,在省政协常务会议上,他把学习理解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作为讲话的重要内容,强调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党的思想路线,具有根本的指导性,是对十年“文革”错误和“四人帮”恶劣影响彻底拨乱反正的理论基础,也是我们做好实际工作的根本理论指导。
在具体工作中,李荒同志始终认真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强调求真务实,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特别是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他从不满足于简单听取汇报,而是十分重视调查研究。
“文革”刚一结束,解决长期困扰大连市的副食供应紧张问题提到市委的重要议事日程。对此,李荒同志不仅和其他领导同志认真研究解决办法,还亲自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
为了解生猪生产困难情况,他亲赴农村进行调研。了解到饲料不足是生产的瓶颈,他带领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新金县(今普兰店市)夹河庙公社养猪场,亲自察看猪舍,和干部及饲养员座谈养猪经验,探讨大批量养猪的饲料解决办法,了解长白猪、内江猪和当地猪的生长习性。座谈会开到天黑,他就住宿在了养猪场。通过这次调研,他弄清了野草野菜尤其是曲麻菜代替精饲料的养猪办法。这个经验后经推广,带动了全市养猪业的发展。
为了解水产品供应困难原因,他先去“辽大水”机关,了解黄渤海的渔业生产情况,后又到长海县调研。他坐上机帆船,不顾海浪颠簸,先后登上大长山岛、小长山岛、獐子岛、广鹿岛,走访渔村,考察渔船修造厂,和干部群众座谈,从中了解了两个重要问题:一是远海作业渔船的生产生活保障问题。大连市对海上渔船需要的柴油和副食蔬菜供应困难,远洋作业渔船只能在我国南方港口就近加油和补充食品,不愿回程;海上渔船缺少大型冷藏收购设备,产品难以回运。二是近海尤其是渤海海域渔业资源日趋匮乏。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是两个,第一是过度捕捞,比如灯光围网,“网大眼小一个跑不了”,海里鱼类的生长速度赶不上捕捞速度;第二是沿海的工业污染,对海产品生存造成威胁。针对上述情况,李荒同志召集有关部门,研究解决渔民远海生产的副食及油料供应和冷藏收购船问题,探讨渔具的改良问题,还和工业部门了解了沿海工业的污染情况,对尽量减少污染排放提出了要求。
为了解蔬菜生产问题,1978年春他到复县(今瓦房店市)的复州城公社调研,详细了解那里的韭菜生产情况。随后,他又连续到闫店、西杨、赵屯、炮台、交流岛等乡镇,了解解决干旱的办法。接着,又察看了大连市甘井子区的蔬菜生产情况,研究蔬菜的季节种植和供应问题。
为全面了解农村形势,他跑遍了大连市的几个县。每到一地,他都悉心倾听基层意见。1978年青黄不接时节,他到新金县北部山区安波公社调研,在公社书记办公室召开座谈会,研究帮助群众度过缺粮难关、山区粮食自给和群众致富问题。他在食堂同干部一起吃高粱米饭,晚上就住在镇上的客栈里。1979年春节后上班第一天,他去庄河县(今庄河市)调研,由于雪大路滑,行进到新金县和庄河县交界处时,他乘坐的车子和对面的一辆大货车刮蹭,幸好人没事儿。他没有埋怨货车司机,只是让身边工作人员设法联系庄河县。过了好长时间,他们才被接应到县里。当晚,跟随他的身边工作人员感冒高烧,后连续几天不能起床,他就一个人带着县委书记张有山同志下乡调研,天天早出晚归,跑了近一周时间,张有山同志非常感动。
车轮滚滚,黄土扑面,年过六旬的李荒同志在“四人帮”刚被粉碎,经济社会百废待兴的特殊时期,不辞辛劳,坚持深入实际,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在大连市委工作的两年多里,几乎走遍了全市所有乡镇。
为了指导农村发展多种经营,李荒同志还带着身边工作人员专程到山东半岛考察。他让工作人员详细对比了山东和辽东两个半岛的人口、区划、经济发展等数据,感到辽东半岛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在于,经营模式比较千篇一律,过分强调“以粮为纲”,经营项目单一,应当向山东学习。他在山东活动一周时间,先后考察了烟台、潍坊、淄博、青岛等地的乡村,参观从事草编等家庭副业生产的农户,到下丁家大队了解种植梨树的经验,在几个地区的轻工业市场察看当地产品。回大连后,他向有关同志介绍了考察情况,要求学习推广山东经验,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1982年3月,时任辽宁省委第一书记郭峰同志因病住院,4月,中央调李荒同志回辽宁任常务书记,主持省委工作。尽管任务繁重,事务繁多,但李荒同志依然十分注意调查研究,深入实际解决问题。那年辽西大旱,春耕困难。4月30日,李荒同志带领4名同志,下到基层调研。连续几天,他们先后到了锦州市的锦县(今凌海市)、义县、绥中县,朝阳市的建昌、喀左、建平、朝阳县,一路上听取当地干部的情况介绍,在田间地头察看墒情、苗情,了解节水春耕保苗的办法,了解水源来路。他提出,要尽力首先确保为每人种好一亩口粮田,再扩大成果,创造条件种上所有的耕地。他的意见得到赞同和落实。与此同时,他还调研了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工作情况。在建平县义成功公社,县长向他汇报说,建平县农村不仅在“三靠队”(吃粮靠返销、花钱靠贷款、困难靠救济)搞了联产承包,其他生产队也搞了,群众很拥护,就是范围大了,与中央文件精神不尽一致,有些担心。李荒同志说,经过调查研究,结论是,“大锅饭”的农村经营体制,不利于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影响粮食生产。要从实际出发,只要能够调动农民积极性,多打粮食,吃饱饭,哪种办法都可以,不要怕犯错误,要大胆实践。接着,他又到了阜新市,察看阜新县、彰武县的生产和工作情况,到了辽宁与内蒙紧邻的福兴地生产队,访问养鸡专业户,了解饲料来源、鸡场防疫管理以及产品销售情况,并充分肯定了当地的做法。他说,沈阳市有个苏玉兰养鸡专业户,现在看,许多地方都可以搞专业户,由专业户发展成万元户,这样的农户多了农村的日子就好了。
李荒同志有个重要观点: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重要的基本功,切实搞好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重要前提。他对陈云同志讲的“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观点十分重视。他说,领导干部一拍脑门就决策,很有害。他和身边工作人员不止一次地谈及发生文化大革命、大搞“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危害,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把阶级斗争看得过头了,不了解实际情况,以至于作出错误的决策。
李荒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还体现在对待上级的态度上。一次,身边工作人员对他说,中央的报刊上刊登了许多省的经验或消息,咱们省里是否也组织一点上中央报刊的材料。他笑着说,中央报刊的宣传是出于他们的需要,他们宣传或者不宣传,是他们的事情,咱们还是咱们,咱们该咋工作还是咋工作。不要看重形式上的东西,更不要为了上报纸而上报纸,给自己拔高贴金。他特别强调,做任何工作,都必须实事求是,绝对不能夸大其词刻意宣传,那样的结果往往是图了虚名而招实害。1982年10月中旬,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习仲勋同志访问朝鲜回国,途经丹东市进行考察,李荒同志前往陪同。期间,按照中央领导同志的要求,安排考察了企业、街道,和基层干部群众直接面对面交流等活动。李荒同志作工作汇报时,如实汇报了农村改革、城市工业生产形势、辽西春季抗旱等情况,谈了成绩,也谈了问题和困难,还谈了自己的分析和意见。他的汇报,受到习仲勋同志的高度肯定。李荒同志对工作人员说,向上级汇报,必须讲实情,说真话,让上级了解真实情况,以便正确判断形势,正确决策。1982年11月全国人代会期间,国务院主要领导派当时江苏省的一位主要领导到辽宁考察“取消地委建制实行市管县”的领导体制,李荒同志指示通知省委有关部门仔细安排对考察组的接待,特别强调,谈情况要实事求是,有啥说啥,咋做的就咋介绍,不要掺水份弄虚作假。由于辽宁的经验实在,后来考察组的报告刊登在领导干部阅读的《大参考》上,供全国借鉴。
李荒同志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十分强调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他说,领导干部要知实情、讲实话、办实事,不能搞大轰大嗡的假大空,搞造形式装门面的花架子。他说,当年搞大跃进、共产风、浮夸风,就是由于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劳民伤财,损失很大,教训深刻。为此,他在《辽宁日报》发表了《论魄力》一文,指出真正的魄力,不在于拍胸脯,不在于说大话,而在于依据实际情况结合党的政策敢于办事、敢于开拓、敢于负责的精神。在实际工作中,他反对官僚主义,反对说假话,反对表里不一作表面文章。他说,如果说善于调查研究是领导干部的一项基本功,那么讲真话、办实事,就是一个基本修养问题、思想素质问题。这关系着工作的成败,也关系事业的成败。对这个问题,应当十分重视。
李荒同志进行调研活动有一个特点,即一向是轻车简从,直接和群众接触。他说,不直接接触基层的干部群众,就难以听到真实情况。在工作人员的记忆里,李荒同志下基层,所带人数最多的一次也就是到辽西察看旱情,从省委农村工作部请来了两位同志沿路介绍情况。其余调研活动,都是只带身边工作人员。他认为,车水马龙,呼呼啦啦一大帮人下去,前呼后拥,就没法直接联系群众,不仅难以听到真实情况,也给基层添麻烦。
李荒同志搞调研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很少提前几天就通知下去,往往是临行的前一两天通知对方。他说,这样做一是免得基层同志耽误正常工作,再就是也容易听到看到真实的情况。
他的这些调研方法,一直坚持到离休。
正确执行政策和制定正确政策的模范
作为一位领导干部,李荒同志对正确执行党的政策和研究制定正确的政策的重要性,有着深刻的理解。严肃执行政策,严肃制定政策,坚持政策的正确与庄重,这是李荒同志实施领导工作的重要思想原则。
李荒同志坚持原则,是非清晰,爱憎分明,敢于主持正义。1976年刚刚粉碎“四人帮”,李荒同志就旗帜鲜明地对当时辽宁省存在的极左路线问题,进行了严厉、系统的批判,以致他的讲话被当时的旅大市委作为反面动态上报到省里。粉碎“四人帮”不久,海军司令员苏振华以及民政部长程子华等领导同志先后到大连视察,李荒同志在与他们交谈中都明确呼吁,要求中央尽早为刘少奇同志平反。
李荒同志善于站在法制和政策的高度研究和解决问题。担任大连市主要领导以后,他经常和身边工作人员讨论的一个问题就是,“为什么搞了文化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文化大革命?”他认为,“文革”的损失之大令人痛心,而作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更重要的是如何正确吸取教训,不使悲剧重演。他说,关键是我们的国家缺乏完善的法律和政策体系。在党和国家运行的推动力上,过分依赖了最高领导人的品格、威信、能力和方法。1979年2月,中央为“文革”中被迫害致死的原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刘仁同志平反昭雪,召开追悼大会,作为刘仁同志的老朋友,李荒同志应邀参加。2月21日到北京当晚,他就去看望了老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当年中共晋察冀分局党委书记彭真同志。他们谈了很久。彭真同志说,“文革”的悲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国家法律的缺失,毛主席曾要他研究一部好的法律,但是没有完成好……李荒同志对老首长的话非常赞同。他认为,“文革”期间法律丧失,国家和人民受损,以致国家主席轻易蒙受不白之冤。粉碎“四人帮”以后,处理重大的问题,必须严格遵从法律,严肃执行政策。
在处理“文革”遗留问题的过程中,李荒同志十分重视对冤假错案的平反昭雪。在大连市委期间,为了解“文革”中“清理阶级队伍”给一些基本群众造成的伤害,他到过许多村镇听取情况。当得知新金县曾发生一家人因此被活活逼死的惨剧时,他十分气愤,指示有关部门,认真按照党的政策切实处理好相关问题。在他的推动下,许多冤假错案得以迅速纠正,许多遭受过迫害的人得以解放。当时旅大市还有一个特殊情况,就是上世纪60年代遗留的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其时,由于极左思潮影响,一大批老同志受到错误处分,有的被撤职,有的甚至被抓进监狱,其中就包括土地革命期间入党、立过大功的郭述申、傅忠海、陈少景以及原宪千、韩冰野等同志。在李荒同志的主持下,这些同志得到了彻底平反,恢复了工作。李荒同志认为,只要是我们党的组织犯的错误,不管是什么时期的,现在应当纠正的,就得纠正。
李荒同志非常理解那些遭受了迫害的干部的处境。上任旅大市委第二书记后,他努力创造条件,尽快使这些同志获得工作机会。经过他的工作,从1977年夏季开始,原来在东北局和辽宁省工作的不少同志相继来到大连,如原东北局第一书记宋任穷同志的秘书徐平同志、东北局工业部的寇有信同志、省劳动厅的曹阳戈同志、省委办公厅的孙峰同志、老红军苏风同志、辽宁省高教部的李侠同志等。其中,原东北局宣传部长于林同志是一位行政八级的老同志,他来到大连担任书记。李荒同志和这位老朋友谈话说,你是东北局的“大官儿”,到大连当书记,有点委屈了,现在只好先这样干着吧!你搞宣传工作有经验,给把把关。可是领导班子排位咋办呢?前面已经有6个人了。于林同志笑着说,现在终于可以工作了,比啥都强了,我看咱们就按着上面说的先来后到的顺序吧,这样有利于班子工作。李荒同志说,那就得排在最后了,就先这样吧!于林同志说,对,我排在最后。就这样,于林做了第七把手。李荒同志的政策把握和工作艺术,以及于林同志的大局意识,让在场的工作人员都很感动。一年以后,于林同志被调往吉林省委任书记。
1979年6月初,中央调李荒同志回辽宁省委,恢复省委书记的职务,同时还兼任大连市委第一书记。他在省里的主要任务是,在任仲夷同志为第一书记的省委领导下,负责全省对“四人帮”问题的揭批查工作。在这项严肃的政治任务面前,李荒同志考虑的不是自己曾遭受过“四人帮”迫害所留下的痛苦,而是反复强调不能用“四人帮”的方式处理“四人帮”遗留的问题,尤其是对跟随“四人帮”很紧,犯了严重错误甚至罪行的人,处理一定要慎重,要实事求是,严格执行党的政策,依法办事。为此他提出,凡是给人定性,都必须事实充分,不允许扣大帽子,贴政治标签,就是要“写实”,有什么问题就写什么问题,有什么罪行就写什么罪行,要准准确确,不能模棱两可。1980年7月5日,他在全省“两案”处理工作进展情况汇报会上进一步强调,“对犯政治错误的同志定案处理工作一定要抓好,要坚持政策的严肃性,坚持实事求是。一定要事实清楚,一定要定性准确,一定要符合中央政策。材料要和当事人见面,要经得起他们的反驳。”因此,辽宁省的揭批查工作得以健康开展。
对于李荒同志的这一工作,组织上有这样的评价:“李荒同志任省委‘两案清查领导小组组长,他工作认真负责,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查清了相关问题,为彻底粉碎‘四人帮在辽宁的帮派体系和刘少奇同志平反,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负责揭批查工作的同时,李荒同志还分管干部和组织工作、统战工作、群团工作、外事工作、宣传文化教育和卫生工作,还兼任过省政协主席,十分繁累,但他对每项工作都十分负责,十分认真。
在干部和组织工作中,他十分重视对老干部的起用和对青年干部的培养使用。为了切实把干部工作做好,他几次到中央组织部汇报情况,了解中央的意见。对“文革”中受到迫害的老同志,他十分关心,仔细了解老同志的情况,支持他们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文教部老部长卫之同志参加过西安事变,是1935年入党的老同志,“文革”中饱受迫害。李荒同志多次和他商谈恢复辽宁文教事业问题,全力支持他的工作。
李荒同志非常关心干部的健康情况。1980年,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魏奇同志因病住院治疗,春节回家休息期间,由于当时干部工作任务繁重,许多同志以拜年的名义去他家里谈工作,导致他病情恶化不治。李荒同志十分惋惜,他因此向省委建议,通知干部节假日好好休息,不要走门串户,以免影响节后的工作。省体委刘金声同志、文教部张铁同志因病住院,他几次到医院看望,还让身边工作人员代表他去了解情况,并特意找到省卫生厅负责人王振藩同志,研究他们的治疗问题。对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王曰圣同志因心脏病猝死,省委办公厅秘书处杨继武、郭向阳、徐善东同志相继病逝,李荒同志都十分痛心。他说,这些人都是年富力强,却英年早逝,太可惜了!他因此和省委保健办的领导同志研究,要重视干部适时进行健康检查。
对在“文革”中受到迫害的老同事,李荒同志更是格外关心。省委书记白潜同志患有心脏病,他经常去探望,对白潜同志安装心脏起搏器的情况十分重视,几次了解安装后的效果,还让白潜同志的一个孩子住在他在中央党校的住处,为升学考试做准备。对生病的省委书记王良同志,他十分关心,说王良同志是我们辽宁的农业专家,他的病是累出来的,也是受迫害给气出来的,和夫人金中同志经常前去看望。
李荒同志重视青年干部的培养和使用。他强调,领导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十分重要,要早抓、抓好,并说搞“四化”建设,应当有大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1984年,他在辽宁日报发表文章《给县委书记的一封信》,勉励当时已经走上县级领导岗位的青年干部,认真学习,努力当好人民的公仆,执行好党的政策。
李荒同志重视知识分子政策落实。他大声疾呼,把知识分子搞成“臭老九”不是党的政策,不能“越有知识越反动”。他多次召集负责这项工作的同志,讨论研究落实政策的相关问题,研究提高知识分子地位和待遇、中青年知识分子培养工作。对许多在“文革”中被打倒的知识分子,他一一登门走访,听取他们的意见,关心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离休之后的1984年,李荒同志还写了一篇请读《胡杨泪》的文章给《人民日报》,提醒抓紧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调动知识分子在“四化”建设中的积极性。这封信发表后受到广泛好评。1980年,副省长陈北辰同志找到李荒同志,反映辽宁省文联没有办公地点,许多艺术家没地方工作。李荒同志十分重视,询问有关同志,了解省直机关的办公用房情况。得知原省下乡知识青年办公室撤销后办公地基本闲置,他让身边工作人员到现场察看,弄清情况后,立即召集有关部门研究,很快确定了省文联的办公地点。
李荒同志十分重视教育工作,曾到国家教育部向有关领导同志汇报工作并听取意见。1979年7月召开沈阳9个大专院校领导人座谈会,集中讨论贯彻中央“调整、改革、整顿、提高”八字方针落实情况后,李荒同志连续研究大专院校的校舍恢复、党的建设、教师队伍、教学研究、青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和存在困难,与有关部门同志一道,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了解农村民办教师队伍情况,研究解决稳定教师队伍的办法;研究全省普通教育工作的结构改革,中等技术教育结构问题。李荒同志要求有关方面一定要认真研究实际情况,着眼大局,细致工作,切实把辽宁的教育事业搞好。他说,陆定一同志讲过,教育事业是20年一个周期,搞错一步需要很长时间才能扭转过来,一定要仔细工作,注意政策的瞻前顾后,不要跟风,搞大轰大嗡。
李荒同志重视信访工作。在大连市委工作期间,人民群众的来访信件很多,工作量很大。他要求身边工作人员,认真对待每一封来信,不能马虎大意。按照他的指示,身边工作人员必须通看所有信件,然后按着反映问题分成几个类型。一种情况是,把来信直接呈送到他的案前,由他直接阅理;另一种情况是由身边工作人员把来信直接读给他听,然后处理;还一种情况是由身边工作人员写出来信的内容提要,送他阅理;最后一种情况,少部分信件由身边工作人员以李荒办公室的名义转送省信访部门。通过人民群众来信,他了解和解决了许多问题。1980年夏,有人反映辽宁高考录取工作采取考试之前考生先要报定志愿的做法,对考生报考和院校招生工作都有影响。李荒同志了解情况后,召集有关部门领导同志进行研究,调整了做法,改为考生在考试成绩公布以后再填报志愿。还有一次,一位考生由于某学校录取工作粗糙,看错了成绩,导致错误录取,给考生和家属造成严重精神负担。李荒同志得知情况后,立即和有关部门研究解决办法并指示相关学校妥善解决问题,保护了考生的权益。
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模范
在领导干部中,李荒同志严于律己、清正廉洁是出了名的。
李荒同志一向反对领导干部下去大吃大喝。他下基层,对用餐要求很严格。他说,干部下基层是要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不是休闲散心,更不是改善生活、“解馋”。在大连市委工作的两年多,凡是到基层去调研,他每顿饭只是一菜一汤,一律不准有海鲜和肉类。他说,这些年搞得老百姓一个月三两油、半斤肉,咱们下去绝不能搞特殊。每到一地,他只允许当地负责任人陪同用餐一次,其余用餐都是在住所和身边工作人员一道,而且每次离开前都要如数交清费用,从不马虎。他的这个要求,身边工作人员也从未松口。有一次去庄河调研,县里同志给他做了4个毛菜,虽然没有鱼肉之类,但还是引来他的无声批评。就餐时,他只吃了就近的一个盘子里的菜,弄得县委书记很难为情。工作人员说,咱们犯规了,让一菜一汤,咱们做多了。在长海调研时,县里同志烀了几种海产品,对他说,咱们海岛上蔬菜困难,几种海鲜让领导尝尝。李荒同志半开玩笑地说,这是谁家结婚办喜事嘛,还行。咱们随便吃一顿饭,弄这些海鲜,铺张浪费。他的话,让在场同志很受触动。
李荒同志下基层,很反对下面同志到地区交界地迎接。他说,咱们是下来工作,搞调研,要是下面的同志这么迎接,咱们就成为客人了。繁文缛礼,没有必要。这些形式主义的迎来送往,耗费精力,没有意义。
李荒同志向来反对干部送礼。他说,送来送去,就会失掉上下级的真实感情,关系就会庸俗化。1977年的一天,因他患重感冒,大连市法院一位老同志给他送来几斤大虾。病愈以后,他给那位同志写了一封信,并带去了5元钱,表示感谢对他的关心,这次就只好这样了,下不为例。1980年5月,省纪委副书记苏建同志汇报落实“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情况,李荒同志说,要从省委领导带头,反对大吃大喝、反对请客送礼的风气。1982年夏天,阜新市委给省里送来一些西瓜,说是汇报一下他们那里试种的情况,也请领导同志尝尝。李荒同志当即予以拒绝,说这个风气不好,要就此而止,不能搞下不为例。他让办公厅的同志坚决退回了送来的西瓜。做法有些生硬,但市里的同志也十分理解。
李荒同志生活简朴,从不特殊。在大连理工大学工作期间,他每天和职工一起坐班车上下班,和大家有说有笑,十分亲切。多年以后,他的老朋友、大连理工大学的钱令希教授还时常提起当年的情景。工作之余,李荒同志不大使用专车,节假日常和家人步行上街买东西。
李荒同志对家属要求十分严格,他的专车不允许家人随意使用。他的夫人金中也是一位老同志,但很少随他的车子出行。他3个孩子的婚礼,都办得十分简单。长子婚礼是在大连家中办的,由女方的姐姐主厨,做了一桌饭菜,一家人聚餐一次,就算是婚宴了;次子的婚事也是在家里办的,没通知任何人;三子结婚是在沈阳,他让厨师做了一桌饭菜,请身边几个工作人员聚个餐,就算婚礼了。
李荒同志十分注意外事纪律,坚持“外事无小事,一事一请示”原则,丝毫不粗心大意。1980年,阔别多年的哥哥一家从美国回来探亲,李荒同志让身边工作人员在友谊宾馆为他们安排了住处,食宿费用都由个人负责。期间,他自费设了一次家宴,请来当年东北大学的老校友,一起欢迎哥哥一家的到来。他和哥哥说,因为你是美籍华人,就是外国人了,就不请你到家中来住了。哥哥也十分谅解。
对身边工作人员,李荒同志同样也是严格要求。1977年4月,由大连理工大学调任大连市委时,他对前来报到的身边工作人员说,我来市里,工作会比较忙,头绪多,需要你来给我帮帮忙,任务是处理文件和一些政务事情。家里的事情,除极特殊的,不要你处理。李荒同志的老秘书王令同志,上世纪50年代就担任过县里的领导干部,1980年省里公检法部门充实队伍,他有心调到省政法部门工作,写信给李荒同志请求帮忙。李荒同志在信上批示:王令同志,类似问题,应当向组织部报告,不宜由我出面。王令同志看到批示,以后再没提到公检法部门工作的事情,后来调到省人大工作,直到离休还是个副厅级干部。另一位老秘书郑奇志同志,也是建国前参加革命的老同志,“文革”中受过迫害,他们长期相处,感情笃深,但在他的任职问题上,李荒同志也是从未插手,到离休他也是一个副厅级干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李荒同志也讲究公私分明。身边工作人员都知道,大到住房小到信封,他都很注意。他从来不使用公家的信封写信,私人信件都是贴上邮票投入邮筒邮寄。1979年他从大连回省里工作后,很快就将住房退回给了市里。他家里需要书架,是身边工作人员设计,由房产处的木工师傅制作的,完成后如数付款。1981年他调中共中央党校工作,临行前他说,当年毛主席的八大军区司令调动,不带秘书,我这次到北京工作,一不带家属,二不带秘书,独来独往。按照他的要求,他的家属和秘书一个月之内迁出原住宅,分别重新安置了住处。
李荒同志严于律己,也表现在他处理文字工作的亲力亲为和严谨高超的动手能力上。除了党代会、人代会的报告,李荒同志的会议讲话材料几乎都是自己动手。他对有关部门的要求只是,提供准确的数字和情况资料。有时他只列出讲话提纲,会上从容讲述,会后整理成文。即便少数情况需要秘书代劳,也是首先由他列出提纲由秘书或有关同志扩充,而对这样的材料,李荒同志从不拿来主义,而是精心修改以后使用。他的这个工作方式,深为广大干部敬佩。
李荒同志严于律己,也表现在对自己的客观态度上。他时常说,虽然自己在“文革”中受过迫害,但也受过“左”的思想影响,不是一贯正确。1985年1月,他在《整党小结》中深刻地进行对照检查,认真地回顾自己在以往工作中所做过的一些“左”的事情,并诚恳地向当时受到伤害的同志道歉。他的严肃态度和做法,受到省委新老书记郭峰同志、全树仁同志和机关干部的一致好评。
李荒同志严格要求自己,还表现在他对个人岗位去留的态度上。1981年中央调他到中央党校主持工作时,他说其实我并不适合做中央党校的领导工作,因为我是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对于理论工作并不内行,有合适人选的时候,我得让贤。1982年李荒同志回辽宁工作行前,到中南海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同志告别,得知中央将要实行老干部离休制度,他说如果中央有了决定,我就争取第一批离休。1983年,中央关于老干部离休的决定下发后,李荒同志真的最先离休了。其实,当时辽宁还有他很合适的工作岗位,但他都一一拒绝了。在离休告别会的讲话中,他讲了保持党的团结问题,保持艰苦奋斗精神问题,特别严厉批评了当时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夫人干政“枕头风”问题;他从“文革”的教训,讲到辽宁的现实,不仅动情,而且深刻。他的讲话被胡耀邦同志批示全党县以上干部学习。
李荒同志办理离休后,对身边工作人员提出了一周之内要做好的几件事情:一是清退在任期间的所有文件;二是清扫和腾出办公室;三是撤消家里的警卫人员。他说,我离休了就是老百姓了,没有必要保留办公室,要警卫也没有用。他的这些要求,一一得到了落实。对于离休,李荒同志自己称作“一步登天”,就是彻底离开工作岗位,从此不再担任任何职务,也不再参政、干政。他说,离休以后,尽量少干预年轻人的工作,就是对他们最好的支持。
在离休后的30多年中,李荒同志没有担任任何社会头衔,没有从事任何商务活动。但从实际意义上讲,他又不是纯粹的老百姓。出于几十年的习惯养成,他始终保持一种昂扬的精神状态,时刻关注党的建设和国家及省内外大事,尤其关心党的思想和作风建设,关心党的团结,关心党的理论和宣传工作,关心青年人的成长,关心社会风气是他的重要着力点。利用写文章的方式,表达这种意愿,是他的一大特点。据郑奇志同志统计,李荒同志离休后,使用15个笔名,在中央和省市报刊发表了80多篇近15万字的文章,阐发观点,抒发正气,激浊扬清。如他给人民日报写的《同志颂》,热情讴歌我们党内一贯称呼同志的纯真的感情和亲密关系,对党内称呼先生小姐的做法提出批评,文章受到李先念同志的高度肯定。他还不时提醒省委宣传部和新闻部门的领导同志,抓好党的舆论工具的建设和管理。他关心青年干部的成长,应省委办公厅之约,他在一次报告中主要讲述了革命传统问题,勉励青年一代珍惜党和人民的信任,严格要求自己,敢于担当,勤奋工作。他关心国家的发展建设,不时让身边工作人员给他讲讲外面的情况。
他刚刚离休的那几年,身体很好,不少地方都愿意请他去走走看看。开始他还去过个地方,后来即便是反复邀请他也婉言谢绝了。他说,原因很简单,地方上的同志对我太过尊重了,太盛情了,既耽误他们的时间,影响工作,又要不少破费。像李荒同志这样现在叫“裸退”的领导干部,当时在全国寥寥无几。
李荒同志生前一再不同意整理和出版他的文集,始终不接受对他个人的宣传,也从不炫耀自己的过去。他言行一致,知行合一,淡泊名利,忠诚事业。他所坚持的,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出发点、立脚点,是我们党能够战胜一切敌人,克服一切艰难险阻的力量源泉。相信,经过全党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经过常态化的反腐败斗争,我们党的队伍中,会更多地涌现出像李荒同志这样的优秀领导干部,带领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