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香秀
纵观当前,学生词不达意、词汇贫乏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与我们对词语教学的忽视不无关系。因此,语文教师应有意识地打破词语教学的陈旧模式,优化词语教学策略,提高词语教学的实效性。
一、因“文”而异,善于因“材”施教
1.整合词串,感知文章内容。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巧妙设计整合,将文本中有内在联系的词语以词串的形式出现,引导学生发现词组所蕴藏的文本信息,将词语教学与文本理解有机融合。例如,围绕《桃花心木》的词语教学,笔者就做了这样的设计:
环节一:出示词语,进行点拨。强调“汲”的读音。指导学生展开想象,读出“优雅自在、勃勃生机”词语的意境美。同时,对“勃”字的书写做重点指导。
环节二:巧设悬念,激发兴趣。教师将这些词语排成三列(如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左边一列写的是成长中的桃花心木苗,第二列写的是长大后的桃花心木,第三列词语讲的是种树人。
莫名其妙 优雅自在 从从容容
无缘无故 勃勃生机 语重心长
汲水生长 独立自主
环节三:梳理脉络,感知全文。教师引导学生聚焦这些词语,展开思考、交流,进而发现文章通过写桃花心木苗的生长与种树人的种树方法,说明一个道理。
以词串的形式展开词语教学,有助于词汇的归类积累,并由词语走进文本,实现对文本的整体感知。
2.借助插图,感悟词语形象。教材中的插图往往蕴含着大量的言语信息,是帮助学生理解词语、感悟文本的有效媒介。在《乡下人家》的字词教学中,笔者巧妙借助插图,引导学生依托观察、想象、说画,在画面与词语中走了个来回,用心感悟词语,咀嚼词语背后的丰富内涵。
①巧借插图,读懂画中词。
(课件出示插图及相对应的生字词)
屋檐 棚架 装饰 鸡冠花 大丽菊 率领
觅食 耸着
学生读词,教师相机纠正读音,强调多音字“冠”“率”,指导学生结合插图读懂词语的意思。
②紧扣词语,想象词中画。
(课件出示:归巢、捣衣)
生读词后,师介绍“巢”字的演变过程,解说字理,再引导想象鸟儿归巢的画面,拓展积累词语:百鸟归巢、倦鸟归巢等。启发学生介绍所见过的“捣衣”的场景,表演“捣衣”的动作。
③图词结合,领略和谐情。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体现和谐的内容,运用“和谐”描述图意,为学文铺垫。
此词语教学,教师重在引导学生“读词想画面,想画面解词,用词说画面”,逐层递进,相机渗透学词方法,并巧妙地进行词语的拓展与运用,实现词语教学的最优化。
二、因“词”而异,注重造境会意
1.抽象词语讲究“形象”。例如,《雷雨》一课中写道:“忽然一阵大风,吹得树枝乱摆。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如何理解“垂下来”,可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蜘蛛被风从网上吹落,挂在细丝上的样子,直观地理解什么是“垂下来”。
2.重点词语注重“品味”。教师要善于把握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含英咀华,让对词语的理解从单纯的字义解释走向词语的意趣、意蕴的体会。例如,在教学《燕子专列》“燕子经过长途跋涉,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句中“长途跋涉”“饥寒交迫”这两个词语时,笔者是这样做的:
环节一:运用拆字法并结合工具书理解词语,弄清词意。如“长途跋涉”,弄清“长途”“跋”“涉”的意思,串联起来得出词语的意思是:很远的路程,要翻越山岭,趟过河流。再让学生查阅《词典》得出规范的解释:形容路途遥远,行路辛苦。显然,这种机械、单一的理解是难以触及学生精神世界的。于是,教师进行了第二个层面的引导。
环节二:引导学生依托文本内容,对词语进行感悟。抓住上下文中的关键词“风雪不止”“都被冻死”“找不到”等体会“长途跋涉”“饥寒交迫”背后燕子面临的不幸遭遇:天气寒冷、路途遥远、又冷又饿,让学生对这两个词语有了感性的理解。
环节三:创设情境,引导想象,走进词语背后的丰富意境。教学中,伴随着多媒体画面,教师声情并茂地叙述:“这年春天,成千上万的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路途遥远、风雪不止、缺少食物……读着‘长途跋涉‘饥寒交迫这两个词语,你的眼前仿佛出现怎样的画面?”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根据词语特点,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使学生的认识由肤浅到深入、由模糊到准确。这样,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词语的情感意味和言语意象就容易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
3.特色词语发现“规律”。许多词语在组合、表达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利用这些相似点,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让词语教学事半功倍。如《盘古开天地》一课,教师将文中的词语分为三类,展开教学:①将“抡起”“猛劈”“顶天”“蹬地”归为一类,让学生用动作表演理解词义;②采用近义词、反义词发现法,将“轻而清”“重而浊”“上升”“下降”“升高”“下沉”归为一类组织教学;③“辽阔的大地”“奔流不息的江河”“茂盛的花草树木”“滋润万物的雨露”属于偏正词组,引导学生发现这些让文章显得生动形象的词组。这样,因“词”而异,展开分类教学,使词汇在学生的头脑中有序盘点、储备,有利于丰富学生的词汇积累。
当然,词语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除了采用上述两点做法,教师还要积极创设词语运用的条件与情境,及时引导学生将所学的词语运用到语言实践中去,努力将“消极词汇”转化为“积极词汇”,从而真正实现发展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目标。
(作者单位:福建省长乐市洞江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