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枣儿
摘 要: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重大机械装备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因此,保障重大机械装备的质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简单介绍了重大机械装备检测技术的发展情况,分析了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重点分析了各种机械装备的检测技术,以期能为日后检测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重大机械装备;检测技术;自动化程度;维修
中图分类号:TH70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5.11.146
步入工业时期后,机器的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重大机械装备的使用也更加广泛,但是,机械装备事故发生的概率却与日俱增,不仅会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还会影响各类工程的整体质量。因此,重大机械装备的检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引起相关人员的高度重视。
1 检测技术的发展
结合重大机械装备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其检测技术的发展主要分为以下4个阶段:①事后维修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由检修和专修两部分组成的,检修分工比较简单,操作、维修人员之间没有明确的划分点;专修阶段则分工明确,但也是在出现故障时才开始维修,平时不会开展保养工作。②预防维修阶段。在这一阶段,主要强调的是机械故障的预防措施,确保养护措施能够顺利进行。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维修不足的情况。③生产维系阶段。开始跟踪生产的过程包括事后维修、预防维修、纠正维修和维修预防的维修特征,但是,在具体的维修过程中,不能形成综合“系统”。④设备并行阶段,即设备的管理和养护同时开展。从常规情况来看,设备故障检测多由简易和精密两方面构成。
2 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重大机械装备检测技术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完善,比如传感器的精密化、多维化诊断理论、诊断模型的多元化;检测诊断技术趋于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和综合化;应用软件规范化;硬件专业化、标准化;诊断仪表与装置趋向工程网络系统发展。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诊断精确度的提高
在这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和提高传感器、检测仪器的参量,以此来提高检测水平,精确检测结果。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除了要提高检测水平外,还应选择科学、合适的检测参量,以此来确保检测结果的合理性。
2.2 小波分析法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在重大机械装备检测过程中,可以使用小波分析诊断。这样做,不仅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能精确诊断结果。所谓“小波分析”,是指信号-尺度分析法,其优势在于能够第一时间抓住设备故障发出的信息,并将其传递出去。另一方面,受机械设备故障内部零件结构的影响,其产生的信号非常不稳定,通过小波分析能够第一时间将抓住的信号进行分解序列,为故障的分析和修护提供理论依据。
2.3 与非线性原理方法和多元传感技术的融合
结合当前现代化的生产需要,大多数企业会对设备进行全
方位的检测和养护,以此来确保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因此,在设备运行前,相关人员要利用多个传感器监测设备的各个位置,以便在出现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维修。应用非线性原理的优势在于,当设备出现问题时,能够表现出非线性特征。随着混沌与分型几何方法的日渐完善,这类问题也必将被解决。
2.4 与现代智能方法的融合
现代智能技术包括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神经网络和进化计算等。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智能方法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5 远程化、网络化
一般来讲,所谓“设备故障诊断系统”,是指针对一台或某类型的设备开发出的专用系统。在使用该系统的过程中,系统能够准确地诊断出这一设备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诊断知识、技术跟信息的共享。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检测设备的远程化、网络化已经成为了重大机械设备检测的发展趋势。从优势上看,网络化、远程化能够第一时间传递收集到的故障信息,同时,将其储备起来,能够响应不同检测现场用户的使用要求,并且开发同一类型的设备系统可以实现系统共享,大大降低了系统的检测费用。此外,从网络优势方面能够看出,采取远程化的检测方式得到的信息比较全面,除了企业现场机械设备出现的问题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查询相关信息,进而有效增强了应急诊断能力。基于网络的远程设备诊断,专家系统将管理部门、监测现场、诊断专家和设备供应商联系起来,形成一个真正开放的系统。
3 检测技术分析
顾名思义,将材料表面损伤的办法称之为表面检测。现阶段,采取常用的检测办法检测材料表面缺陷时,取得的检测效果比较好。下面以渗透检测为例,分析表面检测技术。
3.1 渗透检测
应用渗透法检测机械设备时,需要借助渗透液,利用它将缺陷放大,以方便肉眼观察,方便检测人员直接观察到表面的缺陷。该项技术由于使用的制剂不同,又可分为多种检测方法,常用制剂除了渗透剂外,还可以使用显像剂和去除剂。其中,渗透剂又可分为两种,一种为荧光型,一种为着色型;显像剂又有干湿之分,而常用的去除剂又可分为溶剂去除等3种。
从目前的应用情况来看,钢铁缺陷检测常采用渗透检测法,非铁金属等逐渐也采用该种方法检测表面的缺陷。该项技术的优势在于操作简单便捷,无需高技术水准便可操作,显示直观且灵敏系数大。尽管如此,这项技术的检测结果也会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而且该项技术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即适用于开口缺陷,不适用于检测多孔材料。为了实现该项技术的环保化,在未来,渗透检测技术的发展将会向着高灵敏、低污染方向迈进,致力于研究出新型、低价和环保型的制剂。目前,渗透法在船用柴油机检测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对于机械螺栓、螺纹、轴瓦等部件表面状况的检测也已经开始使用渗透法。这种方法的使用对于提高柴油机使用寿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不能提高柴油机的运行性能,同时,该方法也为船舶运营的安全保障工作奠定了基础。
3.2 磁粉检测
该项检测技术的应用原理是聚集效应,利用磁粉在缺陷处构成的形态来放大缺陷,增强其原有缺陷的对比度情况,进而以磁痕形式将缺陷展现出来。这种方法属无损检测中的一种,在许多制造企业中,被用于设备表面或近表面的检测。这项技术下的常用设备为CJW-9000型磁粉探伤机,它属交流固定型,操作简单,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受到了好评。现阶段,虽然该项技术已被广泛使用,但是,其所用设备与机械仍在不断创新。
3.3 涡流检测
这项技术的应用原理为电磁感应,借助激励作用实现设备的无损检测。传统的涡流检测有较大的局限性,在缺陷定位、定量等方面都存在不足。但是,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该项技术已日臻完善,并得到了推广和使用。这项技术又包括多种检测办法,比如小波包分析法、主元分析法等。由于涡流检测定量化比较强,且优质高效,在未来,可能会在飞机结构性能检测中会获得良好的市场。
3.4 红外检测技术
这种技术就是通过红外热像设备检测机械装备的红外辐射能力,把检测结果转换为电信号,并将电信号以彩色图的形式呈现出来,根据图像的具体情况来判别设备是否存在问题。这种检测技术对材料表面的缺陷非常敏锐,但是,要想检测机械装备内部的具体情况就会比较困难。另外,由于红外无损检测技术并没有被广泛应用起来,并且所需成本较高,所以,这种检测技术对检测试件的要求也比较高,需要具有较强的发射率和较低的导热性。由此可见,这种检测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近几年,根据红外检测主动激励方式的不同,很多研究人员都想出了新的检测方法,例如振动热像法、红外热波法等,其中,红外热波法备受关注。
3.5 表面/内部检测
所谓“表面/内部检测”,就是一些不仅能够检测试件表面,还能检测试件内部的检测技术。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重大机械装备的检测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必须要真正落实,不断完善检测技术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尽最大可能地保证机械装备的整体质量,从而推动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元良,张洪潮,赵嘉旭,等.高端机械装备再制造无损检测综述[J].机械工程学报,2013(07):80-90.
[2]栾兰,王振平.产品结构调整为大橡塑带来无限市场空间石化、新材料、低碳节能等重大机械装备纷纷“登场”[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0(09):62.
[3]邹锦,公丕平,李栋,等.基于虚拟仪器的网络化机械装备检测实验系统[J].机电产品开发与新,2011(05):117-118,121.
〔编辑:白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