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敏人民群众观表达体系研究

2015-06-16 16:34何建华刘洁
党史文苑 2015年8期
关键词:方志敏当代价值

何建华+刘洁

[摘 要]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一切为了人民的解放与幸福,尽心尽责地为党的崇高事业而艰苦地工作,勇敢地坚持对敌斗争,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这是方志敏革命一生的真实写照。方志敏人民群众观包括丰富的理论与实践表达体系,折射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情怀,具有深远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 方志敏 人民群众观 实践表达 当代价值

“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群众根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牵引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地推进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并取得胜利。方志敏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的积极实践者,在实践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正如胡锦涛所评价的:“方志敏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杰出的农民运动领袖,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赣东北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人。方志敏同志的一生,是为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为共产主义事业英勇奋斗的一生。”[1]笔者拟通过对方志敏革命生涯和革命精神的探析,阐述方志敏人民群众观的理论与实践表达体系,以祭悼方志敏同志,弘扬方志敏精神。

一、方志敏人民群众观的理论表达

1.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马克思主义政党既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高理想,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出发,我们党始终代表社会前进的正确方向;从根本宗旨出发,我们党强调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作为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对历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P1031方志敏秉承了中国共产党人民观的精髓,坚持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强调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凡人类衣食住行乐的各项东西,都是在工人的铁锤和农民的锄头跟镰刀之下创造出来的”[2]P190。他强调:“没有广大工农群众的团结,根本不会发生什么力量。”[3]P40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宗旨,也是方志敏从事革命战争的原动力。救民众于水深火热之中、实现民族独立与人民幸福的崇高理想,支撑着方志敏革命的一生。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苏维埃处在残酷的国内战争环境中,一切物质、一切力量都付于战争,苏维埃的工作人员作为战争的领导者,都应以身作则、节衣缩食、吃苦耐劳,一切为着战争。这在当时,为了战争就是为了人民,就是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在领导革命过程中,方志敏经常教育干部和战士遵守纪律,决不能侵害群众利益。而“对于战斗员的生活,极力改善,加以爱护,亲之爱之如家人兄弟一般”[3]P56。

2.牢固树立人民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观点。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这是由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所决定的。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本质特征和唯一宗旨。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毛泽东强调:“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2]P1094-1095江泽民也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4]P21-22在领导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的艰难困苦岁月中,方志敏以人民利益至上、英勇牺牲、坚贞不屈著称。他根据自己革命实践的体会提出:“凡能为群众谋利益,得到群众拥护的革命军队,虽然物质条件较差,仍能胜利”[3]P196。不仅如此,方志敏人民观还体现在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与幸福。毛泽东赞扬道:“像兴国和赣东北的同志们,他们把群众生活和革命战争联系起来了”[5]P140。

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来源于崇高的革命理想。面对国民党的劝降,方志敏总是坚定地予以回击:“我们与你们反革命国民党是势不两立的。你法西斯匪徒们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丝毫动摇我们的信仰!我们的信仰是铁一般的坚硬的。”[3]P108他坚定地认为:“只有苏维埃才能救中国,我相信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为革命牺牲一切。”[3]P101为了人民的利益而英勇牺牲、坚贞不屈,是一种高尚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是一个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和赤忱之心,方志敏以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情操为后人树立了永不磨灭的人格风范。

3.坚持人民群众利益与党的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的统一。方志敏出生于江西弋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在这长夜漫漫,天昏地黑的地方,我生活着,我受着压迫和耻辱地生活着”[3]P9。20世纪之初,空前的民族危机和贫困的人生处境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忧患意识,在熔铸了他桀骜不驯、疾恶如仇、为民除暴英雄气概的同时,在他思想和行动中又经典诠释了中国革命传统和中国共产党的崇高理想信念、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至上的以民为本的思想、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观念、廉洁清贫的从政风范。在他的心目中,人民利益与党的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是统一的,实现党的利益、国家利益与民族利益,就是为了全中国人民的利益。方志敏坦言:“工农阶级的利益,会是与民族的利益冲突吗?不,绝不是的,真正为工农阶级谋解放的人,才正是为民族谋解放的人”[3]P122。他饱含深情写下了《可爱的中国》一文,“充分表达了对祖国、对人民的深厚情感,成为爱国主义的千古绝唱”。[1]

4.倡导依靠人民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方志敏的人民群众观又具体体现在他的革命行动中。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方志敏与贫苦百姓打成一片,许多群众正是从方志敏等共产党人这种民本情结中认识了红军、认识了党、认识了苏维埃,从而拥护红军、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苏维埃。所以,赢得人民的支持,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关键。“革命只有先锋队而不去团结广大工农群众在先锋队的周围,那是无成功的可能的。”[3]P340

在赣东北斗争中,方志敏特别强调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他认为:“只要我们将乡村中的基本群众,如工人、雇农、贫农、中农坚固地团结起来,在党的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那我们就可以占领乡村。”[3]P341他希望党和军队的各级领导干部,在具体工作中应做到“凡是有支部组织的地方,都应该有群众组织”[3]P340,更“希望同志们更加深入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十分艰苦耐劳地教育群众,坚决地站在群众面前,领导群众斗争”[3]P113-114。赣东北根据地的工作成绩的取得,究其原因,方志敏认为:“这并不是赣东北群众有什么特殊性,主要的是由于党的群众工作之深入和刻苦。这种群众工作作风,应予以不断的发扬和发展。”[3]P113

二、方志敏人民群众观的实践表达

方志敏人民群众观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思想理论内涵,更值得颂扬的是,方志敏人民群众观的社会实践至真至情地表达了人民群众观的深切内涵。

1.革命实践表达:谋求国家独立与人民解放。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的革命斗争过程中,方志敏属于杰出代表之一。其革命生涯和革命精神,从不同侧面提升了中国共产党人民群众观的内涵和价值,集中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艰辛历程。

在近代中国积贫积弱、是非颠倒的年代里,方志敏不啻为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的一颗救星,反帝反封建的一员虎将。事实也是如此。为实现人民解放与国家独立的夙愿,他从参加学潮到文化救亡,从鼓动革命到投身农民运动,从领导武装暴动到创建革命根据地和工农红军。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他都勇往直前、义无反顾,充分显示出他为追求真理、救国救民的大无畏精神。1918年,方志敏联络弋阳县城及家乡漆工镇的一些进步青年,组织“九区革命青年社”,开始了革命生涯。1922年8月,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南昌等地积极从事革命宣传组织工作。国共合作北伐战争时期,方志敏组织农民协会,创办江西农民运动训练班,组织农民自卫军,开展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大革命失败后,抱着“重起炉灶,再来干吧!”[3]P33的决心,方志敏在1927年11月发动了著名的“弋横起义”,先后创建了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并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我党领导的主要根据地之一,成为中国苏维埃革命的典范。1934年11月,率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不久陷入重围,次年1月在江西德兴县被国民党逮捕。在狱中,方志敏同敌人进行了顽强的斗争,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写下了《我从事革命斗争的略述》《狱中纪实》《清贫》《可爱的中国》等不朽著作,1935年8月6日在南昌被国民党杀害。

追忆方志敏革命的一生,无不彰显着他挽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崇高信仰和牺牲精神,是一个时代维护党、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坚定实践者。

2.工作业绩表达:追求一流革命业绩与工作成就。人们的工作业绩,往往鲜明地表现在其工作内容上。方志敏领导革命斗争的伟大实践和光辉业绩,集中表现在以敢为人先的创新气概、英勇牺牲的革命精神、联系群众的工作作风、一心为公的宗旨风范,去创造一流的革命业绩和工作成就,这正是方志敏人民群众观实践诉求的价值所在。

方志敏率先垂范,较早注重从理论和实践上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探讨中国革命的实际问题。第一次国共合作破裂,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面对中国革命大起大落的复杂形势,许多共产党人纷纷开始了中国革命新道路、新途径的苦苦探索,方志敏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了独特的理论勇气和惊人的求索能力。当时,他与弋横地区在外工作的同志取得联系,他们陆续回到了家乡,决定“重起炉灶,再来干”,积极准备武装暴动。1927年11月至1928年2月,他与黄道等人组织领导了弋横暴动,时任中共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五县工作委员会书记兼暴动总指挥,暴动失利后率部转入磨盘山区坚持斗争。此时方志敏审时度势,明确提出了“坚持在根据地打游击,与群众共存亡”的方针。在环境较为封闭、没有外援的情况下,他们从当地实际和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实行“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5]P98,波浪式地发展政权,使红军和根据地不断扩大。这充分反映了方志敏具有敢为人先的创新气概和知难而进的创业精神,不愧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探索者和开辟者。

同时,方志敏在创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过程中,着重寻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道路,处理好“的”与“矢”的关系。他创造了以农民革命团为组织形态的武装力量;创造了土地革命的有效方式和政策;苏区首创了股份制,发行了大量股票;首创了地雷战,把人民战争提高到新水平;首创了对外开放的边贸政策,形成了数条开放型贸易路线;首创了列宁公园,创办了一批学校和文教卫生单位。在苏维埃模范省的荣誉榜中,苏维埃的民主精神、苏维埃的创造精神、苏维埃的进步精神、苏维埃的刻苦精神、苏维埃的自我批评的精神[3]P85-87都是精典。可见,方志敏是一位勇于探索的革命实践者,这些具体而富有成效的实际工作堪称党和人民事业而努力创造的时代典范。

3.思想情操表达:塑造爱国爱民的精神世界。人的行为总是受其思想情操所导引。献身主义、爱国爱民是方志敏思想情操的真实写照,它牵引着方志敏一生朝着党与人民的事业而努力工作。方志敏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标志着方志敏革命生涯的新起点。当时他这样描绘自己的心境:“共产党员——这是一个极尊贵的名词,我加入了共产党,做了共产党员,我是如何的引以为荣呵!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3]P24其后,方志敏在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里,从来没有动摇对共产党、对共产主义、对苏维埃政权的信念。铮铮铁骨,日月生辉。1935年1月,方志敏在怀玉山区被俘的当晚写下了《自述》,坚定地表示:“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3]P3方志敏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精英的杰出代表,他一生革命实践和丰功伟业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有重要的历史地位。他领导的闽浙赣革命根据地,被赞誉为中国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创建的典范;他领导的赣东北革命根据地,获“苏维埃模范省”这一殊荣。

爱国爱民,是一种对祖国、对人民热爱和保护的崇高情感,是一种对民族自信、自尊的执着信念,是一种对故土、同胞的真挚情感。爱国爱民是一种崇高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是维护祖国利益和推动社会进步的政治态度、道德规范。方志敏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爱国爱民是他一生的追求。“为了信仰宁死不屈是我的性格,爱国是我的本能。”“我生存一天就要为中国呼喊一天”。为了袒露拳拳爱国之心,抒发铮铮民族之骨气,方志敏舔干血迹、强忍病痛、饱含真情地写下了永垂千古的《可爱的中国》,将祖国唤作“美丽的母亲,可爱的母亲”。字里行间流露出真诚的爱国热情和火一般炽热的反对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民族豪情,字字见真情,行行著气节。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革命的血腥斗争中,反对国民党的屠杀政策、挽救中华民族的存亡,成为包括方志敏在内的中国共产党人爱国主义的执着追求。1934年秋,方志敏临危受命,统帅抗日先遣队挺进浙西、皖南,同数十倍于己的敌人进行殊死战斗。尽管壮志未酬,方志敏武装救国的决心却坚如磐石。

4.艰辛生活表达:倡导清贫处世、节俭为民的生活理念。方志敏作为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和闽浙赣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者,在平凡的生活中不仅以不屈不挠、献身主义的理想追求和英勇牺牲、为国为民的人格风范永垂千古,而且以日常生活的艰苦节俭、清贫廉洁的执着实践光照史册。

方志敏从小多病,4岁才学会走路,21岁以后便经常吐血。他的意志却与体质相反,从入学起便一直是学生运动的先锋。少年时代的方志敏在读书之余,经常在田间劳作,栽种、施肥、收割。自小参加劳动的他,深切体会到国弱民穷的痛苦,养成了爱劳动、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生活朴素的习惯。他在《清贫》中忆述:“我从事革命斗争,已经十余年了。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这在国方的伟人们看来,颇似奇迹,或认为是夸张;而矜持不苟,舍己为公,却是每个共产党员具备的美德。”[3]P166在以后他担任党的县委书记、省委书记、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团成员、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时,即使他经手的钱数百万,但他亦身无分文。从事革命斗争数十载,没有给自己、家人留下任何物质财富。被捕时,国民党士兵没有从他身上搜出一个铜板。方志敏的“清”与“贫”真是令人惊叹。

艰苦朴素、廉洁清正,是我们党的各级干部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经验的精华所在。在这方面,方志敏堪称典范,他以清苦为荣、清贫为乐,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高昂的革命斗志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正如他在《清贫》一文中所颂扬的:“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3]P1671935年初,北上途中被敌人围困时,方志敏7天没有吃饭,饿得两脚发颤,但他总是咬紧牙关,忍受下去。他说:“吃不得苦,革不得命,苦算什么,愈苦愈要干,愈苦我越快乐。”[3]P100

方志敏的一生,是为祖国、民族和人民奋斗的一生。学习方志敏的人民群众观,应该尊重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激发群众的创造力,应该善于集中群众的智慧,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一条根本路线,也就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工作原则。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纪念方志敏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J].人民日报,1999-08-21.

[2]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方志敏文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4]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 彭月才

猜你喜欢
方志敏当代价值
行书小品《方志敏狱中诗一首》
第二届方志敏文学奖征稿启事
方志敏建造的奇绩和奇功
方志敏研究中心
致方志敏——写在方志敏诞辰120周年
方志敏创建闽浙赣苏区及其光辉业绩
井冈山精神的当代意义
浅谈长征精神的当代价值
浅析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新形势下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