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急救措施

2015-06-09 14:19:36沈彩云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年9期
关键词:失血性休克妇产科

沈彩云

(云南省保山市妇幼保健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急救措施

沈彩云

(云南省保山市妇幼保健院 云南 保山 678000)

目的:研究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急救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42例,回顾分析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各21例。对照组给予一般护理,观察组给予整体护理,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护理满意度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①观察组中抢救成功率为95.24%,对照组成功率为76.19%。观察组并发症率为9.52%,对照组并发症率为28.57%。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总满意度为95.24%,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治疗中,通过实施全面的整体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止血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与并发症率。

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护理干预

失血性休克是导致产妇死亡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患者失血过多可以诱发多种并发症,例如休克是失血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失血性休克的发生与失血速度和失血量均存在较大关联[1]。本文主要分析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护理急救方法,选取我院的42例病例进行研究,现将研究情况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2年9月至2014年9月间收治的42例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数字随机分组法原则,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21例病例。对照组年龄在21至40岁间,平均年龄(32.19±6.50)岁,平均术中出血量(4221.35±132.28)ml。观察组年龄在20至38岁间,平均年龄(31.25±6.94)岁,平均术中出血量(4216.53±130.89)ml。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抢救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抢救护理。给予常规护理、止血措施,其中包括基础护理、止血操作、补液操作等。

观察组:整体抢救护理。①病情观察护理。注重观察患者病情,了解其情绪、面色的变化情况,对其生命体征进行监测,观察患者的心率、脉搏、尿量、意识、体温等变化情况,当患者发生休克后,要对其体内容量进行补充。②清理呼吸道。在抢救期间,要确保患者呼吸处于通畅状态,及时对其口腔、鼻腔内分泌物进行清理,若患者突然停止呼吸,则需给予人工呼吸抢救,采用中枢兴奋剂进行治疗。并给予气管插管,行辅助呼吸。③增加血容量。增加血容量是确保患者抢救成功的关键环节,在护理过程中,需给予5%葡萄糖生理盐水与平衡液,危急情况下,可以通过加压输液,使静脉通畅得以保持。如果患者血压较低,则可给予多巴胺治疗,便于重新分布血液,预防肾功能衰竭的发生。④术后护理。完成手术治疗后,要对患者病情进行观察,并做好详细记录。利用心电监护仪对患者呼吸、脉搏、血压等情况进行监测,同时明确患者瞳孔变化情况,注重对其皮肤颜色的观察,若患者存在出冷汗、面色苍白等症状,要及时告知临床医师。

1.3 护理满意度评价标准

以问卷调查的形式进行,总分为100分,满意:≥80分;较满意:60至79分;不满意:≤59分。

1.4 统计学方法

对本组研究的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止血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

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表1中还可看出,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低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止血成功率与并发症发生情况(表1)

2.2 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情况

从患者护理满意度情况上看,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如表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表2)

3.讨论

失血性休克是临床中比较常见的并发症,部分女性因产后或者产前大出血,导致体内出现供血不足的情况,致使血液循环衰竭的产生,产科失血性休克威胁着产妇的生命,通过采取合理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提高止血抢救成功率,提升患者生存质量[2-3]。

整体护理是一种非常全面的护理方式,对护理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求护理人员在参与手术过程中,必须对患者意识、脉搏、心率、血压等指标进行监测,了解其是否存在休克症状,临床医师也要提升急救技巧,便于降低死亡率[4]。在抢救时,要建立静脉通道(两条),达到扩充血容量的目的,及时给予静脉输液与输血,争取抢救时间[5]。注重对患者尿量进行观察,如果尿量不超过20ml/h,则需明确其是否出现了尿液循环异常的情况,并找出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的患者采取整体护理干预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抢救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率较低,且护理满意度非常高,这表明整体护理可以被应用于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护理急救中,有利于取得更好的止血效果,提升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刘风英.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J].中国伤残医学,2013(04):285-286.

[2]郑代凤.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和护理[J].当代护士(下旬刊),2012(03):53-54.

[3]隋亚荣,王宇.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320-321.

[4]裴乃英.妇产科失血性休克的抢救护理体会[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1(05):859.

[5]李会娜.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急救护理人性化护理干预体会[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06):235.

R473.71

B

1009-6019(2015)09-0218-02

猜你喜欢
失血性休克妇产科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车祸创伤致失血性休克的急救干预措施分析
失血性贫血
谨防过敏性休克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妈妈宝宝(2017年4期)2017-02-25 07:01:18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限制性液体复苏对失血性休克大鼠早期肺损伤的治疗作用
山东医药(2015年15期)2016-01-12 00:39:57
妇产科阴道不规则出血治疗探讨
中外医疗(2015年5期)2016-01-04 03:57:55
55例异位妊娠破裂休克的急救护理体会
哈尔滨医药(2015年4期)2015-12-01 03:57:56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的麻醉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