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实验试题探究点的诠释

2015-06-05 08:02陈世华等
中学生理科应试 2015年4期
关键词:硫酸铜氨气本题

陈世华等

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能够发现和提出有探究价值的化学问题”,通过“经历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探究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从近三年新课标化学卷实验试题分析,不难发现试题对科学探究能力提出了较多要求。本文通过对2010年高考实验试题部分探究点的分析,从中找出一般规律:

一、以物质性质为探究点,考查实验现象描述、物质性质判断、简述实验设计

例1(2010·全国新课标卷·2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探究SO2的性质,按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到答F列问题:

(1)装置A中盛放亚硫酸钠的仪器名称是 ,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实验过程中,装置B、C中发生的现象分别是 、 ,这些现象分别说明SO2具有的性质是 和 ;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3)装置D的目的是探究SO2与品红作用的可逆性,请写出实验操作及现象 ;

(4)尾气可采用 溶液吸收。

解析 本题涉及制备二氧化硫,以及二氧化硫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与硫化钠反应,并检验二氧化硫,探究二氧化硫的漂白性是暂时的。(1)装置A中盛装亚硫酸钠的仪器是烧瓶,硫酸与亚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硫和水。(2)B装置: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二氧化硫表现还原性; C装置:二氧化硫与硫化钠发生归中反应:SO2+2Na2S+2H2O=S↓+4NaOH,二氧化硫表现氧化性。B装置里现象是紫色褪去或紫红色变浅,C装置里现象是产生浅黄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3)二氧化硫使品红褪色,加热烧杯,溶液变红色。(4)尾气中含有二氧化硫,用氢氧化钠溶液等吸收。

答案 (1)烧瓶或蒸馏烧瓶 Na2SO3+H2SO4(浓)=Na2SO4+SO2↑+H2O (2)紫红色褪去 溶液变浑浊 还原性、氧化性 5SO2+2MnO4-+2H2O=5SO42-+2Mn2++4H+(3)向品红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品红溶液褪色;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试管里无色溶液变红色(4)氢氧化钠等碱溶液

【诠释】选择物质性质为探究点,主要探究物质的氧化性与还原性、酸性与碱性、稳定性等,通常联系实验试剂选择、实验现象等,根据反应现象确定物质性质,或根据性质预测实验现象等。

二、以反应产物为探究点,考查实验现象观察与分析、气体检验

例2(2010·全国II卷·29)右图是一个用铂丝作电极,电解稀的MgSO4溶液的装置,电解液中加有中性红指示剂,此时溶液呈红色。(指示剂的pH变色范围:6.8~8.0,酸色—红色,减色—黄色)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电解过程中电极附近溶液颜色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填编号);

①A管溶液由红变黄; ② B管溶液由红变黄;

③ A管溶液不变色; ④B管溶液不变色;

(2)写出A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

(3)写出B管中发生反应的反应式: ;(4)检验a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5)检验b管中气体的方法是 ;

(6)电解一段时间后,切断电源,将电解液倒入烧杯内观察到的现象是 。

解析 本题以电解硫酸镁溶液产物为探究点,切入点是根据电极反应式分析问题。硫酸镁溶液中存在离子和分子有:H+、Mg2+、OH-、SO42-、H2O等。(1)A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2H++2e-=H2↑,H2O H++OH-,H+反应,促进水电离,A极附近溶液中OH-浓度增大,呈碱性,溶液变黄色;B极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4OH- -4e-=2H2O+O2↑,H2O H++OH-,OH-参与电极反应,促进水电离平衡向生成H+方向移动,B极附近溶液呈酸性,溶液仍呈红色。(2)A极反应式有两种写法:H+或H2O发生还原反应;OH-浓度增大,发生沉淀反应:Mg2++2OH-=Mg(OH)2↓(3)B极发生氧化反应,可以写OH-或H2O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气。(4)a管气体是氢气;(5)b管气体是氧气。(6)将电解液倒入烧杯,相当于将左右两边溶液混合,发生电解反应:2H2O 2H2↑+O2↑,充分混合溶液呈弱酸性(硫酸镁是强酸弱碱盐),观察到现象是,白色沉淀溶解、溶液呈红色。

答案(1)① ④(2)

(3)

(4)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靠近火焰,放开拇指,有爆鸣声,管口有蓝色火焰

(5)用拇指按住管口,取出试管,放开拇指,将带有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会复燃

(6)溶液呈红色,白色沉淀溶解(或大部分溶解)

【诠释】本题由教材电解水实验延伸、整合的综合实验。可以进一步拓展:电解氯化镁、硫酸铜、氯化铝等盐溶液。其难点是检验氢气、氧气操作的表述,这类问题往往易失分。

三、以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测定为探究点,考查装置连接、实验数据测定以及数据处理

例3(2010·海南·17)根据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可设计测定铜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么 (近似值)的实验。先称量反应物氧化铜的质量m(CuO),反应完全后测定生成物水的质量m(H2O),由此计算 。为此,提供的实验仪器及试剂如下(根据需要可重复选用,加入的NH4C1与Ca(OH)2的量足以产生使CuO完全还原的氨气):

请回答 下列问题:

(1)氨气还原炽热氧化铜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所提供的仪器及试剂中选择并组装本实验的一套合理、简单的装置,按气流方向的连接顺序为(用图中标注的导管口符号表示)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本实验中,若测得m(CuO)= a g,m(H2O)= b g,则Ar(Cu)= _______________;

(4)在本实验中,使测定结果Ar(Cu)偏大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序号);

①CuO未完全起反应 ②CuO不干燥 ③CuO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

④ 碱石灰不干燥 ⑤NH4C1与Ca(OH)2混合 物不干燥

(5)在本实验中,还可通过测定________和__ ___ ,或________和_______达到实验目的。

解析 本题以测定金属铜相对原子质量为探究点,选择仪器组合装置,确定测定物理量。

(1)氨气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氮气和水(2)氨气还原氧化铜的思路为制备氨气 干燥氨气 氨气还原氧化铜 吸收水,即A D B D。测定水的质量,只能选碱石灰吸收水蒸汽,不能用浓硫酸,因为浓硫酸能吸收水蒸汽和氨气(3)3CuO+2NH3 N2+3H2O+3Cu, (4)根据铜的计算公式知,测得水的质量偏小,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偏大,①氧化铜未完全反应,水的质量偏小;②氧化铜不干燥,测得水质量偏大;③氧化铜中混有不反应的杂质,测得水的质量偏小;④碱石灰不干燥,测得水质量偏大;⑤反应物不干燥,测得水偏大。(5)依据仪器,只能用重量法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根据化学方程式知,测得m(CuO)、m(Cu)或m(Cu)、m(H2O)质量,可以计算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因为仪器已确认,不能测定氮气体积。氨气只能部分反应,不能测定反应的氨气体积。

答案 (1)2NH3+3CuO 3Cu+N2+3H2O (2) a e b e (3)

(4)①③ (5)m(CuO) 和m(Cu) ;m(Cu)和m(H2O)

【诠释】探究金属相对原子质量涮定,首先确保实验原理正确,其次减少实验误差;第三,确定所要测定的物理量。本题易错点有(1)错选C装置吸收水,氨气与氧化铜反应,氨气不能完全反应,故C装置吸收有氨气,使测得水蒸汽质量偏高,测得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偏低;(2)通过测定氨气体积、氮气体积进而测定铜的相对原子质量。实际上,氨气参加反应的体积无法测定,而根据已知的仪器无法测定氮气体积。

四、以反应条件为探究点,考查实验本质分析、异常现象解释以及观察数据信息找规律

例4(2010·全国新课标卷·28)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

(2)硫酸铜溶液可以加快氢气生成速率的原因是 ;

(3)实验室中现有 、 、 、 等4中溶液,可与实验中 溶液起相似作用的是 ;

(4)要加快上述实验中气体产生的速率,还可采取的措旌有 (答两种);

(5)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量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同学设计了如下一系列实验。将表中所给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反应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获得相同体积的气体所需时间。

实验

混合溶液 A B C D E F

4 mol·L-1硫酸溶液/mL 30 V1 V2 V3 V4 V5

饱和硫酸铜溶液/mL 0 0.5 2.5 5 V6 20

H2O/mL V7 V?8 V9 V10 10 0

①请完成此实验设计,其中:V1= ,V6= ,V9= ;

②反应一段时间后,实验A中的金属呈 色,实验E中的金属呈 色;

③该同学最后得出的结论为:当加入少量 溶液时,生成氢气的速率会大大提高。但当加入的 溶液超过一定量时,生成氢气的速率反而会下降。请分析氢气生成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 。

解析 本题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为探究点,探究提高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1)发生的化学反应有锌与稀硫酸、硫酸铜溶液反应;(2)从原电池角度分析,形成原电池后,会加快负极失去电子;(3)要构成原电池,必须选一种没有铜活泼的金属,硫酸银与锌反应生成银附在锌表面,在溶液中构成原电池,能加快锌失去电子,产生氢气速率加快;(4)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角度考虑,如温度、浓度、固液接触面等。(5)探究对照实验,要控制变量,只改变硫酸铜溶液用量,为了便于控制H+浓度,必须加水使溶液总体积相等,确保H+浓度相等,所用稀硫酸的体积相同(30 mL).①根据F组实验知,不加水时,饱和硫酸铜溶液体积为20 mL, 稀硫酸体积为30 mL,溶液总体积近似50 mL. V1=V2=V3=V4=V5=30 mLV6=10 mL,V7=20 mL,V8=19.5 mL,V9=17.5 mL,V10=15 mL.②A组实验中,没有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金属锌呈银白色;实验E中加入了硫酸铜溶液,产生铜覆盖在锌粒表面,呈红色;③硫酸铜过多,产生的铜覆盖在锌粒表面,阻止锌与H+接触,使反应减慢。

答案 (1)Zn+H2SO4=ZnSO4+H2↑ CuSO4+Zn=ZnSO4+Cu (2) 氧化性:Cu2+>H+,硫酸铜与锌优先反应生成镁覆盖在锌粒表面,在稀硫酸溶液中,锌与铜构成原电池的两极,加快了锌失去电子,使产生氢气速率加快(3)硫酸银(4)加热、将锌粒粉碎、适当增加稀硫酸浓度等;(5)①V1=30、V6=10、V9=17.5 ②银白色 红色或紫红色 ③硫酸铜溶液量较大时,产生较多的铜覆盖在锌粒表面,阻碍锌与稀硫酸接触,使产生氢气速率减慢。

【诠释】探究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因素,可以分内因和外因两部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主要是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外素主要是温度、酸碱度、浓度、接触面、催化剂、压强(气体反应)等,通常采用控制变量法探究一个因素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本题亮点有:一是设计对照实验,需要理解“探究硫酸铜溶液量对反应速率影响”,引发“控制哪里变量”,如何使其它变量相同等问题;二是将形成原电池与影响固体与液体接触面联系起来,即深化实验细节。中学实验锌与稀硫酸反应,加“少量硫酸铜”能加快反应速率,本题深刻探究“少量”含义。

五、以实验方案为探究点,考查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实验结论

例5(2010·重庆·27)某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探究氨的催化氧化.

(1)氨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加热玻璃管2一段时间后,挤压1中打气球鼓入空气,观察到2中物质呈红热状态;停止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该反应是_________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为保证在装置4中观察到红棕色气体,装置3应装入_________;若取消3,在4中仅观察到大量白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4)为实现氨催化氧化,也可用装置5替换装置_________(填装置代号);化合物X为_________(只写一种),Na2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实验方案变换为探究点,通过2-3-4仪器连接和2-4仪器连接,以及5替代1仪器等,多角度探究氮氢化物、氮化物、盐之间转化关系。(1) 和 氧化生成 。(2)该反应为放热,故不加热后仍能保持红热状态。(3)反应后气体中有 和 , 会被 氧化生成 ,在于空气中的水蒸气反应生成HNO3,而HNO3与 会产生白烟。装置3的作用是除去NO中氨气,用浓硫酸吸收氨气。(4)装置5与1均产生科产生NH3。NH4Cl加热分解可得 和HCl,而HCl与 可生成 。也可以是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分解生成氨气、水蒸汽、二氧化碳,而水蒸汽、二氧化碳被过氧化钠吸收放出氧气。

答案 4NH3+5O2 4NO+6H2O (2)放热(3)浓H2SO4;生成的NO与O2反应生成NO2,NO2与水反应生成HNO3,NH3与HNO3反应生成了NH4NO3

(4)I NH4Cl 与HCl反应生成氧气(或碳酸氢铵 吸收二氧化碳、水蒸汽放出氧气)

【诠释】以实验方案为探究点,主要探究角度有:(1)减一减 即减少仪器对实验影响;(2)增一增 即增加某仪器;(3)换一换 一般用简单仪器替换复杂的仪器;(4)调一调 主要指调换仪器顺序,探究对实验影响。本题氨催化氧化一般用铂作催化剂,本题用三氧化三铬作催化剂,说明同一反应可以用多种催化剂,如氯酸钾分解可以用二氧化锰、氧化铁、氧化铜等作催化剂;本题X成分具有开放性和探究性。

六、以物质制备为探究点,考查仪器、试剂选择以及误差分析

例6(2010·上海·26) 广泛存在于自然界,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大理石主要成分为 ,另外有少量的含硫化合物。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备 气体。下列装置可用于 气体的提纯和干燥。

完成下列填空:

(1)用浓盐酸配制1:1(体积比)的稀盐酸(约6 ),应选用的仪器是 。

a.烧杯 b.玻璃棒 c.量筒d.容量瓶

(2)上述装置中,A是 溶液, 溶液可以吸收 。

(3)上述装置中,B物质是_____。用这个实验得到的气体测定 的相对分子质量,如果B物质失效,测定结果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受影响”)。

(4)一次性饭盒中石蜡(高级烷烃)和 在食物中的溶出量是评价饭盒质量的指标之一,测定溶出量的主要实验步骤设计如下:剪碎、称重→浸泡溶解→过滤→残渣烘干→冷却、称重→恒重

为了将石蜡和碳酸钙溶出,应选用的试剂是 。

a.氯化钠溶液 b.稀醋酸 c.稀硫酸 d 正已烷

(5)在溶出量测定实验中,为了获得石蜡和碳酸钙的最大溶出量,应先溶出_____后溶出_______。

(6)上述测定实验中,连续_______,说明样品已经恒重。

解析 本题考查二氧化碳制备、净化等相关问题。(1)配制近似浓度的溶液,不用容量瓶.只需要量溶液体积和水体积.所以,需要仪器有烧瓶、玻璃棒和量筒;(2)依题意,石灰石中含有少量硫化合物,与盐酸反应生成硫化氢等,A装置里溶液用于除去硫化氢,可以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硫酸铜溶液或溴水等,碳酸氢钠溶液吸收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等酸性气体。(3)B装置物质用于干燥二氧化碳,如氯化钙、五氧化二磷等中性或酸性干燥剂。如果干燥剂失效,得到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水蒸汽, 测得相对分子质量小于44。(4)石蜡是烷烃,能溶于液态正己烷,碳酸钙溶于醋酸,不能用硫酸溶解碳酸钙,因为硫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微溶硫酸钙。(5)因为石蜡附在碳酸钙表面会阻止碳酸钙与醋酸接触,所以,应先溶出石蜡,后溶出碳酸钙。(6)精确度高的重量法实验中,连续两次称重质量差不超过0.001g,表明样品已恒重。本实验称量应用电子天平,不是托盘天平。

答案(1)a b c(2) 溶液或酸性 溶液: 吸收HCl气体或吸收酸性气体

(3)无水 偏低 (4)b d (5)石蜡 (6)两次称量的结果相差不超过(或小于)0.00lg

【诠释】探究物质制备的角度:(1)实验原理多样性,制备同一物质可以选择不同实验原理;(2)实验装置多样性,实验装置由反应原理决定;(3)仪器选择多样性,多种仪器可以达到同一目的,当然尽可能用简单仪器代替复杂仪器,选择多功能仪器完全实验。气体实验装置一般流程:发生装置 净化装置 干燥装置 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或主反应装置 产品收集装置 尾气处理装置)等。

猜你喜欢
硫酸铜氨气本题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氨气还原氧化铜的微型实验
饱和溶液析出结晶水合物问题的多种解法
——以硫酸铜饱和溶液析出晶体的计算为例
摆放套娃
今天是几月几日
丝兰属植物提取物降低养鸡场氨气排放的试验
五水硫酸铜催化合成乙酸正丙酯的研究
以硫酸铜为原料制备碱式碳酸铜的工艺条件研究
巧用硫酸铜治鱼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