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阳
摘 要 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式注入高中课堂教学之中,在高考和人才培养的双重压力下,有效地将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合二为一,为提高学生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发挥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关键词 信息技术;高中数学;数学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05-0086-02
1 灵活运用信息技术,使高中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数学是高中阶段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做到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信心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教师应不断吸取先进的教学方法,发挥个人创造力,结合学生需求灵活运用信息技术,多个方面提升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从学生角度来看,在数学知识原本就抽象难懂的情况下,教师依旧进行枯燥的讲解,无异于雪上加霜,课堂注意力无法集中,数学学习止步不前。从教师角度来看,随着高中数学的难度逐步加大、教学内容集中,教师教学压力不断增大,教学却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中形成固定思维,难以找到教学突破口。面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灵活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为教学增添活力,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并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以函数教学为例,简单的数字和线条组成复杂多变的函数图形,教材上满篇的x、y很难营造出轻松活泼的教学气氛,教师苍白的语言也无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不过,网络上流行的一套“函数操”则可以给教师讲解增添色彩,为枯燥的数学课堂增添活力。教师可以参考“函数操”中小人用双臂来表示函数图象的思路,运用几何画板画出标准的“函数操”,比如:小人双手向上弯曲就是“y=x?”;右手向下弯曲,左手向下弯曲就是“y=cosx”。教师在画板上播放小人做操并配合讲解,让学生跟随小人的“舞蹈”将函数图形“跳出来”,将函数公式“唱出来”。在这种活跃的教学氛围下,学生很快就能记住基本函数公式的画法,为课堂教学增添活力的同时也保障了教学效果。
2 巧妙运用多媒体,将学生带入数学的殿堂
高中阶段的数学知识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对学生所具有的理解和领悟能力有更高的要求,这些事实已经令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望而生畏。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快地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信心,把学生的思绪带入数学世界之中,这一问题成为教师面临的巨大的挑战。
传统的教学方法仅仅是对课本知识平淡枯燥的讲解,有时教师对于难点的解说不够明朗,会影响学生的思路与教师接轨。如果学生对书本知识吸收不够透彻,在后续教学中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会感到很吃力,导致学生对数学学习丧失信心,严重影响到课堂效率,甚至产生“越难越不学、越不学越难”的恶性循环。对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把晦涩的数学知识做成形象生动的动画,用色彩、图形的分类和变化将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呈现给学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数学学习由难到简,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找到挑战数学的动力和信心。
比如很多学生面对高中立体几何时都感到很头痛,立体几何不但要求学生牢记定义来进行连贯、严谨的推导,更要求学生运用视觉思维、空间思维想象能力来解决问题。对此,多媒体可以将生活中的几何现象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并运用多媒体让几何图形运动起来,帮助学生通过观摩几何图形的形成和变化来分析问题。这样借助多媒体将几何知识直观地联系生活,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来掌握几何知识,不但有效地攻克了教学难点,也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由此可见,多媒体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克服困难、找到学习的乐趣,主动投身到数学学习之中。
3 合理借助多媒体,优化高中数学教学结构
高中数学的难度和强度都很大,在有限的时间内,教师不但要进行大量的讲解,还要保证内容的连贯性。而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如果不能合理地安排课堂节奏,会造成教师精力分配不合理,影响课堂效果。不仅如此,学生的学习重点不仅是为了应试,高中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为学生后期的学习研究奠定数学基础。
由此可见,高中的教学任务是非常繁重的,它承担着知识、能力、德育等多个方面的重任。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需要把高科技手段作为载体,运用信息技术将大量的课堂内容合理分配、有效调度。一方面可以保证课堂知识完善、课堂结构合理,降低教师的教学工作量;另一方面,通过多媒体教学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实现高中数学“教与学”的双丰收。
在高一数学“集合的基本运算”一章,熟知集合的基本概念是学习运算方法的基础,可是如果在课堂上用语言和板书复习一遍集合的概念难免有些浪费时间和精力,这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来有效化解这一难题。教师在讲授集合运算前,可以在多媒体课件中画出两个圆形作为“A集合”和“B集合”,并通过A和B的运动来表示“子集”“交集”等概念,在简单的图像运动中回顾已学内容,并自然而然地运用A、B圆来引入集合运算的讲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A、B集合的变化,再次巩固集合的相关概念,并自主思考集合的运算方式。这样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解决问题比教师讲解有效得多,教师就可以将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重点、难点的讲解和知识拓展上,不但优化了课堂结构,也保障了课堂效率。
4 借助多媒体教学,缓解学生学习压力
面对高考和社会的要求,学生不但要获得优秀的数学成绩,也要有灵活的数学思维,因此面临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这种压力主要表现在:从课堂效果来看,数学课堂晦涩的定义、深奥的内容需要占用学生大量的精力去背诵和理解。而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其灵活、形象的特性,帮助学生提高记忆效率、在最短的时间内吸收数学知识,节省了死记硬背的精力。
从课后复习效果来看,传统模式下的数学复习效果收效甚微,学生学习压力大增。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运用多媒体随时进行回顾和复习,让学生在课堂及时掌握自己的所学情况,也可以运用多媒体人机沟通的功能进行自检自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由于课堂巩固效率远远高于学生的课后复习效率,多媒体的运用有效缓解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比如高中数学“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一课中,包含了代数法和几何法两方面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观察直线和圆的位置变化,思考直线与圆的关系,并指导学生归纳出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推算。这样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一方面帮助学生借助简单的课件展示,不用通过逐字逐句地背诵就可以掌握基本概念;另一方面,学生在归纳概念和推算公式的过程中,也可以根据自己得出的结果来判断知识掌握是否准确,出现问题及时订正,不但节省了课后复习时间,也保证了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张传斌,吴伟民.高中数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原则[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1).
[2]宋成生.高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探究[J].中学教学参考.2013(3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