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看贵州
6月28日下午,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圆满闭幕,年会发布的《2015贵阳共识》提出,要大力推进绿色化,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加强制度和法制保障,加强国际合作。
本届年会以“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新议程、新常态、新行动”为主题,共举办了3个专题高峰会议、32个主题论坛以及民族生态文化展示、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等系列活动。(2015年6月29日)
图为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2015年年会闭幕式现场(当代贵州全媒体记者 杨 恒/摄)
“以前动员群众搞发展,都在说村干部‘放空炮’,现在搞‘两变’,有了本钱,带着群众做什么他们都支持!”贵州省六盘水市六枝特区新华乡田坝村支书陈兴昌对现在村里的变化发出这样的感慨。
陈兴昌口中的“两变”指的是“农村资源变股权、农民变股民”。自2014年开展以来,六盘水结合实际,以繁荣农村经济,实现同步小康为核心,有效促进了“三农”发展的内生动力。(2015年6月23日)
作为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贵州从贫困户识别、项目资源配置到脱贫成效考核等实施精准化管理,减贫、脱贫成效显著。
在实施精准扶贫基础上,贵州弱化GDP指标权重,对地处重点生态功能区、不具备新型工业化发展条件的10个贫困县取消GDP考核。全省贫困人口占全国比重从9.4%下降到8.9%,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3.4%下降到18%。(2015年6月22日)
今年端午小长假,贵州省共接待游客737.03万人次,同比增长20.16%;旅游总收入38.03亿元,同比增长22.32%。
随着贵州“快旅慢游”服务体系日趋完善,短线游市场需求旺盛,散客化趋势明显。67个主要景区共接待游客230.04万人次,门票收入4860.16万元,综合收入12.64亿元,实现了假日旅游“安全、秩序、质量、效益”四统一的目标。(2015年6月23日)
贵州省黔南州平塘县六硐河峡谷一悬崖绝壁上发现始刻于光绪年间的摩崖石刻,内容涉及环保,此处摩崖石刻距今已百余年。
摩崖石刻分布在4处,其中两处镌刻在一宽约16米、高约8米的崖壁上,均涉及环保内容。其中崖壁左下方为竖向楷书阴刻,15行,满行14字,刻有“禁止捕鱼伐树,倘有不遵者,捆解来辕治罪”等字。(2015年6月25日)
6月23日,“贵州民族研究成果交流论坛”暨贵州民族大学、贵州省文史馆共建“黔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签约仪式在贵阳举行。
“黔学”是指与黔人黔地相关的学术文化之总称,是和贵州地域相关的精神层面上的文化。建立黔学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旨在向社会昭示贵州本土学者对贵州文化建设的贡献,更好地促进“黔学”研究和传播。(2015年6月23日)
“贵州TOP50旅游产业基金”全球路演23日在贵阳启动。据悉,这是贵州首家旅游产业基金,此后将在全球11个城市开展路演活动。
“TOP50旅游产业基金”旨在将贵州248个景区景点连线成面,最终实现将贵州打造成“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地”的旅游大省和旅游强省。(2015年6月24日)
(责任编辑/邓万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