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文
1887年,英国军医、法学博士兼林奈学会会员瓦德尔少校,在锡金5000米高的雪地上,看到一些像人脚印的巨大脚印,当地挑夫告诉他,那是“雪人”的足迹,瓦德尔在他所著的《喜马拉雅群山之间》一书中写到了当地人讲的“雪人”,但声明他自己并没有见过。从此“雪人”这个名字便出现并传播开来。
1951年11月8日,英国登山队队长谢普顿和华德从圣母峰勘察归来,正在探测万比冰川的西南坡时,在那里发现了一串像人的巨大脚印。谢普顿拍下了几张清晰的脚印照片,脚印长31.3厘米,宽18.8厘米,拇趾很大而且向外翻开,表示留下脚印的是一个约有2.2米高的直立两足行走的动物,而且动作很灵活。谢普顿深信,在喜马拉雅山“有一种像猿的巨大生物存在,这种生物是科学界还未能确定的,至少不在已知的亚洲区动物中之列。”
居住在喜马拉雅山麓的舍巴族人早已知道“雪人”的存在,他们称“雪人”为“耶替”,说它栖息于喜马拉雅山最高的森林地带。那里灌木丛生,人迹罕至。它离开密林到雪原上时,人们才得以看到它或发现它的足迹。舍巴人认为,“耶替”到雪原上来是为觅食一种含盐的苔藓。
“雪人”是远古时代亚洲巨猿的后代?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不少国际考察队前往喜马拉雅山寻找“雪人”,但大都空手而归。1972年12月17日,英国动物学家克隆宁、埃默瑞与两名舍巴族助手在圣母峰与金城章嘉峰之间3000多米的高地上扎营。
第二天凌晨,他们在两个帐篷之间发现了一串兩足行走的动物的脚印。他们说,由于到达这里必须攀登一处非常陡峭险峻的山坡,如果不是力大无穷,身手敏捷的动物,是不能爬越这样的障碍的,他们拍下的足印照片,同谢普顿拍下的极为相似,看上去好像是一只直立的巨猿留下的。他们相信那是“雪人”的脚印。克隆宁后来写了一本书,认为“雪人”可能是远古时代亚洲巨猿的后代,这些巨形类人猿可能在新生代中期,与更先进的直立猿人竞争失败而逃进喜马拉雅山的山谷中。
1979年11月,一支英国登山队从尼泊尔境内攀登喜马拉雅山。11月10日,队员爱德华兹和艾伦在返回基地途中,在海拔5000米处的一个天然洞穴附近的雪地上发现了一些似人的脚印。
这时,两人忽然听到:“长达5-10秒钟的尖叫声,完全不像人发出的,听了令人毛骨悚然。”他们相信,附近一定有“雪人”存在。
第二天,全体队员在队长怀特率领下到那里,看到了更多的脚印,脚印有大有小,显示有两个或更多的“雪人”到过这里。怀特说:“我相信,山上必有一种动物学家们所未知的动物。”
在喜马拉雅山北麓的我国西藏地区,也多次有发现“雪人”足迹的报道。特别是1972年12月,驻伸巴地区的边防部队曾接到藏民的报告,说两个能直立行走的动物经常来偷牛羊,并说这两只怪兽不是把牛羊咬死,而是成群赶走,看管起来慢慢吃。边防军出于为民除害,派一位副团长带着几名战士上了山,很快找到了那两只怪兽。在相距400多米处,战士们开枪打伤了一只,另一只逃走了。但受伤的那只怪兽竟抱起一块300多斤重的大石头朝开枪的人冲来,没冲多远终于倒下了。据战士们说,这个怪兽长得像猿又像人,尖尖的头顶,长着20多厘米长的棕红色毛发,有眉骨,大嘴,牙齿尖利,前肢很长,没有尾巴。在场的官兵没一个人见过这种动物,但由于当时交通、通讯条件的限制,这个很可能是“雪人”的怪物尸体就被白白抛弃了。
由于缺少实物,人们至今仍不能肯定“雪人”的存在。英国考察队曾在尼泊尔一处寺庙里找到两个据说是“雪人”的头皮。但头皮是寺庙的珍宝,他们不能带出,只是进行了拍照和测量,并获得几根毛发,这些毛发被送往伦敦鉴定,鉴定结果,有的专家认为不过是用羚羊皮伪造的,有的却说其色素粒的排列方式与羚羊不同,而与猿类相似,至今仍无定论。
到底有没有“雪人”?如果有,“雪人”又是一种什么动物?这个谜到现在还没有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