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甲戏的传承情况探析

2015-06-11 18:01傅怡婷等
戏剧之家 2015年9期
关键词:传承困境

傅怡婷等

【摘 要】高甲戏是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是闽南诸剧种中流播区域最广、观众最多的一个地方戏曲剧种,也是联系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虽然该戏种进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近年来该戏剧种锐减、剧团负担增大,发展缓慢,尤其高甲戏的传承情况仍然不容乐观。本文在深入调研高甲戏的发展现状基础上,探讨高甲戏在传承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高甲戏;传承;困境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5-0013-03

高甲戏又称“戈甲戏”、“九甲戏”,是福建省五大剧种之一,起源于明末清初,由闽南民间装扮“水浒传”演变而来,形成于清代中叶,分布于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语系地区,还流传到台湾和华侨居住的南洋一带,因此高甲戏在中华文化交流尤其是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1961年演出的泉州高甲戏剧团的《连升三级》被誉为优秀讽刺喜剧,国家领导人及文艺界著名人士称赞高甲戏丑行表演达到“登峰造极”,该剧被评为建国后十大喜剧之一。1994年演出的《大河谣》荣获文化部“文华大奖”并入选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安溪县的《玉珠串》、南安市的《大汉魂》、晋江市的《金魁星》都获得“文华奖”。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积极促进了高甲戏的传承发展。

但是由于多方原因,高甲戏在发展中尤其是在传承方面出现了和其他地方戏剧类似的困境。由于高甲戏是一个相对小的戏种,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较少,经过中国知网的检索,也仅有数篇研究高甲戏的文章,且发表时间较久,专门研究该戏曲传承的文章几乎没有。那么高甲戏传承现状如何?在传承中有哪些问题?这些都非常有意义的问题。为了深入了解高甲戏的发展情况,尤其是传承情况,我们国家级大学生创新项目“高甲戏”课题研究小组,利用2014年暑假两个月的实践开展了深入调研。

一、调研基本情况

本次调研主要采用实地走访、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法。目前高甲戏代表性的传承性剧团仅剩泉州高甲戏剧团、晋江高甲戏剧团、安溪高甲戏剧团、厦门金莲陞剧团等4个剧团。我们通过实地走访的方式对这四个剧团进行了走访,对国家一级演员、安溪剧团副团长王琼芬等剧团相关负责人进了访谈;目前高甲戏有8位国家级传承人和10位省级传承人[1],我们采访了其中的国家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厦门金莲陞剧团副团长陈炳聪,国家一级演员、厦门金莲陞剧团团长吴晶晶等2位国家级传承人,还采访了新晋国家戏剧梅花奖得主陈娟娟等4位省级传承人;除此之外还对泉州闽台缘等博物馆进行了实地考察,采访了该馆馆长;小组还参观了高甲戏发祥地泉州南安市曾兜村以及泉州博物馆、晋江市戏剧文化中心等地;还对有关的政府部门进行了走访。最后小组还设置了问卷,通过随机发放的方式进行了问卷调查。发放问卷350份,其中随机发放纸质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48份,有效回收率98.7%;发布网站电子问卷200份,有效回收率100%。

二、高甲戏传承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高甲戏传承发展得到了政府一定程度的重视

2006年5月20日,高甲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分批确立了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项目高甲戏传承人18人,这也积极促进了该戏曲的传承发展。在此基础上,泉州有关部门搜集整理了高甲戏表演艺术套路43套,并对个别剧目进行精心编排、录音、录像,制成光盘保存;举办“高甲戏表演艺术研讨会”,对高甲戏表演艺术作了深层次的探讨,推动高甲戏表演艺术的继承和发扬;设立“高甲戏文献陈列室”、“高甲戏艺术档案室”,保护、保存了剧种和剧团的珍贵资料;在泉州艺校设立高甲戏专业班,培养人才;抢救拍摄了部分名老艺人的表演艺术。

(二)高甲戏传承发展还没有走出低谷

1.巨星陨落,新人还没有达到原有的水平,高甲戏传承后继乏人

福建原来共有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项目高甲戏传承人18人,但是现在泰斗级传承人如颜培琼、赖宗卯已经仙去,而新传承人还没有达到原有的水平。而且现有传承人大多年龄较大。泉州高甲戏剧团副团长陈娟娟说:“像我们单位国家级传承人苏燕玉八十几岁了,著名的李东红导演也近七十岁了;省级市级传承人也多是中老年人了。”我们的采访对象大都认为传承后继乏人成为了高甲戏传承最大的问题。

2.现有的传承人角色不全

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现在大多数传承人饰演的角色是丑行、旦行,在原来共有的18位国家级、省级高甲戏传承人中,有14人是丑行、旦行演员,而其他角色比较少。另外高甲戏发展需要的有经验的音乐设计人员现在只有两人,有经验的编剧、导演、舞台美术基本都没有了。这也反映了我国高甲戏发展的困境。

3.剧团数量不断减少

过去闽南地区能够表演高甲戏的剧团大大小小曾有几百个,仅晋江市就有一二百个。而调查中有关人员告诉我们,现在还能开演高甲戏的剧团不到一百个了,而今传承性剧团仅剩泉州高甲戏剧团、晋江高甲戏剧团、安溪高甲戏剧团、厦门金莲陞剧团4个剧团,还有一些剧团改变经营模式转化成商业性剧团,如惠安青年高甲戏等剧团。据不完全统计和调查发现,主要以高甲戏演出的剧团目前不到50个。

4.专业传承机构少,机构中学习高甲戏的学生人数少

目前福建省内开设高甲戏学习课程的仅有福建艺术职业学院及其分校等少量学校,每年面向社会招收50-70名学生,但是在开学期间,高甲戏往往出现“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尴尬局面。近年来,国家政府推出相关政策补贴,对学员给予优待,才稍有改善这个局面,但前景依然不乐观。在采访国家级传承人、国家一级演员、厦门金莲陞剧团团长吴晶晶老师时,她也对高甲戏招生形势的严峻表示担忧。问卷调查显示,75%的人选择没有兴趣学习和了解高甲戏相关知识。

猜你喜欢
传承困境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我国雾霾治理的困境与出路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论狭义平等理论的三重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