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干部不再是“铁饭碗”

2015-06-09 12:34熊正良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15年8期
关键词:铁饭碗能上能下竞争性

文/熊正良

领导干部不再是“铁饭碗”

文/熊正良

日前,中央下发了《关于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已经讲了很多年的领导干部能上能下问题,现在终于落地,有了明确的规范。

该《规定》清晰地传递出领导干部不再是“铁饭碗”的讯息,标志着全面深化改革实践中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我们可以从中看到,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的机制设计中,“能上”是正面的导向,即是说它对领导干部奋发有为、积极进取会起到激励作用。“能下”只是“能上”的陪衬性措施,是“能上”的反向激励,即是说“下”的干部数量越少,能上能下机制的效能就越大。

能上能下制度安排的常态发展,不仅要求领导干部自我心态的调整,而且需要社会认知的改变。现实中固化在人们头脑里的认知逻辑是,除了可以理解的原因外,一个领导干部被调整或撤换必定是犯了错误。这个认知逻辑的依据是党章的规定,撤销党内职务是五种纪律处分规定之一。摆脱“领导干部调整或撤换=犯错误”的社会认知,是能上能下常态发展的要求。对于领导干部来说,“能下”其实不是惩罚的消极措施,而是一种优化干部队伍的积极机制。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准确贯彻民主、公开、竞争、择优方针,扩大干部工作民主,提高民主质量,完善竞争性选拔干部方式,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能上能下是领导干部使用过程中竞争性机制的引入。毫无疑问,在党中央注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制度的保证下,党的干部总体面是好的,积极进取、奋发有为精神状态是主流。但不可否认,干部队伍不纯洁问题客观存在。

在现实中,有两种情况不得不需要引起警觉。一是由于体制机制盲点和监督不力,有些投机钻营者混进了领导干部队伍。二是有些理想信念不坚定、意志动摇、精神懈怠的领导干部,占位不管事,在岗不出力,成为懒政怠政的干部。前一种情况下担负领导工作的干部大都不具备相应的能力;后一种情况下选拔任用的领导干部一般具有胜任的能力,但却不符合党和人民的要求。

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该《规定》时明确指出:“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对政治上不守规矩、廉洁上不干净、工作上不作为不担当或能力不够、作风上不实在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进行组织调整;同时,及时把那些忠诚、干净、敢于担当的干部,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用起来,切实增强干部队伍活力。”这些观点表明,建构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是体现干部队伍优胜劣汰原则的有效路径。

优胜劣汰是自然法则。中共中央建立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就是要有效净化干部队伍,以竞争性方式体现干部队伍的优胜劣汰。由此可以预见,领导干部只能上不能下的“潜规则”终将成为历史。

(摘自求是网)

猜你喜欢
铁饭碗能上能下竞争性
充分运用“三项机制”推进干部能上能下
重庆潼南:就业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端上“铁饭碗”
丢掉“铁饭碗”当起“花把式”
用好干部“能上能下”的指挥棒
PPP竞争性谈判与风险管控
形成能上能下的良好用人导向
竞争性国企改革需跳出三个误区
“三三五”工作法促使干部能上能下——广汉市推进干部能上能下的探索实践
铁锁链
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下降机理分析——垄断租金对竞争性要素收入份额的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