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不语
作为当代杰出的油画艺术家之一,冷军的作品在艺术市场有着显著的地位。而冷军并不太在意作品拍卖出天价,在意的是收藏家、爱好者与艺术品深入的互动。
因为这份在意,冷军接受了工商银行湖北省分行的邀请,在其私人银行中心举办了“中西交融——冷军书画个展”,本次画展持续15天,集中展示冷军的29幅作品。开展首日,十多位观众提出颇具专业性的问题,冷军热情地作答,阐述了他对艺术的见解与反思。
冷军的在意与实践,让我想起了中国油画院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常磊博士提出的命题“限制与自由”。常磊认为,艺术家是依靠直觉与实践来实现艺术,这种直觉必须要符合宏观文化结构的整体共时性秩序,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实践,突破自然的限制和表现的限制,追求表达的自由,通过获得这种自由来达到自身与作品的平衡,从而达到作品与文化历史环境的平衡。
在常磊看来,冷军以他的艺术实践为我们演绎了一个真理——在限制中才能显示能力,只有规律能给我们自由,他构建了自身与历史文化的平衡关系,这在当代艺术家之中堪称典范。
我们从冷军的作品里,能看出他孜孜不倦的探索。虽然被誉为超写实大师,但他的写实风格并不简单等同于传统意义的超写实主义。冷军并不是单纯地还原某张照片,而是在纤维毕现之中隐藏着对现实的思考。
上世纪90年代,冷军的创作围绕对现代文明的批判而展开,《世纪风景》系列作品就是对工业化做出的反思,尽管冷军觉得自己当年启蒙性的尝试有点可笑,但这不妨碍他对时代困境作出的艺术表达。
从本世纪初开始,冷军觉得对传统和经典的重新认知非常迫切,他集中描绘人物,回归绘画本体。《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肖像之相——小罗》、《肖像之相——小唐》是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人评价其达到了“细而不腻,逼真而又非真”的地步,与欧洲古典大师级的绘画水平相当。的确,我们从少女的纯真、恬静之中,感受到了古典意蕴,以及对经典回归的召唤。
近年来,我们不断欣赏到冷军的国画、书法作品。是冷军的纯粹兴趣使然,还是有意去融合中西艺术,抑或是对回归传统的引导?面对众多揣测,我更愿意理解为是冷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挖掘与发扬。他对虎、虾、竹的写意,来自传统,又不囿于传统。就像他的竹子,“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却给人无限的空间感。
冷军写道:“当代中国需要艺术真正参与到社会进程中,从本土的文化与精神现实寻求它自身的形式,真正与中国传统建立逻辑联系,而不是继续拿来主义,这样的艺术才具有历史性的创造力,才能找到其真正的价值。”这何尝不是在回归传统中去追寻、享受自由呢?(支点杂志2015年6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