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番禺区登革热疫情分析及防控

2015-06-05 09:33吴雪媚
中国当代医药 2015年12期
关键词:番禺区伊蚊登革热

吴雪媚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医院预防保健科,广州511442

2014年番禺区登革热疫情分析及防控

吴雪媚

广州市番禺区南村医院预防保健科,广州511442

目的分析2014年广州市番禺区的登革热疫情现状及流行特征,通过对登革热的防控,探索适宜的防控对策。方法对番禺区2014年9~11月的登革热疫情进行检测分析,开展健康教育、环境治疗、清除无用积水和减少媒介等爱国卫生活动,并加强监督工作;同时开展“以蚊治蚊”技术阻断登革热传播。结果截止2014年11月7日,广州市番禺区总共报告登革热病例3454例,发病高峰为9月下旬~10月上旬,前6位的镇街为洛浦街、南村镇、大石街、小谷围街、市桥街、钟村街,布雷指数最高达23。经过政府、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等各部门的积极防控,登革热患病率的增长率逐渐下降,而布雷指数持续下降,至2014年11月7日本区的布雷指数为0.62,达到了安全水平。结论广州市番禺区存在登革热流行的基本条件,疫情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地方性、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等特征。政府、医院、社区等部门应给予高度支持,并对各部门的工作加强监督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并及早开展防治伊蚊、消灭伊蚊等阻断技术。通过有效的防控,本区疫情得到控制,番禺区登革热防控经验值得借鉴。

登革热;疫情;分析;防控;番禺区

登革热是由1~4型登革病毒引起、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具有分布广、发病多、危害较大、传播快、周期性流行等特点,是一种虫媒病毒性疾病,亚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均有本病发生,是热带、亚热带地区非常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1-3]。WHO的最新统计显示,全球登革热每年感染者达5000万~1亿[4]。广州市番禺区人口流动大,地处亚热带,温度、湿度、年平均降雨量等条件均适合登革热局部暴发或流行[5]。广州市1978年8月首次报道登革热由佛山地区传入,之后就不断出现登革热的暴发或流行,总体上3~5年有1次发病高峰[6]。2013年番禺区曾受到登革热疫情的侵害,总共报道36例病例,2014年受全球登革热疫情影响,广州市番禺区再次发生登革热的暴发和流行。截止2014年11月7日,番禺区总共报告3454例登革热病例,疫情涉及16个街镇;疫情发生后,本区采取了综合防控措施,使得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本研究对番禺区2014年登革热疫情进行分析,通过对登革热的防控,探索适宜的防控对策。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9~11月广州市番禺区的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疫点流行病学调查记录表、实验室检测报告、疫情调查报告资料、蚊媒监测资料及2013年健康人群登革热抗体监测资料进行整理、统计。

1.2 诊断标准

结合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按照原卫生部行业标准《登革热诊断标准》判定登革热病例[7]。

1.3 血清学监测

采集确诊及疑似病例的血清标本,送广州市番禺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采用金标法快速检测、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登革热IgM和IgG抗体。

1.4 蚊媒密度调查

按照《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主要对布雷图指数(BI:伊蚊幼虫或蛹阳性容器数/检查房屋数×100%)指标进行蚊媒密度调查。当BI<5时,属于安全范围,流行将停息;BI>20时,意味着一旦有外部病例输入,有可能引起暴发或本地流行[8]。

1.5 防控措施

通过开展健康教育、环境治疗、清除无用积水和减少媒介等爱国卫生活动,加强监督工作;同时开展“以蚊治蚊”技术阻断登革热传播。

1.6 统计学处理

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登革热疫情发生的时间、空间、布雷指数变化等特征。

2 结果

2.1 流行概况

截至2014年11月7日,番禺区累计发生3454例登革热确诊病例,发病率为0.35%,布雷指数为0.62。本次疫情涉及番禺区16个街镇,暂无死亡病例。

2.2 地区分布

本次疫情涉及16个街镇,前6位为洛浦街、南村镇、大石街、小谷围街、市桥街、钟村街(图1),发病例数前5位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79.5%。

图1 各地区疫情分布图

2.3 时间分布

登革热在番禺区的流行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病例集中在8~10月。7月出现首例病例后,有散在病例发生,9月下旬和10月上旬呈暴发流行,10月下旬后增长率开始呈现下降趋势(图2)。

图2 发病人数与发病时间分布图

2.4 人群分布

3454例中,女性1824例(52.8%),男性1630例(47.2%)。各年龄段均有发病,年龄为10~80岁,以青壮年为主。病例以离退休及待业人员为主,其次为商务人员和工人。

2.5 布雷指数监测结果

番禺区于7月份开始在相对固定的范围内,按同一方法、同一标准开展布雷指数监测。7月份开始呈现上升趋势,至9月中旬达到最高(BI=23),然后一直呈现下降趋势,直至达到安全水平(图3)。

图3 布雷指数与疫情分布时间

3 防控措施

3.1 防控为本次预防登革热疫情发展的核心

防控为本次预防登革热疫情发展的核心,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区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应急预案,统一部署安排全区防控工作。区领导分别挂点督导16个街镇,主动放弃国庆节假日休息时间,现场检查和督导,连续奋战40多天,推动了防控工作的深入开展。区督导组办公室每天进行通报、负责整改;各街镇按照“全覆盖、不留死角”的要求,落实主体责任,每天深入辖区内所有机团单位、居民小区、公园、工地进行检查,清除积水、垃圾和蚊虫滋生地;各行业主管部门也充分调动和督促建筑、教育、商贸批发、旅游景区、再生资源回收等行业企业,认真开展“清积水、灭蚊虫、搞卫生”活动,确保防控工作落实到位。

3.2 重视各项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

下属单位较多的部门,如市政园林、水务、建设、教育、交通、国土房管等,要认真抓好公园、河泊、工地、学校和幼儿园、公交站场、小区物业等场所的登革热防控工作,广泛宣传,想尽一切办法,利用多种途径发动宣传,充分调动广大市民参与登革热防控工作的积极性,要使防控工作做到“单位没有遗漏、公共场所没有死角、家庭没有空白”。分类指导抓重点,对重点工作要明确,防治登革热的根本在于清积水、清垃圾、再消灭,因此要把清积水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把蚊媒密度降到安全水平范围内。6个重点区要在布雷图指数上展开竞争,尽快把指数降到安全范围内。卫生部门要制订登革热患者居家隔离工作指引;社区居委会要承认管理责任,早发现、早收治、早隔离;医院要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治疗工作,控制重症患者的数量,科学用药,加强器械管理,争取10月中旬出现拐点;爱国卫生部门要充分发挥作用,指导专业队员做好灭蚊工作,结合实际完善和建立防控登革热的良好工作机制。

3.3 做好防控措施,做到“三大、三清”及“三分析、四公示”

加强“三大、三清”(大宣传、大消杀、大扫除,清死角、清积水、清蚊虫孳生地),认真清理卫生死角、建筑工地、闲置空地、废弃房屋的积水和垃圾,开展有效的灭蚊工作;加强“三分析、四公示”(分析疫情、蚊媒、病原体,公示病例数、室内布雷图指数、室外成蚊密度、室外标准间指数),三管齐下(消灭、治病、隔离),群策群力搞好环境卫生,降低疫情暴发和扩散的概率,特别要关注最近本辖区的发热患者例数,采取有针对性的科学防控措施。

3.4 “以蚊治蚊”技术阻断登革热传播

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教授团队成功研发了阻断登革热传播的新策略,通过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性蚊虫,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白纹伊蚊的种群密度,控制登革热的传播。传播登革热的伊蚊体内一旦有了共生菌沃尔巴克体,就如同注射了“疫苗”一样,无法再传播登革热病毒,所产的卵也不能孵化,由此避免了大规模使用杀虫剂对生态环境和人体产生的不良影响。

4 讨论

登革热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迅速的蚊媒传染病,主要在东南亚等地区流行。广州为登革热疫情流行的高发区,进入2000年以来,该病曾于2002年、2006年出现2次暴发流行,其他年份也均有病例发生。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每年5~10月为发病高峰[9]。本研究结果与相关文献报道类似[10],疫情爆发的高峰在9月下旬~10月上旬。登革热在广州番禺区流行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东南亚国家输入性病例引起,然后通过白纹伊蚊迅速传播。该病的发生尚与蚊媒密度、月平均降水量、平均气温、孳生环境因素、人口流动情况、人群抗体滴度、居民的卫生习俗、生活水平和生活方式等社会、经济、文化因素有关。番禺区登革热疫情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性、地方性、人群对登革热普遍易感等特征,本区年平均气温较高,持续时间较长,入秋后下降缓慢,气候条件适合白纹伊蚊的生长,这在客观上利于登革热疫情的发展。番禺区外来人口较多,流动性大,容易造成登革热的输入性传播。此外,居民喜欢种植水生植物,有盘栽绿化的习惯,托盘、弃置或待使用的盆罐、水缸等容易成为孳生伊蚊的容器。登革热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11-16],由于居民对登革热疾病缺乏相应的了解,发病后往往当做普通感冒对待,不及时就诊,再加上现代化交通便捷,促进了登革热的快速传播,因此客观上控制传染源比较困难。番禺区登革热发病率为0.35%,疫情涉及全区多个街道及多个社区居委,呈多点散发的低强度流行态势;病例主要集中于洛浦街、南村镇、大石街、小谷围街、市桥街、钟村街,这可能与6个街区人口密集及交通便利有关;中壮年的发病率较高,低年龄组发病率相对较低,职业以离退休、待业、商务人员和工人为主,临床症状为轻型,大多数病例表现为典型的登革热症状,这与广东省、广州市及广东省其他城市的登革热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一致[17-20]。

疫情发生后,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区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部,启动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三级应急预案,统一部署安排全区防控工作。开展“清积水、灭蚊虫、搞卫生”活动。对疑似登革热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同时积极开展科研活动,中山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热带病虫媒控制联合研究中心主任奚志勇教授团队成功研发了阻断登革热传播的新策略,通过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性蚊虫,可以安全有效地降低白纹伊蚊的种群密度,控制登革热的传播,这为登革热来源的切断带来了希望。

通过积极的防控措施,登革热疫情的传播得到了有效控制,登革热患病率的增长率逐渐下降,而布雷指数持续下降,至2014年11月7日本区的布雷指数为0.62,达到了安全水平。

登革热防控的经验在于政府主导,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各个部门密切配合,是登革热综合防控措施落实的关键;制订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划定疫点、警戒区,提出具体技术措施和工作安排,是登革热防控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的保证;各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开展现场调查处理工作,专业部门定期调查各疫点蚊媒密度及防控工作进展情况,评估风险和效果,提出建议,是促进防控措施落实的重要手段。对疑似登革热病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控制登革热的传播。番禺区登革热防控经验值得借鉴。

[1]方强,洪佳冬,汪志强,等.2013年广州市东沙街道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调查[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4,30(7):535-539.

[2]陈艳,徐珊,纪惠玲,等.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疫情监测与分析[J].职业与健康,2006,22(11):836-837.

[3]罗雷,杨智聪.广州市1978至2006年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8,26(8):490-493.

[4]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and the Special Programmme for Researchand Trainingin TropicalDisease.Dengue:guidelines fordiagnosis,treatment,prevention and control[M].France:WHO Press,2009.

[5]孔敏玲.2013年广州市番禺区登革热疫情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4,14(8):1098-1100.

[6]罗小华,黄昱,甘圳尧,等.广州市黄埔区2013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效果[J].实用预防医学,2014,21(7):807-810.

[7]WS216-2008登革热诊断标准[S].2008.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全国登革热监测方案(试行)[EB/OL].http://www.nhfpc.gov.cn/zhuzhan/zcjd/201304/29e0-7784b0a64e219581b1c899c4f361.shtml,2005-08-19.

[9]毛祥华.中国登革热的流行现状[J].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07,2(5):385-388.

[10]郭汝宁,何剑锋,梁文佳,等.广东省2005-2010年登革热流行特征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19):3477-3480.

[11]金永富,杨天赐.登革热综合防制的关键点[J].浙江预防医学,2012,2(10):80-82.

[12]宋韶芳,罗雷,景钦隆,等.广州市2001~2010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J].热带医学杂志,2012,12(2):214-216.

[13]王芹,许真,窦丰满,等.中国2005-2007年登革热流行现状与监测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30(8):802-806.

[14]梁蔚萍.珠海市香洲区2007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9,16(4):1119-1120.

[15]严延生,洪荣涛,沈晓娜,等.福州市2004年登革热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2006,5(27):371-374.

[16]姜舒,柯昌文.全球登革热流行现状分析[J].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2011,38(3):194-197.

[17]Wilder-Smith A.Dengue infections in travelers[J].Paediatr Int Child Health,2012,32(Suppl 1):28-32.

[18]易彬樘,张治英.中国登革热流行及控制概况[J].中国公共卫生,2002,9(12):108-110.

[19]罗会明.中国的登革热预防控制任重道远[J].华南预防医学,2007,48(5):1-3.

[20]鲍晓伟,黄勇,李已江,等.登革热病毒的实验室诊断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8,18(11):2436-2438.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control of dengue epidem ic situation in Panyu district in 2014

WU Xue-mei
Department of Prevention and Health,Nancun Hospital of Panyu District in Guangzhou City,Guangzhou 511442,China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urrent epidemic situation and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dengue in panyu of Guangzhou city district in 2014 aiming at exploring the appropriat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trategies through den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M ethods Epidemic situations of dengue from September 2014 to November in Panyu district were detected and examined.Patriotic health activities of health education,environmental treatment,clearing away useless ponding and reducing vehicle,strengthening supervision and technique ofmosquito to mosquito were applied to block transmission of dengue.Results By the end of November 7th2014,3454 dengue caseswere reported in Panyu district of Guangzhou city.The peak period of dengue attack was between the last ten-day of September and the first ten-day of October.The top six places were Luopu street,Nancun town,Dashi street,Xiaoguwei street,Shiqiao street and Zhongcun street.Themaximum of Breteau index reached 23.Through posi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overnment,hospitals and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ers,the growth rate ofmorbidity due to dengue gradually decreased aswell as Breteau index.Till November 7th2014,the Breteau index in our districtwas 0.62 meeting the safety level.Conclusion Basic conditions of dengue prevalence in Panyu districtof Guangzhou city are existent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bvious seasonality,endemicity,and susceptibility.Government,hospital and community should give great support and supervision,and the work of all department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in order to take the keymeasures of early detection,early diagnosis,early isolation and early treatmen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dengue.In addition,blocking techniques of preventing and eliminating aed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as soon as possible.By effect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measures,the epidemic situation has been controlled.The experience of dengu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Panyu district is worthy of using for reference.

Dengue;Epidemic situation;Analysis;Prevention and control;Panyu district

R373.3+3

A

1674-4721(2015)04(c)-0158-04

2014-12-18本文编辑:祁海文)

猜你喜欢
番禺区伊蚊登革热
登革热流行现状及诊疗进展
2018—2019年昆明市191例登革热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羟哌酯驱蚊液和柠檬桉醇驱蚊液驱避白纹伊蚊的效果对比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南雅学校作品集
天水市刺扰伊蚊晚秋生长发育的观察
登革热患者应用优质护理的效果探究
埃及蚊子的嗡嗡声原来是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