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思维引领新常态 新作为巩固新变化

2015-06-09 09:40马建堂
紫光阁 2015年2期
关键词:党中央常态经济

马建堂

刚刚过去的2014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非常不容易的一年。这一年,世界经济复苏疲弱分化,全球金融市场跌宕起伏,大宗商品价格急剧下行,地缘政治角力更趋激烈;国内“三期”叠加影响加深,结构调整阵痛有增无减,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显现,经济下行压力持续较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党中央、国务院积极适应新常态,牢牢把握发展大势,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自觉遵循增速“换挡”客观规律,保持宏观政策连续性稳定性,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坚定不移地推进结构调整和改革创新,胜利完成了全年主要目标任务,国民经济运行呈现出增长平稳、结构优化、质量提升、民生改善的良好发展态势。

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稳中有进、进中提质

国民经济持续运行在合理区间。2014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4%;其中,一、二、三、四季度分别增长7.4%、7.5%、7.3%和7.3%,增长总体平稳。在经济运行面临诸多困难和问题的情况下,实现7.4%的增速是极为难能可贵的。7.4%的增速是克服多方面挑战、来之不易的速度;7.4%的增速是符合新常态下经济增速“换挡”客观规律的速度;7.4%的增速在全球范围来讲也是一个不低的速度,不仅明显高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也高于多数处于相同或相近发展阶段的其他发展中经济体。7.4%的增速背后对应的经济增量高达8000亿美元左右,相当于2013年荷兰GDP总量,也相当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一年的GDP总量。

在经济增长保持平稳的同时,就业形势稳中向好,物价水平基本稳定。2014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超过1300万人,超额完成全年1000万人目标;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基本稳定在5.1%左右;全年农民工总量为27395万人,比上年增加501万人,增长1.9%。2014年,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低于3.5%的预期目标。7.4%的经济增长、1300多万人的新增就业和2%的物价涨幅这样一个组合,不仅反映出我国经济仍然运行在合理区间,既没有突破稳增长保就业的“下限”,也没有超出防通胀的“上限”,而且意味着老百姓切切实实地享受了高就业、低物价所带来的实惠。

国民经济正在发生一系列重大而深刻的积极变化。从发展结构看,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转变趋势明显。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加快融合,对研发、设计、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不断上升,消费结构持续升级,对医疗保健、养老、教育、旅游等生活性服务业的需求也在迅速上升,两者共同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14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1%,增速比第二产业高0.8个百分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2%,比上年提高1.3个百分点,比第二产业高5.6个百分点。服务业占国民经济比重不断提升,经济由工业主导向服务业主导加快转变,将持续对就业、收入、消费、投资等多个领域产生深刻影响。

从发展动力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加快孕育。在政府主动引导和市场倒逼的双重作用下,广大企业加快调整,加快转型,加快创新,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在分化中孕育成长。技术密集型、资源消耗少、成长潜力大的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2014年,高技术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2.3%和10.5%,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增速快4.0和2.2个百分点。与互联网和电子商务有关的新兴业态方兴未艾。201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比上年增长49.7%,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37.7个百分点。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层出不穷。201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3.5倍。这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代表着新的发展动力,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尽管较小但正在茁壮成长,是中国经济的希望所在。

从发展质量看,投入产出效率不断提升。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企业创新步伐加快,政府积极主动引导,带来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随着我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劳动力数量虽有所减少,但劳动力质量不断提升,单位劳动力投入的产出稳步增加。2014年,我国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即国内生产总值与就业人员的比率)为72313元/人(以2010年不变价计算),比上年提高7.0%。能源利用效率继续改善。经济转型升级加快,技术水平提高,环境保护重视程度加强,单位产出的能源投入快速下降。2014年,单位GDP能耗同比下降4.8%,降幅比上年扩大1.1个百分点。经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有利于缓解劳动力、资源环境等要素制约,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从发展目标看,以人为本得到更好地贯彻落实。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就是不断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在经济增速“换挡”的过程中,党中央、国务院更加重视保障和改善民生,千方百计扩大就业,积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2014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名义增长10.1%,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8.0%,比人均GDP增速高1.2个百分点。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9.2%,增速快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倍差2.75,比上年缩小0.06。

综合来看,2014年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进中提质。在世界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和国内“三期”叠加影响加深的大环境下,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十分不容易的。这不仅表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要论断是科学的,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认识是准确的,也表明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立足当前、着眼未来的改革创新举措是有力的、有效的。

中国经济具有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的潜力和条件

判断中国经济走向,关键是要把控发展大势,理清经济运行中的“变”与“不变”。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没有改变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判断,改变的是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改变的是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没有改变我国经济仍具有巨大的韧性、潜力和回旋余地的客观事实,改变的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格局和支撑要素。具体到2015年,尽管国内外环境仍然错综复杂,经济发展仍会面临一定的下行压力,但经济总体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经济保持中高速发展仍然具备较好的基础和条件,特别是在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的作用下,市场活力不断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断增强,完全有信心、有能力实现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endprint

新四化协同推进是保障经济平稳发展的基础。我国仍处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速推进的阶段。工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提升空间十分巨大,信息化发展对传统生产、消费模式的改造和重构潜藏着无限可能,城镇化稳步推进蕴含着巨大的内需潜力,农业现代化不断夯实经济行稳致远的基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良性互动、协同推进,将有效激发投资和消费需求,缓解传统要素的制约,不断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推动经济长期持续发展。以城镇化为例,根据我们的测算,2001-2011年10年间,城镇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平均拉动投资增长3.7个百分点,拉动消费增长1.8个百分点。2014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4.77%,尽管与过去相比有了大幅提高,但仍低于发达经济体和其他相同阶段的发展中国家,城镇化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有望在较长时期释放内需潜力。

改革开放是推动经济平稳发展的不竭动力。过去的一年,党中央、国务院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先照后证”的资本登记注册制度改革,启动铁路运输、邮政业、电信业“营改增”改革试点,放开非公立医疗机构医疗服务价格,设立“负面清单”促进企业自主投资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极大地激发了市场活力,增强了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商事制度改革实施以来,2014年3-12月份全国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同比增长16.8%,注册资本(金)增长85.8%;其中企业增长48.8%,注册资本(金)增长97.1%。民间投资快速增长。2014年,民间投资比上年增长18.1%,增速比全部投资快2.4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新增长点不断涌现。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医疗、网络教育等蓬勃发展快速壮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相当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0.6%,比上年继续提高。2015年,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深化,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激情正在进一步迸发,经济发展新动力将进一步积聚增强。

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是保持经济平稳发展的关键。近年来,面对新常态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党中央国务院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主动作为,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定向调控,强力推改革,大力调结构,着力惠民生,确保了国民经济在合理区间平稳运行。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将进一步深化对新常态的认识,更加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聚焦“激活力、补短板、强实体”,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全力培育打造新动力,同时进一步发挥政府的作用,积极的财政政策更有力度,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科学统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防风险,国民经济将继续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作者为国家统计局局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中央常态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党中央两次为谁公开祝寿?
关键抉择
—— 党中央推进改革开放的战略擘画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常态”需要新举措
我眼中的医改新常态
主动适应新常态 积极争取新作为
向党中央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新常态下的艰辛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