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管理者混改认知度调查报告

2015-06-05 21:39化文娟
现代国企研究 2015年1期
关键词:所有制受访者混合

化文娟

其实,混合所有制的概念早在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即已提出,后来十七大报告再次强调“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

混合所有制企业亦如此。国资委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全国90%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完成了公司制股份制改革。中央企业及其子企业中,混合所有制企业户数占公司制企业户数的比例接近57%,占中央企业登记企业总户数的一半以上;中央企业资产总额的56%、净资产的70%、营业收入的62%已在上市公司,石油石化、民航、电信、建筑、建材等行业的中央企业主营业务资产已基本进入上市公司。从这个角度看,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已经处于主要地位。

随着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定位“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这一财产所有结构再次成为热门概念,被认定将成为国企改革下一步方向。

针对这场呼之欲出的改革大潮,坊间存有激烈争论。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中央给出了一个方向“放大国有资本”,而持不同意见的人则各取所需式地进行解释,在一些根本问题上各界缺乏共识,让混合所有制的未来走向也变得很不明朗。

古人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作为改革主体,国企的中高层管理者身处其中,更能“春江水暖鸭先知”。

本篇“国企管理者混合所有制改革认知度调查报告”,调查对象是国有独资以及国有控股企业(以下统称“国企”)的中高层管理者(包括央企二级公司和三级公司)。该调查从策划、执行到问卷回收、统计分析、撰写报告历时两个月,有83名经理人配合我们的调查。调查报告从多个角度反映对这一热门话题的认识,相信会对这个群体及利益相关方的行为决策具有实际的参考价值。

本次调查采用匿名调查的方式,共发放问卷218份,回收问卷107份,有效问卷83份。

过半数的被访者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认知模糊

我们的问卷中设计了一个问题,来反映被调查者选择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的认知度,选项分别是:了解、比较模糊、不了解。统计结果显示(如图1):有43.6%的被调查者选择对混合所有制改革思路了解,选择比较模糊的占52.7%,不了解的占3.6%,后两者相加为56.3%。得到这个结论后,随即我们进行了电话抽查,相当数量的受访者说仅了解混合所有制这个概念的定义,对具体的思路方向等无法回答。

这说明虽然当下人人能参与讨论混合所有制改革话题,但超过半数的国企管理者对这项改革具体思路并不明晰,在这种情况下,诸多国企“抢跑”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现状令人担忧,应该引起决策者的重视。

那么,国企管理者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主观感受又如何?我们设计了四个选项。统计结果显示(如图2):充满信心,必将给经济带来新活力、新发展,选择此项的受访者占到全部受访者的21.8%;比较看好,勇于尝试是好事,选择此项的占61.8%。这两项相加占到全部受访者的83.6%。不太看好,可能不会有实质性突破,选择此项的占到全部受访者的14.6%;没什么看法,选择此项的为1.8%。

可见八成以上的受访者对于这项改革比较看好,认为能给国家带来新一轮发展的契机。

目前,国家在推进这项改革的力度上,又是如何的呢?我们设置了三个选项(如图3):大、一般、太小。选择大的占10.9%,一般的占72.7%,太小的占16.4%。或许,这与顶层设计迟迟未能出台有一定的关系,期待决策者加快速度。

超九成被访者看好改革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调查中发现(如图4),有58.2%的受访者认为,混合所有制改革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实质的促进作用,能保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36.4%的受访者对于这一改革的作用认知比较保守,认为“有促进作用,但作用不明显”。两者相加达到94.6%。其他还有1.8%的受访者认为没有促进作用。超九成的受访者看好改革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在超半数的受访者对改革认知模糊的情况下,仍对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前景和作用持乐观态度,说明大家对于这项改革的实践有“冲动、盲目”之嫌。

对此问题,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改革对发展的促进主要集中在哪些方面,问卷设计了以下选项:A.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B.提高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提升公有经济的竞争力;C.改善国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D.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有或公有产权的流动、重组;E.依托多元产权架构和市场化、民营化的运营机制,增长国有或公有经济利益;F.减少非公有资本对公有资本的直接侵害,增强国有资本对其他资本的辐射功能;G.有利于民营资本顺利地进入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公共事业等领域;H.其他。可以选择多个选项。

统计结果(如图5):受访者当中,选择最多的为C项,75%的受访者认为改革可以“改善国有企业或公有制企业的产权结构,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其次是D项,62.5%的受访者认为改革可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国有或公有产权的流动、重组”。

那么混合所有制改革这剂良方,能解决国企存在的哪些问题?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如图6):89.1%的受访者认为通过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解决国企“思维固化,市场化水平低”的问题;其次,有67.3%的受访者认为可以有效解决“员工激励方式不科学,力度不足”的问题;有50.9%的受访者认为可以解决国企“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限和职责划分不清,治理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半数受访者担心“改革成少数人盛宴”

目前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是自下而上的自发行为,还是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63.6%的受访者认为改革为政府主导型,只有10.9%的认为不是,还有25.5%的受访者不清楚(如图7)。

改革在促进发展的同时,也意味着风险,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本身存在的风险认识,调查发现大家的意见比较集中。对于在改革中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54.5%的受访者担心“监管不到位,国有资产流失,改革成为少数人的盛宴”;20%的受访者担心“政府对企业的过度行政支持和干预,不利于健全现代企业制度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如图8)。

对于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工作重点,根据国资委的有关解释,主要在六个方面发力:A.探索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有效制衡、平等保护的治理结构;B.探索职业经理人制度和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C.探索市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D.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员工持股;E.探索对混合所有制企业的有效监管;F.探索混合所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有效机制。

对此,身处其中的国企管理者又是怎么看的呢?如图9所示,除了F这项外,对于其他5个方面,大家的意见比较统一。基本上,都在40%-70%之间。对于企业党建工作,只有12.7%的受访者选择,看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由于利益主体的多样化,党建工作处于边缘地位,党建工作开展存在诸多问题,在本期聚焦的下篇案例部分,我们特意选取一家石化行业混合所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探索案例,希望可以为这种现象做一个注解。

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难点在哪里?我们设置了6个选项(如图10),选项选择比例从多到少依次是:推进国企配套改革,占76.4%;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占61.8%;建立法治的资本市场,占52.7%;确定合适的持股比例,占40%;吸引民营企业的参与,占25.5%;其他占1.8%。

超过八成的受访者倾向于国企和民企的混合且国企控股

国企跟谁可以混?在这个问题上,受访者选择最多的选项是民营企业(占81.8%)和成长型小企业(占60%)。除了“其他”选项外,其他选项,受访者选择比例均在20%—30%之间,较为平均(如图11)。可见,传统的国企和民企的混合依旧深入人心。

在混合所有制经济中,国有或公有成分最佳持股比例是多少?超半数的受访者认为应该在50%以上,对企业绝对控股;29.1%的受访者认为这一比例应该在40%—50%之间;还有10.1%的受访者认为最佳持股比例应该在30%—40%之间,对企业相对控股,三者加起来达到91.9%,也就是说九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在混合所有制企业中,国有或公有成分应该在企业中达到30%以上,对企业进行绝对控股或者相对控股(如图12)。

对于国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实现方式,受访者中选择引进投资者进行混合的方式的比例达到76.4%;其次是企业改制,达到56.4%;第三是产权交易,有52.7%的受访者选择;第四是上市,占到32.7%(如图13)。

改革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来推进?受访者中选择比例最高的为“完善出台相关支持政策”,选择百分比达到89.1%;其次是“调动企业经营者和职工改革积极性”,占70.9%。选择“切实解决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和“优化改革氛围”选项的比例分别为58.2%和40%(如图14)。

私营企业等非公有经济主体是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混合所有制改革重要的参与主体,如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调动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也是大家较为关注的一个重要议题。为此,我们设置了6个选项,分别是:A.赋予民营企业公平的市场进入机会;B.提升民营企业的控股机会和地位;C.建立民营企业投资权益保障机制;D.发挥新闻舆论的宣传引导作用,改变社会对民营企业的过时观念;E.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保障民营企业的信息拥有权、投票决策权和监督权;F.其他。

调查结果表明(如图15):选择比例最高的选项为E,达到89.1%,选择C和A选项的分别达到65.5%和61.8%,其次是选项B,占41.8%。

近七成国企管理者愿意购买企业股权

员工持股是混合所有制改革一项重要内容,在下篇的案例中我们也特意选取了上港集团的员工持股案例进一步分析。对于这个问题,六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员工持股是一种投资行为,收益与风险并存”;三成多的受访者认为“企业一旦上市员工将获得巨额利益”;仅有3.6%的受访者对此不了解(如图16)。

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对象应该包括哪些人员?选择“集团公司骨干员工”的受访者达到78.2%,其次是集团公司高管,占69.1%,二级企业高管和二级企业骨干员工选项的选择比例旗鼓相当,分别为63.6%和61.8%。有三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全体员工都应该成为员工持股计划的激励对象(如图17)。

在员工持股的分配上,哪些因素可以纳入考量范围?个人能力、以往业绩、未来发展潜力、司龄选项的比例分别为:74.5%、65.5%、52.7%、52.7%。只有3.6%的受访者选择将学历纳入考量范围(如图18)。如此看来,在普及高等教育的今天,学历这块敲门砖在职业生涯中的作用在发生微妙的变化。

在“是否愿意出资购买企业股权”的问题上,67.3%的受访者愿意购买企业股权,32.7%的受访者不愿意(如图19)。

近七成受访者认为对党建工作的模糊认识导致党组织未能发挥作用

在改制中党组织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我们设置了6个选项:A.保证党的路线方针的贯彻执行,发挥政治导向作用;B.发挥舆论宣传作用,增强企业职工的向心力;C.企业党组织成员与董事会成员和经营班子成员交叉任职,提高领导班子战斗力;D.围绕企业中心任务,组织党员开展有效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E.参与企业“三重一大”的决策,发挥监督作用,预防腐败;F.其他。

调查结果显示,选项频次从多到少依次为:B、E、A、D、C、F,分别为69.1%、65.5%、60%、43.6%、29.1%和1.8%(如图20)。

对于党组织未能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67.3%的受访者认为是因为对党建工作认识模糊,这也同混合所有制企业的现状吻合,企业产权关系清晰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管理运行多元化对企业党组织发挥作用的途径提出新的要求,党建工作必须重新破题。另外选择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不到位、党员教育管理薄弱、党员组织机构不健全、党组织机构不健全选项的比例分别为:50.9%、30.9%、9.1%和7.3%(如图21)。

猜你喜欢
所有制受访者混合
认识亚健康
“民生清单”承载幸福期待
“混改”的重点和难点
如何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
混合运算大篷车
肖亚庆:2017年扩大混合所有制改革突破口
房价还会涨吗?
混合咖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