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伟
【摘 要】框架剪力墙结构(以下简称:框剪结构)体系是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有机结合。框剪结构体系既可以灵活布置满足大跨度空间的需要,又有较大的刚度,而且能节省工程造价。针对框剪结构所具备的这些特点,从框剪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及经济性指标进行分析,对框剪结构体系的优越性进行论述。
【关键词】框架结构;剪力墙;经济性指标;优越性
在现代,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广泛应用于各种建筑设计中。选用框架结构,建筑平面布置灵活,能获得较大跨度的空间。但在某些情况下,框架结构也存在自身的不足,为了获得较大跨度的空间,这就要求增大结构构件的尺寸来获得必要的结构刚度,以及选用高强度的钢筋和混凝土。這不仅增加了工程的造价,而且结构尺寸过大也会影响建筑的使用和美观。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可以尝试在框架结构中插入适量的剪力墙,改善结构的力学性能。
使设计师既能灵活自由的布置使用空间,满足不同建筑的功能要求;同时又有剪力墙提供足够的刚度,形成框架和剪力墙共同受力的结构体系。针对框剪结构所具有的优越性,我们来做一个框剪和框架两种结构体系性能的比较。
1设计计算:
本设计主体十二层(建筑长72.6m,宽24.0m,底层层高4.0m,标准层3.5m,总高度42.5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钢筋为HPB335二级钢,荷载相同)
框架结构体系中,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一、二层框架柱尺寸700mm×700mm,三~五层650mm×650mm,六~八层600mm×600mm,九层以上500mm×500mm。
框架结构体系柱布置图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一~四层框架柱尺寸600mm×600mm,五层以上500mm×500mm。剪力墙底层厚250mm,其他层200mm。剪力墙一般按照“均匀、对称、分散、周边”的原则布置。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柱、剪力墙布置图
2结构抗震和材料比较:
在使用SATWE结构计算软件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得出了两种结构体系在地震力作用下的位移、周期、地震力、振型,及纯框架结构体系和框剪结构体系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所得的数据如下:
2.1位移计算分析
框架结构SATWE位移输出文件
X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279.Y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092.
框剪结构SATWE位移输出文件
X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989.Y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1/1938.
比较分析,在地震作用下框剪结构体系X、Y方向最大值层间位移角比纯框架结构体系的最大值层间位移角要小。经过比较结果不难看出,框剪结构体系整体刚度较纯框架结构体系的刚度要大,性能优于纯框架结构体系。
2.2周期、地震力与振型的比较
2.2.1纯框架结构体系
2.2.1.1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取15个震型分析、侧刚分析方法),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0.003(度)。在设计中,每三个震型为一组,第二组震型的周期与第一组震型的周期比值在1/3~1/5之间是比较理想的。这次比较==0.3466。
2.2.1.2根据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X方向和Y方向楼层最小剪重比=1.60%,本组数据中,各层X方向的作用力(CQC),第12层的剪重比最小,为2.02%,有效质量系数:96.99%,满足要求。各层X方向的作用力(CQC),第12层的剪重比最小,为2.00%,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97.03%,满足要求。
2.2.2框剪结构体系
2.2.2.1周期、地震力与振型输出文件(取15个震型分析、侧刚分析方法),地震作用最大的方向=0.000(度)。在设计中,每三个震型为一组,第二组震型的周期与第一组震型的周期比值在1/3~1/5之间比较理想的。这次比较==0.2596。
2.2.2.2根据抗震规范(5.2.5)条要求的X方向和Y方向楼层最小剪重比=1.60%,本组数据中,各层X方向的作用力(CQC),第12层的剪重比最小,为2.67%,有效质量系数:99.43%,满足要求。各层X方向的作用力(CQC),第12层的剪重比最小,为2.97%,Y方向的有效质量系数:98.37%,满足要求。
2.3结构体系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比较
框架结构体系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
框架柱地震倾覆弯矩百分比不大于50%,说明了该框剪结构体系中剪力墙承受主要水平荷载,而框架则以担负竖向荷载为主。对于7度地震区42.5米高的框剪结构,剪力墙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三级。
我们从概念上分析一下框剪结构体系的受力特点:
框剪结构,是由框架和剪力墙两种不同的抗侧力结构组成的受力体系,框架和剪力墙之间的协调工作,使房屋各层变形趋于均匀,框剪结构的水平侧移曲线呈弯剪型,这种曲线既不同于纯框架结构的剪切型,也不同于纯剪力墙结构的弯曲型。
所以框剪结构体系的框架部分不同于纯框架结构中的框架,剪力墙部分也不同于纯剪力墙结构中的剪力墙。这是因为,在下部楼层,剪力墙的位移较小,它约束着框架按弯曲型曲线变形,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上部楼层则相反,剪力墙位移越来越大,有外侧的趋势,而框架则有内收的趋势,框架约束着剪力墙按剪切型曲线变形,框架除了负担外荷载产生的水平力外,还额外负担了把剪力平衡过来的附加水平力,剪力墙不但不承受荷载产生的水平力,还因为给框架一个附加水平力而承受负剪力,所以,上部楼层即使外荷载产生的楼层剪力很小,框架中也出现相当大的剪力。
这样就使整个结构体系受力比较均匀。剪力墙克服了纯框架抗侧刚度较低的缺点,框架弥补了剪力墙结构布置不灵活的不足。
2..4钢筋用量比较
框架结构体系中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柱的轴压比要小于0.8,在实计算中,框架柱的轴压比一般在0.7左右(中间0.6~0.7,边缘0.4~0.5),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框架为三级),框架柱的轴压比应小于0.9,在实计算中,框架柱的轴压比一般在0.8左右(中间0.7~0.8,边缘0.4~0.6。
框架柱的配筋情况,取一层的配筋为例,纯框架结构体系中,框架柱截面的配筋计算的总配筋数约为2450000mm2;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框架柱的配筋数为1600000mm2。
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中,剪力墙的钢筋定为12@200的钢筋,剪力墙的计算长度为:7.2×4+(6.6-1)×2=40m,40/0.2×78.5×2×12×2=565200mm2,计算的总配筋数为565200mm2。
两种结构钢筋用量的比较:
==11.6%
仅仅是框剪结构体系竖向受力构件的配筋量就比纯框架节省了11.6%。而且框剪结构中框架抗震等级为三级,而纯框架结构中框架的抗震等级为二级。框剪结构体系钢筋用量更省。
2.5混凝土用量比较
纯框架结构,一、二层框架柱尺寸700mm×700mm,三~五层650mm×650mm,六~八层600mm×600mm,九层以上500mm×500mm。
混凝土柱混凝土的使用量为:0.7×0.7×54×4.0+0.7×0.7×54×3.5+0.65×0.65×54×3.5×3+0.6×0.6×54×3.5×3+0.5×0.5×54×3.5×4=831.13m3。
框剪结构体系,一~四层框架柱尺寸600mm×600mm,五层以上500mm×500mm。
混凝土柱混凝土的使用量为:0.6×0.6×54×(4.0×2+3.5×2)+30×0.25×2×3.5+30×0.2×2×3.0+0.5×0.5×54×3.5×8+30×0.2×8×3.0=894.46m3
纯框架结构体系和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在混凝土的用量上相差不大,大致相同。但是框剪结构体系柱子截面更小(由600x600减小为500x500),受力构件所占的空间减小了,能够节省更多的空间,结构布置也更合理。
3结论
经过比较,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获得了更大的刚度,抗震性能也更为优越。
且框架剪力墙结构混凝土使用量和纯框架结构体系大致相同,但但钢筋用量节省很多,仅竖向受力构件的配筋量就比纯框架结构体系要省11%左右,且结构布置上更加合理,可利用空间也大。经过计算结果的比较,不难看出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比纯框架结构体系更经济、更实用,更节省造价,结构抗震性能更优越。
参考文献:
[1]包世华、方鄂华主编,《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0。
[2]赵西安编著,《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3]郭继武编,《建筑抗震设计》,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李国胜编著,《简明钢筋混凝土建筑结构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
[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中國建筑工业出版社。
[6]《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