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及结构特征分析
——以河北省为例

2015-06-10 00:37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石家庄05002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通信管理系河北石家庄05002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县域河北省权重

朱 苏 加,吴 建 民(.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2;2.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通信管理系,河北 石家庄 05002)



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及结构特征分析
——以河北省为例

朱 苏 加1,吴 建 民2*
(1.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河北 石家庄 050021;2.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邮政通信管理系,河北 石家庄 050021)

构建了河北省县域经济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由经济增长投入、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效率及经济增长效果4个方面指标及22个基础指标构成。在对各评价指标进行技术处理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考量了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特征,发现2001-2012年河北省县域经济质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年度变化差距大,稳定性较差。进而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结构分解,发现无论方面指标还是基础指标,各指标对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别,结构性问题突出;一些关键指标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极少数指标左右了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得到改善但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县域经济;增长质量;时序变化;结构特征;河北省

0 引言

从“九五”时期至今近2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三次经济增长方式的变革。1996年提出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是实现粗放式经营方式向集约型经营方式转变;2002年左右,经济增长方式的重点是向低耗能、环保型方向发展;2010年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表现在以工业经济为主要推动力向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共同推动的过程[1]。每一次增长方式的变化实质上都是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经济增长质量已经成为决定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2],自然地引起了研究者对经济增长质量有关内容的关注和讨论。

关于经济增长质量研究的视角很多,主要围绕以下方面展开:一是增长质量内涵的界定。经济增长质量既包含“量”的要求也包含“质”的要求,任保平等[2]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建立在经济数量增长基础上的,体现在效率、结构、稳定性、福利分配及创新能力等方面,质量是数量增长的结果;朱方明等[3]指出经济增长质量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新增加的经济活动及其成果的质量,质量伴随着数量的发展。表述虽有差异,但基本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是对经济增长优略程度的价值判断[4]。二是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途径。研究者从技术进步[5,6]、投资[7,8]、贸易[9]、产业结构[10]、教育和人力资本[11,12]、区域创新[13]等多方面广泛展开了对提升经济增长质量途径的探讨,得出许多有见解的结论,如郝莹等[7]认为企业投资只有与市场机制相结合才能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毛其淋[9]指出区际开放和出口质量的提高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质量等。这对于理清经济增长质量驱动力、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等产生了积极影响。三是经济增长质量的测评。经济增长质量的测评是由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的基础,涉及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以及评价结果的应用,主要采用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熵值法等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或多元回归模型方法,将经济增长质量的构成分解为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包含若干个相关指标,通过加权或回归得到评价值。Barro[14]、Stiglitz等[15]立足于民生福祉分析经济增长质量,包含了生活和教育水平、政治权利、健康与寿命状况、收入差距等多个指标。马力平[16]从经济的规模速度、结构比例、经济效益3个指标体系考察了中国1983-1984年经济的发展运行状况;王玉梅[17]建议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应该包括经济增长的持续性和稳定性、增长效率、经济结构、产品质量、资源环境以及人民生活水平6个方面;其后刘海英等[18]、钞小静等[19]从经济增长的结构和效率、稳定性、可持续性、成果分配、资源环境成本等方面测评了经济增长的质量,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在波动中持续上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20]。

经济增长质量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研究的核心和关键内容,是转型期迫切需要探索的重要领域。理论上讲,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范围应该涵盖中国所有级别的区域,既包含国家、大区、省份、地级市等级别,也应包含县、乡镇甚至是普通村庄;实质上,多数级别低的地域面临的经济质量压力很大,如增长方式粗放、民生福利较低、环境污染严重、收入分配严重不均等,但绝大多数文献聚焦在国家、区域和省区层面,单纯以县域经济增长质量为研究方向的成果屈指可数[21,22],更不用说以镇域或村庄为分析单元了,这与以“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的海量文献形成巨大反差。理论研究上的乏力可能有多种因素,但并不意味着县域经济增长质量不重要,2012年我国县域有95961万人,县域经济质量关系着占全国总人口70.87%人口的生存环境、生活福利等诸多问题,进而影响到全国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现状及问题显得尤为必要。

基于此,本文在既有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以河北省县域经济为研究对象,以主成分分析法为主要手段,测评县域经济增长的质量演变状况,分析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结构因素,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进行深层次剖析,探索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特征,以期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1 指标设置、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

经济增长质量是一个具有丰富内涵的概念,涵盖到经济增长的很多方面,用一系列指标对经济增长质量进行测评只能反映主要内容,对其运行状态做一基本判断,而不能穷尽经济增长质量所包含的所有内容。本文在选择指标时既汲取已有文献的相关成果,还要考虑到县域经济发展的实际和统计数据的可得性,经过梳理,评价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指标体系由经济增长投入、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效率和经济增长效果4个方面22个指标构成,指标构成及属性见表1。

方面指标分项指标基础指标计量单位指标属性正指标负指标适度指标经济增长投入农业投入农业机械化动力万kW√劳动投入投入劳动力人数人√政府投入财政支出万元√社会投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万元√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效率经济增长效果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第三产业比重%%√√就业结构单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单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乡村农业从业人员数乡村非农从业人员数人人人人√√√√城乡结构乡村人口数城镇人口数万人万人√√经济效率人均GDP人均工业产值元元√√市场效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工业企业利润总额万元万元√√收入分配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元元万元√√√基础设施及教育每平方千米公路里程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每百中学生拥有教师数km/km2床/万人%√√√

其中,经济增长投入有4个基本指标,包括农业动力投入、全社会劳动投入、固定资产投入,财政支出的内容较为丰富,但它直接或间接影响到经济增长质量的许多要素,须纳入到考量指标中。需要说明的是,在绝大多数文献中未涉及经济增长的投入方面,但经济活动的投入既是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原因也是经济增长质量发展的结果,是经济活动中的关键环节,不应被忽略。经济增长结构方面不仅包含产业结构的变化(即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还应包括就业结构中由农业就业向非农就业的改变和城乡结构中农村居民向城镇居民的转化,由8个基础指标构成,含2个负向指标。从经济增长效率看,经济效率指的是经济增长“量”的变化,以人均GDP和人均工业产值表示;市场效率体现在居民消费方面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体现在企业方面就是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各个指标数值越大表明经济增长的效率越高。从经济增长效果测度指标的选择看,以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及城乡居民的储蓄存款余额表示收入分配状况;以每平方千米公路里程、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表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以每百中学生拥有教师数考核教育质量;各指标均是正向指标。由此可见,本文所选择的22个基础指标具有高度代表性,能够囊括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方面。

1.2 评价方法

经济增长测评的方法主要有相对指数法、熵值法、因子分析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等,测评方法各具优劣[19],本文选择主成分分析法测度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演化。主成分分析法是利用降维思想将多个变量通过线性变换以选出较少个数重要变量的一种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并尽可能多地保留原始变量的信息,且彼此间互不相关。主成分方法的具体计算步骤和内容参见文献[23,24],在计算过程中,数据处理及输入方法与平常应用有所区别:一般在主成分分析时采用无量纲化的方式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并采用相关系数矩阵做为主成分的输入方法,但这会抹杀各指标间变异程度差异的信息,并可能导致对不同指标的相对离散程度估计的偏差,因此本文采用均值化方法处理原始数据,以协方差矩阵为主成分分析的输入方法,这样既可消除原始数据的量纲和数量级的影响,保存原始数据变异信息,还能保证原始数据的全部信息的完整性,并详细刻画各指标在离散程度上的差异。

1.3 数据来源及处理

文中河北省县域城镇人口数据来源于2002-2012年《中国县(市)经济统计年鉴》及2013年《中国县域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县(市)经济统计年鉴》改名为《中国县域统计年鉴》),由于年鉴中并无城镇人口数据,本文把县域人口总数减去乡村人口总数,结果即为城镇人口数。其他原始数据如无特别说明,均来自2002-2013年的《河北省经济年鉴》。对于个别缺失数据,通过建立回归方程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估测;居民收入和产值方面的数据由于涉及价格因素,直接使用会影响评测结果的准确性,把它们转换为1978年的不变价格后再进行测算;对于负向指标则采用倒数形式使其正向化。

2 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特征

2.1 权重的计算及确定

2.1.1 基础指标权重的确定 给各评价指标赋予适当的权重是主成分分析的最终目的,而主成分个数的选取决定了指标权重的分配,以方差贡献率解释主成分所反映的信息量的大小,以累积方差贡献率达到一定程度(通常大于85%)来确定主成分的个数。通过均值化方法对264个基础指标数据处理后,以协方差矩阵作为输入方法,用SPSS18.0做主成分分析;由于SPSS18.0软件包中缺乏主成分分析专门语句,因而通过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方法进行测算,但过程中不对因子进行旋转[25],统计特征结果见表2。

4)要素表示示例修改的有44个:地面河流、地下河段、干涸河(干涸床)、高于地面干渠、高于地面支渠、常年湖、塘、水库、适淹礁、海岛、制水坝、单幢房屋、普通房屋—建成房屋、单幢房屋、普通房屋—建筑中房屋、高层房屋、架空房、廊房、废弃矿井、盐田、盐场、温室、大棚、公园、陵园、动物园、植物园、露天舞台、北回归线标志塔、庙宇、清真寺、教堂、路灯、喷水池、地铁、轻轨、机耕路(大路)、地铁站、收费站、固定堤坝码头、栈桥式码头、浮码头、里程碑、泥石流、熔岩流、未加固斜坡、岸垄、田埂、残丘地。

方面主成分特征根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经济增长投入F10.41399.18899.188经济增长结构F1F20.1020.01484.71011.66484.71096.374经济增长效率F10.66299.19099.190经济增长效果F1F20.1860.00993.002 4.49993.00297.501

无论确定几个主成分,第一个主成分综合原始数据所含信息的能力是最强的。由表2可见,经济增长投入、经济增长效率、经济增长效果3个方面指标的第一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分别达到99.188%、99.190%、93.002%,基本上综合了全部原始数据信息,经济增长结构方面指标的第一主成分方差贡献率也接近85%的水平,可见第一主成分综合原始数据的能力特别强。因此,用第一主成分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具体做法是把各指标的第一主成分得分系数除以相应第一主成分特征开根后的特征值作为基础指标的权重,各基础指标的第一主成分得分系数及权重见表3。

权重的大小反映各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对各基础指标而言,城镇人口数的权重最大,为0.8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0.7749)、投入劳动力人数(0.7173)、乡村非农从业人员数(0.6513)、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0.6145)、工业企业利润总额(0.6072)、每平方千米人口数(0.5217)、人均工业总产值(0.5125)等指标的权重也比较大,共有8个基础指标的权重大于0.5,说明这些指标在评价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中占有重要地位。但必须指出的是,有些指标如第三产业比重、人均GDP、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经济质量测评中应起到重要作用,因为它们代表了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优化程度、经济增长速度、市场化水平以及农村发展等关键方面,过低的权重削弱了这些指标在评价体系中的位置,这恰恰符合河北省县域经济产业层次低、增幅慢、市场不活跃、农村经济不发达等实际情况;由于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是建立在已有数据之上的,随着县域经济进一步发展,这些指标权重值应得到提高。

指标第一主成分得分系数指标权重指标第一主成分得分系数指标权重基础指标方面指标农业机械化动力0.0410.0638投入劳动力人数0.4610.7173财政支出0.0030.004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0.4980.7749第二产业比重0.0240.0751第三产业比重-0.002-0.0063单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数0.0360.1127单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0.0120.0376乡村农业从业人员数0.0360.1127乡村非农从业人员数0.2080.6513乡村人口数-0.002-0.0063经济增长投入0.2190.2656经济增长结构0.1020.1237基础指标方面指标城镇人口数0.2590.811人均GDP0.0240.0295人均工业产值0.4170.51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0.0690.0848工业企业利润总额0.4940.6072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0.1810.419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0.0070.016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0.1940.4498每平方千米公路里程0.2250.5217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0.2650.6145每百中学生拥有教师数0.1610.3733经济增长效率0.3730.4523经济增长效果0.3150.382

2.1.2 方面指标权重的测定 利用基础指标的权重乘以各自标准化后的数据之和求得各方面的指数,再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按照同样的步骤计算各方面的权重。对构成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经济增长的投入、经济增长的结构、经济增长的效率、经济增长的效果4个方面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经过SPSS18.0测算得到一个主成分,其方差贡献率为98.171%,特征根为0.680,依据成分得分系数求出各子系统的权重(表3)。表3表明,4个方面的权重具有较大的差异性,权重最大的是经济增长的效率方面(0.4523)、最小的是经济增长的结构方面(0.1237),最大权重是最小权重的3.66倍。这意味着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并不是平均依赖于4个维度上,各维度对经济增长质量影响存在差距。仅从权重分析,经济增长质量更多地体现在经济增长的效率方面,经济增长的效果和经济增长的投入对经济增长质量变化的作用也很大,而经济增长的结构对增长质量的变化贡献最小,这进一步诠释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产业、城乡、就业等结构性问题。

2.2 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测评结果

把获得的方面权重值分别乘以求出的各方面指数值,汇总得出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指数,所得测评结果见表4。2001-2012年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获得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从2001年的1.2420升至2012年的2.8360,年均上升速度为7.83%,但年际变化的差别较大,如2002年、2005年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增幅在10%以上,而2003年、2009年、2012年增幅还不到5%,县域经济质量的改善还存在较大的不稳定性。伴随着县域经济总量的扩张,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逐年提升说明了以单纯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发展方向得以扭转,正在向提高经济增长的整体效应发展,但并不意味着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已经处于非常好的状态,只是说明了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进步,体现在质量指数上就是数值由小到大的变化过程。

年份方面指数经济增长投入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效率经济增长效果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年份方面指数经济增长投入经济增长结构经济增长效率经济增长效果经济增长质量指数20011.04841.36550.27741.75171.242020071.49561.83731.09092.37502.025120021.12681.49130.35911.94951.390820081.63091.93291.23352.58592.217920031.19121.54150.44351.94861.452020091.90641.99021.13882.74272.315320041.27611.59180.58532.00441.566220102.00672.00761.41082.89072.523620051.39261.65240.82652.14011.765620112.02972.05341.75543.02482.742520061.43121.74970.94352.22141.871820122.19302.23991.74523.10772.8360

县域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大小仅反映了大致的变化趋势,缺乏优劣判断的标准,不能解释其内在机理。只有把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分解,才能发现经济增长质量变化的实质,也就可以解释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动力并进行价值判断,因此,需要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进行剖析。

3 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结构分析

3.1 基本思路

上文评判基础指标及方面指标在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中重要性的主要依据是各自权重的大小,这仅仅是理论重要性,考察一个指标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还取决于指标本身的大小即现实重要性,二者相结合才能准确测度某个指标在整个评价体系中的重要程度。

设经济增长质量指数为R,各方面维度的指数值为Ij,Wj为各方面指标的权重,则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可表示为:R=∑WjIj,其中j代表4个方面,各方面指标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可表述为:rj=WjIj/∑WjIj×100%。同理,设j方面的基础指标标准化后的数值为dij,权重为wij,各方面维度的指数可表示为:Ij=∑wijdij,则经济增长质量指数又可表示为:R=∑Wjwijdij,各基础指标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为:rij=wijdij/∑Wjwijdij×100%。通过上述2个公式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指数进行分解。

3.2 经济增长质量的方面指标分解

依据计算公式,测算出2001-2012年4个方面指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表5)。从平均贡献看,经济增长效果对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最大,年均贡献率为46.79%,经济增长投入与经济增长效率的年均贡献份额分别为20.91%、20.86%,差距不大,经济增长结构对经济增长质量作用最小,贡献份额只有11.43%,仅为经济增长效果贡献率的1/4,这与依赖权重而评价各指标的重要程度有所区别。

%

从年际变化分析(图1),经济增长效果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份额从2001年的53.88%降至2012年的41.86%,降幅达12.02%,这可能与以床位数、公路建设和教育状况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及教育在县域经济增长质量中的重要性下降有很大关系,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基础设施及教育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真的不重要,而是在评价体系中相对地位发生了变化,比如公路建设的“村村通”工程及教育受众人数的减少并趋于稳定,依靠这些指标“量”的改变很难提高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体现在县域经济增长质量上就是贡献份额的下降。经济增长投入对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份额基本上稳定在20%左右,年际变化不大,改进投入要素的结构和数量将会提高县域经济增长质量。2001-2012年经济增长效率对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份额由10.10%增至27.83%,年均增加1.48%,可见经济增长的效率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提高经济增长效率和市场效率会促进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改善。经济增长结构的贡献率逐步降低,由2001年的13.60%降至2012年的9.77%,这又印证了河北省县域发展过程中结构性问题突出,因此,优化产业结构、改良就业结构、改进城乡结构建设将是提高县域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

3.3 经济增长质量的基础指标分解

根据基础指标贡献的测算公式,考察各基础指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表5)。分析结果显示:

(1)各基础指标对经济增长质量贡献的差异性较大。年均贡献率大于10%的指标有投入劳动力人数、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每平方千米公路里程、每万人拥有床位数4个指标,其中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年均贡献份额达12.66%;年均贡献率在5%~10%的指标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9.8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80%)、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8.22%)、每百中学生拥有教师数(7.33%)、人均工业总产值(5.55%)、城镇人口数(5.16%),集中围绕在非农结构上;贡献份额不到1%的有农业机械化动力、财政支出、第二产业比重、单位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单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乡村农业从业人员数、人均GDP、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共8个指标,大部分指标与就业与农村层面有关,其中最小的是财政支出指标,年均贡献率仅为0.06%。第三产业比重和乡村人口数2个指标贡献份额为负值,成为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反力量。这与权重大小在各指标间的分配并不完全吻合。

(2)在变化趋势上,2001-2012年贡献率逐年降低的指标主要涉及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农村发展和基础设施层面,如劳动力投入人数指标2001年贡献份额为14.70%,2012年为7.15%,降幅达50%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指标的贡献份额由2001年的0.52%降至 2012年的0.25%,降幅也达50%;说明县域经济发展还未能提供充分的就业和有效的促进农村经济增长,影响到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空间。需特别指出的是,人均GDP指标不仅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份额低,而且表现为下降趋势,经济增长的“量”和经济增长的“质”出现矛盾,2001年河北省县域人均GDP为6 847元,2012年为30 210元,绝对量的增加和相对地位的下降意味着县域经济增长速度较慢、发展动力不足,从而落后于其他有关指标而造成的。与上述指标方向相反的是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人均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个指标,它们对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份额得到大幅度提升,各自贡献率从2001年的6.61%、2.97%、4.09%分别增至2012年的12.61%、7.54%和17.88%,2012年这3个指标的贡献份额合计为38.03%,这充分说明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变化主要依赖于少数指标,经济增长质量指数的提高是由少数指标带动的,因此,这种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并不是全面的提高,带有偏向性。

4 结论

本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进行了测评,并对增长质量进行了结构分解,得出如下结论:

(1)2001-2012年伴随着县域经济总量的扩张,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指数逐年攀升,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得到了改善。但质量指数的增长幅度年际变化较大,说明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稳定性不够。方面维度权重的大小诠释了经济增长质量最主要的体现是在经济增长效率方面,依次为经济增长效果、经济增长投入,而经济增长结构方面并未得到应有的地位。基础指标权重的大小则解释了城镇化、投资、就业、基础设施和工业产值对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影响较大。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和就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完善是推动河北省县域经济质量提升的重要方向。

(2)在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结构分解中,发现在方面维度上经济增长效果对增长质量的贡献最大,但有降低趋势,经济增长效率对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份额在逐年增加,经济增长投入方面的贡献份额基本上维持在20%左右,经济增长结构方面的贡献份额较小并递减明显,这与仅从权重值大小得出的结果不太一致。在对各基础指标的分析中,发现涉农指标和就业指标对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贡献份额低,改善就业环境、促进“三农”发展是优化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步骤;而且,县域经济质量的变化主要受少数指标左右,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并没有落实在大多数指标上,出现了结构性失调,因而笔者认为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得到改善但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县域经济增长质量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从方法论上看,无论是方面指标还是基础指标,权重与实际贡献大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离,这说明在考虑某项指标作用大小时,把理论数值(权重)与实际值(指标值)结合起来才有实际意义,得出的结论才可能符合实际情况。

本文虽然分析了河北省县域经济增长质量的基本特征,但由于数据的欠缺,一些重要指标并未纳入到考察中,如县域经济增长的资源投入、环境代价以及民生福利等,这些都是影响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因素,将会在未来的研究中不断完善,以期得出更为合理的结论。

[1] 王国刚.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心所在[J].经济研究,2010(12):70-81.

[2] 任保平,钞小静.从数量型增长向质量型增长转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J].经济学家,2012(11):46-51.

[3] 朱方明,贺立龙.经济增长质量:一个新的诠释及中国现实考量[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1):72-79.

[4] 黄铁苗,蒋鑫.基于管理视角下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问题研究[J].学术研究,2013(12):84-89.

[5] CHARLES R H.Growth accounting when technical change is embodied in capital[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2,82(4):964-980.

[6] PLUTARCHOS S,DANIEL J W.Quantifying embodied technological change[J].Review of Economic Dynamics,2004(7):342-362.

[7] 郝莹,辛清泉,刘星.地区差异、企业投资与经济增长质量[J].经济研究,2014(3):101-114.

[8] 康梅.投资模式下经济增长因素分解与经济增长质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153-160.

[9] 毛其淋.二重经济开放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演进[J].经济科学,2012(2)5-20.

[10]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结构与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1,33(6):50-56.

[11] 张长征,李怀祖.中国教育公平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1978-2004[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2):20-24.

[12] 刘海英,赵英才,张纯洪.人力资本“均化”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研究[J].管理世界,2004(11):15-21.

[13] 史自立.区域创新能力与经济增长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9(6):1-8.

[14] BARRO R J.Quantity and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DB/OL].Working Papers from Central Bank of Chile,2002.

[15] STIGLITZ J E,SEN A,FITOUSSI J P.Mismeasuring Our Lives:Why GDP Doesn′t Add up[M].New York:The New Press,2009.

[16] 马力平.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的评价体系及实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1998(1):35-40.

[17] 王玉梅.如何建立我国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J].经济管理,2006(13):32-35.

[18] 刘海英,张纯洪.中国经济增长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张的非一致性实证研究[J].经济科学,2006(2):13-22.

[19] 钞小静,任保平.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时序变化与地区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2011(4):26-40.

[20] 何强.要素禀赋、内在约束与中国经济增长质量[J].统计研究,2014,31(1):70-77.

[21] 向书坚,郑瑞坤,郜元兴.循环经济视角下的县域经济增长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1(1):9-15.

[22] 文建东,李慧,石韵珞.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与分析:以县域经济为例[J].湖北社会科学,2012(7):72-79.

[23] 徐雅静,汪远征.主成分分析应用方法的改进[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6,36(6):68-75.

[24] 孙刘平,钱吴永.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综合评价方法的改进[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09,39(18):15-20.

[25] 李小胜,陈珍珍.如何正确应用SPSS软件做主成分分析[J].统计研究,2010,27(10):105-108.

Fluctuation and Structure Characters of County Economic Growth Quality:A Case Study of Hebei Province

ZHU Su-jia1,WU Jian-min2

(1.InstituteofGeographicalSciences,HebeiAcademyofSciences,Shijiazhuang050021; 2.ShijiazhuangPostandTelecommunicationTechnicalCollege,Shijiazhuang050021,China)

This paper has established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bout quality of county economic growth in Hebei Province,it included four aspects such as investment of economic growth,structure of economic growth,efficienc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effect of economic growth,which constituted 22 basic indicators.Based on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the paper has measured the quality of county economic growth,and found that the quality level continued to improve from 2001 to 2011,but there were large difference among each year,the quality of county economic growth showed unstable characters.And then,the paper has decomposed the quality of county economic growth in Hebei Province according to the constituent,there were many differences among the indicators which affected the quality of county economic growth,the structure contradictions was obvious.It is found that some crucial indicators have not made corresponding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quality of county economic growth,and a very few indicators have mastered the changement.So,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quality of county economic growth in Hebei Province has been improved but not radical changed.

county economy; economic growth quality;sequential variation;structure characters;Hebei Province

2015-08-17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视角下的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研究”(HB14LJ003);河北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河北省县域产业结构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134576298)

朱苏加(1963-),男,研究员,主要从事区域经济研究。*通讯作者E-mail:duqing5121@163.com

10.3969/j.issn.1672-0504.2015.06.016

F061.5

A

1672-0504(2015)06-0081-07

猜你喜欢
县域河北省权重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县域消防专项规划研究
河北省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山东县域GDP排名出炉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