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儿童博物馆的角色演变及启示

2015-06-16 07:01黄灿张文洁
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 2015年5期

黄灿 张文洁

【摘要】美国儿童博物馆经历了学校教育藏品中心、独立的非正式教育机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公众教育服务中心四种角色的演变历程。本文从观众、资源和陈列方式三方面分析了美国儿童博物馆角色的演变规律,以期为我国儿童博物馆的建设和完善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非正式教育机构;儿童博物馆;教育角色

【中图分类号】G6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604(2015)05-0052-04

世界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终身教育、全面发展、多元文化诸多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学校教育已无法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人们开始关注学校以外的教育形式——非正式教育。这其中,儿童博物馆开始受到青睐,不少国家的儿童博物馆发展迅速。中国儿童博物馆发展至今也已近20年,但存在着“重建设轻管理、重建筑轻功能、重硬件轻软件、重物轻人”等问题。许多博物馆工作者并未真正理解儿童博物馆的意义,对儿童博物馆的发展历程也缺乏了解。

一、儿童博物馆的定义

世界上第一座儿童博物馆是美国的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美国青少年博物馆协会(AYM,1992)提出,“儿童博物馆是一个仍处于定义己身的动态性机构团体”。一般而言,儿童博物馆以儿童为中心,以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为目的,以具体经验为学习内容,以情景式互动为展示方式。儿童博物馆与其他博物馆、科技馆和游乐场所不同,有自己特定的教育内涵。

二、美国儿童博物馆的角色演变

据美国儿童博物馆协会统计,2007年全世界共有儿童博物馆283所,其中美国有260所,约占总数的92%。〔1〕美国的儿童博物馆角色变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学校教育藏品中心

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教育界掀起了一股追崇自然知识与科学实验之风。世界上第一座儿童博物馆——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于1899年在纽约诞生。最初它只是展览当地的各种自然藏品,如动植物标本、某些科学模型等。1902年,任职于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的美国儿童博物馆先驱Anna Billings Gallup开始关注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她通过挖掘藏品的教育价值开展了一系列教学活动。这种基于实物的教学活动吸引了儿童和教师。因此,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成了学校之外的儿童教育中心。不仅如此,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还通过《博物馆新闻》与学校建立起联系,定期开展与学校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讲座或展览,并为学校提供教学素材。如果需要,学校可以借用博物馆的藏品。据Anna Billings Gallup(1908)统计,截至1906年,布鲁克林儿童博物馆共接待了125所学校的师生,年平均参观人数超过9.4万人次。〔2〕当年,美国其他地区也陆续兴建了一批儿童博物馆,如波士顿儿童博物馆(1913)、底特律儿童博物馆(1917)、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1925)等。然而,这一时期的儿童博物馆大多强调为学校教育服务,扮演着学校教育藏品中心的角色。儿童在博物馆的学习内容局限于自然科学知识,收藏和展览是该时期儿童博物馆的主要任务。

2.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独立的非正式教育机构

20世纪中期,博物馆的收藏、展览和研究等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1968年,《美国博物馆:贝尔蒙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博物馆的核心是物证和教育,物证是博物馆教育的载体,教育是物证的意义所在。〔3〕儿童博物馆开始探索三个问题,即儿童博物馆的教育角色是什么?儿童博物馆的教育角色为何人而设?如何体现儿童博物馆的教育角色? Anna Billings Gallup(1908)指出,儿童博物馆的关注点应该是儿童而不是藏品,儿童博物馆的目标应该是在了解儿童喜好与兴趣的基础上,提供学校和家庭无法给予的帮助和机会。作为一种非正式教育机构,儿童博物馆具有学校教育不具备的优势,它不应该仅限于充当学校教育的配角。儿童博物馆应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潜能,在儿童教育中扮演独特的角色。

为了实现自身的教育价值,美国的很多儿童博物馆根据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重新设计了博物馆的展览空间、柜台尺寸、色彩和灯光效果等。随着皮亚杰认知建构理论影响的日益扩大,人们开始关注儿童独特的认知方式。“儿童博物馆运动之父”Michael Spock(1963)由此提出了“交互式”展览的理念,他反对博物馆用传统的填鸭式展示柜陈列展品,他强调要重视儿童的直接体验,主张将藏品直观生动地展现给儿童,让儿童在与实物的互动中获得知识。〔4〕他创设的一个交互式展览“里面是什么?”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展览提供了各种物体结构,并安装了很多互动装置,儿童可以通过观察、触摸、测量等方式与实物“对话”。1969年,旧金山加州探索馆成立。该馆馆长Frank Oppenheimer(1969)提出了“探索体验式”展览的理念,他认为博物馆应是一个可以供儿童尽情玩耍的探索乐园。〔5〕从“柜台式”展览到“交互式”展览再到“探索体验式”展览,展览方式的改变反映了儿童博物馆的关注点从“物”转移到了“儿童”,此时的“儿童”不再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探索、主动获取知识的“创造者”。在这个时期,儿童博物馆的角色发生了质的改变,从学校教育的附属品转变为独立的非正式教育机构。儿童博物馆开始以儿童发展为导向,充分挖掘自身的教育价值。

3.20世纪70年代到21世纪末:社区教育服务中心

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美国的社区运动达到高潮,人们开始追求社区文化的建设。儿童博物馆也开始向社区靠拢,重在挖掘博物馆所在社区的地方特色,将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展示出来。圣约瑟市儿童博物馆馆长萨莉·奥斯伯格指出,儿童博物馆必须植根于社区之中,并帮助儿童也植根于社区之中。〔6〕波士顿儿童博物馆和海湾地区探索博物馆充分利用当地的临海优势,通过展现海底生态世界和当地的码头交易市场来帮助儿童了解当地的自然与人文特色。〔7〕印第安纳州儿童博物馆则利用当地的产业特色,在馆内建立了一个制造溜溜球的小工厂,让儿童通过角色扮演体验产品的制造过程。此外,儿童博物馆还通过开发公众课程、主题展览等形式宣传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亲子观等,为社区教育提供服务。儿童博物馆不仅是儿童学习娱乐的场所,还成了社区教育服务中心。同时,社区也为儿童博物馆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资源。社区资源的开发为地方儿童博物馆的建设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每个社区都有自己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贴近儿童日常生活的博物馆更受儿童青睐。佛蒙特州圣约翰斯贝里市的菲儿班克斯博物馆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博物馆在促进自身发展的同时还为社区带来了旅游效应。这个时期,美国掀起了一波儿童博物馆建设热潮。1970~1980年间,50多所儿童博物馆陆续建立,如匹兹堡儿童博物馆、休斯敦儿童博物馆、麦迪逊儿童博物馆、莱尔儿童博物馆等。从学校教育藏品中心到社区教育服务中心,从被动适应社会文化发展到主动寻求自我发展,儿童博物馆逐渐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

4.21世纪至今:公众教育服务中心

1992年,美国博物馆协会发布的《卓越与公平:博物馆教育功能与公共服务》报告指出:教育是博物馆提供公众服务的核心,博物馆内的每一项工作都应具有教育意义。〔8〕由此,儿童博物馆又开展了一系列改革。Peter Sterling(1997)指出,儿童应该具备“世界”的视野,他们不仅要了解自己所处的社区,还应该了解整个世界。他主张儿童博物馆应开发更多教育项目,帮助儿童认识世界。印第安纳波利斯儿童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儿童博物馆,它以世界文化为主题向儿童展示了世界各地的自然和人文特色,如“带我去中国”大型主题展、“长城滑梯”和“秦始皇兵马俑彩绘军阵”等。这些世界文化体验系列活动不仅拓宽了儿童的视野,还促使儿童形成了欣赏和尊重多元文化的意识。儿童博物馆还运用信息技术,为儿童提供更为丰富的信息。如借助多媒体技术打造数字博物馆、构建美国儿童博物馆互联网系统等,不仅实现了馆际资源的共享,还突破了参观博物馆的时空限制。此外,儿童博物馆还与其他机构合作,共同挖掘社会资源。如波士顿儿童博物馆与剧院合作开发了“儿童舞台”,为儿童提供表现的机会。“我的犹太发现地”儿童博物馆和奥格斯堡木偶剧博物馆等都是儿童博物馆努力挖掘社会资源,增强自我竞争力的体现。《儿童博物馆——变迁世界中的市民广场》这一声明赋予了儿童博物馆新的角色——“市民广场”,儿童博物馆不仅是儿童参观、体验、学习的场所,还是居民开展文化交流的论坛式空间。〔9〕

三、美国儿童博物馆角色演变的规律

纵观美国儿童博物馆百余年的发展历史,虽然角色不断变化,但其内涵仍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观众,二是资源,三是陈列方式。

1.观众

观众是儿童博物馆的核心。20世纪70年代以前,儿童博物馆的观众仅限于儿童。作为学校教育的藏品中心,儿童博物馆关注到了儿童,但并没有意识到儿童具有独特的发展特点。儿童博物馆发展为独立的非正式教育机构时,儿童博物馆才关注到儿童的发展规律,开始以儿童为中心,根据儿童的需求及认知特点开展博物馆的教育活动。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儿童博物馆意识到了儿童多元化的发展需求。1965年,保罗·郎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理念。作为非正式教育机构,儿童博物馆意识到了自身的公众教育职能,将观众群体扩展到了家长及所有富有童心的成人。观众的变化表明儿童博物馆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在不断调整自己的角色,发掘自身的教育潜能。

2.资源

资源是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媒介。最初,受传统博物馆的影响,儿童博物馆的资源仅限于藏品,因此,儿童博物馆的教育功能也较为单一,是学校教育的配角。随着社会的发展,儿童博物馆逐渐成为独立的非正式教育机构。此时,儿童博物馆的资源开始扩大至学校、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资源的多元化增强了儿童博物馆的竞争力,促使其成为美国发展最快的文化机构之一。

3.陈列方式

陈列方式决定着陈列品的教育功能。儿童博物馆的陈列方式经历了从单向到互动、从枯燥到有趣,直至互动式体验的发展过程。最初,儿童博物馆采用的“柜台式“陈列方式,注重的是单向的知识灌输,难以有效调动儿童的学习兴趣。之后,儿童博物馆开始关注儿童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做中学”“体验学习”等教育理念改进了儿童博物馆的陈列方式,推出了“动手操作”“互动式体验”“游戏”等陈列方式,增强了儿童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随着21世纪信息时代的到来,儿童博物馆借助信息技术,增加了丰富的高科技元素。

四、对建设和完善我国儿童博物馆的启示

1996年,我国第一家儿童博物馆——上海儿童博物馆成立。作为“舶来品”,最初人们对儿童博物馆教育功能的认识不够深入,我国的儿童博物馆大多“借其形而不能会其意”。到目前为止,全国真正意义上的儿童博物馆仅有四家,但都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建筑轻功能、重硬件轻软件、重物轻人等”等问题。这些儿童博物馆不同程度地陷入了角色定位模糊的发展困境:收藏机构、科研机构、教育机构、娱乐机构等角色均有涉及却又难以凸显特色。我们认为,可以借鉴美国的儿童博物馆建设理念,充分拓展儿童博物馆的角色,实现其特有的教育功能。

1.非正式教育的独特性

儿童博物馆是儿童学习娱乐的场所,兼有教育和娱乐功能,但不同于学校和游乐场。儿童博物馆是以儿童为中心,提供公众教育服务的非正式教育机构。首先,儿童博物馆应强调儿童本位,以儿童需要为导向,以儿童发展为落脚点,鼓励儿童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其次,“物育”和“自由选择”是其区别于学校教育的独特之处,儿童博物馆的学习活动以实物为凭借,以具体经验为学习内容,提倡自主探索学习。儿童可以自主决定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伙伴。最后,教育性和趣味性相结合的陈列方式使其区别于游乐场,儿童博物馆鼓励儿童在“玩中学”“做中学”,体现“寓教于乐”的教育理念。这些独特性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儿童博物馆为儿童营造了一个绝佳的学习环境。

2.社区教育的亲民性

美国的社区儿童博物馆发展模式实现了儿童博物馆和社区的双赢。美国的儿童博物馆大多扎根于社区,提供多种社区教育服务。同时,社区也为儿童博物馆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于我国国情,我们可以按照“试点先行、由点及面、稳步推进”的模式构建儿童博物馆网。城市的儿童博物馆可采用分馆的形式附设在综合性博物馆中,借助综合性博物馆雄厚的财力、物力和资深的博物馆专业开发团队来发展自己。农村的儿童博物馆重在挖掘地方特色。两者可遵循馆际互利原则,实现资源共享,共同为所在地区的儿童提供社区教育服务。

3.公众教育服务的终身教育性

美国儿童博物馆是公众教育服务中心,它不仅服务于儿童,还服务于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的家庭逐渐呈现核心化趋势。一方面,父母忙于工作,难以顾及孩子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年轻父母的育儿经验十分缺乏。儿童博物馆作为一个非正式教育机构,不仅可以为儿童提供课后学习娱乐的场所,还可以深入社区传播科学的育儿理念。儿童博物馆的角色不应局限于向儿童传授知识,更应担负起启迪民众、服务社区、交流文化等“全方位”的公众教育服务责任,成为“市民广场”,为构建学习型社会而作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

4.教育角色的动态生成性

从学校教育藏品中心到公众教育服务中心,美国儿童博物馆的角色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演变。我们也应以动态的眼光看待儿童博物馆的角色变化。儿童博物馆的角色会继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需要的改变而不断发生变化。

参考文献:

〔1〕HOOPER GREENHILL,EILEAN.The educational role of the museum〔M〕.London:Routledge,1999.

〔2〕〔6〕ANNA B G.The education function of the childrens museum〔J〕.Popular Science Monthly,1998,(4):371-379.

〔3〕The 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The belmont report〔M〕.Washington:AAM Press,1969.

〔4〕FARMER D W.Children take learning into their own hands〔J〕.Childhood Education,1995,(3):168-169.

〔5〕MAYFIELD M I.Childrens museums:Purposes,practices and play〔J〕.Early Child Development and Care,2005,(2):179-192.

〔7〕HEIN G E. Progressive museum education:Examples from the 1960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gressive Education,2013,(2):61-76.

〔8〕The American Alliance of Museums.Excellence and equity:Education and the public dimension of museums〔M〕.Washington:AAM Press,1991.

〔9〕陈涵郁.儿童博物馆的百年发展〔J〕.博物馆与文化,2011,(1):35-60.

【Abstract】Children Museums in America have played the role as school education collection center, independent and unofficial educational institute, community education service center, and public education service center. 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patterns of role transition of children museums in America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audience, resources and ways of display, hoping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hildren museums in China.

【Keywords】unofficial educational institute; children museum; education r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