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春明
每一次检查识记背诵任务,大都会有完不成任务的少数几个学生。就是这少数的几个学生让老师们异常纠结。又是谈话沟通端正识记态度,又是点拨指导纠正识记方法。亲自上阵处理不说,甚至邀请家长“里应外合”。唯恐放任了这几个学生就会影响到其他学生,导致班级背诵效果的整个滑坡。不夸张地讲,课外耗费在这少数几个学生身上的时间和精力远远超过了引导整个班级其他学生识记背诵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或许有人认为这就是所谓的“敬业”,可是把这么多的精力牵扯到这少数几个学生身上来值得吗?可是不管似乎又不行。怎样妥善解决好这一对看似矛盾的一体两面。孔子的“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给了我很深的启发。现不揣浅陋,谈谈我在实践中采用的方法,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首先,巧设表格。我把一册课本中要求背诵的内容和本班学生名单设计在一张表格里,左侧纵行是按序号排列的学生名单,每五个人安排一个负责检查的组长。上面标题下面从左到右是识记内容的分类,比如“古诗文识记”“文言文注释”“文学常识”,第二行是识记内容的相关课题,课题一多就排不下去,怎么办?我的做法是尽量浓缩课题,少到一两个字,只要师生能够识别就行。组长负责在检查结束后签字。
这样做的好处是学生对于要求识记的课本内容一目了然,容易引发学生超前完成任务的激情。而表格上如果有少数几个学生提前完成任务,又会反过来激励其他同学的超越意识。一张小小的表格也能成为学生们你追我赶的竞技场地。
于是课间你会发现这样的风景,常常有学生主动去找组长帮他检查,为的是尽早完成乃至提前完成识记背诵的任务。
我甚至还设想着设计另外一张只有学生序号姓名而识记内容为空白的表格,让学生自己填上最近在课外识记背诵完成的内容,进一步调动学生课外识记积累的积极性,拓宽知识面。
其次,巧分档次。背诵检查分“优秀”和“合格”两个档次,为了保护学生的自尊心,统一都签“通过”字样。对于少数几个实在不能完成背诵任务的学生,降低档次要求他们,一篇完成不了的,完成一段;一段完成不了的,完成几句。让他们也有跳一跳摘到“桃子”的机会,化难为易。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有意把他们几个分在一组,以方便统一管理。其实,绝大多数的学生不会降低自己的背诵要求,合格档次的设立反而激发了孩子们超越进取的心理。但这一目标的设立,让真正落在后面的学困生有了力所能及的目标,调动了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而这些要比被动的批评监督有效的多。实践证明,这少数几个学生也大多不愿接受这种“待遇”,反而因为这个档次的设立激发了他们的斗志,大多数情况下,是没有学生享受到这种“待遇”的。如果没有档次的设立,学生们也许看不清具体的目标,低级档次的设立反而激发了他们进取的豪情。
第三,巧作鼓动。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不管是优生、中等生还是学困生,只要学习上有进步就要给予表扬,把“尽力”这个理念灌输给全班学生,以努力学习获得进步为荣,以懒惰懈怠不思进取为耻。每次考试,首先表扬的取得进步的学生,然后才是优秀生。
同样,在完成识记任务的过程中,也可以采用激励的方法。我说,尽力去背,实在不能完成的告诉我,我帮你把字签上去,算你过关。
遇到个别懒惰的同学,只需要“关切”的问一句,行不行啊?要不我帮你签了吧。那位同学立马表态不要帮助,肯定能背诵完成,我忍俊不禁了。是啊,只要方法得当,有谁愿意落在后面呢?
就在这种区别对待少数几个学生的过程中,和谐达成了,老师的心里平衡了,学生的目标明确了,尽力进取的学风养成了,老师就像班级这杯沸水里的一片茶叶,用自己的本色静悄悄的染绿了整个茶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