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美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02-0028-02
培养小学生的能力和素质,语文教学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切实提高小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其对学过的知识能够在运用时重视,同时进行再认识,变成自己的技能呢?我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谈谈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供同行在教学时参考。
一、抓好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欣赏能力
写作基于阅读,阅读教学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学生运用能力能否提高,也制约着欣赏能力能否提高。如何读呢?教师在指导阅读时,要根据大纲要求,把握住重点、难点。为使学生达到“入境、生情、悟道”的目的,应预先了解教学程序,引导学生斟字酌句,让其反复诵读,细心揣摩,真正从课文中探“胜”寻“幽”。文章中心的展开,主题的揭示,结构的安排,思路的发展,感情的表达,语言的运用,以及文中哪些话是主要的,哪些话是点缀的,哪些话要理解其言下之意、弦外之音,如此等等,都要让学生弄得明明白白的。这样,才能使学生去想作者为文时之所想,在感情上产生共鸣,深入感受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愉悦耳目,激发情思,以至达到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领悟,有效地将认知、情感和技能统一起来,使学生既掌握了知识,增强了能力,又培养了审美情趣和建立起正确的审美观点。
二、丰富语文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
学习是手段,运用才是目的。因此,语文教学在指导学生阅读和提高欣赏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通过丰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听、说、写的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应鼓励他们大胆地质疑,敢于带着“自我”设身处地的去想:这篇文章要是我来写,会写成什么样?让学生反复咀嚼,找出差距,以正面引导,使其自悟:作文应该这样写!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学生复述课文,讲故事、朗诵、讲演和其它比赛等手段,培养听、说能力。利用青少年争强好胜的心理,达到丰富教学手段的目的,使学生把学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
教师对各项活动还必须作出具体的要求:如朗读,则应要求学生口齿清楚、字音要准,要读出标点符号,要注意快慢高低,还要读得流畅而有感情。再如讲演,则首先要求听讲内容必须正确,对听者起积极作用。讲演中声音要响亮,材料要具体,评论要得体,整个讲演一气呵成。写作教学方面,教师应重视书面语言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读则要求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学完一课,要根据课文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有侧重地对学生进行“书面说话”的训练,写梗概、感想、改写、缩写、续写、扩写、缀词成段、整理句序都可以。写则要求学生明确写作方法和写作目的,把写作技巧训练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初步的文道结合的熏陶。要重视作文体裁的训练,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要有效利用闲散时间,拓展学生才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要搞好习作展览,鼓励学生向报刊投稿,激发学生“书面说话”的激情。
为了提高学生写作能力,要提倡集体批改,让学生在批改过程中互相学习,做到自省、自悟。在课堂实践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四人小组(前后两桌组成的学生小组)的智慧,进行集体批改,使每篇习作都能集中几个人的才智。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收上部分作文作重点批阅(最好是面批),下批语时要对学生作的批语多肯定,对习作者多鼓励。教师批改中发现具有代表性的问题,就在全班讲评;一般性的问题、个别人的问题,则应个别交换意见。
三、走出课堂,感知社会,培养综合能力
仅靠课本,想把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很多,是不切合实际的。尽管课本选录的文章均是佳作,但总有其时代、生活的局限性,跟学生的实际生活是有距离的。要想缩短这个距离,就必须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生活。教师应引导学生将课本中学得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生活中去,并接受社会实践的检验。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较早地丢开教师这根“拐杖”,从而能够自立地“向大自然探求,拜生活为师”,求得自我发展。诸如组织“课外写作兴趣小组”“小记者采访组”,以及办小报等就是很好的活动方式。教师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去工厂,到农村,接触实际.体验生活,促使他们把具体事物、生活现象化作文字,砥砺自己的练笔意志。如果学生对许多事物和生活实际有所了解、有所感触、有所体味、有所发现,那么,他们写起文章来就能够表达清楚而真切可信,描写生动而手法多变,}义论深刻而不失浮躁,抒情坦诚而打动人心。
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一个人所接触的杜会生活总是有限的,要了解社会生活,学生还应通过读书间接了解生活。因此,对学生来说,加强课外阅读这个学习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丰富多彩的课外书籍好似满藏奇珍异宝的大海,学生如能去遨游和探求,自然会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视野更广阔。教师应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指导,可以定期要求学生读几本书,还可让学生自荐好书,带动全班一起读。读得多了,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就一定会增强,也就必定促使学生写作能力提高。如果教学时都能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重要位置,那么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仅是学得了书本知识,而且还能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这正是素质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