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视野建言新常态下的河南发展——省政协十一届三次会议提案新亮点

2015-06-06 02:26王行宾
协商论坛 2015年2期
关键词:电子商务法治农业

◎ 本刊记者 王行宾

政协第十一届河南省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期间,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扣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根据省政协提案委的信息,截至1月29日,共提交提案796件。经审查,立案629件,作为委员来信和社情民意转送有关部门研究参考130件,与提案者协商后并案37件。在立案的提案中,委员提案495件,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提案128件,界别和界别小组、政协专门委员会提案6件。总体看,本次会议提案内容丰富,涉及我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重点聚焦我省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四个河南”建设以及科学编制我省“十三五”发展规划中的重大问题,紧密关注加快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产业集聚区创新发展、扩大对外开放、推进新型城镇化、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文化强省、发展壮大服务业、深化农村改革、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改善生态环境,以及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

与往年比,今年提案质量有了明显提高,提出的许多意见建议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全面体现了省政协贯彻落实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认真履行职能的新进展和新成效;体现了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各专门委员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献计出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推动河南融入“一带一路”

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中亚国家时,首次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丝绸之路经济带实质上是为我国确定了一个面向欧亚内陆开放的新战略。决策层视野中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是促进我国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共同繁荣发展的需要,也是我国扩大向西开放,推进西进战略,深化改革开放,打造我国经济升级版的现实考量。“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战略地位,改善我国周边环境和国际环境,在空间走向上分为欧亚大陆桥、输油管道和出境高速公路三条线,范围涵盖西北五省区之外的更多区域。中央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方略,为河南融入全球市场提供了重要机遇。

有提案指出,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视察工作时,要求河南除了将郑州建设成联通境内外、辐射东中西的物流通道处,还要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多做贡献。河南作为古丝绸之路东方的重要起点,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大格局,是河南在历史新起点上形成全面开放合作的必然选择。

为此,该提案建议,一要进一步提升和落实河南在“一带一路”中的战略定位。省委省政府要从全国与全球的视角,深化“一带一路”概念和内涵的认识,进一步提升和落实河南作为“一带一路”互联互通的重要枢纽和内陆地区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核心支点这样一个定位,同时进一步围绕做大“米”字形快速铁路网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和中欧物流枢纽建设,以此带动东西产业、物流大互动,促进国家在河南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上给予切实的政策支持。二要抢占“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制高点。省委省政府在原有申报郑州自贸区建设的基础上,应进一步找准河南的发展优势、潜在价值等核心要素,加强与国家部委衔接,论证规划申报新的国家级新区,以抢占发展制高点,打开河南对外开放的新局面。三要切实做好三大战略规划与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结合工作。要紧密结合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来进行。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建设无水港,发展铁海联运、公铁联运,推动陆海相通,实现向东与海上丝绸之路链接;加快提升郑欧班列运营水平,形成向西与丝绸之路经济带融合;着力强化郑州航空港国际物流中心作用,以航空网络贯通全球,培育壮大中原城市群,建设连接东西、沟通南北的运输通道和中心枢纽。同时加快建设亚欧大宗商品商贸物流中心、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能源储运交易中心。四要在明确“短板”的情况下认真做好顶层设计。省委省政府尽快组织有关部门,针对自身存在的“短板”,专门对我省如何融入“一带一路”建设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和设计,使河南能够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有提案建议,用改革创新精神,积极争取政策支持。继续与国务院及相关部委沟通,积极争取郑州航空港成为中部地区的自由贸易区先行试点,依托郑州航空港,建设以高端制造业和进口消费品贸易中转集散为支撑的中国(郑州)自由贸易试验区。发挥好丝绸之路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的承载作用:一是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的对接。二是与郑新欧货运班列的对接,积极申建铁路二类口岸,积极建设陆港中心,加快蒙西铁路建设步伐。三是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大力支持高新技术产业。

有提案指出,我省融入“一带一路”的同时,要加大对民族企业资源的开发力度,促进我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要充分考虑少数民族企业特别是在畜牧养殖行业和产业发展的规模化发展方面,应给予一些适合当地发展的政策。有关市(地)、县(市)要把民族乡(镇)列入总体规划,切实加强扶持。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要立足于发挥当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个体私营加工业,引导企业突出抓好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大力发展效益农业,逐步调整产业结构,继续发展畜禽、林业、干鲜果、高山蔬菜、食用菌、中药材、食草等主导种养业。有关部门在扶持发展民族企业时应予以重点扶持。

还有提案建议将中医药纳入河南“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提案指出,自国家提出“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后,多个省市针对中医药事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要举措。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已规划成立新疆创新药物研发中心、丝绸之路经济带中亚药物研发中心,制订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医疗服务中心发展目标;海南结合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已开始筹备建立中医药健康旅游国际示范区,着力打通中医药服务产业链;云南启动实施《云南省加快中医药发展行动计划(2014—2020年)》,福建打造两岸“保生大帝”中医药文化传播基地,加快建立国家中医药文化教育基地——莆田中医药CEO城;陕西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基地与科研基地建设,重点突出基地建设与临床研究。

因此,该提案建议提升中医药在我省“一带一路”规划中的战略地位,着力建设中医药强省;加强中医药对外交流信息化建设;强力助推中原中医药文化走出去;加强中医药国际化人才培养;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医疗服务合作;借力“一带一路”,加强中医药服务贸易。

申请自贸区要突出河南特色

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李克强总理在201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好、管理好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体制机制,并开展若干新的试点。作为中部大省,河南也应审时度势,找准定位,发挥优势,抓住新一轮改革机遇,积极推进中国(河南)自贸区的申建工作,为我省经济发展打造新的平台和引擎。

有提案指出,中国(河南)自贸区不是简单的复制,必须要有典型意义、鲜明特色和发展定位。其申建必须突出自身特色、找准定位,走差异化道路,形成错位发展,构筑不同于其它自贸区的竞争力。

该提案认为,河南设立自贸区的主要优势在于拥有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先天的地理区位优势、日益凸现的交通优势、国家宏观战略上的经济区位优势。随着全国四大经济区域发展战略的形成,我国提出“西部提速,东北攻坚,东部保持,东西互动,拉动中部”的发展目标,在目前的四大经济区域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在中部。中部位于地理核心位置,而郑州又是中部的关键城市。在新的经济发展形势下,建设大郑州,设立自贸区,使其快速进入全国经济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经济区的明珠,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也是时代的重托和要求。

为此,提案建议,河南自贸区申建突出发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围绕打造内陆地区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由政府、监管部门、平台运营商、电商、运输、仓储等有关各方共同打造综合流程最优、综合效率最高、综合成本最低且公平、开放、具有公信力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运行平台;支持企业在全球重点市场建设公共海外仓;积极探索跨境贸易电子商务监管新模式;探索对外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负面清单”管理模式,营造有利于投资者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突出发展大宗食品农产品国际贸易。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是国家粮食战略工程核心区,也是进口食品农产品消费大省,发展食品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和条件优势。突出发展高端装备国际贸易。基于旺盛的市场需求,河南兼具产业优势,在能源、原材料方面也具有要素成本优势,同时地缘和交通优势明显,对周边地区尤其是中西部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因此,我省应突出发展高端装备国际贸易包括二手高端装备国际贸易,打造中西部高端装备国际贸易集散中心。

还有提案建议,申建中国(河南)自贸区一要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为基础进行申报,充分发挥郑州航空港区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设立以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为载体、以郑州新郑综合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中心等三个海关特殊监管区域为依托的中国(郑州)自由贸易试验区,打造河南对外开放新平台,推进我省乃至整个中部地区的对外开放再上新台阶。二要找准定位,发挥优势。应考虑与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和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三大国家级战略相互衔接,形成自贸区与三大战略相互支撑和互补的格局;充分发挥郑州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心城市和郑欧国际货运专列对自贸区的强大支撑作用;充分发挥中原腹地充足的资源禀赋和市场潜力。同时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做好法治规划和制度转化,推进自贸区法治建设;建立与市场相配套的人才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加快发展电子商务产业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兴的,以互联网为基础、以交易双方为主体、以银行电子支付和结算为手段、以现代物流为依托的全新商务模式。电子商务作为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新型商务活动,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发展,并逐步向研发、生产、流通、消费等实体经济活动渗透,成为引领生产生活方式变革的重要推动力。

有提案指出,信息化发展对实体经济、对产业升级带来的影响日渐深入,电子商务市场规模迅速扩大,网络消费群体快速增长,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在2014年超过12万亿,我省也已达到6千亿元规模。河南作为全国重要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为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在推动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快速发展,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对郑欧班列的提升作用,使河南尽快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形成重要一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提案建议,强化政府主管部门对电子商务发展的统筹规划、政策制定和行业监管职能,抓紧制定完善支持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和统筹协调,建立部门协调配合的推进机制,建立健全配套的电子商务税收体制。健全和完善政府引导,市场推动的发展机制,寻求政府管理与社会自律相结合共同治理的方法,发挥好电商协会联系政府、企业和市场的桥梁作用,落实好政策宣传、产业引导、行业自律、标准制订、人才培训、对外交流等方面工作,让协会真正成为企业的交流中心、信息中心、协调中心和服务中心,成为推动我省网络商品交易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完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使用机制,建立完善电子商务发展评价体系,开展电子商务企业等级评定,提升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聚集电子商务企业形成发展合力。加强校企联合,培养电子商务实用人才。着力培养既懂电商企业营销理念、又懂电子商务技术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引导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向重点产业、重点项目企业集聚。

另有提案建议,将电子商务发展规划纳入全省产业发展规划中,制定集推广应用、保障体系、技术服务等电子商务链条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发展专业规划;设立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引进电子商务领域的龙头企业入驻园区;要积极引领、推动电子商务和现代物流的融合发展,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相协调,与郑欧班列、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相配合,统筹铁路、公路、航空、邮政、仓储等资源,以电子商务为平台,提高物流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将符合条件的电商企业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战略性新兴产业优惠政策;设立专项资金,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

还有提案建议推动郑州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规模化运营。由商务部门牵头,重点扶持5-10家优秀的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的企业,鼓励扩大对中小型企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服务的支持。重点支持1-2家在郑州注册的第三方支付平台做大做强,提供便捷的电子支付和金融服务。完善物流园区,降低国际物流费用,增强企业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竞争力。加快深化电子商务应用,扩大试点的规模和范围,每个行业扶持建设1-2家产业链电子商务示范工程,使其在整个行业起到带动和引领作用。制定扶持政策,安排电子商务应用专项资金。

加强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的重要战略方针。省委书记郭庚茂在2014年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抓好化解产能过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创新驱动是我们发展的核心战略,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佳路径。

有提案认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重要的途径是协同创新,加快推进政产学研的深度融合。首先,要真正发挥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特别是要落实民营企业在创新领域的国民待遇,实行更加宽松的科技包括军工领域的准入政策,推动民营经济参与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和协同创新项目;其次,要推进以原始创新为目标的基础研究。对于那些“拿不来”“买不到”的关键核心技术,必须从基础研究领域抓起,要在基础性、探索性、战略性领域,超前部署一批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再次,要发挥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的突出作用。

目前,河南省共认定建设了三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省教育厅、财政厅希望有关高校在申报认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协同创新中心的组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抓紧制定中心未来4年的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年度发展目标,加大改革和支持力度,强化密切协同,确保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的有效运行和健康发展;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实现高校的人才、学科、科研平台等创新要素与行业企业和相关部门高度集聚和深度融合,逐步构建需求导向、要素完备、体制畅通、创新高效的科技创新组织体系,切实增强高校创新和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实现“四个河南”目标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河南省为每一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提供800万元经费支持。但这些经费对于实现省教育厅、财政厅要求的目标相去甚远。每一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的研究领域基本上是基础研究方面,是基础性、探索性、战略性研究。这样的研究需要多年持续地投入,需要多年坚持不懈的努力,需要建立基础实验室和平台。800万元经费甚至建立一个基础实验室也不够。

据了解,河南省周边其他省份对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支持的力度是空前的。江苏省对每个协同创新中心经费支持为4000万元;上海市教委计划于2012-2015年期间每年投入2亿元支持建设上海高校协同创新平台;同为中部省份的江西省财政将给予每个协同创新中心2000万元建设经费资助,等等。

因此,提案建议,加大资金投入,对每一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经费支持每年要达到400—500万元,对每一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要全经费支持建设一个创新实验平台;给予政策支持,省级协同创新中心在人员聘用、人才培养机制、招生模式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赋予改革的自主权;在研究生招生、优秀人才计划、公派出国学习和交流等相关资源配置方面,给予重点倾斜支持;在组织申报国家和省相关教育、科技、文化项目时,给予优先支持。

全方位构建现代农业体系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5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2004年至2014年又连续十一年发布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我国农业生产发展正在进入新的阶段,我们必须顺应阶段变化,遵循发展规律,增强忧患意识,加大对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和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代表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和培育力度,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农产品供给。

有提案指出,近年来,全省各级政府积极应对“三农”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新部署、新要求,将建设现代农业大省放到了突出的位置,全省农业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以及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初步构建了具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上发展的快车道。但是,从整体上看,我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与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农业现代化建设要求、广大农民群众期盼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积极扶持、规范引导、不断完善。

该提案建议,创新方式加快土地流转,促进土地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集中,保障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中合理的用地需求,加快农民承包土地确权颁证步伐,完善土地流转交易平台,进一步发展土地流转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对工商企业进入土地流转的监督管理,切实防止流转土地的非农化、非粮化,坚持规划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建立保护补偿机制,确保粮食总量不减少;建立健全新型农业服务体系,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多方位、低成本、便利高效的服务,如建设农业信息平台、推动建设现代流通业态和新型营销体系、完善农产品市场价格预警机制、建立统一的品牌包装和市场营销体系等;切实做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人才保障工作。实施农村人才的中长期培养规划,将全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纳入培养规划,打造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能经营、敢创业的新型职业农民,切实解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中存在的人才问题;要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示范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抓动态建设,实施优胜劣汰,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之间相互联合,相互对接,推动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发挥各种形式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协同作用,实现互利共赢,建设农产品集中加工区,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行标准化生产,结合地域特色打造质量品牌,提高产品竞争力。

还有提案建议,要围绕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切实增加农业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力度,加快农田基础设施改造和设施配套,多渠道增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要建立优先投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耕地机制,探索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承担项目建设新思路;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稳定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健全经费保障、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作用。大力发展主体多元、形式多样、竞争充分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既要支持具有资质的经营性服务组织从事公益性服务,也要支持龙头企业、农业科技人员、农村能人,创办或领办各类经营组织,尤其要推进多种形式的合作与联合,使农民享受到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鼓励和支持经营性农业服务组织参与良种示范、农机作业、抗旱排涝、沼气维护、统防统治、产品营销等服务。加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的联合与融合发展,提高合作经济发展水平。

另有提案建议,必须破解融资瓶颈,加大金融对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力度。一是创新信贷支持方式。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制定支持新型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配套政策和具体措施,创新金融产品,降低贷款门槛,扩大信贷额度和发放专项信贷,全面推行林权抵押贷款,积极推行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尽快形成适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特点的多种形式的抵押、质押办法。二是综合运用支农再贷款、再贴现、存款准备金等货币政策工具,支持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投入。探索开发直接融资工具,鼓励设立融资性担保公司,鼓励民间资本发起设立服务“三农”的县域中小型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不断丰富农村地区金融机构类型。三是积极鼓励农户联保贷款。采取由个人申请、多户联保、周转使用、责任连带、分期还款的管理办法,简化贷款手续,放宽贷款期限,实行优惠利率进行小额信用贷款。

该提案同时建议加大机制创新,建立健全农业保险发展体制机制。一是创新保险支持方式。鼓励保险机构结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特点,开发具有针对性的保险产品,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农产品生产、加工、经营等环节提供各类保险服务。二是建立和完善政府支持下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和保险政策。在商业保险不愿介入的领域,引入政策性农业保险,形成以政策性保险为导向、多层次的农业保险体系。实行差异化的农业保险扶持政策,适当提高部分险种的保费补贴比例和理赔标准,通过各类保险制度稳定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三是探索建立政府支持的农业巨灾风险补偿基金,健全完善相关权益机制,逐步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

有提案认为,目前,影响我省农业产业发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的瓶颈问题,是集约化程度不高,劳动力成本增加,农副产品价值转化低下等因素。现有的农业体系下产生的产业模式,还是以“投入决定产出”,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和新科技的运用,虽然提高了劳动效能和产量,但是效益的增加,却被上述因素给抵消。

提案指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我们破解农业上的难题提供了契机,新技术革命为我们构建新的农业产业体系提供了可能。互联网农业体系,即信息时代农业体系,主要可归纳为三种模式:一是互联网技术深刻运用的智能农业模式,二是互联网营销综合运用的电商模式,三是互联网与农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模式,而且这三种模式呈现梯次推进的状态。

互联网带来的农业智能化浪潮,将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不仅解决了劳动力成本问题,也提高了品质控制能力,实现了大数据分析定制生产,增强了抗击自然风险的能力。互联网也使得农业成为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行业,从而使得农业迈入产业深度融合的新层次,也标志着资本下乡进入了资本跨界运营的新阶段,为农业的集约化、规模化生产提供可能。互联网技术不仅被用来改造生产环节提高生产水平,而且还被用来管控整个生产经营过程确保产品品质,同时也对产品营销做了颠覆性的改变,最终将传统隔离的农业一、二、三产业环节打通,形成了完备的产业链。为此,提案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建立信息时代农业体系”进行研究、论证。

有提案指出,我省是全国小麦生产、小麦种子繁育第一大省。随着全面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急需建立河南省小麦品种权交易展示中心,确保小麦现代种业持续健康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有力支撑。提案建议,建立河南省小麦品种权交易展示中心,要按照市场化、产业化、股份化的要求,政府出政策扶持,小麦种业企业提供资金,科研院校提供科技成果和人才,构建以小麦产业为主导、种业企业为主体、基地为依托、科企紧密联合、利益分享、互惠共赢的产学研联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新型小麦科技成果交易展示中心。

要注重培养一批有热情、有能力的法治课教师,编纂一套有水平、有趣味的法治知识基础教育教材,使法治意识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加强法制教育推进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法律要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信法、守法的深厚土壤。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法治信仰,一个社会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法虽立而难行。只有把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意识置于法治建设全局的重要位置,才能让法治在人民心中生根,在社会运行中生效。

有提案认为,观念是行为的先导,只有全民法治观念增强了,每个社会成员才能自觉守法,也才能真正做到依法治国。所以,在建设法治社会进程中,必须提高全民法治意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该提案建议,要大力抓好法治教育,使民众知法懂法,要提高全民的法治意识,必须抓好法治教育,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是要在基础教育中,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普遍设置法治课程。要注重培养一批有热情、有能力的法治课教师,编纂一套有水平、有趣味的法治知识基础教育教材,使法治意识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二是在高等教育中,拓展法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对现有法治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扩充,并使其成为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素质课程,注重对法律规范、法律条款、法律思维、法律逻辑的教育。要突出重点强化专题法治教育。强化法治教育,既需要全面普法,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题法治教育。一是抓好重点法律的法治教育,比如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就需要全社会都深入学习,自觉做到学习宪法、遵守宪法。二是抓好重点群体的法治教育,比如公职人员的法治教育问题。三是抓好重点问题的法治教育,要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开展法治教育,让人民群众学会通过法治的方式解决问题。如劳动权益保护的问题,劳动者要在引导其遵守劳动义务的同时,教育其通过法律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等。同时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是增强全社会法治观念的关键,强化公正司法,发挥其全民法治意识的支撑作用。

有提案建议,要加强行政首长出庭应诉工作,行政首长出庭应诉,不仅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还具有重大的法律意义。要转变社会治理模式意识,为市场经济、公共利益提供服务。准确定位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勇于打破传统社会管理体制的合理性基础。政府不再是惟一的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提供者,政府将从繁杂的具体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用法律、经济和政治的途径与方式发挥全局的统筹协调功能,更多地去冷静思考制度研究和长远规划,更多的转向为社会主体活力的持续释放提供制度保障这一角色上来。

有提案建议,应充分整合、协调社会各方力量,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法制教育。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行使职权,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优良的社会环境。要加强学校与社区的协调,使学校管理与社会管理合理衔接,不留空当。对于社会青少年,一方面,国家要尽快出台有关政策,加大辍学青少年再教育或技能教育的范围、力度,从源头上解决社会闲散青少年的根本问题;另一方面,要由居住地基层组织加强对社会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同时,积极为社会青少年提供法律服务,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消除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死角和盲区,降低社会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比率。要加强学校与家庭的协调配合,密切注意青少年的思想动向,一方面要注意加强正面引导,教师、家长要起典型示范作用,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另一方面,对于已经产生的错误,家长要配合学校及时批评教育,坚决予以纠正。

有提案建议,教育主管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开展对学生法制教育的科学研究,及时把握中小学生在接受法制教育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引导学生适应法制教育的发展变化。制定措施和目标,对主要法律知识要进行考核和测试,并把法制教育作为学校年度考核的一项重要标准。

有提案指出,近年来,有的地方执法机关办案不能够做到文明执法,被审查人的合法权益未受到保障,甚至有些地方还出现违纪违法办案,后果严重,影响恶劣,这些现象的出现,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和依法治国的推进。

为此,该提案建议,要提高办案人员的整体素质,确保办案人员在知法懂法的前提下,提高办案能力和技巧,决不允许发生刑讯逼供、语言侮辱被审查人、证人,充分尊重人权。建立依纪依法办案的保障机制,进一步提高依纪依法办案的能力和水平。一要全面推行案件公开审理制度;二要全面落实办案监督制度。要加强对办案人员的监督管理,案件结束后,纪委的内部监督部门要及时深入被调查单位明察暗访,督促办案人员遵纪守法;三是建立执纪办案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对不认真履行职责,瞒案不报、压案不查,不依纪依法办案、导致出现冤假错案,体罚或变相体罚被调查人,以案谋私、徇私枉法的都要追究责任,切实保障被调查人的合法权益。要加强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监督力度,所有的案件审理过程,从立案到侦查终结的程序中至少有一名以上政协委员或人大代表旁听监审,这对提高基层办案水平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从而达到有效监督。

有提案指出,要切实保障律师在检察院自侦案件中会见权。因此建议检察机关对于不许可会见的,除应向律师书面通知外,还应当设计一个与律师交流说明的程序,使得律师能够充分了解不许可的原因并判断这种不许可是否存在扩大了许可会见案范围。同时检察机关要出台办案律师评价机制,设计律师评价意见表或者民主监督评价表,对检察院的办案程序等问题发表意见和建议。检察机关还应统一公示接受申诉的负责部门、申诉电话等内容,或者直接在《不许可会见通知书》设置复核程序及程序告知,从而真正有效落实对阻碍律师依法行使会见的保护制度。

还有提案指出,作为我国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和多党合作、政治协商重要机构的政协,一直都没有设立单独的法律界别。为了适应新时期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迫切需要,建议在省级和直辖市级政协尽快设立法律界别。

该提案认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建设法治国家,是一项十分重要而繁重的工作,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即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全社会积极参与。政协委员中有许多从事法律实务和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由于没有法律界别,这些委员都被分散到不同的界别中,这种现状不利于他们充分地发挥参政议政的作用,尤其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政协组织调查研究、建言献策,设立单独的法律界别,把从事法律实务和理论研究的政协委员组织起来,进行专题议政,必将起到独特而重要的作用,收到更好的效果。

目前,虽然全国政协尚未设立法律界别,但并不影响省级和直辖市级政协设立法律界别。河南是人口大省,具有自己的省情,可以根据河南的实际情况和需要,先行一步,设立法律界别。这在法律上没有障碍,只需要我们敢为人先的见识和行动,为推进依法治国,充分发挥政协的作用而先行先试。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政协应适当增加从事法律实务和法学理论研究工作的优秀专业人员担任政协委员的比例,使法律界别成为政协组织的一个重要界别,为全面推进法治建设进程,建设法治河南发挥更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电子商务法治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跨境电子商务中的跨文化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