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碧
恐怖分子威胁核安全
近年来,核恐怖主义的阴影一直盘旋在人们的头顶。核恐怖主义,是指以核工业生产设施为袭击目标或以核技术与产品为主要工具,为实现一定政治目的而有意制造核恐怖的一种犯罪行为。从其表现形式来看,被认为是一种“新恐怖主义”;从导致的严重后果来看,被认为是一种“超级恐怖主义”。
在有核国家失于防范的情况下,恐怖主义分子可能窃取核武器。一旦恐怖分子掌握并利用核武器发动袭击,其后果不堪设想。2010年10月23日,美国怀俄明州沃伦空军基地的空气中弥漫着紧张的味道。当天上午,一个携带50枚核弹头洲际弹道导弹的空军中队从沃伦空军基地出发后不久,和控制中心失去联系。这意味着,没有人知道这些能杀死2000万人的50枚导弹处于什么状态。45分钟后,故障解决。美军方称,事故可能源于电缆故障。美国对核武器有多种安全保护功能,即使与导弹失去联系,仍有备份控制方式。
虽然有惊无险,但这件事引发了激烈的辩论:如果美国核导弹保障措施被恐怖分子破解,如果控制中心无法发现任何未经授权的发射攻击,世界可能会陷入一场核战争。在数字战争的时代,恐怖分子闯入重兵把守的核武器库“明抢”不太现实,但他们却可能利用信息技术漏洞制造故障。例如,让美国战略核武器部队发射导弹命令生效需要有解锁码,但是这些密码在过去曾被破解,不能排除有内部人员被买通向他人提供密码的可能性。
核恐怖主义分子通常是高智能化的,从理论上讲,他们如果掌握一定数量的浓缩铀或钚,就有可能生产出核武器。由于制造核武器的高放射性原材料极难获得,恐怖分子获取工业或医学用低水平放射性物质的概率相对较大,他们可能利用这些物质来制造脏弹。脏弹,又称放射性炸弹,不同于核弹,它是一种包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常规炸弹,用传统爆炸物将球状或粉末状的放射性物质扩散到更大的范围内,对城市、街区建筑物产生辐射危害。接触者可能会慢性中毒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2005年,“基地”组织曾在网站上公布了一本说明手册,详细介绍如何制造脏弹。美国军方也表示,美国本土遭到脏弹类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正在逐渐增大。
除了偷窃和制造核武器外,恐怖分子也可能以反应堆等核设施为袭击目标,制造爆炸、火灾等事件,人为导致大量放射性物质的外泄,导致核设施周围及下风远距离的公众健康受到严重的危害,进而扰乱社会秩序,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目前,全球正在运行的核反应堆有400多个。“9·11”恐怖袭击事件发生后,各国加强了防范恐怖袭击的安全措施,例如实行严格分区,设置周界探测及报警设施等。但专业人士指出,现在的核电站可以经受因飞行事故坠落小型飞机的撞击,但如果遭遇装满燃料的大型客机的攻击,可能难以抵御。
核法证学的起源
针对近年来已经发生的一些核安全事件和潜在的核恐怖威胁,核法证学应运而生。核法证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又称为核法医学、核取证学,内容是对核材料、核部件和其他放射性物质进行技术分析、调查和评估,是遏制非法贩运核材料及其他放射性材料的一个重要工具。核法证学的研究主要针对“爆前”与“爆后”两种场景开展,前者是指恐怖核爆炸之前材料制备、偷窃、运输等的情景,后者是指恐怖核爆炸之后的现场。核法证学的主要目的是运用各种分析技术识别核与其他放射性材料特征,为核事件溯源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核法证学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的冷战时期,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逐渐形成为核领域的一门综合性学科。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首先向世人展示了核武器的可怕威力后,人类就陷入了对核武器滥用的担忧之中。在冷战期间的核军备竞赛过程中,美国和苏联的原子弹库一度给人们造成了巨大恐慌。
1991年,苏联解体。人们似乎不再担忧两个核大国对核武器的滥用所引发的全球性灾难了。然而,新的隐忧出现了:苏联解体后,由于疏于管理与控制,一些核材料流入黑市,成为全球安全的重大潜在威胁。1994年,德国巴登·符腾堡州警察在搜查了一名犯罪嫌疑人的家后,偶然发现了放射性钚材料(这种材料可以用于制造原子弹)。更加令人担忧的是,这不是一起孤立的事件。根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数据显示,从1993年至2011年,全球已截获2000多起核走私事件。
当然,核法证调查的对象不一定是事关国家安全的大事件,它也可能是普通的刑事犯罪事件。比如,美国核法证学专家就曾参与了英国的一起个人意外死亡调查。2006年11月1日,正在英国政治避难的原俄罗斯联邦安全局中校、43岁的亚历山大·利特维年科,因身体不适住进医院。此后他不断呕吐,大量脱发,检查表明,他的中枢神经、心脏、肾和骨髓都遭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于当月23日晚不治身亡。2006年11月24日下午,英国卫生防护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核法证学专家在利特维年科的尿液里发现了放射性核素钋-210,表明他被人下毒。
利特维年科事件是辐射物谋杀的罕见案例。不过,此案也证明了,尽管政府采取了各种防范措施,很多人还是可以获得放射性物质,并把它们作为一种武器使用。因此,一些人士认为我们应该投入更多资金支持核法证学研究,以便更好地应对潜在的放射性犯罪或恐怖袭击。
核法证学调查方法
自从核武器发明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拥有核武器,给人们造成的心理恐慌也越来越严重。为了避免世界因滥用核武器而走向“共同灭亡”的结局,190个国家于1970年共同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这个条约的目的在于努力说服大家放下武器,并逐渐解除武装。那么,怎样才能保证核武器不会扩散呢?联合国把取证的重任交给国际原子能机构,让后者长期监测世界各国的核材料和核应用,以促进原子能的和平利用,同时确保各国不再发展核武器。
那么,如何來进行核法证调查呢?首先,可通过对卫星图像来对放射性原材料的储存和运输进行空中跟踪,及时了解世界各国的核动态。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现场分析。国际原子能机构会派出工作人员携带检测仪器到各国巡检。核材料会产生辐射,用相关设备在近距离内很容易就能检测出来。在某些情况下,情报机构会偷偷地将检测设备放在某个区域以跟踪嫌疑者。但有时候,这种方法没办法实现。因此,国际原子能机构采取了一种更直接、合法的方法,他们利用国际社会的压力获得相关国家的许可,正大光明地在这些国家安装检测设备。现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取得了联合国的授权,并得到了联合国的通力合作。
核法证调查人员致力于拦截核材料,他们使用一切可用的手段,从高科技辐射检测设备到老式的核侦探检测。没收核材料只是第一步,传统的调查可能还会允许相关部门追踪指定收件人,甚而查找这些材料的源头。通过对核材料在核燃料循环不同阶段的分析,核法证调查能够帮助专家了解核材料的初始来源和整个历程,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由于不同地质条件与工业过程而遗留在核材料上独特的、可区分的特点。在所有的技术中,核化学与放射化学技术的使用最为普遍。
在核犯罪或核恐怖发生之后,核法证调查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时的调查类似于传统的犯罪现场调查,涉及到寻找凶器来源,锁定罪犯嫌疑人等。调查人员首先要判定爆炸物中是否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果有的话,接下来要判断该物质中是否含有可以制造核武器的铀和钚,并判断设备的精密性。通过对爆炸残余物的分析,专家能够知道爆炸物中铀的同位素和杂质的种类,以及钚的浓缩度。如果残余物中存在高能中子或氚的话,就说明这个炸弹是一个高能核反应装置。另外通过对于爆炸地点和核武器试验记录的比较,研究人员还可以进一步确定爆炸装置的设计。
为规范核法证调查过程,国际原子能机构与核法证国际技术组(ITWG)制定了核法证调查标准模式。按照模式要求,首先要对事件做出反应,进行现场处理与快速事件性质判别,安排样品的处理与运输。在实验室分析阶段,截获的样品须平行进行核材料与非核材料的特性分析,在核材料分析中安排放射化学诊断分析,分析项目包括核材料的“年龄”、痕量杂质与稳定同位素组成,以及关于材料特性的各种分析指标;在非核材料分析过程中,安排对包括指纹、毛发、尘埃,以及DNA等的全面司法调查,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解译与综合分析,并最终得到归因结果。
国际核法证学研究进展
虽然核法证学起源于20世纪的冷战时期,但是真正获得较大进展则是在最近几年,尤其是全球核安全峰会对核法证学的研究推动很大。2010年2月,美国参议两院通过了“核法证学与归因”的法案,赋予核法证调查与归因结果的法律效力,认定美国政府可以据此动用包括核力量在内手段,对针对美国的核恐怖事件的幕后支持者进行报复。
2010年4月,在美国华盛顿举办了第一届全球核安全峰会。来自47个国家的领导人或代表及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组织的负责人出席会议。此次峰会主要讨论恐怖主义威胁、各国和国际社会的应对措施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在核安全领域的作用等问题。峰会发表公报并通过了《华盛顿核安全峰会工作计划》,呼吁国际社会在4年内确保所有易流失核材料安全。
2012年3月,第二届全球核安全峰会在韩国首都首尔召开,来自53个国家和4个国际机构的领导人或代表参加会议。峰会通过的《首尔公报》明确表示,核法证学为各国政府提供了方法,共同提升核材料的安全性、预防核恐怖主义。该公报表明,核法证调查是一个有效的工具,在确定检测到的核材料和其他放射性物质的来源和提供的非法贩运和恶意用途的行为进行起诉的证据。该公报鼓励各国相互合作,以及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发展和加强核法证调查能力。
2013年1月,美国驻亚美尼亚大使馆宣布,亚美尼亚和美国联合建设的亚美尼亚核取证实验室正式成立。该实验室设在亚美尼亚目前仍在运行中的梅察莫尔核电站区域内,属于美国就防止核走私问题与亚美尼亚进行的一个合作项目。梅察莫尔核电站位于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以西40公里处的梅察莫尔小城,始建于1976年,1988年亚美尼亚大地震后一度被关闭,1995年重新启动,目前可满足全国约45%的电力需求。
2014年3月,第三届全球核安全峰会在荷兰海牙举行。这届峰会要求提高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的彻底性和频率。未来,核法证调查人员还将为拥有核原料的国家进行登记,保护其高放射性的核设施,如医疗设备。即使是医疗设备的部件,如果落入不法分子手中,都有可能变成脏弹。峰会希望核工業在保护核原料、制定规则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核工业一直处于前沿并面临主要威胁。因此,核工业本身应该加入打击核恐怖主义的行列。
栏目主持人:刘雨濛 lymjcfy@163.com
2015年4月29日,核安保工作座谈会暨核安保重要系统设备国产化展示活动在北京举行。会议要求,核工业相关单位要做好核安保工作,加快推动核安保系统设备国产化进程。国防科工局副局长王毅韧在会上指出,核恐怖主义对全球安全构成了威胁,各国都给予高度重视,特别是在当前我国核工业快速发展、国内反恐形势日趋复杂的新形势下,做好核安保工作尤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