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

2015-06-16 09:36白首静安
能源 2015年6期
关键词:运营者点子创业者

白首静安

年轻是资本,同样也可以是致命缺陷。急切的不断开启一个又一个的商业计划,绝对是有些冒进和欠缺考虑的。

《创业,生与死》

作者: [日]板仓雄一郎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

副标题: 日本IT界传奇人物的破产告白

译者: 黄悦生

出版年: 2015-5

十几岁就开始创业的板仓雄一郎具备最大的资本,年轻。在还年轻的时候就又有创意,又有执行力,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优势和可称道的方面。从作者的书中可以看出,他从高中毕业就开始创业,直到最后公司破产的那一刻之前,从来都没有做过其他职位,自始至终都是总经理,听起来真的是年轻有为,风光无限。年轻,给了板仓雄一郎声名鹊起的资本,也给了他失败后重新认识自我,再次起航的机会。

因此,也不难理解,因为年轻,也可以变成致命的缺陷。当中有几个小细节记得特别清楚,比如他那句,“我对IMS业务本身已经感到厌倦了。我想做点别的,必须重新开始做点别的。”而且这句话不止一次的在书中出现。可以看得出当时的板仓雄一郎,在这场创业风潮中,是极其不专注,也不够坚持的。虽然,不断的产生新的创意和商业点子不见得是一个坏事,但是对于一个刚起步的公司来说,在当时的环境中,结合当时的发展模式和发展阶段,急切的不断开启一个又一个的商业计划,绝对是有些冒进和欠缺考虑的。

除此之外,作为一个年轻有为的总经理,在众多银行主动上门送上几十亿计的贷款,表面生意一片红火的情况下,作者不能免俗的换女朋友、换豪车、换好房,结果这些看似年轻人独具一格的行为都为后来的倒闭和众人倒戈埋下了隐隐的伏笔。

虽然这些都已经是后话,也是作者想要呈现给大家让大家受启发的东西,但是笔者还是要说一句,因为年轻,所以心性不稳;因为年轻,所以考虑太少;因为年轻,所以由着自己性子来,这些对于当前的创业者来说都是致命的危害。

不接地气儿的天才不小心就变成庸才。

一方面,板仓雄一郎作为一个聪明的创意人,思想真的比当时的多数人超前很多,可以提前构想到新的商机,新的点子;另一方面,他也是个不接地气儿的天才,书中他也说到,有员工评价他不具有“常性”,这种不考虑实际大环境,不判断是否符合常理,是否在合适时机的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意孤行。三人尚且成虎,身为总经理的他拿自己一个人的力量去对抗全公司的力量,显然是认识不清,又缺乏技巧。

可能因为从创业开始就一直被认同,一直热情高涨的在一个又一个创业点子当中游走,板仓雄一郎越来越不接地气儿,成为一个非常理想主义的人,而这样的人,显然是非常不适合做一个运营者的。

在书中,作者对这方面也有多次提及,他后来意识到,他自己只适合专心做一个创意方面的人,却实在不适合做一个运营者,因为运营他不懂,竞争他不懂,甚至连跟银行合作的关系都没有搞清楚,自己到底是跟个人在合作还是在跟银行这个单位合作。更有甚者,他在明明知道“被比尔盖茨盯上的公司,要么被收购,要么被逼死”的情况下,还主动告知银行去询问微软对自己公司得看法,完全没有危机意识。结果从那开始,银行的态度就悄然起了变化,显然是比尔盖茨准备将他的公司逼死,并且,告知了银行。这也在后来表现为银行争相倒戈,他却没有丝毫办法,一步一步眼睁睁无奈看着公司走向倒闭。

从古至今,做事都讲究“天时地利人和”,创业更是如此,1996年到1997年适逢互联网发展到第二个热度阶段,又赶上亚洲金融危机,所以倒闭失败的企业当然不止他一家。但是板仓雄一郎的公司却是从顶端跌倒谷底的那一家,也是最让当时的很多人没有想到的一家,从1996年银行争相为其贷款,公司准备美国上市,不过一年时间,情况急转直下,最后在1997年就倒闭关门,这种强烈的对比和速度,的确令人唏嘘。

从高高在上的上位者到损失惨重的loser,这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板仓雄一郎用这本书告诉了现在的创业者们,在创业过程中可能遭遇的所有可能失败因素,为年轻创业者提供了很实用的参考素材。

正如板仓雄一郎所说的,“年轻就要去尝试失败,可是真正的失败无比苦涩,你要做的,不是豁出去尝试,而是尽可能避免。”这不仅是给创业者们很好的建议,也是对每一个行走在人生道路上的人最好的忠告。endprint

猜你喜欢
运营者点子创业者
公众号再增视频号入口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好点子不足以支撑好买卖
让创业者赢在起跑线上
链接:网络运营者不得泄露其收集的个人信息
互联网创业者
点子摇滚怪杰 Dan Deacon 12月启动中国巡演
创业者要勇敢地喊出“我要”
让人惊叹的极客好点子
资讯网站低调而华丽地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