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锐
摘要: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是事业单位成本控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监督经济和评价经济,可以保证人们遵守财务的法律法规,避免出现财务堵塞和经济犯罪,对于企业内部风险管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成本控制可以促进经济的发展,增强人们财务法规的意识。因此,如何做好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就变得非常重要。本文主要研究了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控制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出了提高成本控制效率的对策。
关键词:事业单位 内部审计 成本控制 效率 对策
成本控制在企业内部起着重大作用。科学、有效、合理的内部审计可以证实单位的收支问题,保障事业单位内部财产能够顺利流通以及财产安全性。在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要充分考虑投入与支出的平衡关系,这就要求企业内部做好成本控制工作,衡量审计水平的方式之一就是内部审计成本。在现阶段这个经济环境下,增加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力度,控制审计成本就成为了事业单位的首要问题。
一、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成本控制意识
长时间以来,大部分事业单位都没有把核算成本规划到财务管理中,一般单位都是采取粗放式管理方式,没有完善的成本控制意识,不会主动进行成本控制。同样事业单位内部也缺少控制成本的意识,不能很好地结合支出与投入之间的关系,审计工作往往仅仅是注重效益而忽略效率和审计成本,从而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
(二)成本预算管理缺乏系统性
在单位审计部门中,成本控制预算是其中的主要部分,但是成本预算还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系统性,存在操作不规范、不安全等问题。现阶段,还没有单独的计算审计成本,仅仅只是利用审计部门的经费来核算内部的支出费用,没有明确地把成本管理归纳到审计配合成本中,导致占用了大量审计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把审计成本转移到审计单位,从而导致审计成本管理不完善,预算过程中出现很大问题。此外,成本预算还与审计项目出现脱离现象,没有把外包成本归入到成本预算中,导致人员没有积极的态度,从而提高了审计的成本。
(三)内部审计人员的积极性不高
目前,大部分审计部门都没有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没有考核标准,考核仅仅限于形式上。一般只是重视完成项目的数量,而忽略了审计的成本和效率。在薪资方面,一般都与职称关联,没有考虑实际的经济效益。没有完善的考核机制,因此导致极易出现成本浪费,不能有效地发挥审计人员的主动性,从而增加审计成本。
(四)资源不足和闲置的情况严重
第一,在审计工作进行过程中,没有投入足够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员、资金以及时间的不足。第二,没有有效审核工作量和可使用的资源,在审计过程中,一般都是遵循多就多配、少就少配的原则,极易出现时间和任务不符的问题,导致资源闲置问题非常严重。此外,还存在着调度不均匀、审计不彻底的问题,导致审计成本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从而增加了审计成本。
(五)审计方式比较落后
有效的实施审计是保障顺利完成审计目标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由于程序比较僵硬和繁琐,非常容易出问题。一般情况下审计成本越高审计过程越繁琐。现阶段的审计方式还是比较落后的,使用的还是逐笔检查,没有合理使用分析复核。由于审计方式落后,导致审计效率比较低。
(六)审计人员的素质过低
现阶段,我国审计管理人员的选择标准和方式还不是很完善,不能科学的进行选拔,一般的选择审计人员,还是以经验为主要方式,着重在会计中进行选择,具有一定随意性,认为只有不断接近审计工作才可以做好工作,从而导致了审计人员缺乏一定的审计技能,水平不高,浪费时间比较多,从而降低了审计效率。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提高审计效率的对策
(一)完善审计管理机制,降低审计成本
第一,优化审计工作,整合审计资源。审计资源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审计成本的情况。控制审计成本的主要手段就是结合审计对象和审计力量,合理的管理和组织。在审计工作中可以通过明确审计的目的,突出审计重点;保持审计专业优势,利用科学的方式调整审计的力量,形成有机的整体,从而减少审计成本。
第二,建立奖励约束机制。奖励和约束机制是保障审计有效运行的手段。事业单位,应该依据具体实际情况,合理使用奖励与约束两种力量,完全发挥审计人员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
第三,编制科学审计计划。在编制审计计划的时候应该具有选择性,要选择重点部门、重点领域、重点事项来开展工作,还要合理选择能够有效提高宣传效果、扩大影响以及提高效率的项目进行审计工作,最大限度的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支出。
第四,培养人才,提高素质。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直接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也会对审计的资金和时间造成影响。想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就必须提高审计人员的培训力度,虽然会增加成本,但是会提高审计的效果和效率,从而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二)控制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第一,控制审计程序,改变审计方式。影响审计成本的直接原因就是审计程序。在审计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审计的重要性评估、分析性复核以及内部控制评审等先进方式,合理控制审计的成本以及审计不足造成的影响,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在审计管理过程中,应该充分使用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技术,把相对重要的审计信息录入到计算机中,为以后查询信息、共享信息提供资源,提高审计效率。
第二,优化审计资源组合。审计工作,与需要审计项目的复杂度、审计规模、审计有效程度等有着很大关系。应该不断增加对审计对象和项目的了解和深入,选择符合要求的审计人员,匹配符合审计要求的审计资源,有机融合人员、资金和物资,从而降低审计成本。
第三,审计调查和审计有机结合。掌握审计调查的作用,审计调查拥有时间短、程序灵活、形式多样、掌握情况多以及耗费精力少等优点,一旦出现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需要增加审计调查力度,对审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重点分析,在不影响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节约一定的审计成本。
(三)增强预算管理,控制支出规模
第一,增加预算控制,限制审计规模。预算实际上是一种有效地控制手法,可以降低支出的费用。对于事业单位,审计预算实际上就是依据规定时间内审计的难度和数量来进行预测,把审计支出控制在预算范围内,此时就需要事业单位合理实施审计预算控制,依据实际审计的人员、时间、工作量来衡量审计成本。此外,也应该把审计外包项目归算到审计成本中。在制定审计计划的时候,做好审计预算工作,以此当做控制成本的依据。除此之外,可以依据审计的实际经验,来科学的进行审计预算,对项目的类型、性质、规模进行预算管理,最大限度地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确保预算结果的科学性和计划性。
第二,改变以往的预算管理模式,实施分项控制。现阶段的事业单位,基本上还是财务部门作为总管部门来进行审计的预算管理,但是财务部门没有实际掌控审计具体的运行情况,使得预算控制效果不高。因此,就必须找到最合适的预算控制方式,也就是说可以把审计预算分离出来,让审计预算作为单独的项目,然后使用合理的方式进行成本控制。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预算成本一般都是由财务部门管理和监督,单项审计预算实际上是一种平行控制,也就是说需要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控制,增加适当的奖惩方式,从而降低了财务部门控制审计成本的难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审计部门控制成本的有效性和主动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是必不可少的,成本控制又是审计工作的重点。现阶段,由于成本管理方式、思想意识以及控制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成本控制不是很理想,导致了效益低、效率低的问题。因此,事业单位需要不断挖掘审计成本控制的内涵,合理优化审计管理体系、控制成本等,从而有效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丁园园.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研究[J].现代商业,2010,(21):219-220.
[2]徐明林.如何提高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J].新财经(理论版),2012,(2):211,213.
[3]杨海涛.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中的成本控制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2,(4):177.
[4]张立华.试论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与效率提高方法[J].中国外资(下半月),2013,(10):306-307.
[5]王红艳.论事业单位成本控制[J].管理观察,2013,(11):135-136.
[6]田园,郝向莉,钱巧等.刍议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成本控制路径[J].现代经济信息,2013,(1):150.
[7]裴青山.国有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研究——以培训中心为例[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0.
(作者单位:上海市肺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