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是花朵的吉祥如意(散文)

2015-06-10 06:43郭文斌
北京文学 2015年11期
关键词:能量生命母亲

郭文斌

八德和五伦是传统文化的核心元素,为什么古人世世代代都认同和践行它们?因为它们是最重要的能量通道。八德归于孝,五伦基于婚,把孝道和夫妻道行好,就成了提高我们生命力的关键,也成为提高我们幸福指数的关键。从缘分的角度看,孝道和夫妻道,本质上是惜缘,如此,对生命就具有超越性意义。惜缘如果我们做得不圆满,就结束不了流浪生活,回不了家。时间久了,第一恐惧就产生了,根本焦虑就发生了。一定意义上,惜缘是生命最重要的事情,因为“惜”的背面是“了”,这个“了”,是把生命从低能量频道切换到高能量频道的必须。这就像一个人从出发地到机场的一段路,如果我们走不完,就上不了飞机。这样想来,我们就会自觉地践行八德和五伦,特别是自觉地践行它们的核心部分孝道和夫妻道。下面,我从三个方面谈些浅见,以就教于大方之家。

八德的根本是孝道

中国人讲的“八德”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

第一德是孝,也是八德中最重要的一德。中国人为什么要讲孝道?因为孝道是天地伦理,也是第一能量。

我们生存的宇宙,都是小的围绕着大的,能量低的围绕着能量高的,就好像月亮绕着地球转,地球绕着太阳转。枝和叶一定是从根上长起来的。不孝敬老人,就不可能吉祥如意。有句古话叫“老人堂上坐,一宝压百祸”,说的就是老人能给全家带来福气。《诗经》中讲“寿考维祺,以介景福”,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古人抢着养老,今人抢着过自己的日子。

孝从顺开始,故称“孝顺”。被称为“天下第一规”的《弟子规》第一句就讲“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喊你,你马上答应,说明两个人的信息系统是畅通的;信息系统畅通,能量系统就是畅通的;能量系统畅通,物质系统也是畅通的。对应在两辈人上,身体就是健康的。

整个宇宙都是在演绎着一个“顺”字。它们都在自己的轨道上运行,毫厘不爽。如果哪一天太阳说,要换一个方向去旅行一下,人类可能就会遭到不测。春夏秋冬之所以存在,就是对大自然这种顺的状态的赞美。春分、秋分、立春、立夏这些节令几千年不变,就是顺应节气而来。

“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天补”中的“天补”,讲的也是“顺”字逻辑。晚上9点相当于一年的立冬,该睡觉,补阴气;早晨3点相当于一年的立春,该起床,补阳气。遵从它,我们的身体就获得了一份正能量。否则,阴阳两失,身体就会出现各种病症。现在人们讲养生,往往是昂贵的食材买了一堆,却不重视不用花钱的“天补”,也就是养顺应天地之气的生机。没有长养生机,又从何养生呢?养生养生,就是养生机,只有“生机”,才能“勃勃”。

现在的孩子,经常是父母千呼万唤都不应,从电脑上都拉不下来。父母呼他没反应,老师呼他也没反应,将来国家呼他肯定没反应。“父母呼,应勿缓”,其实是一个人教育养成中的第一养成。

父母对子女的爱,有时能产生奇迹。我主编的《黄河文学》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散文。讲的是有一家医学院准备了十条狗进行医学解剖,其中九条很快完成了麻醉,但一条狗无论下多大剂量的麻醉药都无济于事。后来师生们就强行把这条狗绑在手术架上,当刀子从这条狗的腹部拉过的时候,他们惊呆了。原来这是一条怀了孩子的狗妈妈!我非常震惊,打电话问作者这个故事从何而来?才知道这是她亲历的一件事情。

原来这个世界上还有一种力量,可以让现代科学文明在它面前失去效力。这就是母爱。当不断增加的麻醉药的剂量在她的体内发作的时候,她是如何在跟这种力量作着较量?

丰子恺的漫画中,有一条鳝鱼被厨师投到锅里,头和尾巴都下去了,肚子还鼓在上面,怎么摁也摁不下去。后来厨师把它捞上来,剖开腹部一看,才发现里面有鱼子。我看的时候,以为那只是画家的想象,现在才知这一切都是有可能的。汶川地震时,一位母亲用她的身体保护了她的孩子。搜救队员后来在这个孩子身边发现了一个手机,上面有一条短信:“孩子,如果你能够活着出去,请你记住,妈妈爱你。”这世上居然还有一种骨头,比钢筋水泥造的楼房还要坚硬,比倒下的废墟还要刚强,那就是母亲的骨头。可见,母亲对我们的爱,是一种怎样神奇的力量,如果我们拒绝了这份能量,将是多大的损失。母亲对我们的那一份愛是不求回报的。从我们在襁褓之中的时候,每天晚上母亲都要起来给我们换尿布,一两个小时就要起来一回,一晚上很难睡个好觉。要是换了别人把我们从梦中唤醒,让我们一两个小时就起一次,我们早就发火了。母亲没发火,那种不求回报的爱,让母亲这个词格外伟大。天地之所以要创造父母,就是让这种爱一代一代传下去。每一位子女长大后也要为人父母,就是为了让这种爱延续。这样,我们生存的世界才是生机勃勃的世界。正是这样的爱,唤醒了我们生命深处的感动,让我们知道,有没有孝心,是一个人成为人的第一合法性。明白了父母对我们的爱是不求回报的,我们就会自发地想要唤醒自己生命中对等的这一份爱。孝是人生的第一课。不说别的,光是十月怀胎的恩情我们一生都报答不了。

母亲怀胎育儿的辛苦,有首“十月怀胎歌”大家可以听听: “十月怀胎在娘身,娘奔死来儿奔生。娇儿平安落下地,为娘九死又一生。”我们的生意味着母亲的死。这才是辛苦的第一步,生下后还要一点点把我们带大,为我们操心。张三丰《水石闲谈》有云:“人当亲在,需要及时尽孝为佳,否则亲容一去,因时追感,伤情有不可言者。今日当秋山林中,有守制者听吾道来:‘又是秋商路满林,碧云天外望亲心。黄芦白草霜中老,泪洒泉台几尺深!试诵此诗,能弗惨然。”

孝敬父母又该从何做起?可以从给父母打一盆洗脚水做起,也可以从给父母做一顿饭做起。有些人一提到孝敬老人,就是给老人钱,给老人买吃的,这很好,但仅止于此,仍然没有懂得孝的含义。孝的本质是敬,所以孔子讲“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如果不敬,就跟动物没两样。

这就说到孝的第二个层次,养父母之心,做让父母高兴的事情。做了好人,忠于国家,在社会上赢得赞誉,都是能让父母高兴的事。在养父母之心方面,我们缺得太多。我的父亲有一次生了重病,我带着妻儿回家去探望。我平日因为浅眠,对睡眠环境要求较高,哥嫂就给我安排了单独的房间。这时,儿子跟过来,悄悄对我说:“爸,我建议你跟我爷爷睡一晚上。”我说:“你爷爷的鼾声很重啊。”他说:“你就听一晚上又何妨?”我一想有道理,父亲已80多岁,以后恐怕很难有机会了。

去父亲的屋子里躺下,父亲的鼾声听上去已没有当年那么有力。在那样的鼾声中确实难以入睡。童年的一幕幕就从眼前闪过,像过电影一样。有那么一刻,心里像刀子拉了一下。工作之后,我曾许下一个愿望,等自己有了钱,一定要带父母出去旅行一次,让他们坐一次火车,坐一次飞机。母亲在儿子考上大学后,还一起去北京旅游了一次。而父亲则永远没有可能了,他已经失去了出远门的能力,想让他坐飞机都不行了。那一刻,我一下理解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句话的含义。

世界上最等不住的事情就是孝敬老人。而真正孝敬老人,要从不嫌弃老人开始。我父亲喜欢讲他年轻时那些光荣的故事。家里每来一个人他都要讲,我就觉得有点烦。以后逢到他讲第一句,我就接着讲第二句,他知道我烦了,就闭口了。但我儿子不是这样,他爷爷什么时候讲他都倾听,有时候躺在爷爷奶奶的中间听他们讲大半个晚上。有时我进去,父亲正在给我儿子讲当年的事情,一看我进来,就再也不说了,我当时就感到十分惭愧。

有一次我出差回来,看见儿子给我父亲录了一段视频。他布置了一个像论坛一样的场景,父亲坐在桌前,像演讲一样讲得眉飞色舞、铿锵有力,比我讲得还精彩。这对父亲将是一种怎样的安慰,让他觉得当年的那些光荣事没有白干,总算留给了后人,再也没有遗憾。我将父亲接到身边来住,却从未想到过这一点。可见养父母之心,是一个多么细微的工程。

现在有许多老人不愿意跟儿女住在一起,就是因为找不到那种被尊重、被需要的感觉。他住在子女家里就感觉是在关禁闭。如果我们做不到“顺”和“敬”,做不到让老人找回被需要的感觉,还是让他待在原来的地方。过段时间去看看他,可能要比关在城里要好,关在城里的老人老得更快,离开他熟悉的家的气息,离开滋养他精气神的土地,人一下就老了。

養父母之志,是完成父母的理想,也让父母活得有志向。往小了说,“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父母总是希望子女身体健康,有良好的品德修养。往大了说,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希望我们能成为国家栋梁。现在经常有报道,年轻人因为生活压力等原因跳楼自杀,很多媒体都对社会发出谴责。其实除了社会需要反思,动自杀念头的孩子也应该有所反思。从楼上一跃很容易,但父母的感受呢?如果这些孩子孝心是打开的,他不可能做这样的事。关键还是在于断根了。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道德受伤,伤父母最重。“人自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是秦桧的后人到岳飞坟前发出的长叹。宋朝以后,就没有人用秦桧的“桧”起名字了,而姓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事情,作为秦家后人,他只能感到羞愧。让父母不蒙羞,就是养父母之志。

其实孝敬不单单是一个向上负责的姿态,还是一个向下负责的姿态。《了凡四训》里说:“远思扬祖宗之德,近思盖父母之愆;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济人之急,内思闲己之邪。”古人不是只为自己活着,“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是要荣耀他的父母。爱自己的孩子也同样是孝,孩子是传承祖上家业的链条,把孩子毁掉了,祖上的家业也就毁掉了。

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实际上也是对孝敬传统的演绎,是中华文化得以生生不息的最有效保障。时代的变化可以让经典传统中断,却无法让民间传统断流。没有谁能把老百姓的春节给取消了。中国人过春节,既是孝敬的演绎、感恩的演绎、狂欢的演绎,还是教育和传承的演绎。大年三十的时候,一族人在祠堂里过大年,其实就是开总结会,看一族人中谁获得国家的奖励最多,获得单位的奖状最多,这是一次无形的激励。更重要的是,当一个人在祠堂里找不到祖先牌位的时候,心中就有一种羞辱感产生,他就会想,仅仅为了他的子孙后代不蒙受羞辱,也要好好做人。

除了春节,清明、端午、重阳……每一个传统节日,都是中国人最天然的教育平台,也是中国人的天然精神营养素。我们在这些化典成俗的节日中接受到的,是孝道的启迪,是一切德行的培养。

孝敬的第四个层面是养父母之慧,就是让父母心安,消除他们对死亡的恐惧。人到老了,都会被死亡的恐惧所折磨。从内心获得安详,是消除对死亡恐惧最好的办法,而安详,正蕴含在深厚的传统文化中。我们要设法告诉老人,生命中有一个永恒性存在,不要让老人觉着他这一生完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让父母把第一恐惧消灭掉。消除掉第一恐惧,老人才会心安,心安自然身健。我的父亲已经九十高龄,母亲已经八十有五,但身体仍然硬朗,这和他们心里怀有安详不无关系。

说“忠孝不能两全”,其实是一个误区。一个忠臣,哪怕血洒疆场,也是在孝敬老人。曾经有些不理解,忠臣战死后,皇帝还要给他许多封赏,有什么意义?现在才知,这些封赏一是荣耀他的父母,一是荣耀他的子孙后代。这种尽忠的荣耀感也是在为父母、为家族尽孝。如果我们把工作、生活理解成这样一种状态,就没有一个人愿意敷衍手中的工作。

从更加本质上来讲,小的孝敬,是在小家里面完成的,但是大孝是在爱国中完成的,是更高层面上荣耀父母的方式。比如宋儒张载讲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如果再往大里讲,凡是让我们的爱出发的行动,让爱成就的行动,都可视为孝行,那已经是一种普爱天地万物的生命状态了。

舜为我们开创了孝的先河,也立下了一个孝的高峰。他的父母几次都要置他于死地,但他一点抱怨都没有,仍然对父母充满孝敬之情。历代皇室也极其注重孝行,汉朝的官制“举孝廉”,孝就占了很重要的一项。一个人如果不孝敬父母,不仅功名无望,在社会上都是很难立足的。后来虽然取消了这种选官的方式,但是对于孝行的倡导却一直延续了下来。

在养父母之心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那就是行悌道。这就是《弟子规》里面讲的“兄弟睦,孝在中”,兄弟和睦本身就是孝敬老人,天下父母总是希望儿女们团结、互助、互爱。

我的母亲就是一个悌道的实践者。奶奶在去世的时候给我父母留下了一句话:“善待你的哥哥嫂子。”奶奶之所以要以此为嘱,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伯母不生育。这一句话就成了我们家的宪法。

我们家在附近被人们传成美谈,因为父亲与伯父他们一辈子没分家。我们兄弟姊妹几个,一直觉得有两位父亲、两位母亲。母亲更是一辈子都把我伯母当作自己的婆婆一样对待。记忆中,母亲常常在伯母起来前就把扫院、挑水、掏灶灰、填炕一应事情做完了。每一次做饭的时候,母亲都要请示:“嫂子,这顿做啥?”问烦了,伯母就会说:“问什么问?你做就行了嘛。”但下一顿母亲仍然是“嫂子,这顿做啥?”一辈子就这样。

从后来母亲帮我们带孩子时闹出的笑话,我们可以知道她老人家将这种习惯强化到何种程度。一天,妻子正在上课,母亲推开门,妻子问有什么事,不想母亲问:“土豆是切成条呢,还是切成块呢?”惹得学生大哗。当妻子给我描述这个细节的时候,我的眼泪就下来了。母亲连土豆切成条还是块的主都作不了。这种状态,已经是古人讲的“忘我”状态了,没有自己了。

伯母每一次生病,母亲都像护工一样忙前忙后。伯母是小脚,每一次母亲给她拆洗裹脚的时候,因为味儿不好闻,我们都躲得远远的,但母亲从未嫌弃过。公社里建了一个养老院,我们兄弟去看过后,觉得比我们家漂亮多了,回来就说养老院真好,让伯父伯母住进去该多好。就说了这么一句话,没想到招来母亲的一顿好打。

更加详细的内容我写在散文《永远的堡子》里。现在,母亲已经85岁的人了,还能给我们擀面条蒸馒头吃,成天闲不住,乐呵呵的,我把它视为上苍对她老人家尽悌道的奖励。

现在再看中国人讲的“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我们就会发现,它的根是孝。《大学》讲:“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其机如此,此谓一言偾事,一人定國。”这是讲孝悌和忠信的关系。而一个人一旦心怀孝悌忠信,已经没有理由不“礼义廉耻”了。不可想象,一个大孝子大忠臣还会做出无礼无义不廉不耻的事来。与此,《孝经》和《论语》中都有非常完整的论述。

当下,治贪之所以成为一个难题,正是因为人们的“孝心”是沉睡的,“我”的“幸福”就自然凌驾在家族幸福、民族利益之上了。人们的孝心一旦打开,个人的欲望冲动往往就会被光宗耀祖的信念制伏。

唤醒人们的孝心,培养人们的“孝思维”就成了文化归位关键中的关键。

五伦的根本是婚姻

据民政部发布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3年全国依法办理离婚手续的共有350万对,这是自2004年以来,我国离婚率连续10年递增。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夫妻劳燕分飞?许多人都在思考这个问题。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些夫妻找不到幸福与快乐了,这也是今天社会病象频出的原因。幸福应该源于家的美好。自古以来,中国人讲的幸福是天伦之乐,天伦里面都找不到快乐,维系家庭的纽带也就断了。

那么多夫妇申请离婚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孩子很有可能见不到爸爸,或者见不到妈妈,同时也意味着他们将会成为让家长、学校甚至于社会都头疼的问题少年。离婚后父母虽享有共同抚养的权利,但家长分居,肯定会让孩子失去与另一方家长相处的时间。离婚之后,有的夫妇会在孩子面前攻击对方,以表示自己的正确性、优越性与合法性,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埋下仇恨的种子。认为世界上要么女人很坏,要么男人很坏,要么男女都坏,让孩子从小对爱情和婚姻产生恐惧感,甚至对人本身产生怀疑。

我有一次到监狱去给少年犯罪者讲课,刚走进去,那些孩子就唰地站起来,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我的眼泪就下来了。一问,这些孩子中的很大一部分,生下来都没见过妈妈,但他们却给我们唱《世上只有妈妈好》,这怎么不让人唏嘘。

离婚的夫妻想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幸福,然而无辜的孩子,却要在病态的心理中长大。高离婚率的背后,纵然有一万条不同的理由,但有一条是相同的,那就是双方都少了些对孩子的爱和责任。一些夫妻为了弥补离婚对孩子的伤害,对孩子千依百顺,又宠坏了孩子 。

从这样的家庭中走出来的孩子,在性格上一定是有缺陷的。有的孩子或许学习成绩很好,但他脸上没有笑容,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样的孩子,很难和人们和谐相处。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两种能量,一种来源于父亲的阳刚之气,一种来源于母亲的阴柔之气。阴阳和合谓之道,这是夫妻责任最为核心的内容,也是传家的根本所在。庄稼如果只晒太阳,没有月光长不大,相反亦如是。只有父亲没有母亲,或者只有母亲没有父亲,能量都是残缺的。孩子是一个生命,是天地之子,是爱的传人,我们不能对他不负责任。

如果把一个问题孩子推向社会,会给社会带来无尽的麻烦。当一个家庭破碎了,孩子的心灵也随着产生了裂痕,将来很难体会幸福,也很难给别人带来幸福。

一个家的和谐,意味着一个孩子心灵的和谐,而一个孩子心灵的和谐,则意味着国家的和谐。国家是一个整体,每一个心灵单元是她的细胞,细胞若不和谐,整体又何谈和谐。从一定意义上讲,爱家就是爱国。。

现在的离婚率高,与这一代人的成长有一定关系,他们是在换的思维中长大的。有一种家长,给孩子一天提供十个玩具,另一种家长呢,让孩子一天只玩一个玩具。两种玩法决定了两种活法。一天玩十个玩具的孩子,他会产生一种生命的惯性。觉得这个玩具不好,就换一个新的,他是“换”的思维。一天把一个玩具玩十遍的孩子,玩着玩着没什么好玩了,拿过来找一个角度再玩,把一个玩具换十个角度玩十遍。两种玩法,导致了两种活法,也导致了对待婚姻的两种态度。

子夏就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重视妻子的贤惠而不看重她的容貌;侍奉父母能够竭尽自己的全力;服事君主能够奉献自己的生命;和朋友交往能够信守承诺。这种人即使自谦说自己没学过什么,我必定说他已经学过了。

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总要与同类和睦相处,那就首先要处理好各种伦常关系,包括天伦、人伦与物伦。而人伦是人们必须首先处理好的。人伦有家庭伦与社会伦两大方面。家庭伦包括夫妇、父子与兄弟三组关系;社会伦包括上下级关系和朋友关系。

子夏把夫妻关系放在首位,可见它是其他五伦的基础。试想一下,一个从小就开始仇恨父母的孩子,长大后“事父母”,能“竭其力”吗?“事君”,能“致其身”吗?“与朋友交”,能“言而有信”吗?为此,儒家讲,夫妻关系是“人伦之始”“王化之基”,非常有道理。

最重要的能量通道

“孝”是人的第一生命力。在我们体验幸福的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作用,中国人以孝治国,保证了几千年来民族文化没有断流。孝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能量,母亲哺育儿女成长,儿女又以感恩之心回报父母。这种能量带给我们民族的生机,犹如大地长出五谷,长出参天之木,生生不息。

现在的犯罪率、腐败率这么高,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孝道的建设缺失了。如果一个人想着父母还需要我养老送终,父母去世后还需要我在坟上撒上一把土呢,他就轻易不敢冒险去贪、去腐。一个人无论是做官还是为民,心中始终想着父母,想着家人,他就不会轻易地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要想让官员不贪污,就要让官员找到一种比贪污更快乐的东西。那就需要打开他的孝心,让他从孝敬老人中找到快乐,从天伦之乐中找到快乐,因为天伦之乐离我们最近。

“敬”是人的第二生命力。我现在常常给青少年讲,人生有两个不可再生资源不能轻易开发,一个是初恋,一个是初夜,因为它们是生命能量的两个重要关口。一旦青少年意识到它们是极为重要的能量节点,他们自然会慎重对待。初恋前,人的能量无漏;初恋后,就开始漏了。这件事非常难以控制,但家长和老师保护得好,引导得好,让孩子少接受污染源,诱导源,可以延后,即使是延后一年,对孩子都非常关键。

重点说初夜,我常常讲,一定要先拜高堂,再进洞房。现在有很多人结婚不愿意举办仪式,也有很多人选择婚前同居。基于各种现实原因的考虑,有一些年轻人选择“裸婚”,或者“旅游结婚”。其实,这是忽视了一个问题,夫妻双方对对方的正式承认的过程。婚礼节俭值得提倡,但婚礼庄严仪式对于夫妻双方责任感的确认更为重要。如果我们深入到能量角度考量,就会更加感受到婚礼的价值。

仪式是能量的通道,从一定意义上讲,它本身就是能量。先说拜天地,人是天地之子,没有天地厚赐,生命无法生存,保障生命的大地、水、火、空气、粮食、时间、空间等等,都是天地所赐,没有这些天地恩情,爱人就无法长成。现在,天地把一个用无限恩情和缘分养成的生命送到我们面前,我们居然没有正式向天地行个大礼,天地会高兴吗?它不高兴,来自天地之间的一份能量就关闭了。没有得到天地祝福的婚姻,是很难幸福的。

再说拜高堂。生命是家族的延续,结婚是传家的站点,两个长长的家族链条,要在两个新人身上展开新的画卷,有多少位祖先在看着,在盼着,在期待着。可是,我们要合二为一了,却没有给祖先打声招呼,祖先会高兴吗?心理学已经证明,人的潜意识是永恒的,既然潜意识是永恒的,那么祖先的潜意识就在,祖先的潜意识在,他就一定盼着一对后人从他们手里接过祖辈们代代相传的衣钵和旗号,那是生命接力不可或缺的庄严仪式,也是传家系统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庄严环节。可是,我们却忽略了这一授旗仪式,祖先能高兴吗?我曾听黄帝公祭办公室的同志讲,每年公祭,天气都会晴好,常常天气预报大雨,到时就会晴空万里。2015年清明公祭,我在现场见证了这一点,这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祝福的力量。现在,我们却放弃或拒绝这种力量,不是有些太遗憾了吗?

接着说夫妻互拜。我们不要小看这一拜,它是对缘分的谢仪,是对恩情的谢仪,是对对方长长的过去时积累的能量和缘分的谢仪。说穿了,是对人的来处的谢仪。这一切,都是能量。当我们这一拜下去,这些能量都接通了,都正式签署命令,归我们调用了。可是我们却将它省略了,这实在是一个很大的遗憾。这些年,我在全国作调查,但凡省略了这个环节的婚姻,无论是从长度还是幸福度,都大打折扣。那些走向失败的婚姻,几乎都没有举行过这一仪式。

不止夫妻间应如此,对待一切我们都要敬。《弟子规》里甚至说“墨磨偏,心不端,字不敬,心先病”。因为你在敬的同时,看上去是对书本的一种姿态,事实上是通过这个姿态,动了一个恭敬的念头。恭敬的念头一动,潜伏在生命深处的根性能量就被激活,生命由之获得了一份来自源头的力量。恭敬本身是能量,因为它是一种面向根性的姿态,有种反身而诚的味道,也有种靠近生命零极限的味道。而心理学已经证明,零极限里潜藏着生命最圆满的能量,它是整体宇宙和个体宇宙的全息接口。《礼记》开篇就讲“毋不敬”,说明古人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

敬畏心也是“敬”的表现。敬畏感是我们跟天地交换的一个频道。古时庄稼产下来之后,要进行谢恩仪式,合祭百神。因为要享用天地给我们的这些粮食,就要先感谢天地。祖先们留下来的许多传统节日,一大半都是表达感恩和敬畏的。因为只有感恩和敬畏才能与天地同频,才能实现天人合一,所谓“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没有敬畏感,这些都合不上了,合不上,就要受到规律的惩罚。人类自从进入工业时代以来,随着技术的发展,渐渐萌生了征服世界的野心,疯狂开采,疯狂生产,疯狂消费,结果大家都看到了。

“惜”也同样重要。因为每一个珍惜的念头都连着一份能量。生命能量如面缸里的面粉,既需要我们装进去,又需要我们堵上漏洞。一个人有珍惜的心,说明他心的面缸下面没有漏洞。无漏的缸里装的就是无漏的幸福和快乐,古人把他叫作无漏之乐。更加实在地讲,这些能量会变成节省者自己的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也会变成家族的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自然会成为中华民族的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换句话说,它会成为节省者自己的生命力,也会变成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变成我们实现中国梦的生命力。国家搞“光盘行动”,一方面为社会省下了巨大的财富,同时也保护了中华民族的集体能量,提高了中华民族的集体生命力。

节约粮食惯了就会节约时间;节约粮食惯了就会节约空间;节约粮食惯了就会节约生命。许多人拼命地让孩子今天学做面包,明天学做饼干,后天学做点心,孩子学了满脑子的面包、点心、饼干制作术,但就是做不出面包。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教给孩子如何往自己生命的面缸里装面粉。

孝、敬、惜是人生这个大鼎最重要的三足。只有做到孝、敬、惜,才能把这个鼎立起来。孝、敬、惜的本质是感恩,是我们与世界沟通的桥梁。感恩心、敬畏心、珍惜心,是一個人最重要的三种能量。一个人如果缺了孝,缺了敬,缺了惜,他就缺少了在社会中立足的根本,他要成功很难,要健康很难,要幸福也很难。

拥有了孝、敬、惜三心,就是拥有了感恩与爱,我们的心就是一个永远年轻的心,有生机的心。如果放弃孝、敬、惜这三足,那意味着人生的大鼎永远举不起来。

责任编辑 王 童

猜你喜欢
能量生命母亲
能量之源
诗无邪传递正能量
给母亲的信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开年就要正能量
凝聚办好家长学校的正能量
悲惨世界
送给母亲的贴心好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