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旺
提起青海,浮现在人脑海里的就是青藏高原雄浑壮美的自然风光,家喻户晓的青海湖,长江、黄河的发源地,藏传佛教的博大精深,以及汉 、藏、回、蒙古、土、撒拉等民族别具一格的民俗风情等等.却很少有人知道,青海还有为数不多的千年古村落,就连我这个土生土长的青海人,组织户外徒步活动近2年的户外爱好者也知晓不多。
4月初,我有幸参加了青海省户外运动协会和化隆县主办的“化隆县户外徒步线路推介会”,认识各界户外爱好者,学习户外知识的同时,深深地感受到了不一样的青海,感受到了千年古村带给自己心灵上的震憾。有幸目睹传统民居带给大家的视觉冲击,这其中既有落后贫瘠的无奈选择,更有这片土地的人们对传统的爱护和坚守。在这里,人与自然始终处在和谐的状态中,这就是古村塔加。
塔加,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名字,在现代文明不断冲击的今天,这里依然恬静而神秘。塔加人自称是1000多年前吐蕃军队的后裔,他们世居此地,他们认为这里的每一座高山,每一眼清泉都是造物主的馈赠,因此,千百年来,从不滥用和破坏自然万物。虽说我们一直倡导环保,倡导绿色,可是,“不经意”未关闭的水笼头,“不经意”未关闭饮水机电源,“不经意”未关闭电脑等等,我们“不经意”造成的微小浪费和他们爱护大自然的强烈意识比起来是那么的相形见绌,我以后一定把自己的这些“不经意”彻底改掉。
走近塔加人,你能深深感受到信仰在他们身上彰显得淋漓尽致。藏民族是个全民信仰佛教的民族,佛教信仰在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信仰民俗的痕迹在塔加无处不在。寺院在山腰,民居依傍佛塔、嘛呢康而建,体现了僧俗、寺院、信众、民居的社会关系。每天清晨老人们摇着经筒转佛塔,积累福田,祈愿一方平安。也正是因为对佛教的信仰,塔加人都很友善,无论你走到哪里,都能看到他们友善的笑容,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你丝毫感觉不到语言带给你的不安。走进塔家人的家里,他们会拿出家里最好的食物和美酒来盛情地款待你,置身其中,你是如此地渴望在这个古老的村落里静静地生活。
“塔加干木奏”是塔加村人引以为豪的一项石砌技艺,意为不用泥或者沙,直接干砌房屋外墙。村民说,所谓“一石九面”,无论石块大小、形状多异,均可顺手而砌,一气呵成。内外墙最后的建筑工序就是糊泥巴,并将墙面磨平。二层、三层为了使建筑更加牢固,采取布达拉式建筑,其意为墙体全部用晒干处理过的1.2米—1.5米左右“柳条”扎捆立起,以稀湿牛粪涂抹粘连,最后将碾碎具有很强粘合力的红土加牛毛、羊毛等调成稀泥,用手直接涂墙,并用手抹平完成墙体,重要的作用就是减压、防震、通风透气,中间有空气,致使房屋冬暖夏凉,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显示劳动人民的智慧。
塔加地区的院墙通常撒有白灰,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前就要往墙面撒白灰(白色象征着纯洁、圣洁),其意在为纪念宗喀巴大师圆寂,这也成为村子独特的风景线。塔加村保存相对完好的民居有近20座,据说有的已经过了数百年,村民门口精细雕刻“马头兴旺”字样的拴马桩,似乎可见当年门庭若市的热闹景象。房屋为二层、三层木楼,呈四合院式,俯瞰像内地天井,上层住人,下层为牲畜圈和杂用房。传统房屋窗户较小,这与当地历史上的早期防御功能有关,楼顶为平顶,供了望、晾晒东西。
塔加原为一个自然村,现在划为两个行政村。村庄依山而建,呈梯状递升,民居错落有致,当地人称之为“布达拉式”的建筑风格。村庄内有藏传佛教寺院、嘛呢康建筑以及大量民居建筑,巷道众多,多以石板、石子铺就。远观整个村庄呈扇形依山而建,格局紧凑。从底下看层层而上,似藏区山地寺庙建筑群,场景颇为壮观。村里有三条河流,泉眼数十处,最为著名的是名为“霞曲”和“宙曲”的两处泉眼。“霞曲”,藏语意为鸟鸣泉,此泉眼位于塔加二村中部路边,原来在山坡下村民房屋底,后由于路基所占,在泉眼处压管从路基地下延伸至塔加沟。之所以称之为“鸟鸣泉”是因为此泉水在春天布谷鸟叫时会潺潺流出。而“宙曲”意为雷声泉,只有到响雷的季节才能涌出。塔加村民每年都会在这两处泉眼举行隆重的祈雨仪式,祭祀水神,祈祷风调雨顺。仪式除了村民还有僧人参加,据说非常灵验。
一天的时间总是很短,但是,置身其中,人的心境特别宁静悠长,如果你有时间,请一定去一趟这个千年古村塔加,放逐都市喧嚣,回归古村怡靜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