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志英
摘 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新的要求: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生活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改变过去的观念,要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克服其依赖思想,形成和谐的语文课堂。
关键词:激励性评价;快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8-115-01
教师要明确语文课堂使用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这么说过:“孩子们求学的欲望是由老师激发起来的,假如他们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诱的,不用粗鲁的办法去使学生疏远他们,而用仁慈的感情与言语去吸引他们;假如他们和善地对待他们的学生,他们就容易得到学生的好感,学生就宁愿进学校而不愿停留在家里了。”记得昨天的早读课,上课铃响了,学习委员组织同学们开始早读,可是四十几个学生读书声音也不大,我站在教室外面想起以前遇到这样的情况就是进教室厉声呵斥学生,效果却总是不理想,这一次我没有批评他们,我想起他们上周刚获得了“文明班级”,我何不利用这个来鼓励他们呢?于是我用手示意他们停下了说:“同学们,这短时间大家表现得特别好,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我们上周还获得了‘文明班级哦,今天老师特别想听听你们琅琅的读书声,因为读书声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一听这话,我发现很多同学都提起精神来了,端端正正的拿好了书,做好了读书的准备。果然,一个早读下来整个教室都是书声琅琅,下课了我又及时的说了一句“听你们读书真是一种享受”,就是这简短但充满鼓励的一句话,让每一个同学心里乐开了花。可见激励性的语言会如春风化雨,滋润学生的心田。
要培养平等、民主意识,因为激励性评价只有在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才能真正发挥作用。现在的教学,普遍存在教师掌控着教学的现象,大部分一言堂的教学使学生处在压抑的状态中,这样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失去了自我,老师的“满堂灌”让他们学习兴致低落、恹恹欲睡。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创设和谐、宽松、民主的氛围,这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前提,也是激励性评价的土壤。教师要乐于和学生站在同一思维层面上,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心声,乐于发现他们思维过程中的闪光点,用自己的真诚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通过语言、情感、和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失时机地从不同角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肯定、鼓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新、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在学习中,老师一个欣赏的眼神,一个满意的点头,一个亲切的手势,都犹如沙漠中的一泓清泉,能滋润着学生干涸的心灵;一句赞美的言语,一个会意的微笑,一次关爱的动作行为,都可能会使学生在跌倒时爬起来,激励、鼓舞着学生敞开创新思维的大门,扬起前进的风帆,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走向美好的未来。
在和谐的课堂教学中正确使用激励性评价,在语文课上给予学生激励性评价应该有热情的支持、充分的肯定,也要有委婉的否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常常会发现:老师提问之后,往往只有那么几个同学敢举手发言,大部分同学不是默不作声就是把头低下,怎么样才能让这些同学大胆发言呢?我认为作为老师,看到那些想说又不敢说的同学,可以走到他们的旁边,轻声的鼓励他们“不要紧,你可以悄悄的告诉老师”“你的这种解法很独特,把你是怎么想的告诉大家,让同学与你共享”;如果他的答案不完整,老师可以稍加修正,并肯定他的答案“你的想法很有意思,再用心体会一下,你会有更满意的答案”;如果他的答案完全错误,我们作为老师不能直接否定他,要以委婉的话语来说,比如“你很勇敢,第一个举起手来,说错了不要紧,关键是敢于发表个人见解”“老师知道你已经努力了,回答错也没有关系,你在老师心里是好样的!”这样的方式会让学生体会老师对他的尊重和信任。我们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的回答离正确答案有距离时,我们应诱而导之,使其自悟自得,并相信每一位学生都是成功者,学生遇到困难时,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帮他们树立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快乐是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是产生学习兴趣的根本源泉。”鼓励学生回答问题,探索问题,善于利用激励性语言去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这会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效地使缺乏自信的学生逐渐树立信心,敢于表达,乐于交流,达到快乐学习!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使用激励性评价,能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动机,诱发学习兴趣,进而主动学习,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教师对学生的激发并不是简单的肯定或表扬,而是在学生表现正确时激发潜力,在学生表现错误时激发信心,为学生指明方向,这才能既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又将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作为教师一定要善于帮助学生去捕捉的灵感,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教育不是注满一桶水,而是点燃一把火。”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做一个充满智慧的引路人,用心去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情快乐学习,促进个人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