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雪琴
学习是人高于其他动物的基本能力,未来的社会里落后的不是文盲,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大教育家陶行知也曾经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在教会的同时,必须让学生“会学”,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使之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成为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教师要充当好一个学习的组织者,营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始求知欲,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在小数教学当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
一、指导预习
学生在学习新的知识前做好足够的预习,这对于后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小数为例,小数在日常生活中学生们早就接触了。如小朋友在家中吃苹果,父母会将苹果切成两半,那么每一半便是0.5个苹果,合在一起便是一个苹果。
通过预习便能更好地加深小学生对小数的认识,通过表现到理论的转化,这对后期的学习非常有帮助。学生在做好预习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容易调动起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学习小数之前,教师提出几个生活中的小数现象问题作为一个引导,如两个0.5元的硬币加在一起等于一个一元的硬币,小学生实际生活中也有接触,也能反映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预习热情和兴趣。保持这样的习惯一段时间后学生便逐渐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再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将预习中不懂的地方做好记号,以方便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教师通过学生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交谈,让学生自由发言,这样能更好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解决问题的欲望。
二、培养习惯
习惯往往是一个人的素质表现,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生学好数学的最基本保障。数学本来就是严谨的学科,良好的学习素质更能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在实际的教学中要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首先要求教师在讲解知识的时候要活泼生动,以讲授小数为例,要多联系实际生活,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搬到课程内容中,使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小数。其次,要求学生认真观察,用心去记。教师要在实际讲课中激发学生学会观察、比较,找出知识之间的一些相关性,如小数和整数的相关问题,从而更好地掌握知识。最后,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不可马虎。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言传身教,在黑板上的板书要字迹清晰工整,让学生能够通过教师的实际表现来感染自己,让学生逐渐养成这样一个好的习惯。
三、鼓励质疑
鼓励质疑是跳出教学进入灌输式老路的最好方式,不论教学手段和方式如何先进,如果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那么学习效果势必事倍功半。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敢于提问,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引导学生提问,在引导提问的同时还要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例如在教授小数除法的时候,出示一道题“0.60÷0.12=5”,在开始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说答案,在大部分学生说对了的情况下,存在少数学生的不对,这就引起了学生的争议,教师此时便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演算,自己慢慢一步步地找出对或错的原因,学生发现“被除数、除数扩大了100倍,商不变,但是余数也扩大了100倍”。在质疑的作用下学生对学到的知识便更加印象深刻了。
四、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一个人学习新知识最大的动力。兴趣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学思维的形成,这也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讲课效率,使学生更快地接受新的知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离不开老师的诱导和激发。根据学生的年龄段,制定相应的激发兴趣的学习方式,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快速而充分地理解教材内容,还能使学生在后期的学习中保持更加浓厚的求知欲。例如教学中的小数问题,我们常见的是,在学生家长的买菜过程中遇到的几点几元,这些小数在生活的消费中是常见的,如果教师能以生活中的有趣事件为例子来教学,显然学生更能形象地理解,使得抽象的数学问题变得生活化和实际化,学生也更能理解和消化。通过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的思维更加活跃。
总之,自主学习是指较少依赖别人的帮助而自己可以进行有效的学习。它是一种较强的综合能力的体现。主要通过适当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保护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教授好的学习方法,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为学生创造好的学习条件,搭建独立自主的学习交流平台,以此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他主学习。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假如学生没有了学习的兴趣,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就谈不上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一般而言,小学生对于新生的事物有着与生俱来的浓厚兴趣。但是就当前阶段的小学生的意志品质在各方面还不算完善,要使其长久地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长久地保持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就格外需要教师耐心地积极地培养,细心呵护。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门市刘浩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