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对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的调查结果分析,发现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有教学对象、双语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教材和教师素质五方面。应用型本科院校应结合自身办学理念和专业特点,通过采取分层次教学、优化双语课程设置、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编撰适用性教材、多途径提高教师素质等措施不断提升双语教学水平。
[关键词]双语教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05-0145-03
[作者简介]李莹(1981-),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国际经济。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教学改革项目(项目编号:JG2013010504)。
一、黑龙江外国语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生调查情况
(一)调查背景
当前,经济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我国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要求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必须重新定位。教育部已将“国际化”作为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而实施双语教学是实现该目标的重要举措。然而,目前国内针对应用型本科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双语课程的研究较为滞后,与国内重点高校、发达国家高校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黑龙江外国语学院自成立以来,坚持走教育国际化道路,积极借鉴国际先进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国外优秀教育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外企、外贸及国际交流等涉外领域人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是黑龙江外国语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之一,自2010年开始建立双语教学课程体系以来,学院利用独特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优势、丰富的外语资源,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二)调查目的
实施双语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但目前缺乏从学生的角度对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因素进行研究。根据学院“给学生最需要的”办学宗旨,利用黑龙江省唯一语言类应用型院校的优势资源,探讨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从而进一步提升双语教学水平,推动双语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三)调查方法
调查采用督导听课、学生座谈会、调查问卷等形式。督导听课共计14人次,涉及班级28个。问卷调查面向2010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外语实验班)、2011级和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共发放问卷调查表92份,收回90份,有效率为978%。学生座谈会在2010级—2012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学生中分别开展,参加人数分别为2010级15人、2011级20人、2012级20人。调查内容主要涉及两方面:一是对学生自身情况的调查,包括学生英语水平、年级、性别;二是学生对双语教学的反馈与评价,包括对教师、教材的满意度,课堂使用英文的比例,开设双语课程的年级、考核方式,哪类课程适用双语教学等(见表1)。
(四)调查结果
在学生座谈会上,大多数学生表示对双语教学课程基本满意,同时也对如何提升教学效果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教师授课使用英语的比例不应过大;外文原版教材难度较大,容易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好选用中英文结合的教材;对英文基础较弱的学生应安排辅导类课程;在课程内容中适当增加案例、视频等趣味性较强的内容;期末考核适合采用开卷形式,允许用中英文结合作答。
学院督导中心连续6个学期对全校开设的双语课程进行了全面听课,实地了解双语课堂教学情况,对学生出勤、期末考试成绩、课堂状态进行了考察与研究,发现双语教师的课堂外语使用比例不到50%,仍以中文讲授为主;学生缺乏外语性参与,与中文课程相比学生外语讨论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双语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教学对象
调查结果显示,74%的学生认为决定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和学习方法。与其他类院校不同,影响应用型院校双语课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在于教学主体——学生的基本条件。首先,学生应该具有参与双语学习的意愿或兴趣。双语课程通常比纯汉语课程难度更大,43%的被调查者认为会增加一定的学习负担。如果学生没有明确的双语学习积极性是较难完成教学要求的。其次,学生的外语水平会影响到其对双语教学的适应性。外语基础薄弱直接影响到学生对双语课内容的输入数量和质量,甚至会因挫败感而放弃学习。
(二)双语课程设置
66%的学生认为应该在专业课中开设双语课。54%的被调查者认为双语专业课有利于提高专业外语水平;51%的学生认为有利于掌握前沿的科学知识;41%的学生认为有利于开阔国际视野。44%的学生认为在大学二年级开始设置双语课较为合适;60%的学生认为应该在大二到大四之间开设,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英语听力和阅读能力,并学习了专业基础知识,具备了学习双语专业课的基础条件。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74%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影响双语教学的主要因素。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克服外语授课带来的专业知识理解障碍,进而提高教学实效。59%的被调查者认为课堂上教师运用外语的比例应该控制在50%~80%之间,这与教育部要求高校双语教学课堂外语使用比例为50%相吻合。但需要注意的是,也有近40%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课堂外语使用比例应控制在30%左右。针对应用型院校学生外语水平的差异化,应选择灵活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双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四)教材
30%的被调查者认为教材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在双语教学的实践和研究中,通常将双语课定义为采用了外文教材的课程(外语课除外)。目前,双语教材可选范围比较有限,缺少公认的比较权威的双语教材。国内重点高校经常选用外文原版教材进行教学,但原版教材并不适合应用型院校的学生,有中文翻译的教材更易于学生理解。endprint
(五)教师水平
39%的被调查者认为教师是影响双语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双语课学生出勤率平均水平在896%,不低于同期的汉语课程,这从侧面反映出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认可(见表2)。另外,具有海外经历的双语教师较受欢迎。由于此次调查对象为学生,因此未对教师素质的具体要求进行详列。
三、应用型本科院校提升双语教学水平的建议
(一)分层次开展双语教学
双语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是强化学生的外语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创建外语学习环境,传授国际前沿理念和专业性知识,了解国外的逻辑思维方式,以备学生在未来留学、涉外工作中运用外语从事专业活动。为防止全面开展双语课导致学生专业知识掌握不清,外语水平提高有限的不良教学效果,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根据学生的意愿和外语能力,实行自愿和选拔相结合的方式,分层次开展双语教学。对于有明确学习目标、外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可采用外文教材外文讲解;对于暂无明确学习目标和外语基础较弱的学生,应采用外文教材中文讲解,或者增加中文辅导环节。
(二)优化双语课程设置
并非所有课程都适合开展双语教学。首先,应用型院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办学理念,确定可以开设双语课程的专业;其次,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确定双语课程占总课程的比重;第三,根据教学内容和已具备的条件确定双语课程科目;第四,在专业培养计划中平衡每个学期所开设的双语课数量。安排过于集中将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教学效果。
(三)丰富教学方法和手段
对于应用型院校的学生而言,上双语课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远多于中文课。为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增加学习兴趣和动力,首先,教师应在授课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学生讨论、案例分析、学生授课、视频播放等;其次,应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文字、视频等教学资源,并搭建双语课程网络平台,实现师生的课下互动;第三,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在课堂中使用外语的比例,并需不断调整和总结经验,进而确定教学效果最大化下的外语使用比例和内容设置。
(四)编撰适用性教材
我国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开设的一部分课程是引自国外,如国际经济学、国际市场营销学、国际金融学等,这些课程的教材都可以借鉴国外的原版教材。另一部分无法借鉴国外的课程,应集中全校力量,组织既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较强外语能力的双语教师编写英汉对照教材,并请专家进行校对,尽早出版一系列适用性强、较为权威的标准化双语教材。
(五)多途径提高教师素质
应用型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瓶颈是师资问题,教师素质高低是决定双语教学效果的关键。双语教师素质包括专业素质、外语能力、教学能力等。提高双语教师的素质,一方面可以引进具有相关专业教学经历的外教,并安排外语基础较好的专业教师辅助外教,强化专业教师的外语授课能力,另一方面可定期选派专业教师出国进修外语,鼓励外语教师攻读经管类专业的学位。通过引进人才和提高原有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建立稳定的高素质的双语教师队伍。
本研究是以黑龙江外国语学院为例,难免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需要进一步在其他应用型院校进行调研,以增强研究结果的说服力。另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影响教学效果的各方面因素应分别进行深入研究,探索能够切实提高双语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姚中青高校双语教学评价体系的建构探索[J]高等教学研究,2011(9)
[2]郑大湖,戴炜华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十年:回顾与展望[J]外语界,2013(1)
(责任编辑:乔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