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霞
郡王府位于伊金霍洛旗阿勒腾席热镇王府路王府巷西侧,南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27公里,北距鄂尔多斯市政府4公里,是鄂尔多斯市现存唯一一座完整的王爷府,也是内蒙古西部地区保存最完整的王爷府。1988年4月26日,伊金霍洛旗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全旗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5月28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将其列为全区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清军入关前,成吉思汗第20代世孙鄂尔多斯部落首领额林臣率部归顺后金。顺治六年(1649年),清王朝对鄂尔多斯部落分旗而治,置六旗。额林臣被顺治帝封为多罗郡王,并任伊克昭盟第一任盟长,其封地为鄂尔多斯左翼中旗,俗称郡王旗。
郡王府为郡王旗札萨克(即王爷,清代蒙古族地区对旗长的称呼)的私邸。由于历代王爷的世袭更替,其王府亦不断迁徙。郡王府始建于台吉召,之后又迁于昌汗伊力盖召、吉盖特拉、独贵什里等地,其邸多为蒙古包。光绪初年(1883年),王府迁至阿勒腾席热镇东南距现存郡王府驻地约1华里的乌兰木伦都。光绪二十年(1902年),郡王旗第14代札萨克特古斯阿拉坦呼雅克图袭位,王府正式迁至今天的郡王府所在地。郡王府建有半砖木结构的正房9间和土平房6间,并用沙柳扎围墙做院。
郡王府是王爷及其家眷、旗务官员、随从及仆人们工作、生活的场所。据说,它的选址也有着深刻的内涵:王府北边雄伟壮观的都凌嘎山如二龙戏珠;东西对称的双诺古吉山与尚比山,如同文官和武将;南部的名章嘎锡里的小山丘极像檀香桌;东西红海子如王爷面前斟满奶酒的金碗;从南向北流入东西红海子的9条溪水如同9条游龙注入“金碗”,寓意“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928年,郡王旗第15代札萨克图布升吉尔格勒多罗郡王对郡王府进行了历时8年的翻新扩建。他请来山西偏关匠人宋二等30多名能工巧匠,耗资近14000两白银,相当于该旗一年半的财政收入。翻新扩建的王府为二进院建筑结构,前后两院由两丈余高的青砖墙连成一体,总占地面积2105.79平方米,建筑面积1040.44平方米。王府前院于1931年建成,共13间住所,占地面积939.52平方米,建筑面积465.78平方米;后院于1936年建成,共16间住所,占地面积1166.27平方米,建筑面积574.66平方米。
围墙与内府之间的西侧原建有专供王爷使用的家庙,东侧除库房、碾坊、粮仓、后勤用房和灶房外,还有70余间专供旗保安队使用的营房。正对王府的大门处原有一道影壁墙,两侧刻有32个大字,左侧“壹盟元首、统承福禄,全旗高明、世袭王基”,右侧“屏为谭府、福星披照,执司全旗、仁政施行”。
新建的郡王府规模宏大,富丽堂皇,整体建筑将砖、木、石结构的硬山式屋顶与平顶相结合,融藏、汉风格于一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虽然郡王府一些精美的建筑在文革期间遭到了破坏,但主体建筑仍保留完整,建筑风格尚存。王府最有观赏性和艺术性的是砖雕工艺,其图案精美,技艺精湛,画面栩栩如生。府院的多数房屋为飞檐斗拱,屋顶和墙面的砖、木、石上都雕刻着龙凤、鹿鹤、山水、花草、人物、文字等图案。
1991年10月,伊金霍洛旗政府筹集资金10万元,对王府前院进行了维修;2001年9月,旗政府投入70余万元用于维修王府后院。至此,王府前后两院原貌基本得到恢复。2013年,旗政府又筹资100余万元,布置18个展室,展出物品270余件,并对郡王府的生活场景进行了复原,重现了郡王府昔日的风采。
(作者单位: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田旭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