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剑锋 向镜芬 杨祥 孟启勇 雷伟健
严重细菌感染的血流感染死亡率高达3%~7%[1-2]。由于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的患者病情严重且病种复杂,需要频繁的进行侵入性诊疗及大量应用广谱抗菌药物,因此发生血流感染的概率较大[3]。有研究发现,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与血流感染密切相关,但是其对感染菌种的鉴别力在国内外研究较少[4]。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本院ICU血流感染患者进行血清PCT检测,以判断其在菌种鉴别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1年3月-2014年1月在本院ICU血培养结果为阳性且为单一菌株,并检测了血清PTC水平的患者113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菌种将其分为G-组(n=33)、G+组((n=59)及真菌组(n=21),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及体温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诊断标准 根据2001年原卫生部颁发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对血流感染进行诊断[5]。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血流诊断的本院ICU患者;(2)年龄≥18岁;(3)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经血培养结果显示为多菌种感染;(2)在于本院就诊前已使用了抗菌药物;(3)合并了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或恶性肿瘤使得血清PCT水平显著升高的非感染性疾病患者。
1.4 方法 抽取入院后治疗前出现体温≥38.5 ℃,临床症状疑似血流感染者。根据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血培养检查,同时还抽取外周血液进行血常规及血清PCT水平的检查。所有检查均由专业检验医师进行标准流程操作[6]。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经Shapiro—Wilk检验,PCT呈偏态分布,以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及离散程度,应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组间比较。根据菌种感染类型绘制PCT的ROC曲线,并确定其最佳阈值。
2.1 三组血清PCT水平比较 三组血清PCT中位数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见表2。
表2 三组血清PCT水平比较 ng/mL
2.2 不同菌种血清PCT水平的ROC曲线分析 血清PCT水平对G+菌与G-菌所致的血流感染及G-菌与真菌所致的血流感染诊断性能较高,见表3及图1~图3。
表3 三组菌种的血清PCT水平诊断性能比较
图1 G+菌组与G-菌组血清PCT水平的ROC曲线图
图3 G+菌组与真菌组血清PCT水平的ROC曲线图图1 血清PCT水平的ROC曲线图
图2 G-菌组与真菌组血清PCT水平的ROC曲线图
ICU患者基础疾病较多且体内植入多种导管,抗感染免疫力低下,极易出现血流感染而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脓毒症休克死亡。血清PCT是一种新型的炎症指标,有研究显示血培养阳性患者的血清PCT水平存在升高趋势[7]。
本次研究对G-菌、G+菌及真菌感染类型的PCT水平进行分析,结果发现G-菌感染患者的血清PCT水平显著高于G+菌及真菌感染患者,这说明G-菌在感染血流后诱导血清PCT水平升高的能力强于G+菌及真菌感染患者,有研究显示G-细菌细胞壁可产生内毒素,内毒素是一种强有力的致热源,其可以刺激免疫细胞的合成,促进血清PCT的合成与释放[8]。在本次研究中对G-菌与G+菌血清PCT水平的ROC曲线进行分析发现当临界值为2.775 ng/mL时,血清PCT水平区分G-菌与G+菌的灵敏度为97.5%,特异性为84.7%。顾敏等[9]研究对引起血流感染的G-菌与G+菌的临界值报道为5.61 ng/mL,其灵敏度为73.7%,特异性为81.8%,但顾敏等研究主要是针对所有血培养阳性的住院患者,而在本次研究中,所纳入的对象均为ICU血培养阳性的患者,因此对于不同群体的患者需要建立不同的参考值。罗华等[10]的研究表明血清PCT水平与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及感染性休克所致的全身炎症反应的严重程度相关。
综上所述,血清PCT水平对于鉴别G-菌与G+菌或真菌引起的血流感染有一定的临床鉴别价值,但是对于G+菌与真菌引起的感染鉴别意义尚不明确。
[1]郭旭光,周珊,陈琼,等.降钙素原在监测细菌性血流感染中的临床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6):721-723.
[2]胡韶山,于启霞.降钙素原在细菌感染中的变化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7):139-140.
[3]龚杰,韩卫全.综合ICU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4,13(9):560-562.
[4] Hattori T,Nishiyama H,Kato H,et al.Clinical value of procalcitonin for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bloodstream Infection.[J].Am J Clin Pathol,2014,141(1):43-5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试行)[J].中华医学杂志,2001,81(5):314-320.
[6]薛坚,王晓红,李奇,等.降钙素原在重症监护室血流感染患者鉴别菌种和预后判断中的作用[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4(z1):274-276.
[7] Previsdomini M,Gini M,Cerutti B,et al.Predictors of positive blood cultures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a retrospective evaluation.[J].Croat Med J,2012,53(1):30-39.
[8]李正浩,刘杰,郭洁,等.降钙素原、内毒素检测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的临床研究[J].医学与哲学,2014,24(6):57-58.
[9]顾敏,包正军,曾欣荣,等.革兰阳性与阴性菌感染血清降钙素原水平比较[J].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11,10(6):448-451.
[10]罗华,蔡文训,张卫星,等.综合ICU感染患者降钙素原水平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性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1):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