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困境分析及思考
——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

2015-06-09 21:52李柔冰
科学中国人 2015年8期
关键词: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

李柔冰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中医药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困境分析及思考
——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

李柔冰

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学院

本文以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分析了中医药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面临的就业困境,从师资队伍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实践技能,扩大对外交流,做好就业指导等方面提出意见和建议,以期更好地帮助该专业学生实现高质量对口就业。

中医药院校;汉语国际教育;就业形势;意见和建议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汉语教学在世界各地的逐渐升温,以培养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为目标的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在各地蓬勃发展,全国不少综合性本科院校纷纷新增了该专业,甚至在中医药院校也开设了此专业,其中包括:天津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安徽中医药大学。

汉语热虽席卷全球,但很大一部分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前景却不是十分乐观。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药学背景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增加就业机会的砝码还是成为了就业的阻碍?本文以安徽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为参考,对中医药院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面临的就业困境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提出有效的建议,更好地帮助该专业学生理清就业思路,做好就业准备。

1 安徽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就业现状及存在问题

安徽中医药大学于2010年开始招收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该专业“注重汉英双语教学,培养具有较扎实的汉语文化知识和写作能力,同时具有较全面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和系统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对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中外文化交往以及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较全面了解的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目前该专业已有一届毕业,就业率为100%。

1.1 就业岗位分布

该专业首届毕业生共计34人,男生5人,女生29人(见图1)。

从就业情况综合起来看,就业岗位分布如下(见图2)。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毕业时中无一人直接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也无一人从事与中医药对外交流相关工作。显然,该专业学生的实际就业情况与学校设定的就业方向相差甚远,就业岗位中未体现院校特色,对口就业率低。

1.2 就业存在问题

1.2.1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毕业人数多,需求量少,一次性就业率较低

目前,在该专业毕业生人数逐年递增,但国内市场需求量却很有限。很多学生在招聘会上发现没有需要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工作,而相近的中文、英语等专业需求量却比较大,该专业学生面临“中文不如中文专业,英语不如英语专业”的尴尬境地。

1.2.2 专业不对口,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及相关的人极少

虽然我国在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然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水平还无法胜任对外汉语教学工作,于是大量毕业生转向了文秘、翻译、对外贸易、小学初中教师等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造成了人才浪费。

1.2.3 中医药特色不突出

安徽中医药大学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系统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对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较全面了解的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在四年大学中该专业的学生除了学习专业课程之外,还学习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中医药文化通论等课程,对中医药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实际就业过程中,这种特色优势并未发挥出来,市场需求量少之又少。

2 造成问题的原因

2.1 安徽省大环境的限制

2.1.1 安徽省外国人数量限制

安徽省地处中国内陆,经济、文化、对外交流相对较落后。合肥市虽是安徽的省会,但是流动及常驻外国人口数量无法同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相比。在安徽,汉语国际教育起步较晚,发展水平较低。目前,安徽省的留学生大多集中在安徽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学院等几所高校,对汉语教师的需求量不大。另外,安徽中医药大学虽有留学生,但这些留学生来华的目的是学习中医药知识而非汉语。因此,该专业学生很少接触到留学生,更无从体验真正的对外汉语教学。

2.1.2 学生教育环境的限制

由于安徽中医药大学贫困生比例较大,该专业首届毕业生中有70%来自农村。教育环境和家庭环境影响了他们的就业观念,学生只选择在离家较近的地方寻求较为稳定的工作。在求职过程中,农村学生家族人脉关系相对薄弱,就业渠道较窄,就业心理也较脆弱。

2.2 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

2.2.1 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能力有限

安徽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起步较晚,专兼职教师相对年轻,教师数量少,承担的专业课程较多,教学质量不能完全保证,缺少有分量的专业学术带头人,在安徽中医药大学各个专业中处于边缘地位,发展较为缓慢。

2.2.2 专业定位不合理,院校特色不明显

该专业设置目的是培养具有“系统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具有系统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对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有较全面了解的复合型、应用性专业人才”。医学专业或药学专业学生,需用五年(四年)的时间系统学习中医药知识,因此用专业的标准去要求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是不合理的;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又是否有必要具有“系统的中医药专业知识”?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开设有中医学、中药学、针灸学等中医药相关学科,通过短期学习,学生对这些课程只能略知一二而无法做到系统掌握。

2.2.3 无对口实习单位,教学实践能力弱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但是由于合肥对外交流不频繁,外国人较少,学校的留学生多数是学习中医专业,已具备一定的汉语水平,安徽中医药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尚未完全落实到位。目前,学校正积极建立对口实习点,开拓海外实习基地。

2.3 毕业生自身的局限

2.3.1 客观原因的局限

目前,高校对汉语国际教育教师的门槛定位博士学位,从而限制了该专业本科生就业。另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远远达不到高校的要求,教学经验也不够丰富,无法驾驭对外汉语教学课堂。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机构数量的不断增加,留学生人数的增加对教师的需求有增无减,但由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人数的增长,能够进入对外汉语教学机构也必须是在硕士以上,本科毕业生除非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否则进入机构也很困难。

2.3.2 主观原因的局限

由于从事对外汉语教师门槛高,近几年全国该专业的就业形势一直不明朗,这使一部分学生入学后无法建立专业自信心和认同感,时常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大学里没有学习目标,容易自由散漫,人云亦云,缺乏个性。等到毕业时,有些毕业生由于缺乏竞争力不得不放弃本专业。且该专业女生居多,毕业时考虑到结婚、生子等现实问题,只愿意把眼光盯向国内甚至省内,不愿意走出去,错失了很多对口工作的机会。

3 针对困境的思考

3.1 学校(学院)专业建设方面

3.1.1 加强建设师资队伍

首先,应当引进专业学科带头人,全方位督促、指导青年教师,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与教学能力,带动学科发展;其次,培养现有的青年教师:鼓励青年教师继续深造,提高学历层次;每年定期选派教师外出进修,参加学术交流;创造条件,让教师能够到国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积累教学经验,以教学促科研。

3.1.2 优化课程设置

1)开设凸显中医药文化的课程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学生不能只成为教授汉语的老师,更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的重任。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医药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应当结合院校特点,开设中医药文化方面的知识,让学生在校期间能够系统的学习中医药文化知识,既可以凸显院校特色,也可以增加就亮点。

2)增加中华才艺类的选修课程

目前学生的选修课程中,有关中华才艺类(如书法、刺绣、民族乐器等)的课程较少,学生选择面较窄。学校应增加相关课程并结合中医药院校资源优势,给学生开设五禽戏、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保健功法选修课,帮助学生丰富学习内容,发掘自身兴趣和潜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3)强化实践能力

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文科专业,没有充分的实践教学活动,专业优势将不能很好地发挥。针对目前情况,需结合专业特色改进授课方式、开展专业特色活动、丰富社会实践内容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实践能力的培养。

4)扩大对外交流

由于学校地理位置的限制,因此应加大对外交流力度,增加对外交流机会,拓展国内外资源,落实对口实践环节。探索与海外高校互派交流生、联合办学等多种形式,吸引留学生到中国来,给在校学生创造更多的汉语实践教学机会,同时,选派优秀的中国学生走出国门,开展对外汉语教学与中医药文化传播。

3.2 学校(学院)就业指导工作方面

3.2.1.做好就业指导及就业服务等相关工作

1)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

认清就业指导课的重要性,从学生入学之初,教师应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并结合该专业就业现状,让学生尽早认清就业形势,做好不能够对口就业的准备。引导学生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面向企业就业、面向基层就业。同时,学校还应探索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求职技能。

2)个性化的就业指导服务

由于该专业学生人数不多,指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一对一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克服就业困难,顺利就业。

3.2.2 提高学生就业的通用技能

实际就业中,用人单位非常看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写作能力(尤其是公文写作能力)、与人沟通能力、社会交往能力、行政管理能力等,学校应当从课上教学、课外活动、社会实践三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就业通用技能的培养。

3.3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自身建设方面

首先,本科生应当从进校开始,夯实专业基础,建立专业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要全面发展,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其次要做到正确的认知自我,科学地规划职业生涯,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的实现自己的目标。第三,要丰富实习经历,强化实践能力。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此,为自己寻求到实习锻炼的机会对今后就业有很大的帮助。第四,拓宽自身眼界,完善自身发展。学生不能够将眼光局限于专业本身,应当在大学四年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兴趣爱好及今后的就业方向,努力拓宽眼界,从专业上、身体上、心理上不断地完善自身。

4 结语

中医药院校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起步较晚,发展相对较慢,院校特色尚未凸显。我们应当客观分析问题,从毕业生就业的实际情况出发,加大学科建设,优化课程设置,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在此基础上,结合院校特点和市场需求,培养具有中医药相关知识的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同时,学校应扩大对外交流,拓宽就业渠道,帮助毕业生对口就业、高质量就业。

[1]林建萍.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J].北京教育,2007(2)

[2]戈丹阳.对外汉语本科毕业生就业出路之探索[J].出国与就业,2011(10):219-220

[3]杨泉,朱瑞平.全国对外汉语本科专业毕业取向调查分析[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12(1)

[4]方玲波.对外汉语本科生就业现状及对策分析[J].教育理论研究,2012(12):132-134

[5]茹莉.河南省对外汉语专业本科生就业问题及对策探析[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10):81-84

[6]安徽中医药大学招生信网,2015年招生专业介绍:汉语国际教育专业[OL].http://zsjy.ahtcm.edu.cn/zs1.asp?wjm=/zs/zyjs/zyjs1. asp?id=17

2014年度安徽中医药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4rw015)

李柔冰(1986-),女,安徽凤台人,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对外汉语教学法。

猜你喜欢
中医药大学安徽中医药
欢迎订阅《基层中医药》杂志
《家庭中医药》老读者请注意
《安徽记事》
山东中医药大学科研创新团队介绍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实施五周年
陕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二科简介
民盟福建省委会向福建中医药大学捐赠《精正大医图》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ESL Learners’ Semantic Awareness of English Words,Semantic Transfe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Vocabulary Teaching in a Second Language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