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丨图 陈 刚 罗 旭 本刊记者 文叶飞
专家热议梵净山“申遗”
整理丨图 陈 刚 罗 旭 本刊记者 文叶飞
编者按:3月29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世界遗产专家委员会会议在铜仁梵净山生态植物园会议中心召开,梵净山“申遗”成为与会专家讨论的热点。本刊摘编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刘嘉麒: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火山地质学专家
梵净山的地质和地貌景观极有典型性,在地球科学上具有极为宝贵的价值。这里生态环境非常好,植被生态是全世界其它地方难以比拟的,加上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块宝地。梵净山在世界遗产申报中很有吸引力,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社会价值等独特优势价值,要充分把这些价值挖掘、整理出来,并将其表现出来,让梵净山的价值不仅仅属于中国保护,更要置于全人类的共同保护之下。
马克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生物多样性保护专家
梵净山具有申请世界自然遗产要求的全球普遍价值,当下,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梵净山这么好的资源毫无疑问是需要开发的,但是从全球和长远角度来看,还是要舍弃一些眼前资源利用的价值,把保护始终放在第一位。目前,梵净山已经纳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如果能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将会得到更严格的保护,通过世界自然遗产这个渠道,学习国外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模式,让梵净山保护得更完整。
李江海:北京大学教授、地质学专家
梵净山的生态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当好,地貌的形成也具有独特性,有极高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梵净山的生态系统能够完整地保留下来,与当地百姓世世代代的保护有很大关系,当地百姓对他们所处环境的认识,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一个地方要长久地保护下去或是申请世界自然遗产,就需要这样的环境保护意识。
蔚东英: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世界遗产》杂志总编辑
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过程中,要重视研究成果的发表和长期的基础研究。已经有不少人对梵净山做过研究,但大多研究成果只装在研究者自己的脑海里,没有发表出来。高质量的有价值的论文发表有助于专家更好地了解梵净山,进一步增强全球对梵净山的认识。此外,还需要对梵净山的解说内容及设置做一些补充工作,要考虑其合理性,进一步增强梵净山景观的和谐性和完整性。
陈耀华:北京大学教授、人文地理专家
如果不了解梵净山的生态历史积淀和独特的地理意义,就很难对它有新的认识。希望可以针对梵净山动植物的多元性价值重点研究,保护好其世界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目前一些世界遗产正因为“商业化、城市化、人工化”等错位开发而在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受到破坏,希望当地政府要认清遗产本质,合理布局遗产地产业,优化区域产业结构,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对景区的定位,生态环境的独特性要提高重视,加强基础性研究,进一步得到国际认可。
李玉辉:云南师范大学教授、生态学、地质学专家
梵净山在云贵高原上突然拔出2400米左右的高度,这一高差意味着梵净山的价值依存所在。从植被来说,山脚是一个植被,山上是一个植被,这样一个垂直带就是人与自然最基本的植被生态系统。在这个独有的生态环境系统里,孕育了适合在这里生存的黔金丝猴,以及其它的珍稀濒危动植物,使整个梵净山以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完整性以及珍惜濒危动植物为基础的核心价值更加凸显。
杨业勤:梵净山管理局原局长、省管专家、研究员
梵净山的主要特点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方面,它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在武陵山系统里面形成一种高适中心,奠定了它在这个区域,在生物发展过程中的适应性和重要性。第二个特点,梵净山属于一个常态地貌,不属于贵州普遍的岩溶地貌,这种常态实际上代表了地带性植物的正常分布。经过数代人的保护,使这些常绿阔叶林的延伸状态和原始状态(的保存)至少在中国来说是不可比拟的。第三,梵净山周边都是一个岩溶环境,这与一般的常态地貌又有不同,比起一般的中亚热带交错区,梵净山的生物发展和独特性更强。总体来讲,从生物多样性的角度以及在整个地质构造上来说,梵净山是保存了众多物种、地质景观以及风貌的一个特殊地带。
肖高林:贵州省住建厅申遗办主任
2013年,贵州已经把梵净山列为申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2014年组织国内国际的各方面专家前往进行科学考察,国内国际专家对梵净山均给予了很高的评价。2014年,我们已经把梵净山的申遗资料上报住建部,下一步将针对梵净山的资源、边界进行治理,进一步完善措施,扩大保护范围。
熊康宁:贵州师范大学教授、喀斯特地貌专家
梵净山具有世界遗产潜在普遍价值,主要表现在它有完好的一种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的植被变化,像黔金丝猴、水清冈等物种,可以说在世界上具有唯一性。因此,梵净山将从生态过程和生物多样性的角度来提取它的世界遗产价值,进而申报世界自然遗产。
(责任编辑/哈文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