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具有破坏性的小公司

2015-06-12 19:20李大巍
支点 2015年6期
关键词:破坏性初创硅谷

李大巍

为了响应中央提出的“互联网+”战略,顺势拥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浪潮,一时之间,全国各地争相出台利好政策,打造具有自己特色的“硅谷”。例如,科技企业孵化器密集的“中国光谷”武汉东湖高新区近期透露,计划成立“互联网+”办公室,以一支30岁左右的年轻政务团队,拥抱“21岁现象”的青年创业生力军。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硅谷们要想建设国际水平的创新型产业集群,如何向发展成熟的硅谷取经呢?中国当下的“互联网+”浪潮,美国是否也经历过?互联网思维是否值得肯定?

对这些热点问题,本刊专访《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主要作者、有着“硅谷布道师”美誉的皮埃罗·斯加鲁菲(Piero Scarruffi)。他同时担任哈佛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的客座学者,以研究人工智能和认知科学著称。

硅谷成功在于颠覆性创新

《支点》:《硅谷百年史——伟大的科技创新与创业历程(1900-2013)》以编年体的形式,辅以大量的历史图片、历史资料等,详细讲述了硅谷113年发展中的重要事件,并剖析了硅谷成功的秘诀。我们想知道您写作此书的初衷?

皮埃罗·斯加鲁菲:我是为了回答人人都在问的这一问题:“为何硅谷会诞生?”答案其实并不简单。纵观硅谷113年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很多事情并不像大家所想的那样。硅谷起初没有任何优势,缺乏资金,人才匮乏,没有优秀的大学,没有科学家。构建一个科技中心所需的所有资源和条件,硅谷天生都没有。欧洲有这些优势,美国东海岸也有,美国具备规模的科技公司都在东海岸。

硅谷的优势是什么呢?硅谷擅长开发,利用新技术做一些别人没有做的事情。这是硅谷真正擅长的事情。它占有一项技术,重塑之,重新创造之。然后,硅谷让该技术病毒式传播至全世界。

《支点》:到底有没有“硅谷模式”?

皮埃罗·斯加鲁菲:直到本世纪初期为止,硅谷模式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质疑权威、不同凡响、改变世界。硅谷并非存在于真空中,我们要考虑硅谷的社会背景。硅谷所在的湾区有一种鼓励人们用不同方式思考、勇于挑战体制的传统。这种传统和硅谷的精神不谋而合。

一个很少有人发现的特点,就是破坏性创新。这个破坏性创新,并非指破坏性的暴力行为,而是指对社会现存运作状态造成颠覆和重塑。这也是硅谷精神的精髓。所以,对于其他想要学习硅谷经验的创新型科技中心地区,如位于武汉的光谷,我觉得硅谷的创新精神最值得学习。这种破坏性创新精神,需要传承至年轻的一代。年轻人需要有这种态度,并且需要被鼓励去做出行动。

《支点》:中国政府层面非常支持年轻人创新。近期,中国政府提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有效满足大众创新创业需求、具有较强专业化服务能力的众创空间等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形成新的产业业态和经济增长点。您对此政策如何评价?

皮埃罗·斯加鲁菲:这背后的逻辑是很好的。有人说,过去的经验似乎表明,中国企业擅长复制西方的技术和商业模式。从无到有做出影响世界的重大互联网产品的公司,似乎还没有在中国出现。

这也就是我们为什么要鼓励创新性初创公司的原因。当这样的初创公司出现时,我对这类初创公司的建议是,在硅谷设立分支机构。因为硅谷的创新性想法,支持着这里的破坏性创新系统运转了大半个世纪。中国需要时间构建同样的有助于破坏性创新的环境。

《支点》:中国如何打造自己的硅谷?硅谷模式是否可以复制?

皮埃罗·斯加鲁菲:前一段时间我刚刚从中国的中关村回来。我不建议直接复制硅谷模式,是因为硅谷的成功有很多独特的因素,比如大量移民。硅谷很包容,不在乎人的背景,更看重创新想法和能力。这种氛围,吸引着渴望改变世界的年轻人才前往。

在这方面,中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尚未有着世界性的吸引力。即便是美国的其他地方,也没有成功复制硅谷经验。如果你想学习破坏性创新,那就去硅谷。我们在硅谷也看到了,中国也在努力学习硅谷的创新精神。过去的一年里,大量的初创公司涌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创业大潮,出现了很多年轻人创办的初创企业。

提倡互联网思维不能忽视危机

《支点》:中国已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升至经济增长新引擎的高度,创新表现在很多方面,包括“‘互联网+’行动计划”。您对“互联网+”怎么看?

皮埃罗·斯加鲁菲: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的结合,在西方国家已经完成。现在,任何行业都有互联网的存在,利用互联网跟商业伙伴和消费者互动。 我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的各行各业将会百分百地以互联网为主要基础。这将为IT工作者创建大量的工作机会,还会不断提高生产力,进而转化为经济增长。

但同时,中国政府要做的是不仅有口号,还要推进这个进程,以最低性价比提供最快的基础设施,并确保所有的企业得到公平对待。

《支点》: “互联网思维”获得了越来越多中国企业的重视。现在,对于互联网思维的更多解读是,如何利用互联网发展和创新企业、行业,强调连接。在这样的背景下,互联网思维一般意味着近于免费、快捷、便利的基于互联网的服务,还包括快速迭代、去中间层等等。那么,硅谷有互联网思维吗?如果有,其内涵何在?

皮埃罗·斯加鲁菲:首先,很难定义互联网思维是什么。这种思维模式一定会带来一些商机,但新的危机也会产生。我们可以设想一下,“互联网思维”应该还包括预见未发生的失误。想象一下,当所有的事物都可以通过云连接的时候,世界上会发生这样的事情:一个计算机病毒可以破坏整个国家,不只是一个实验室。机会面前,我们更要警醒。

互联网垄断局面并非不可打破

《支点》:自2013年始,中国互联网的三个巨头公司(百度、阿里、腾讯)开始疯狂的竞争圈地,收购各行业的领先公司,形成了一股并购风潮。硅谷有类似情况吗?

皮埃罗·斯加鲁菲:垄断趋势在硅谷也出现了。谷歌、Facebook、甲骨文和苹果等公司,都是各自王国的统治者。他们更愿意将那些有着良好发展前景的初创公司,在变成竞争对手之前收购至旗下。所以,中国和硅谷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将面临着相似的问题。

《支点》:在此背景下,初创公司不管被收购否,都面临着垄断性竞争和市场分化越来越细的现实。初创公司如何面对互联网巨头垄断?

皮埃罗·斯加鲁菲 :中国的情况,又有别于硅谷。中国的初创公司比硅谷更有优势,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百度、阿里和腾讯的技术并非不可颠覆,他们主要还是资金优势第一。因此,一个初创企业有机会挑战这些互联网巨头的技术,达到一种在硅谷无法想象的程度。

中国仍需产生一大批具有破坏性的小公司。对于具有创新性的初创公司而言,互联网巨头垄断并不构成发展的威胁。这样的初创公司可以发明新事物,开辟新市场。正如彼得·蒂尔在“从0到1”的书中所言,“做从0到1的事,而非从1到N”。互联网市场细化,意味着大量的机会涌现,意味着大量的用户需求亟待满足。(支点杂志2015年6月刊)

猜你喜欢
破坏性初创硅谷
The histor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ruptive mood dysregulation disorder
筑起堤坝,拦住洪水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从银川跳到硅谷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和初创企业做朋友
初创公司如何捍卫商标权
俄罗斯政府抵御危机的建设性和破坏性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