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丽
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语文室崔峦同志说:“在我们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 说到底,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是要把学生教得能读会写。阅读和写作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如何舞好“读”和“写”这两柄剑?
一、仿一仿:学会表达
教育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个体的学生总是由模仿学习逐渐过渡到创造性学习的。宋朝理学大师朱熹也曾曰:“古人习作作诗,多时模仿前人而作之,善学之既久,自然纯熟。”可见,模仿在写作中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教学中,宜从模仿句子、片段着手,特别是经典句段,对于初学习作者,更值得仿效。课文《泉城》开篇在介绍七十二泉时,用了四个“有的……”和生动的比喻,把泉的形态和声音描写得栩栩如生,仿佛身临其境一般。教学时,我发现学生特别爱读这几句,就鼓励他们也来用“有的……”说几句话,让他们去观察学校课间活动的一个场面,用上“有的……有的……有的……”再写几句话。
再说仿段。刚刚接触习作的学生写出的习作往往没有顺序或重点。作为教师,这时应注意从有关课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写法的段落,指导学生运用教材中的基本段或写片段习作,减缓习作坡度,让他们逐步掌握连句成段的方法和规律,形成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调动学生习作学习的积极性。课文《北大荒的秋天》用优美的词句,生动的形象语言,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北大荒的秋景图。作者在第四自然段先以“原野热闹非凡”的总述句概括了原野的丰收景象,然后分别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具体介绍了大豆的“笑”、高粱的“唱”、榛树叶子的“红”,体现了原野的热闹非凡。这种典型的先总述后分写的构段形式在苏教版教材中经常遇见,是学生片段仿写的良好范例。学习该段后,我随即指导学生以“大街上真热闹”为(总述)开头写一段话,又引导学生通过到街上观察,把街上热闹的场面写生动,写具体。
当然,高年级还可以适当指导他们学习典型课文,进行谋篇构思的仿写练习。这样,通过朗读体会,学生对课文中的典型构段和谋篇有了深刻的体会,拥有了仿写练笔的“拐杖“。这种读什么就写什么的同步训练,使学生比较容易从范例中获取表情达意的语言模式及简单的习作方法。需要指出的是,训练中一定要进行必要的反馈、评价,不能只练不看,或者只写不评。
二、练一练:促进感悟
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主张“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强调学生的自读入境、自学探究。教师在其中起到组织、指导和示范作用。那么,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到底“理解”了哪些?“感悟”到了什么呢?我常常让学生假设的情节延伸、发展,通过练笔的方式加以了解。如课文《石头书》说的是川川何磊磊在山上玩的时候,通过和一个勘探队员的交谈,学会了读石头书的事。文中有两个理解难点:(1)石头书上的学问有哪些?(2) “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中的“读”字该怎么理解?教学时我紧扣文中最后一句话“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以“一个星期后,川川和磊磊又来到了这座山上,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小男孩正趴在那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他俩立刻奔了过去……”为开头,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想象,续写故事。在練笔中,学生能联系上下文,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借川川和磊磊之口,把石头书里的学问说出来,把怎样读石头书的方法讲出来。
三、叙一叙:升华意境
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把古诗文改写成记叙文,是训练学生写想象习作的好方法。苏教版小语教材选编了很多古诗名篇,语言凝练,引人遐思,具有无限的弹性,为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再造空间。
1.丰富诗的内容。即借助插图或相关资料充分发挥想象,把原诗所描绘的情景和要表达的感情具体地写出来。当然,练笔前要让学生对原诗充分地吟诵、理解。
2.描绘诗外之画。即根据诗的原意,把自己对诗的理解自由地进行再创造想象,把诗没有写到的景找一找,把诗没有表尽的情说一说。
比起其他,让学生改写古诗的难度稍大,其间,教者可亲自写一写“下水文”,与学生共读、共评,“扶”着学生去想象,充分感受诗的意境和情感,提高写作水平。
“阅读”和“练笔”的同步进行确实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好形式。正如鲁迅先生在论及写文章时说的那样:“自己的习作就是多看多练,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苏教版小语教材选编的课文都是语言文字的规范之作,教师在引导学生扎实读好范文的情况下,使学生“情动而辞发”,进行练笔,从而做到多读多写,能读会写,但还需要明确以下几点:
1.以读为主,以写为辅。课程要求广泛阅读各类读物,并加以量化“课外阅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书读多了,见识自然广了,视野便随之开阔,在写作时,就会构思,就会遣词造句,语言就会如“万斛泉水,滔滔汩汩,不择而出”。
2.找准“练笔点”,宁缺勿滥。课堂练笔的关键在于结合文本找到恰当的练笔引爆点,有效启动学生的练笔欲望。新课程背景下阅读教学的写话练习已经从单纯的技能操练中摆脱出来,它要让学生融入文本的角色之中,打破固定的模式,寻找新的生命力,将个性化的解读感悟流淌笔尖,书写心得和发现,在生长言语的同时积蓄精神生命的源流。
3.变换形式,方法不一。语文的课堂练笔设计要多样化,使学生有新鲜感。不能每次都是一篇读后感。久而久之,学生乏味,开始用空话、套话来应付。这样会使练笔的初衷变成一种累赘。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者布置随感,或者就一处细节进行评价,或者进行人物品评,不一而足。形式多样的练笔不仅不会使学生有枯燥的感觉,反而活跃了思维,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化、更独到。
在阅读教学中,读写同步训练可以说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形式,为学生的习作提供了生动的材料、鲜明的画面、可以模仿的篇章、可以延伸的思维空间,达到了以读促写、以写促读、读写相结合的目的。通过这些丰富多彩的训练形式,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和创新能力,丰富了词汇,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但在训练中,应根据不同的文章、学生不同的认知水平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收到相应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