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得千峰翠色来

2015-06-17 07:53方其军
文化交流 2015年5期
关键词:越窑余姚浙东

方其军

201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90华诞,故宫博物院安排了18项别具一格、风格鲜明的展览。其中,定于6月份开展的越窑青瓷展,花落余姚。

单独邀请一位民间收藏家承办一项专题展览,这在故宫博物院的展览活动历史上相当罕见。人们不由追问,这位民间收藏家是谁?故宫博物院发布的展览信息上赫然显示:“著名越窑青瓷收藏家陈国桢。”

瓷器,是一种梦,是一种魂。

中国的英文名China,就是瓷器的意思。可见,瓷器在世界上是一种重要的中国象征。越窑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青瓷窑系,开创于东汉,历晋、南朝,到唐、五代、宋时得到蓬勃发展。越窑青瓷胎质细腻、釉色温润,以青翠晶莹闻名天下。在余姚及其周边多有古窑遗址,特别是上林湖越窑青瓷遗址,举世闻名。在余姚马渚镇,前些年发现完整的宋代臧墅湖窑址。如今,一座座古窑早已卸下使命,但是从那里诞生的生命,依然熠熠生辉。

在浙江余姚,对于那些从岁月深处走来的青瓷,人们随时想见就能见。姚江北岸、通济桥堍,有一家常年免费开放的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由民间的越窑青瓷收藏家陈国桢举办,展示了琳琅满目、形态各异的青瓷藏品。

欣赏那一排排有序陈列、分门别类的青瓷展品,脑海不禁浮现唐代诗人陆龟蒙《秘色越器》中的名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缘起家风:父亲的影响

2015年,故宫博物院迎来90华诞。故宫博物院心系社会、服务民生,安排了18项别具一格、风格鲜明的展览。其中,定于6月份开展的越窑青瓷展,花落余姚。

单独邀请一位民间收藏家承办一项专题展览,在故宫博物院的展览活动历史上相当罕见。人们不由追问,这位民间收藏家是谁?故宫博物院发布的展览信息赫然显示:“著名越窑青瓷收藏家陈国桢。”顿时,收藏界人士向他投来或惊讶或钦佩的目光。在举世瞩目的故宫博物院举办展览,谈何容易?特别是对于偏于浙东一隅的民间收藏家,如没有锲而不舍的坚守和累累硕果,要想登临如此高端的收藏与展览殿堂,实在太难了。

这位出手不凡的收藏家的收藏经历与精神,引动社会的关注与人们的称道。

陈国桢,1947年生,浙江余姚人,创办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从事青瓷收藏三十年,收有万件青瓷,成果斐然。他生于余姚,长于上海。18岁那年,他回余姚在农村过起知青生活。他的父亲曾是很有名气的中国木粉大王,业余爱好收藏。正是父亲的收藏爱好,在他年少的心田播下收藏的理想种子。他父亲的那些藏品无形之中陶冶了他的情操,对他的影响很是深刻。

“父亲陈思照收藏了不少字画及碑帖,但是在文革中遭到严重损毁。”陈国桢对笔者回忆说,“所幸古陶瓷全部放在家中院子后面的小屋里,没有遭到破坏。我从小耳濡目染,逐渐了解并喜欢上了古陶瓷。”

1984年,陈国桢经营一家企业,生产一种电器配件,是什么机缘巧合,使他下定决心致力于越窑青瓷收藏呢?且听他的回答。

“30多年前,我在绍兴东关镇古玩市场淘到一件可称得上独一无二的东汉时期的绿釉堆塑五管瓶,上面刻的众多人物如马戏演员、药师、孝子、英雄等栩栩如生,反映了古代的劳动生活场景。”陈国桢记忆悠长地说:“我领悟到,古代青瓷不仅是中国古文化的再现,更是不可再生的文物。越窑青瓷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遗留给后代的意义是巨大的,是无可替代的。”

陈国桢当年的知青生活是在余姚市陆埠镇度过的,那里也是他的老家。陆埠旧称蓝溪,历史上出现过明代诗人袁炜、明末清初启蒙思想家黄宗羲等著名人物,人文荟萃、底蕴深厚。余姚市蓝溪文艺研究院相关负责人方信阳说:“鉴于陈国桢已经取得的业绩,他的越窑青瓷收藏与展示行为,连同青瓷藏品本身的序列构成,可以纳入蓝溪流域某种民间的文艺现象来观照、探讨与研究。”

渐入佳境:民间的公益

作为改革开放后较早开办私营企业的弄潮儿,陈国桢依靠企业积累资本顺风顺水。但是他渐渐“不务正业”,竟把所有的收入投到越窑青瓷的收藏中。出于对青瓷的痴迷,陈国桢坚守“只藏不卖”的原则,将亿万身家全部投入到了青瓷的收藏、研究和保护中。一个得意的生意人转型为一个执著的收藏者,这种角色转换过程的个中滋味只有他自己才“得失寸心知”。

藏品不能当饭吃、作衣穿,四处奔波,人很辛苦,投身收藏业风险很大。然而,陈国桢抱着一路走到底的劲头,咬定青山不放松,誓将越窑青瓷收藏作为终生事业。余姚市文广新局副局长朱月芬肯定他的收藏贡献,说:“收藏道路上有诸多艰难险阻。意志一旦松懈,就可能撤回到实业上去。但陈国桢持之以恒,硕果斐然,令人钦佩。”

对于酷爱的青瓷精品,陈国桢只有一个态度:“不计代价,买到再说。”就这样,企业关闭了,豪宅卖掉了,换来的是满屋的越窑青瓷。他戏谑:“我是世上最富的穷人,也是最穷的富人。”守着那么多青瓷久了,陈国桢就有了另一个念头:不能孤芳自赏。他收藏的目的当然不是为死守青瓷,而是要复活青瓷。复活的重要途径,就是迎接更多的烂漫阳光与真挚目光。

2003年,经浙江省文化厅批准,中国首家专业越窑青瓷博物馆“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成立。2005年5月,坐落在姚江之滨的这座博物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这种一边收藏一边展示的纯公益做法,标志着陈国桢的越窑青瓷收藏渐入佳境。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的藏品器型丰富,数量达六千多件,跨越西周、春秋战国、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北宋。其中,有三十件达到国家一级文物标准。若干年来,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不仅让广大市民观众大开眼界,还接待了国内相当数量的越窑青瓷权威、专家、学者、爱好者,来自韩国、日本、英国、法国、意大利等国的文博专家,以及韩国一些大学文博系的学生和其他国家慕名而来的文物爱好者。

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受到了广泛关注和认可,引来各路媒体采访报道,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CRI会客厅》栏目、香港凤凰卫视的“聚焦中国”栏目。不少高端的专业人士在撰写相关论文或品鉴文章时,常无法回避谈及陈国桢及其收藏。如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张丽莉在《洗砚池晋墓出土青瓷胡人骑狮》一文中提到:“青瓷胡人骑狮”在史料记载和考古发现中共发现四处,陈国桢收藏的“胡人骑狮”就是其中一处。

前些年,以余姚的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为中心,陈国桢还在上海奉贤五四农场内的海湾国家森林公园建立了分馆,如此开枝散叶,他的公益事业蒸蒸日上。

修成正果:登堂的荣耀

今年,陈国桢将相当珍爱的22件古代青釉陶瓷器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藏品时代跨越战国、汉代、三国、两晋、南北朝、唐、五代和北宋,几乎就是一部越窑的兴衰史。故宫博物院专家表示,这些陶瓷器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历史价值,部分藏品还填补了故宫博物院相关藏品的不足,丰富、充实了故宫博物院的青瓷文物收藏。为了表彰陈国桢的捐赠行为,故宫博物院将镌刻陈国桢名牌并悬挂于景仁榜(主要用于表彰捐献文物给故宫的爱国人士)。这是作为一个收藏家修成正果、登堂入室的至高荣耀。

“别看这些越窑青瓷是我收藏的,但也是属于国家和人民的。”陈国桢真诚地表示。故宫定于今年6月举办陈国桢历代越窑青瓷展,连同22件捐赠的文物,共207件参加展出。

对陈国桢来说,组织参加大型文物展览活动已富有经验。这是费心费力的事情,在搬运、运输过程中还存在碰撞损坏、安全等隐患。但陈国桢想让更多的人领略越窑青瓷的魅力,其他方面只能尽力去完善,以规避意外与风险。多年来,陈国桢参与展览,乐此不疲,正是一种崇高精神和文化自觉的体现。

2009年秋天,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藏品参加上海中福古玩城举办的“中福高古精品瓷韵展”。2009年12月中旬至2010年元月初,陈国桢在宁波博物馆举办“皕壶国珍——宁波民间收藏古陶瓷壶精品展”。200把具有代表性的高古陶瓷精品壶,系统地反映了高古陶瓷壶的历史演变、工艺特征、文化内涵。2010年4月,他参加在西安举行的西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展演系列活动之民办博物馆发展高峰论坛。他的“镇馆之宝”之一绿釉堆塑人物瓷瓶,被评为民间藏品国宝和“擂主”。

陈国桢带着珍贵藏品一次次“抛头露面”,终于惊动了具有一流文博专业水准的北京大学。北大文博系主动与陈国桢联系,希望借他的一部分藏品在北京大学展出。他爽快地答应了。2013年11月至2014年2月,陈国桢在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举办“叠翠——浙东越窑青瓷博物馆藏精品展”,分为“窑址的发掘”、“原始瓷”、“早期越窑”、“越窑”、“越窑的外销与影响”五辑,展出越窑青瓷精品近200件,以及部分窑址瓷器标本。

其中,称得上珍品、极品、孤品的不在少数,除绿釉堆塑人物瓷瓶外,还有三国时期的越窑熊尊、唐代越窑秘色瓷四系大钵。著名文物鉴赏家蔡国声、越窑青瓷泰斗朱伯谦都给予了好评。中国古陶瓷学会名誉会长、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耿宝昌认为此次展览的藏品艺术水准很高,为首都的陶瓷学界、博物馆界和研究陶瓷的学者带来了很好的研究资料。

猜你喜欢
越窑余姚浙东
清代浙东曲家补考
越窑青釉直颈瓶
浙东沿海地区台风脉动风速时程模拟研究
唐 越窑秘色瓷八棱瓶
浙江上虞禁山早期越窑遗址考古发掘 青瓷溯源
余姚用“五个有”监管好土地
余姚男子私设作坊排污水污染环境被刑拘
浙东“大文学”思想的综合探究
———评郭庆财博士《南宋浙东学派文学思想研究》一书
论唐代宗大历年间浙东唱和中的越文化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