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观点摘编

2015-06-15 02:14
天津史志 2015年2期
关键词:志书资料区域

乔玮晏谈资料长编与志稿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摇一、资料长编与志稿的同一性和差异性。1.同一性。(1)资料性。志书是“资料性著述”,资料性是志书的生命。资料长编有三种形态:汇辑型、纂辑型、撰述型,无论哪种类型都是以资料为主体。(2)条理性。不论是志稿还是资料长编,对资料的编排绝非随意堆积,都是按确定的志书篇目排比和运用资料的。它们共同遵循两个原则:一是要事以类聚,按条目对资料进行归类。二是要有时空顺序,资料的时间顺序绝对不能颠倒,资料的空间布局也不能违反实际和逻辑。2.差异性。(1)对资料的取舍有差异。资料长编以全见长,资料越多越全越好。志稿使用资料有取有舍,有详有略。(2) 述作方式有差异。志稿的编纂方法要求是述而不作,用资料说话,在资料的排比和使用中巧妙的体现作者的观点,画龙点睛式地直接阐述观点的方式不宜多用。资料长编则可以不拘泥于此,可以有述有作,边汇辑资料,边将作者的观点、判断、疑问等体现在里面,以备后来编纂志稿时编纂者检用和参考。(3)对资料的处理有差异。一是除非关键资料、转折资料或特点资料,志稿一般不引用原形态资料,资料长编则要求每个资料都是原形态资料并注明出处。二是编纂志稿使用的必须是经过资料长编正确处理过的资料。三是在背景资料和佐证资料的体现上,一般要求在资料长编中体现,在志稿中体现的应该是主体资料,包括主体资料中的关键资料、转折资料、特点资料,这有利于志稿的精炼。(4)排比资料手法有差异。资料长编,特别是汇辑型、纂辑型资料长编,在资料排比上是单一的集中手法,而志稿则可以采取除集中手法以外的综合手法、数据化处理手法、以点见面手法等多种有利于体现编纂者观点的手法。(5)对可读性的考虑有差异。因为资料长编可以不考虑可读性。而志稿则不同,要考虑可读性,在排比资料上要尽量避免枯燥无味。二、资料长编独立的学术价值。首先,可以直接为史学研究提供资料。其次,资料长编又可以为地理学者提供地质、地貌、矿产、水源、地表动植物方面有用的资料。第三,经济、文化、交通、物产、民俗等社会方方面面的学术研究,资料长编都可以为其提供大量而翔实资料。

(《今古大观》2013年 第6期)

杨胜才谈二轮志书人物志的记述 一、关于人物入志和生不立传。人物入志与人物立传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立传是对某人物的专门记述,包括姓名、生卒时间、性别、籍贯和出生地、民族、党派、主要职务、任职时间年限、职称、社会活动、去世地点、主要著作等。人物入志是指除人物传外,对在世人物列人物简介、各类人物表和志中相关内容里提到的个别人物,活着的人是可以入志的。二、关于人物入传(志)。古人说,人物是“书中之髓”“志中之志”“修志之难在于人物”。难在人物入志的标准如何确定。入志人物主要是看其有无“重大影响”,主要把握好几点:一是“大”是相对于“小”而言,他所做的事必须是有一定的影响,不是一般的平常小事,也不是多数人在做的事。二是必须是在当时有一定的影响,对当时的社会发展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三是不能用今天的认识和观点去评价当时的人和事。四是既要考虑对社会发展有积极作用的正面人物,也要注意对社会发展有消极作用的反面人物。五是既要收录官方代表人物,又要收录有突出贡献和影响的平常百姓和民间人物。我们在入志人物的把握上,注意一是广泛收集资料,确保资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宁宽勿窄;二是反复比较、筛选,确定入志人物,宜少不宜多。三、其他人物入志的处理。志首彩页图片领导人物由于图片难以全面收集,在布局上难以做到综合平衡,存在“近多远少”的情况。从平衡、统一方面考虑,使用上级领导到本地的图片,本地的陪同人员只注明主要领导。人物名录方面,收录获省级以上表彰的先进个人、境内副高职称专业技术人员、境外本籍知名人士和正高职称、副厅级以上人士。人物表上,只收录四大班子(党委、人大、政府、政协)成员。人物简介收录农业、工业、文化、教育、社会和民间等各方面的代表人物。四、关于人物补遗。补遗是对上一轮志书遗漏的地方加以补充,以完善志书人物部分的内容,使人物部分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完善,这应当是志书的应有之义。(《史志林》2014年 第1期)

李学忠谈区志如何记述好人民生活?摇一、人民生活在志书中的重要地位。二轮城市区志人民生活部分显得甚为淡薄,与其在党和政府工作中占据的地位和分量完全不相符合,没有浓墨重彩地记下人民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根本没有占据其在志书中的应有地位。为此,新修志书一定要把以人为本的思想贯穿到志书编纂过程中,精准展现人民生活变化,客观反映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二、城市区志市民生活部分的记述方式。一是分散到各专业志中记述。如人事、劳保卷记述城镇居民家庭每户就业人口、城镇居民家庭每一就业者负担人数等数据。城市建设卷记述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城市每万人拥有公共车辆等。二是集中记述。将人民生活设为一卷或章,做适当升格处理,将各卷有关人民生活相关的内容聚集在一起,卷内分章,章下设节,节下设目,目下设子目,并配有数据统计表格、随文图片等志书体裁。三是集中与分散相结合。设置人民生活篇或卷,集中记述当地人民生活变化和情况,而其他篇目或章节涉及到的有关人民生活的内容分散到相应归口篇章中记述。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记述最佳。三、城市区志中市民生活记述的内容。1.城镇居民的家庭人均收入与支出的构成及恩格尔系数的变化。城镇家庭收入是指家庭成员得到的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之和,应记好不同的收入主体之间的差异。2.居民生活的吃、穿、住、行及基尼系数的变化。3.应记述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变化。市民的精神文化追求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山东史志》2013年 第4期)

武超龙谈城市区志如何突出区域特色?摇一、区域特色存在的客观性。从构成看,地方特色是多方面的,由五个地方特点组成,即地理特点、历史特点、现状特点、民族特点、综合特点。就某一个地方而言,有可能只有一种地方特点,也有可能存在多种地方特点,不管如何,它是一种客观事实,而非主观编造。要善于在共性中找出个性。明确区域特色,是编写好区志的基础。二、突出区域特色,方志才有生命力和价值。在编写城市区志中突出区域特色,正是从本地区实际出发的体现,也是编志的需要。一部志书只有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才能更好地反映出本地区的真实面貌。善于发现和掌握地区特色,并通过详细全面记述突出区域特色,才能使一方之人民对本地区的历史演变、现实状况有浓厚兴趣和深刻印象,才能起到城市区志“资政、存史、育人、服务”功能。突出区域特色,方志才有生命力、才有价值。三、突出区域特色的关键在于找准。1.明区源探寻区域特色。分析近代城市形成的原因。一是政治文化型,二是资源开发型,三是交通枢纽型,四是经济贸易型。了解本区所在城市形成的原因对研究区域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明确本区志和市志、区志以及兄弟区志的关系中突出特色。区志与市志的关系主要表现为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宏观与中观的关系。区志与区源县志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包含和变异的关系。区志与兄弟区志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并列和相邻的关系、影响和被影响的关系。3.明功能不断丰富区域特色的内涵。首先要明确区域功能,关注区域类型,这是写出区志特色的关键所在;其次是要注意同行业在本区的不同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差异。4.明详略提炼区域特色。要突出城市区志区域特色,还要了解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简略写。四、显示区域特色的途径要多样。通过城市区志的体例篇目和行文书写来充分反映城区的个性、差异性,即区域特色。1.提层升格。只有在记述内容超越原领属篇目范围的条件下,而且又是重要的内容,升格才会是合理的、必要的。2.序分轻重。各编的先后次序和编章节目应具有鲜明的地方性,重点编章适当前移。3.适当集中。4.详特略同。采取详独略同、优劣势分述的笔法将区情特色贯穿在整个地方志中,体现特色的事物,浓墨重彩,显其个性。(《太原地方志》2013年 第4期)

猜你喜欢
志书资料区域
分割区域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擦桌子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区域发展篇
略议年鉴资料在第二轮贵州省《科学技术志》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