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鑫莉
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研究
宋鑫莉
摘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90后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思想保证。文章主要紧扣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主题,从90后大学生的特征出发,将理论的前沿性和实践性、文化的传承性与时代性结合在一起,突出党性教育与大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培育和践行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提出的科学命题,并在之后的教育实践中被不断执行,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也是我国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过程中的创新之举。旨在通过理论的引导,理想的勾画,精神的再塑以及道德的弘扬等,逐步构建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的思想基础。[1]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了最新概括,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反映了有效凝聚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的追求目标,为建立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奠定了基础。[2]90后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和自我认知,有着较强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但是在思想上心理上表现出明显的不成熟。如何加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效果,探索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的有效途径,是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战略任务。
90后大学生价值观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是,随着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各种形式的非主流价值观相互激荡,西方的政治思想趁机四处滋长,对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信仰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部分90后大学生的价值观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利益目标重于人生价值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进步,90后大学生出生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年代。中国的应试教育使得他们必须通过中考、高考考核,脱颖而出,导致90后大学生愿意尝试挑战,勇于挑战,但是他们所追求的利益目标更加显著,甚至过度追求个人利益,忽视了人生价值的探索,眼前利益高于一切。
(二)个人价值重于集体观念
个人价值与集体观念是一致的,二者协调发展,可以解决矛盾,推动社会发展与进步。90后大学生崇尚自我,张扬个性,意识独立,热爱祖国,关心集体,积极进取,但是在带有严重功力色彩的外来思想观念大潮的冲击下,一些90后大学生过分地强调个人价值,以自我为中心,漠视和牺牲他人的利益和集体的利益,逐渐淡化了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三)物质享受重于努力奋斗
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社会贫富差距的现状,人们对此表现出来的心态上的不平衡,都会对90后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较大的现实冲击,90后大学生在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同时更加关注个人利益的实现,把学习当做实现自己物质追求的手段,好好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同时把握机遇,适时的借助某些关系,毕业后找份好的工作,拿到优渥的薪酬待遇,追求高标准的物质享受,但是很少有学生从自身方面找原因、下功夫,不愿吃苦,害怕挫折。
紧扣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24个字”主题,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民族精神教育;以90后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及各项活动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渗透于社会实践、学生管理、网络教育等途径中。
(一)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抓手,树立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个体在适应外部环境与不断满足自我需要的一个不断调整、不断思考、提炼的过程。而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也是一个激烈竞争的时代,法制观念、责任意识、竞争意识、以及更多的创造精神和协作精神成为竞争者必须具备的素质。因此,为了使90后大学生有一个正确、健康的价值观,需要营造一个积极、健康的氛围,德育工作的首要内容就是以社会主义价值观来指导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挑战精神和合作能力等特质,引领90后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防不正当思想的侵袭。
1.学风、校风等环境是保障。以学习为抓手,引导90后大学生树立勤奋、求实、自强、创新的良好学风;引导大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以学风建设为切入点,探索90后大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主学习的机制,培养其集体主义意识、责任意识和诚信理念。在年级里全面推行班集体考核、寝室考核与个人考核相关联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以此来提高每个学生的责任意识、集体意识,逐步形成自发“养成”参与其中的习惯,为个人成就与集体成就而努力,让学生在平时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树立信心,从而减少考试过程中以各种为目的的作弊行为,注重诚信教育。
2.以社会实践、志愿者工作为媒介,培养90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是孤零零的理论说教,而是我党一直所倡导的“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激发90后大学生内在的积极性,依托学校社会实践、志愿者服务等媒介,培养学生“乐于奉献”、“积极参与”的精神,让学生在辛劳付出,帮助别人过程中收获更多的“精神财富”,从而逐步建立起社会责任感,树立自身价值观。
3.感恩意识培养是培育大学生友善、和谐人格的基石。90后大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所受到的家庭教育相对来说比较现实功利。在相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面临多元化的价值取向和道德追求,导致90后大学生传统道德观念淡薄。在享受信息化、现代化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接受传统的应试化教育。种种原因导致了90后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普遍缺失。通过开展如“帮困助学,助我成才”之类的感恩教育活动及一系列的感恩素质拓展训练,让学生明白,所有的给予与接受都不是那么的理所当然的,在爱的怀抱下要学会分享,学会感恩,学会回馈,使学生自觉回归到人的本性,实现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
4.理论研讨会、学术报告是传播正能量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学校内定期举行理论研讨会与学术报告,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教育,巩固高校师生在思想教育方面的认识。设立专题专项,组织理论研讨,使高校师生能够及时了解最新的思想前沿,不断提高对思想教育的认识,使得广大师生用新的思想、观念去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摒弃不良社会思潮。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及时将自身的各种问题反映出来,然后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探讨解决,让学生解决自身遇到问题的同时能够受到感化,逐步形成一个良好的自我教育的氛围。定期组织学生就思想问题展开讨论、座谈,以平等、民主、公开的方式进行交流,达到批评与自我批评,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目的。
(二)以学生党建工作为载体,促进90后大学生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章》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这是党员必须履行的义务。以学生党建工作为核心,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创造优良学风,形成良好育人环境。因此,把党建工作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工作,才能充分保障其工作的针对性,提高党建工作的实效。
对90后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助于树立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产生强大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深厚的爱国情感,同时也丰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但是这是一项长期的、持续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关注,通力合作。
参考文献:
[1]胡秀俊.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其教育策略[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5).
[2]杨小霞.论“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J],大学教育,2014(3).
注:此文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课题项目:90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研究,项目编号:10110L141004-SYH2014-4。
作者单位:(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作者简介:宋鑫莉(1984—),女,汉族,浙江省湖州市人,毕业于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应用化学硕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