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庆梅
数学新课标指出,要将激励性评价贯穿于日常的数学教学行为中。而在教学中,采用心理激励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正是一种优化教学的方法。激励,并不仅限于奖状或者口头表扬,更不局限于物质奖励,更多的是一种价值观的体现和塑造。
一、用激励帮助学生建立学习的内驱力
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就是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想学”,有了这样的内动力,就一定会学出成效。小学生因年龄小,这种主观能动性不但不强还很不稳定,因此,适时激励,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并用孩子喜欢的方法,体验到成就感,这样学习的内动力就大,学习的兴趣就会增强。
《认识图形》一课中,各种不同的图形已经吸引了孩子们。老师提出:谁能准确说出某个图形的名称及命名原因,就可以得到一份特殊奖励,而奖励就藏在选中图形的背面。而奖项真是别具一格:可以随时喝水;可以使用彩色粉笔;可以跟老师共进午餐……这种全新的精神激励鼓舞了学生,课堂上思维活跃的孩子多了,平日里那些窃窃私语、东张西望的小动作不见了,回答问题时的语言一个赛一个地完整准确。课末,老师出示了两张由多边形组成的机器人图片,要求说出机器人的四肢、头、躯干各由那些多边形组成,答题正确的有惊喜。难度上升,课堂思维热度不减,将本堂课推向高潮。
这种激励,更多的是以成就感、自主选择,获得更多的自由来驱动孩子,帮助孩子建立的是内在的驱动力。有了这种驱动力,激发了学习兴趣,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显著提高。
二、用激励鼓舞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学生是种在同一个花园里的花,但毕竟是不同的种子,每个孩子都是在老师和家长的辛勤培育、时刻激励中才能开出迷人的花朵,各有各的灿烂,无须和别人比较。真正的成长在于超越自我,让学生成为最好的自己,才是教育的最终目标。
《搭配的规律》一课中,为了让学生亲身感受顺序排列,老师提出要求:以三人小组为单位经历体验过程,即小组中每人轮流代表一个数字,写出各以自己为排头的不同的三位数,表现出色的小组可向全班同学推荐一本书,在每天午饭后的时间轮流读给大家听。以往这个课堂环节总是以叽叽喳喳、吵吵闹闹收场,但此激励方法一出,各小组合作有序,课堂秩序井然,每个人都表现出最好的自己,思维有序而准确,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记得在《美丽的轴对称图形》一课中,赵紫阳同学得到的奖励是“排队时站在队伍的最前面”,他平日里调皮好动,“安静听讲,认真完成作业,遵守纪律”这些词语似乎都与他无缘,但得到奖励后,赵紫阳完全变了一个人。实践作业“寻找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不但自己完成出色,还带头组建了一支“寻找小隊”,令老师和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这种别样激励刺激孩子让自己做到最好。
精神激励让学生体验到权威带给自己的满足感,因个人努力而获得的自主选择的权力,避免了用物质驱动孩子,更多的是以责任感、荣耀感来帮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具有一定的引导性,这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一定有启示:只要努力就会有收获!
三、用激励引导孩子追梦的翅膀
著名特级教师王栋生曾这样说过:“教师不是春蚕,也不是红烛,更不是什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只是一盏灯,一盏明亮且引导学生的灯。”因此,数学课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各项能力,还要为学生的发展指引方向。
暑假到海边旅行,品尝了各色海鲜,带回了五彩斑斓的贝壳。在《认识周长》一课时,一大盒贝壳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老师发给每人一个贝壳,“积极思考,谁能想办法量出它的周长,美丽的贝壳就是老师送给你的礼物。”话音一落,教室里沸腾起来了。没多久,一只只小手就举起来了。“老师,可以用毛线围着贝壳绕一周,再量出毛线的长度!”“不行,毛线哪有这么老实!”“老师,可以用胶水把毛线粘在贝壳上!”……最后,两种方法获得大家的认可:一是沿着贝壳的边线描画下来,用细线粘在边线上,再把边线取直量出长度,即贝壳的周长。二是用软尺沿着贝壳的边线量一圈,即贝壳的周长。这两位同学又额外得到了美丽的海星。课后布置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并记下笔记,有的学生写到:“大海是神秘的,大海是美丽的,海里的各种生物也是令我着迷的”、“暑假里一定要去看看大海”、“我长大了想当一名海洋专家。”在数学课堂,教给学生知识内涵,在高效课堂中又能给学生一双追梦的翅膀,这也是做老师感到的最舒心的事情吧!
有些老师认为,物质或精神激励会让一些孩子迷失方向,但我认为融合有度的激励,一定会让我们以人为本的课堂之花更加灿烂地绽放。
四、用激励搭建家庭和学校的沟通桥
叶圣陶说:教育本身并非目的,而是工具。要想让学校教育发挥更好的作用,必须和家庭教育结合起来才能事半功倍。怎样才能让家长能积极主动和学校老师联系?巧用激励,让家长感觉到孩子的变化,感觉到和老师沟通是必须的,才能搭建起家校沟通桥。
在《年 月 日》一课中,老师准备了“红包”,让预习充分、课堂表现出色的孩子抽取。红包里不是钱,而是一个个意外惊喜:在你生日时给家长打表扬电话、邀请你在班级里过生日、说出父母的生日和他们一件有趣的事……极大地激励了其他孩子。课后要求写一篇有关“年 月 日”的小短文、小故事,也可以抽取红包,果不其然,这次的数学笔记比以往任何一次都精彩。这种课堂上的激励延伸到课外,而家长们为了孩子会主动给老师打来电话,家校沟通变得自然而有效。孩子们认可的数学课堂,家长也会认可;孩子们喜欢的数学老师,家长也会信任。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形成合力,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才有保障。
教育是什么?教育是一棵大树,根就是大大的“人”,而课堂上孩子喜欢的适时激励就是帮助孩子、鼓舞孩子、引导孩子、搭建家校沟通桥的不可缺少的枝干。把激励引入课堂,改变了以往教育的平淡,让学生有了新鲜感,也激活了他们的思维,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接受,促进了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这样的教育是令人难忘的,是富有生命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