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清菁
摘 要:本文简述所选的三篇文章中各自对罗丹《思想者》这个作品的分析,找出这几篇文章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并进行比对分析。最后,从自己的角度谈谈对《思想者》的看法,以及从《思想者》中得到的感悟。
关键词:罗丹;思想者;自然
一、三篇文章的简述
(一) 爱痛之美——罗丹雕塑《思想者》鉴析 陈卫国
这篇文章一开头便详细的叙述了罗丹的一生,也很生动的描绘了《思想者》这个雕塑作品:“人物全身赤裸,腰身微弓,左手在左膝自然放置......”肌肉的饱满度,动态的微妙感。 思想者,“思想”,会思考的人才有思想。而沉思、深沉的《思想者》表现出来的感觉实在思考人间苦痛。文章中写到:罗丹曾说:“一个人的形象和姿态必然显露出他心中的感情,形体表达内在的精神”“在艺术中,有“性格”的作品才是美的,所谓性格,不管美丑......而性格就是在外部真实所表现于内在的真实。” 《思想者》这个作品深深的体现了他思想的精髓,有内在的作品才有生命,才有灵魂。
文章以感慨罗丹墓前的《思想者》结尾,感叹大师的艺术成就。
(二)罗丹的《思想者》 邵大箴
文章的开头并没有以罗丹的个人介绍开始,而是谈到一个好的雕塑作品、一个三维空间的立体造型给人一种什么样的感觉。人们喜欢罗丹的作品是因为作品被赋予的情感,一种内在的感染力,善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能启发人的想象力。文中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分析,作者认为《思想者》的形象是一个受压迫,但有力量的无产者。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证,罗丹的出生境况、卢那察尔斯基以及列宁的评价。
文章以罗丹《思想者》的社会意义结尾,艺术作品一旦創作出来便有独立的社会意义,而欣赏者根据自己的体验去认识作品。
(三)纪念罗丹——用雕塑进行思维的思想者 王春立
文章以罗丹的葬礼开头,指出摆放在墓地边的《思想者》,由此对罗丹雕塑辉煌的感叹。评价了他的名字成了雕塑艺术的代名词,接着详细的介绍了罗丹的一生,波折、坎坷到后来的辉煌。作者的这篇文章并没有和其他三篇文章一样着重写《思想者》,而是平均分布,介绍了罗丹的一生,介绍了《思想者》介绍了其他一些作品,以作品的介绍来贯穿罗丹的一生。
文章的结尾也与其他两篇文章不同,作者以罗丹的实践(作品)和理论(著作)两个方面进行总结。
二、研究中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一)相同点
很显然这些文章都是在写罗丹以及《思想者》,都是由思想者引发的问题,都有介绍思想者的外在形态,都有自己的总结。
(二)不同点
1.文章的开头方式不同
第一篇是以罗丹的一生、描述作品《思想者》开头。第二篇是以一个好的作品、一个三维立体造型给人的感觉开头。第三篇是以罗丹葬礼中摆在墓地边的《思想者》引发的感叹开头。
2.文章指出的问题不同
第一篇提出的是:性格。内在,一种真实情感的表达,所谓性格,就是不管美丑,是外部真实所表现于内在的真实。第二篇提出的:《思想者》这个形象假设,推断罗丹所塑造的《思想者》是无产者的形象而且含有动、静两个因素。第三篇指出“自然”这个艺术美,这也是罗丹这一生所追求的,透过所塑造的人物外表,挖掘其令人震撼的心灵历史。
3.结尾不同
第一篇以感慨罗丹墓前的《思想者》结尾,感叹大师执着、细腻的一生。第二篇以罗丹《思想者》的社会意义结尾:艺术作品一旦创作出来便有独立的社会意义,而欣赏者是根据自己的体验认识作品。第三篇以罗丹的实践(作品)和理论(著作)两个方面进行了总结,赞叹罗丹不愧是一位以雕塑进行思考的伟大思想者。
三、总结
罗丹,仿似雕塑界的代名词,他的作品为什么能让大家广为赞赏呢?我想从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一个专业角度来看,他雕塑技术的精湛毋庸置疑,他在做每个作品时的细致入微,安排雕刻形象的大的面;塑造时,不拘泥于平面,而是注意起伏,在起伏上做思考。他认为雕塑中没有线,只有体积。这让我想到在《罗丹艺术论》中他问来访者有没有看过灯光中的雕塑,便把一个雕塑作品置于灯光中,掠过雕塑的腹部,他问来访者看到了什么,来访者惊讶的表示雕塑的表面上看到了许多没有想过的轻微起伏,读到这个的时候,真钦佩大师的细致、深入的塑造,想到自己平日里对雕塑塑造的认识真是惭愧不已,如此执着、钻研的专业态度是成功的基础。其次,就是作品中呈现的自然。自然这个词可以说是贯穿罗丹的整个艺术生涯,就如第三篇文章中:罗丹力从自然的丑陋中表现崇高的艺术美。“可是要小心,不要模仿你们的前辈.尊重传统,把传统所包含的永远富有生命力的东西区别出来——对“自然”的爱好和真挚,这是天才作家的两种强烈的渴望。他们都崇拜自然,从没有说过谎。所以传统把钥匙交给你们,而靠了这把钥匙,你们会躲开陈旧的因袭。也就是传统本身,告诫你们要不断的探求真实,但愿“自然”成为你们唯一的女神。”《罗丹艺术论》这段话中不难看出罗丹是如此的崇尚自然,不喜欢矫揉造作的美。
一丝不苟的专业态度,精湛的雕塑技法,崇尚自然的罗丹赋予雕塑生命,点亮了观赏者心中的艺术之灯。在一次次的崇敬、钦佩中又一次品味罗丹,品味《思想者》。
参考文献:
[1]陈卫国.爱痛之美——罗丹雕塑《思想者》鉴析.
[2]邵大箴.罗丹的《思想者》.
[3]王春立.纪念罗丹——用雕塑进行思维的思想者.
[4]沈宝基.《罗丹艺术论》.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