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人物考

2015-06-06 10:45苏月秋
关键词:松江郑和西洋

苏月秋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上海201306)

上海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人物考

苏月秋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上海201306)

郑和七下西洋,每次都有不同行业的近两万余名人员随行。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共同成就了郑和航海的壮举。上海是郑和船队经过和停泊的地方,同时也是郑和下西洋重要的人员、物资补给地。通过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发现有一些上海人或者亲自跟随郑和航行,或者为郑和研究留下资料。考察上海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人物事迹,可以从微观视角深入郑和研究,同时为上海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找到历史借鉴和启示。

郑和下西洋;上海;明代

明朝初年,郑和船队历经28年,先后七次下西洋,达到亚洲、非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一伟大创举在世界航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郑和每次西洋之行,都有不同行业的近两万余名人员随行。明人祝允明所撰的《前闻记·下西洋》中,在“人数”项列举出郑和下西洋时的专职人员分工有:官校、旗军、火长、舵工、班碇手、通事、办事、书算手、医士、铁锚、木艌、搭材等匠,水手、民稍人等,共二万七千五百五十员名。①上海是郑和船队经过和停泊的地方,是重要的补给基地,有不少上海人跟随郑和下西洋。学术界对上海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人物已有研究,②但是这些成果多注重直接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医生,忽视了《卫所武职选簿》中随郑和下西洋的上海官兵,以及与郑和下西洋有间接关系的上海人。历史上上海的行政区划变化较大,本文按今天上海市辖有15个区1个县的行政区划为界限,③以正史、文集、方志、档案资料为主,考察上海有关郑和下西洋的人物事迹以及他们的历史贡献。

一、直接跟随郑和下西洋的上海人

(一)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医生

船队医士、医官的职责是“主一舶之疾病”。④郑和船队人员众多,航行区域复杂多变,医生的配备成为重要的保障。郑和船队为何没有出现类似15世纪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船队因疾病死伤多人的情况,也是得益于医疗保障。马欢《瀛涯胜览》记载,郑和船队配有“医官、医士一百八十名”。⑤据龚锦涵教授研究,“这是我国古代关于海船编配航海船医的最早确切记载”。⑥按总出海人数计算,平均每150名船员配有1名医士或医官,而明代军队中陆军每10万人仅配医士14名。⑦由此可以看出郑和船队医生配置比率很高。随同郑和远航的船医,现存史籍记载极少,即使写到也很简略,⑧但是在相关史料中出现了三名上海医生曾经跟随郑和下西洋。

1.陈常

据正德《松江府志》记载,陈常,字用恒,上海人。⑨永乐十五年(1417年),被选拨随郑和下西洋,担任医士一职,“历洪熙、宣德间,凡三往返”,表明陈常跟随郑和远航西洋往返共三次,“计所涉历,自占城至忽鲁谟斯,凡三十国”。⑩由于陈常有多次航海经历,以致他对航海技术十分熟悉,“常言海中行以六十里为一更,往返一千六百更,为九万余里。行皆候风占星,以针取路,以干支取某山、某屿,进某澳,转某门。以至开洋、避礁、避浅,皆以针定”。⑪他曾发出“今不葬鱼腹矣”⑫的感叹,可以看出西洋航海之行充满危险。

2.陈以诚

据《重修枫泾小志》记载,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另一名上海医生为陈以诚,号处梦,上海枫泾人。他不但擅长画梅,而且写的五言律诗古淡可爱,更重要的是精于医术。永乐间,“以能医荐入太医院,累从中使郑和往西洋诸国”。⑬由于他在远航途中医疗有功,回国后被提升为太医院的院判,相当于统辖太医院事务官员。临终曾作诗“九重每进千金剂,四海曾乘万斛船”,⑭作为他一生主要活动的总结。

3.吴仲德

明代东莞人陈琏的《琴轩集》有一条关于华亭吴仲德的记载,补充了郑和船队的医生事迹。据其记载,吴仲德生活在上海华亭的三泖。《吴地志》记载,泖有上、中、下三名。其中“上泖亦曰圆泖,南近泖桥;下泖亦曰大泖,自泖桥而上萦绕百余里;中泖亦曰长泖、谷泖;下游合黄埔入海”。⑮从吴仲德生活环境可以看出,“他居住于繁华富庶与滨江近海之环境,器识胆略,非流辈所能及,随诸太监往西洋,或习俗使然也”。⑯

吴仲德在进入太医院之前,已经是当地有名气的医生,而且有自己的药房,能够提取药物,“得家传之秘,不惟精丸散之方,复工烧炼之法”。⑰永乐五年(1407年),吴仲德进入太医院,因医术高明,以致“达官贵人,以及闾阎士庶,求治病者,往往著奇效”。⑱在他的行医历程中,最值得记述的是以名医身份,三次跟随郑和下西洋,“尝三次从诸太监往西洋爪哇、柯枝、锡兰、阿丹等国、经历海洋,往回数万里”。⑲可以说,吴仲德是郑和航海的又一重要参与者与见证者。

(二)跟随郑和下西洋的上海官兵

明代兵部编录的《卫所武职选簿》是记载明朝京内各卫所职官袭替补选情况的登记簿册。⑳由于每一份档案涉及武职官员“姓名、旧名、年甲、贯址、从军归附来历、征克地方、杀获次数、受赏名目、升授职役、调守卫所、并给授诰敕”㉑等详细内容,可以了解明代武职官员个人及其祖父辈历史,是研究郑和下西洋的重要史料。

笔者根据范金民教授在《卫所武职选簿》中辑录181名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官兵资料,将明代金山卫(现属上海市金山区)下西洋人员的人名、乡贯、原职务、升迁后的职务、下西洋次数等事迹逐项列成表格,发现金山卫下西洋官兵共有6名。具体见表1。

表1 《卫所武职选薄》金山卫下西洋人员表

如表1所示,金山卫的下西洋官兵中,有一位名叫陈全保的人,乡贯是上海嘉定县。其他五人乡贯或者不是上海嘉定县,或者不详。《卫所武职选簿》记载:

陈应光:试百户。《外黄》查有,陈琦,嘉定县人。外高祖徐荣,洪武玖年充军。老,外曾祖徐官孙代役。三拾肆年故,无嗣,祖陈全保以亲女婿补役。永乐三年升小旗。拾肆年升水军左卫中所试百户。正统元年故,父陈铭系嫡长男,袭实授百户。四辈陈铭,旧《选簿》查有,正统元年拾月,陈铭年拾陆岁,系水军左卫中所试百户陈全保嫡长男。父原系总旗,因下西洋公干,于白沙岸与苏干剌对敌,厮杀有功,升除前职。钦准本人替,实授世袭百户。㉒

陈应光外高祖名叫徐荣,洪武九年(1376年)当兵。因年纪老迈,由徐官孙代替,洪武三十年(1397年)去世。由于徐官孙没有儿子,陈应光的祖父陈全保以女婿身份代替。永乐三年(1401年)升小旗。由于下西洋时,陈全保在与苏干剌战役有战功,永乐十四年(1416年)升为水军左卫中所试百户。正统元年(1436年),陈全保去世,陈应光父亲陈铭袭实授百户。

(三)其他跟随郑和下西洋的上海人——智渊

除海医外,还有其他上海人跟随郑和下西洋。如上海人盛某,为嘉定马陆龚家赘婿,应募参加郑和首次下西洋。盛某回国后,在南京碧峰寺落发为僧,法名智渊。晚年回上海,自筑观音堂居住。据万历《嘉定县志》记载:

智渊,俗姓盛,先为黄姑龚氏婿,幼从太监郑和使西洋诸国,得形家异书。永乐末,出家南京碧峰寺,晚归栖东林庄。谙土性轻重,决宅兆吉凶,及先知火盗灾祥,延者日众。后创观音堂于马陆,终老焉。人或探其书,为九天玄女所述,不类世所恒用。日多趺坐,口占偈语,众莫得其旨。年九十余,坐化。㉓

在清代史书康熙《嘉定县志》卷17、《马陆志》卷5亦有相同记载。

二、间接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上海人

郑和下西洋是明初盛事,影响深远。除了直接随郑和出使外,还有不少上海人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系。

(一)《故马公墓志铭》的撰稿人——李至刚

由于历史的偏见,史书对“郑和的家世语焉不详”,㉔直至《故马公墓志铭》的发现,才使世人对郑和的身世、先祖、故里、相貌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可谓“第一次揭开了郑和家世的面纱,进而启动了以实物资料研究郑和的先声”。㉕该碑文系明资善大夫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于永乐三年(1405年)撰文,继由郑和为其父立碑于昆阳城郊月山之侧。《故马公墓志铭》的发现者袁嘉谷说:“缺书者姓氏,疑亦李书,秀恣近北海一派,刻工亦精。和官京师,丐李撰书,寄滇刻石。”㉖

李至刚为上海华亭人,《明史》有传:“李至刚,名钢,以字行,松江华亭人。洪武二十一年举明经。”㉗李至刚在永乐时期,可谓一位风云人物。永乐二年(1404年)加封为左春坊大学士,与翰林院编修、右春坊大学士解缙一道为经筵讲官,给太子讲授经书、礼仪及从政等知识。此外,“永乐初,首发建都北平议,为礼部尚书,修《太祖实录》及《永乐大典》,以至刚领之”。㉘

同样受到明成祖器重的郑和,“跟‘首发建都北平议’的李至刚,情感上似乎也有更多的共同语言,李自然也愿意为朱棣身边的亲信太监效劳”。㉙所以,“当郑和第一次下西洋前夕,选择名臣为其早年亡故的父亲马哈撰写墓志铭时,最佳人选便是李至刚”。㉚李至刚与郑和的关系非同一般。永乐九年(1411年)六月,郑和下西洋第三次远航胜利归来,朱棣安排李至刚赴太仓设宴犒劳郑和,“上以官军从郑和自番国还者远涉难苦,且有劳效,遣内官赵惟善、礼部郎中李至刚宴劳于太仓”。㉛

(二)《瑞应麒麟颂》的作者——沈度

郑和船队七下西洋,在传播中国文明的同时,也带回东南亚、西亚各国的文化和物产,其中有西洋诸国向明廷朝贡的瑞兽。据一些学者研究,长颈鹿以麒麟这一神兽之名作为贡品,沿海路运送到长安共计有七次之多。㉜而永乐十二年(1414年),麒麟首次以实物形象由海路作为贡物踏足中国。《明史·榜葛剌传》记载:永乐“十二年,嗣王(赛弗丁)遣使(把一济等)奉表来谢,贡麒麟及名马方物,礼官请表贺,帝勿许”。㉝明成祖虽然以“天下既安,虽无麒麟,不害为治”㉞为由拒绝了群臣进表祝贺,但翰林院学士沈度在九月间,仍然撰写《瑞应麒麟颂》,歌颂这一盛事。㉟

沈度,1357年生,1434年逝世,上海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字民则,号自乐。《明史》有传。

成祖初即位,诏简能书者入翰林,给廪禄,度与吴县滕用亨、长乐陈登同与选。是时解缙、胡广、梁潜、王琏皆工书,度最为帝所赏,名出朝士右。日侍便殿,凡金版玉册,用之朝廷,藏秘府,颁属国,必命之书。遂由翰林典籍擢检讨,历修撰,迁侍讲学士。㊱

沈度与弟沈粲皆擅长书法,被称为“馆阁体”。他善篆、隶、真、行、八分书。他的楷书写得工整匀体,平正圆润,朱棣十分喜欢和推崇,有史料记载,“度最为帝所赏,名出朝士右。遂由翰林典籍,累迁至侍读学士”。㊲沈度家族以书法著名,并受到皇帝重用,“放在古代书手群体里也是引人注目的一例”。㊳

(三)《龙江船厂志》的作者——李昭祥

明代史书《龙江船厂志》记录了郑和下西洋的造船资料,此书作者李昭祥也是今天上海华亭人。他比郑和出生稍晚,虽没有参加远航,但后来主持龙江船厂多年。因此与郑和下西洋也有关系。

李昭祥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获进士,授浙江兰溪知县。嘉靖三十年(1551年)升工部主事,驻龙江船厂,专理船政。㊴他是一位励精图治,较有作为的封建官吏,有一定谋略与胆识。由于李昭祥的管理和整顿,船厂逐渐恢复,并留下一部《龙江船厂志》,记载南京龙江船厂的历史。该书成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共分八卷,有训典志、舟楫志、官司志、建置志、敛财志、孚革志、考衷志、文献志,一志一卷。内附各种船图26幅。其资料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辑录了当时的官方文书和档案资料;二是吸收了前人的成果,比如《南船记》;三是结合自己工作实践经验的总结。㊵

三、上海人与郑和下西洋的关系

(一)多次跟随郑和下西洋,并做出贡献

曾经有学者指出,我们评价郑和七下西洋的意义时,应该客观地看到,“郑和航海业绩的创建,不仅是郑和一代伟大的航海家,发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英勇气概,与天、与地、与海奋勇搏斗的结果,更是无数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辛勤劳动、英勇奋斗的结晶。他们有大批人战斗在生产斗争的第一线,为船队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还有相当一批的官军、水手、船工跟随郑和斗风险、战恶浪,立下了不朽的功迹”。㊶这是较为中肯的。而其中就有上海人为之作出的贡献。

据学者谭金土研究,随郑和下西洋的180名“海医”中,到目前有史可考的共有七位,㊷而出自上海的就有三位。上海人陈常、陈以诚、吴仲德同为医生,但遴选方式不同。陈以诚、吴仲德是作为皇家太医院的医官出使西洋的;陈常是民间医生,由于医术精良,“或许是受地方官府的派遣”。所以,陈常在随行的“海医”中不是医官,而是医士。㊸他们对郑和船队众多人员远航西洋进行保健医疗,无疑作出了不可埋没的重要贡献。

郑和船队每次西洋之行,随行人员在二万五千人以上,其中技术人员、庶务人员、水兵当不少于二万人,这些人从哪里招募而来?有学者认为郑和船队曾经经过上海并在此停泊,主要就是为了招募人员,“郑和在长江口征召航海人员的重点势必落在江南的常熟、嘉定、崇明三地进行”。㊹因此,嘉定人陈全保能够被选中跟随下西洋,并在海外战役中建立战功。

(二)补充了郑和下西洋的事迹

永乐十三年(1415年)九月,郑和在下西洋途中,发生生擒苏干剌的军事战役。对于这次军事活动的原委,杨士奇等撰修的《明太宗实录》、郑和所立的《娄东刘家港天妃宫石刻通番事迹碑》、《天妃之神灵应记碑》、马欢的《瀛涯胜览》、费信的《星槎胜览》、巩珍的《西洋番国志》、严从简的《殊域周咨录》和查继佐的《罪惟录》等,均有记载。以上各种文献对这次战役的记述,“内容上大同小异,但是有关这场战役的具体情况(时间、地点等)一直以来没能发现更多的文献记载”。㊺然而《卫所武职选薄》中对“陈应光”的记录,对苏干剌战役发生的具体地点,作了重要的补充。据其记载,他的祖父陈全保参与苏干剌战役,是在苏门答剌的“白沙岸”与苏干剌带领的“叛军”厮杀,这对于研究该战役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三)为郑和研究留下重要史料

郑和研究资料的缺乏制约着其研究的深入。在现存的郑和研究资料中,上海人为后代留下了很多资料。李至刚、沈度、李昭祥都是华亭人氏,即今天上海市松江人。宋绍熙《云间志》记载:“华亭为今壮县,生齿繁伙,财赋浩穰。”元明时期,华亭为松江府志治所。明代,松江府不仅经济发达,而且在文学艺术领域涌现出不少杰出人物。㊻所以,能为郑和下西洋留下重要文献,也就不足为奇。

李至刚撰写的《故马公墓志铭》考证郑和的身世、籍贯、民族和宗教信仰,不仅弥补了官修《明史·郑和传》的一些缺漏,而且与近年陆续发掘的有关郑和的家谱相互印证,“仅此一端,对他草拟铭文的文献价值就不宜低估”。㊼李至刚因作《故马公墓志铭》,无意间将自己与历史上大航海家联系在一起,而受到后代史家的重视。㊽

沈度的《瑞应麒麟颂》是中西方友好历史纪念的珍贵见证。通过对麒麟的赞颂,使麒麟形象栩栩如生,与长颈鹿的画像相得益彰。这也是海上丝绸之路上文明交流的传奇。

李昭祥的《龙江船厂志》对郑和下西洋的造船情况作了记录:“永乐五年,改造海运船二百四十九只,备使西洋诸国。”㊾为研究郑和宝船提供了许多珍贵资料。

综上所述,历史上有很多上海人,直接或间接地与郑和下西洋有关,并作出贡献。正如有学者所说:“郑和随员大多是长江三角洲一带人,由这样的史实,说明当年远航所创造的光辉业绩,上海地区有它特定的贡献。”㊿今天,上海是国家部署“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我们应该发挥历史上上海人的航海精神,为今日新丝路建设添砖加瓦。

注释:

①郑鹤声,郑一钧编:《郑和下西洋资料汇编:增编本》上册,海洋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

②目前学术界对于上海有关郑和下西洋人物的研究主要有朱鉴秋:《上海有关郑和航海的文化资源》,《郑和研究动态》2012年第2期;盛巽昌:《随郑和下西洋的上海人》,《航海》1981年第2期;盛巽昌:《随郑和下西洋的上海马陆人》,《航海》1983年第5期;谢平安:《郑和船队里的另一位上海医生》,《航海》1983年第2期;赵炎华:《跟随郑和下西洋的太医陈以诚》,载政协上海市金山区委员会、政协上海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上海文史资料选辑·金山卷》下册,上海市政协文史资料编辑部2006年版;强达:《郑和与上海》,《航海》1983年第6期;洪建新:《郑和航海与上海关系初探》,《上海造船》2005年第2期。

③上海地区春秋属吴。战国先后属吴越、楚。唐天宝十年(751年),设立华亭县。南宋咸淳年间(1265—1274年)设上海镇,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正式设立上海县,属松江府。元代后期,上海地区有松江府和嘉定、崇明2州及华亭、上海2县。至明末,有松江府及所属华亭、上海、青浦3县,苏州府所属嘉定、崇明2县,金山卫。至清雍正四年(1726年),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福泉、金山、南汇8县,太仓州嘉定、宝山2县。到嘉庆十年(1805年),上海地区基本形成10县1厅的格局,有松江府华亭、上海、青浦、娄、奉贤、金山、南汇7县及川沙抚民厅,太仓州嘉定、崇明、宝山3县。1912年1月,中华民国成立。裁松江府、太仓州,上海地区属江苏省,辖有10县。解放后,上海市行政区划多有变化。现在上海市辖有15个区1个县。

④《职方外纪》卷5。

⑤(明)马欢原著,万明校注:《明钞本〈瀛涯胜览〉校注》,海洋出版社2005年版,第6页。

⑥龚锦涵:《对郑和远洋船队医学保障的探讨》,载范金民,孔令仁编:《睦邻友好的使者——郑和》,海潮出版社2003年版,第354页。

⑦颜夏梅,董孝厚:《郑和船队的医务保障及对当代航海医学的启示》,《郑和研究》1994年第1期,第16页。

⑧如在(清)陈梦雷主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正德《松江府志》、万历《嘉定县志》等文献中的记载。

⑨⑪(明)陈威主修,顾清总纂,祝伊湄点校:正德《松江府志》卷30,《人物七》,《上海府县旧志丛书·松江府卷》(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462页。

⑩⑫(清)郭廷弼修,周建鼎纂,余璇,吴长青标点:康熙《松江府志》卷46,《艺术》,《上海府县旧志丛书·松江府卷》(第五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892页。

⑬(清)许光墉,叶世雄,费沄修辑,江汉椿,江汉森标点:《重辑枫泾小志》卷6,《志人物》,《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5年版,第188页。

⑭(清)陈梦雷主编:《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医术名流列传》。

⑮(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24,《松江府》。

⑯李庆新:《〈琴轩集〉与郑和下西洋》,《广东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第35页。

⑰⑱⑲(明)陈琏:《琴轩集》卷15,《赤松丹房记》。

⑳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辽宁省档案馆编:《中国明朝档案总汇》第1卷,“编样说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㉑(明)申时行等修:《明会典》(万历朝重修本)卷122,《兵部·五》,中华书局1989年版,第626页。

㉒《卫所武职选簿》,第186页。转引自范金民:《〈卫所武职选薄〉中的郑和下西洋资料》,《郑和研究》2010年第1期,第53-54页。

㉓(明)韩浚修,(明)张应武等纂,何立民点校:万历《嘉定县志》卷13,《人物考下》,《上海府县旧志丛书·嘉定县卷》(第一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版,第302页。

㉔朱惠荣:《郑和故里考》,载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领导小组编:《郑和下西洋研究文选:1905-2005》,海洋出版社2005年版,第733页。

㉕朱鉴秋主编:《百年郑和研究资料索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5年版,第325页。

㉖袁嘉谷:《昆阳马哈只碑跋》,载《袁嘉谷文集》(第一卷),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第348页。

㉗《明史》卷151,《李至刚传》,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4181页。

㉘《江南通志》卷166,《钦定四库全书》史部·地理类·都会郡县之属。

㉙㊼林松:《〈故马公墓志铭〉的撰写者——李至刚》,《郑和研究》1987年第5期,第15-16页。

㉚郑宽涛:《李至刚与〈故马公墓志铭〉》,《郑和研究》2005年4期,第32页。

㉛《明太宗实录》卷78,“永乐九年六月戊午”条。

㉜许秀娟:《麒麟形象的变迁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海交史研究》2002年第1期,第60页。

㉝《明史》卷326,《榜葛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8446页。

㉞(明)严从简著、余思黎点校:《殊域周咨录》卷11,《榜葛剌》,中华书局2000年版,第386页。

㉟李若晴:《麒麟入贡——〈瑞应麒麟图〉考析》,《中国花鸟画》2007年第4期,第78页。

㊱《明史》卷286,《文苑二》,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7339页。

㊲(清)杨卓修,(清)王昶纂,许洪新点校:乾隆《重修青浦县志》卷26,《人物二》,《上海府县旧志丛书·青浦县卷》(上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版,第827页。

㊳陈硕:《沈度考论》,《美苑》2015年第1期,第65页。

㊴(明)方岳贡修,(明)陈继儒纂,徐乐帅,曹光甫点校:崇祯《松江府志》卷40,《人物五》,《上海府县旧志丛书·松江府卷》(第三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版,第793页。

㊵(明)李昭祥撰,王亮功校点:《龙江船厂志·前言》,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5-6页。

㊶沈鲁民,郭松林,吴红艳:《郑和下西洋与太仓》,载纪念伟大航海家郑和下西洋580周年筹备委员会编:《郑和下西洋论文集》(第二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985年版,第23页。

㊷㊸谭金土:《海医下西洋》,《郑和研究》2010年第4期,第21-22页。

㊹陈亚昌:《试论沙上人在郑和航海中的历史作用》,《郑和研究》2009年第2期,第28页。

㊺张金红,徐斌:《王景弘及其后裔新探——以明代卫所〈武职选薄〉档案为中心》,《海交史研究》2005年第2期,第52页。

㊻秦凤:《明代松江府作家研究》,人文与传播学院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第1页。

㊽刘文庆,郑自海:《李至刚墓与〈李氏宗谱〉》,《郑和研究》2006年第4期,第66页。

㊾(明)李昭祥撰,王亮功校点:《龙江船厂志》卷1,《训典志》,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6页。

㊿强达:《郑和与上海》,《航海》1983年第6期,第35页。

A Study about the Shanghainese Characters of Zheng He’Voyages

SU Yueqiu
(Institute of Maritime Culture,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Shanghai 201306,China)

Chinese navigator Zheng He led seven maritime expeditions to what was called the Western Seas then.For his fleet there are nearly two thousand people from different walks of life every time.It is their contribution that made the achievements of Zheng He’s voyages possible.Shanghai is the place where Zheng He’s fleet passed and berthed.Besides,Shanghai is also the important place for the supply of personnel and material for Zheng He’s fleet.The collation of the literature has led to the findings that there are some people in Shanghai who followed Zheng He,or left valuable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about Zheng He’s voyage.To study the Shanghainese characters of Zheng He’s voyage,we can further explore the Zheng He’s research from the micro-perspective,and find the historical reference and inspir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Maritime Silk Road of Shanghai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Zheng He’s voyages;Shanghai;the Ming Dynasty

K295

A

1008-8318(2015)12-0013-06

2015-11-06

上海市高校青年教师培养资助计划的资助。

苏月秋(1982-),女,云南保山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航海历史与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松江郑和西洋
吉林省吉林市松江东路小学校
“胆大心粗”的爸爸
启航
——松江二中(集团)初级中学校歌
清宫中的西洋医生
清宫里的西洋钟表师
紫禁城内的西洋科学家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
郑和异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