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强
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分析
周强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观是影响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当今社会,大学生的就业观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将主要从大学生自身方面进行探索和分析当代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观;问题;措施
如今,大学生就业不仅是个人、家庭、学校的事,也是社会的事,已成为我国所关注的重要民生问题之一。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的因素都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和就业。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是当代大学生缺乏科学性的择业观。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从而加强对大学生择业观的正确引导,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
(一)就业目标不明确,盲目跟风
虽然很多大学生在一进入大学校门时就或多或少听说过当今就业形势的严峻,但学生们只是略知而已,并没有为自己三年或四年后的就业做准备,而是等到毕业的时候才突然意识到问题的严峻和紧迫。大部分的毕业年级学生开始了盲目地求职,制作简历、投简历。但他们却没意识到最根本的问题是他们连自己想要找什么样的工作什么样的岗位全然不知,就开始了盲目跟风,最后导致不断地受挫,自信心也不断地消减。据调查多数大学生缺乏没有做过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没认真思考过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等因素,盲目地大海捞针式地求职,这样只会不断地受挫,不断地自我否定,自信心备受打击,从而不利于建立积极的就业心态。
(二)眼高手低,不愿去基层
在社会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受社会不良思想的影响,如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思想,其人生观,价值观发生扭曲,功利化思想严重。甚至有学生把职业划分为不同等级,认为其有贵贱之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认为自己去从事一份“低贱”的工作有辱自己的身份,认为自己读了几年的大学,花费了家里不少钱,不可以找一份工资待遇低,并且与所学专业无关联的工作。但这些所谓的“低贱”的工作,也不是每个毕业生都能做好做出成绩来的。尽管每年的选调生,西部计划等基层就业政策,许多的毕业生蜂拥而至去报名考试,但如果得知他们要去的基层是很偏避很艰苦的边区,绝大多数学生都会选择放弃,即便他们自己还有所犹豫,学生家长也不会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那么偏远的地方。所以,在他们进行利益权衡时,更多的是看重职业的个人价值,个人利益。这就反映了当代大学生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的淡化。这就直接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们都向发达城市拥挤,而农村和边远地区这些急需人才的地方却无人问津。
(三)缺乏诚信意识,对用人单位左顾右盼
现在大学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据了解大部分学生每个人手中至少有一两个用人单位的offer,在多家用人单位之家举棋不定,“脚踏几只船”,左顾右盼,一旦有更好的单位立马跳槽,不办理任何离职手续和工作交接。导致近年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不断攀高。还有部分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任意抬高自己,修改考试成绩、编造获奖荣誉等。这些行为不但有失学生个人诚信,损害学校的良好声誉,而且影响了学校与就业单位的友好合作关系。因而,阻碍了学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影响下届毕业生的就业资源。
(四)依赖性强,自主性差
大部分毕业生依赖性强,在求职过程中缺乏主动性。据有关数据统计,在已签约的毕业生中,只有三分之一是学生自己主动求职并实现就业,然而更多的是依靠家庭、亲戚朋友等帮助就业。在未签约毕业生中,有一半左右的学生希望通过社会关系实现就业,根本没想过自己去求职,只是坐享其成。然而,在校大学生中,有四分之三的学生对自己的就业前景非常焦虑,他们把希望寄托在家庭或学校,希望他们能帮助自身就业。这种现象明显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依赖性强,也显示出他们缺乏应有的自信心和自主意识。
(一)建立正确的就业观
大学生的就业观直接关系着就业成败。大学毕业生追求实现个人价值和高回报的教育成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当今的就业形势迫使大学生们必须转变就业观,树立科学正确的就业观。首先,拓宽就业途经,要有长远的眼光,建立到环境艰苦地工作的观念。目前,一二线城市的就业机会日趋饱和,而农村和基层正需要大量的人才,这些地区为毕业生提供了实现理想的条件。大学生应放长远眼光,在发挥专业所长的同时又注重长远发展。其次,树立先择业后就业的观念。不仅考虑所学专业,也要考虑自身综合素质和能力,一味重视专业对口,会使毕业生在激烈的竞争中失去很多机会。
(二)开展职业生涯规划
所谓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各阶段所从事的工作、职务或职业道路进行的设计和规划。有目标,生活才不会盲目;有追求,生活才有动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在于帮助求职者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确立切实可行的人生规划和安排,实现自身与职业的合理配置和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
(三)树立诚信意识
当今就业市场中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大学生的不诚信行为。我们的社会大环境提倡以“诚信为本”,要适应社会环境,大学生就应该树立起诚信意识。古人说:“人无信而不立”,缺乏诚信的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中是没有任何竞争力的。大学生必须从主观上树立牢固的诚信意识,才能经受住当代市场经济浪潮的考验。因此,大学生应主动认识环境,客观评价自己,建立起诚信意识,做一位有职业道德的人。
(四)提升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包括心理素质、专业素质、求职技巧等。尽管不少大学生比较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和素质的优缺点,但往往是临近毕业时,才认识到的这些优缺点,那时已过了最好的就业时机。因而,大学生从大一进校就要开始主动了解就业形势与政策,在大二大三时做足充分的就业准备,夯实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同时,不断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考有针对性地考取相关资格正式的。在毕业求职时才不至于茫然失措。因此,大学生应努力培养自身良好的思想品德、提高综合能力和就业能力,从而牢牢掌握就业的主动权。
就业观的转变是一项长期又艰巨的过程。大学生必须转变依赖社会、学校、家庭的观念,依靠自己实力,准确定位,大胆推销,主动争取更多的就业机会。明确目标,建立诚信意识,提升就业能力,为自己的职业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郭建锋,刘启辉.大学生就业价值观调查分析[J].中国青年研究,2005(8):76-78.
[2]黄紫华.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探讨[J].高教探索,2005(3):3.
[3]刘凤清.大学生择业观念现状分析及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7(150):12.
[4]钟谷兰,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5.
[5]李仁山.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范例[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4.89-91.
[6]杨宝珠.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
[7]张文双.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J].思想政治研究,2008(1):63-65.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作者简介:周强(1986.10-),男,汉族,四川达州人。硕士,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研究方向:幼儿心理教育,教师生涯教育,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