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陋习误真情

2015-06-17 08:13陈佳
食品与健康 2015年6期
关键词:过路邪气药渣

陈佳

上班的路上,瞥见一名环卫工人在费力地清扫着几堆黑乎乎的东西,走近一看,原来是药渣。我每天必经的这条街道是小城里最繁华的主干道。此刻,一大堆已成纤维状的树皮、草根夹杂着被煎烂的麻纸,静静地躺在开阔整洁的马路上,有些碍眼。据说这也是我们的“国粹”文化之一,不独小城,全国各地皆然。理由是生病为“鬼魅借着邪气入侵肌体”,而大路上行人众多,阳气旺盛,药渣被万人踩千人踏后,邪气就被他人分摊带走了,患者的病也会好得更快。

看着环卫工打扫,思绪不禁回到了自己的小时候。少时随祖父母居住在乡下,因体弱多病少不了打针吃药,可有时西医所开的药片无法奏效时,祖母便急着访中医、讨单方。我们徽州人忌讳诸多,祖母是把“煎药”唤作“煎茶”的,喝药汤则说成“吃茶”,而这样言语上的“偷梁换柱”却丝毫抵挡不了我对那些黑黄色液体的畏惧。一包“茶”通常要炖上二三遍,直到汤淡了,祖母才将药渣倒在门前的大路上。没几天,地上便撒满了黄黑的药渣,见此我很是奇怪,便去问祖母。祖母说:“过路的人踩在药渣上就会把病带走,这样你的病才会好呀。”病气随人去了,那人家不也就会生病了吗?以他人的健康损耗换来我的康愈,这使我有些不安起来。此后的很长时间,年幼的我对药渣甚为恐惧,不期而遇时也远远避开,如若不小心踩到几脚,总要惶恐多日,生怕因此染上了不知名的病状。但现在细想,祖母倒药渣虽愚昧,却是一番舐犊情深。

成年后读了些书,知晓了倒药渣来历的几个版本。其一与明代名医李时珍相关。据说有一天,李时珍在外出采药途中看到一个村庄田园荒芜,一问才知村里人都得了“流感”,同时还了解到村人也相继吃过几个江湖郎中开的药,但均无效果。李时珍便找来煎过的药渣,仔细一看,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假药。得知上了当,老百姓们便纷纷将家中的草药带来给李时珍鉴别。由于人太多,李时珍就让大家把药渣摊开在村前的路口上,逐个查看,并教了大家一些药理知识。此后,病人就把煎服过的药渣倒在路口处,盼望过路的良医识别真假,于是倒药渣的风俗便逐渐流传开来。而我所在的古徽州,作为新安医学的发源地,关于倒药渣,倒也有自己的说法。病患家将药渣倒在家门外或路边,意思是说自己家中有人生病,不便接待来客。选择这样一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可见徽州人受儒家思想浸润之深。只是遗憾的是,流传久远后,到底还是被村氓野夫们演化成了一种迷信形式。

待我从沉思中缓过神来,发现清洁工人已将散碎的药渣扫进了垃圾车。这是位两鬓染霜的中年女子,眼神中似乎并没有对这陈规陋习的抱怨。我想,或许,作为母亲,她也曾经在路上倒过药渣,甚至会不惜牺牲自身健康去踩药渣,为孩子或父母带走病痛。或许,面对这些药渣,她也在内心纠结过,不清扫意味着失职,清扫却又不忍带走那些朴素的希望。

指望别人踩踩药渣就能治好自己的病,确实有些可笑了。但这其中所含殷切期盼亲人早日痊愈的一份真情却是可贵。时下构建和谐社会,倡导文明习俗,在路上倾倒药渣以祛病,窃以为还是不应为之。其实,中药大多是植物的根、茎、叶、花、实、皮,也有些动物的肢体、脏器,熬煮后所剩药渣尚能滋养植物,不如倒入花盆孕育新生,看叶绿、观花美,不失为寄托盼望病患痊愈之情的一种好办法。

猜你喜欢
过路邪气药渣
从幽门螺杆菌感染视角新解“邪之所凑 其气必虚”
倒药渣习俗的由来
有些中药渣要挤汁
幸福来自感动
别轻易拔罐刮痧
勤奋的民族
三月雨
不当过路神仙
圣洁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