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婷婷 官洪义 张瑞兴
摘 要:编辑初审作为审稿的第一个环节,是评价稿件的基础。本文笔者从“宗旨关、文字关、学术关”阐述了编辑人员初审工作的职责,列举了四个初审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分析了初审之于作者、审稿专家、编辑人员三者的意义,同时提出了从重视自身专业能力、重视学术不端行为的判断能力、重视信息检索能力的培养、重视编辑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等四个方面的初审能力培养,以期科技同仁能够重视编辑的初审工作,发挥好首个学术把关人的作用。
4.重视编辑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编辑工作其实是一份很枯燥的工作,总是重复地进行着相同的劳动,例如:帮助作者规范文字内容等。实际上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虽然好的文章离不开优秀编辑的添砖加瓦,但是在文章发表的时候却体现不出编辑的劳动,这就使许多年轻编辑失去了事业心和责任感[8]。鉴于此,编辑人员需要加强事业心和责任感,编辑要勇于做孺子牛,要能忍受住默默无闻,要提高思想境界,将编辑这一平凡的工作视为自己毕生要奋斗的事业,时刻保持工作的激情,努力成为德才兼备的优秀编辑。
四、编辑初审的意义
1.减轻审稿人的工作压力。审稿人一般都是自己领域内的专家,工作繁忙,兼职审稿是出于个人对学术交流的责任感,如果将未初审的稿件直接送给审稿人,审稿人在审稿过程中有可能会被杂乱的表格或不规范的格式困扰,导致审稿精力分散,学术评价比重降低,有的甚至停留在细枝末节上,严重影响审稿人的判断。做好送审前的初审工作,将大大缓解审稿人的压力,让审稿人将更多的精力放在稿件学术内容上,提高审稿的质量。
2.为后续环节打下基础。编辑在初审的过程中质疑的问题对外审专家有引导作用,有利于外审专家与初审编辑之间的互动。专家可从初审意见中看到编辑人员初审的薄弱环节,并作为自己审稿的重点。编辑人员初审时提出的修改意见具体而中肯,这些问题既能让作者修改有据、又能为稿件增光添彩,即使退稿,也有充分理由,也能让作者明白存在哪些问题,如何改进,帮助他们在下一次投稿时提高命中率[9]。
3.加快稿件的刊出。编辑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让稿件尽早地刊登,制约刊出时间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审稿周期,一般编辑部审稿资源都是固定的,这就要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尽可能地提高审稿的效率。如果编辑人员初审不严,流入专家审稿环节的劣质稿件就越多,审稿退稿率就越高,绝大部分的原因都是因为“缺乏创新性”,这就造成了审稿资源的浪费,如果在初审环节能剔除质量较差的稿件,可避免审稿人精力的浪费,节约了审稿资源,加快了稿件的刊出。
4.增加了與作者的联系。编辑人员在初审稿件时,对稿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并反馈给作者。作者在收到意见后,对文章予以修改,如果有不同看法,可以向编辑人员说明和解释,就在这个相互的过程中建立了一种学术交流,增进了双方的感情。无论作者的稿件能否录用,都会留下编辑人员耐心细致、服务周到的印象,能够在作者群中建立良好的口碑。
综上所述,初审环节是编辑流程中的首个把关环节,是一项专业性、能动性、综合性的工作,对编辑的个人素养、专业知识、信息整合能力都是一种考验,只有提高了编辑的初审能力,不断地学习,不断积累,才能更好地发挥首个学术把关人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搭建起学术交流的平台。
参考文献: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