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要素研究:呈现与构建

2015-06-05 09:31黄红媛李荣日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非营利体育发展

黄红媛,李荣日

(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体育人文社会学

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要素研究:呈现与构建

黄红媛,李荣日

(华东理工大学体育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 200237)

在当下政府职能日益转变的情况下,体育社会组织作为承接体育行政部门角色的重要载体,在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角色变得尤其重要。运用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研究方法,对体育社会组织治理影响因素进行系统理论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要素由目标定位、运行机制、运行保障3个内部因素与管理体制、法制环境、评价监管3个外部因素构成,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要素;呈现;构建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46号,下称46号文件)明确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将适合由体育社会组织提供的公共服务和解决的事项,交由体育社会组织承担”,引起了相关各界的深深思考。学者汪流等[1]、秦勇等[2]、秦海生[3]、李伟昕[4]、王广虎等[5]一致认为,目前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政社不分;目标定位不明晰;法律法规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自身制度建设、内部管理、监督机制等方面相对薄弱;资金来源有限;相关人才缺乏等方面。显然我国的体育社会组织在发展水平、角色定位、动员能力、功能发挥、治理水平等诸多方面,与发达国家的NGO(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即非政府组织,尚有很大差距。受举国体制的影响,我国体育社会组织长久以来以配合体育行政部门开展工作的定位而存在,甚至承担了政府部门应当承担的一些事务性的职能,服务能力和服务意识都处于较为落后的水平,远远达不到西方发达国家“公民治理”的程度[6]。这已成为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障碍和瓶颈,充分说明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对体育社会组织研究,尤其是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研究将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基于此,当前“政府职能转变”背景下,研究体育社会组织治理问题已是当务之急。因此笔者从理论层面对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进行深入研究,构建理论模型,为治理实践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

1 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支持

1.1 治理:服务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治理”的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界定,存在诸多差异。总体来讲,治理包含如下特征:治理是一个互动过程;包含了政府和非政府的机制;主体多元化;手段多样化;治理的目的是提高规范化水平和增进公共利益;治理受组织目标、决策、环境等因素影响。因此,治理可以定义为:为了增进公共利益,包含政府在内的多元主体采用多样化的手段对事务进行控制、引导、规范的互动过程,即政府、社会团体和公民共同对公共生活开展合作管理,最终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一种新型社会管理方式[7-9]。

从体育产业的发展形式来看,在当前政府职能转变成为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下,治理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的有效手段;在我国体育事业高速发展的现实背景下,治理是提高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规范化水平的有效手段;在群众体育需求快速增长的情况下,治理是满足群众多主体、多元化体育公共服务供给需求,满足广大人民体育需求的有效手段。

1.2 体育社会组织:促进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国内外关于体育社会组织的相关研究较为丰富,但对其概念界定还没有明确的定论。通过对学者们从不同角度的概念界定进行梳理和分析发现,体育社会组织内涵具体内容包括体育社会组织的性质、开展活动的场所、组织的结构特征、目的、功能、是否在民政部门及体育行政主管部门注册、体育社会组织的具体形式、常见名称等。因此,在综合分析相关学者的概念和政府有关部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体育社会组织定义如下:体育社会组织是以提供体育公共服务、促进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组织,包括各级各类体育协会、社区体育活动俱乐部等体育社团、民办非企业单位(体育类)、体育类基金会等[10-12]。

体育公共服务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关键因素。体育社会组织是体育公共服务的主要供给主体之一,具有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能力,是承接政府体育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载体;同时,作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组织基础,体育社会组织是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效率的重要推动力[13]。因此,体育社会组织对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3 体育社会组织治理: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发展的源动力

基于对“组织”“社会组织”“体育社会组织”以及“治理”等相关概念的剖析和诸多学者对“社会组织治理”观点的综合评价与分析,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是指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目标,在政府职能日益转变的情况下,对体育社会组织的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进行有效管理、资源整合,使其相互协作、彼此配合,以最大限度发挥体育社会组织的积极功能的过程。

随着社会发展结构的不断转型,广大人民群众对体育社会组织的依赖性日益增强,体育社会组织正渐渐成为推动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近年来,由于人民群众体育需求的快速增长,社会力量参与体育公共服务意识和行为随之增强,群众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对体育协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民间体育社团等体育社会组织进行全面治理将为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加速发展提供源动力。

2 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要素构建与呈现

任何一个社会组织的发展都要受到政治、经济、文化等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影响(图1)。

图1 社会组织发展中的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入推进,为各类社会组织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社会组织的发展由自身的目标体系、组织管理、监督保障等内部因素及经济、政治、文化、法律等外部因素共同作用,协同发展。

2.1 构建体育社会组织治理内外部理论要素

在构建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要素指标时,运用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研究方法将目前国内外相关学者研究成果进行梳理(表1)。虽然由于各自研究视角、研究目的的不同,学者们所提出的治理要素存在差异,但总体而言,这些研究几乎涵盖了影响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的各方面因素,这为深入全面分析体育社会组织治理要素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参考。

以治理理论、组织理论和体育社会组织相关理论等理论体系为基础,通过探讨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的理论支撑,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体育社会组织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两大宏观层面来逐级探讨与确定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的具体内容指标。根据表1的统计观点,笔者认为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的内部环境由体育社会组织的目标定位、运行机制、运行保障3方面因素构成;体育社会组织治理外部环境由体育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法制环境、评价监管3方面因素构成。

表1 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要素归纳

2.2 呈现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要素模型

体育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同样受到自身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图2)。

图2 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要素模型

由图2可以看出,目前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要素包含外部因素与内部因素两大内容,要实现体育社会组织的有效治理,仅靠某一方面是很难实施和有效完成的。因此,体育社会组织有效健康发展是由本身内部因素,即目标定位、运行机制、运行保障,与外部因素,即管理体制、法律环境、评价监管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3 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要素分析

3.1 目标定位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所推出的一系列重要的方针政策,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鼓励政企分开、管办分离,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等,客观上为社会组织发展创造了一个合法的制度空间[31]。

在体育社会组织建设过程中,完整的管理机制、完善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优质高效的管理能力等能够为拓展组织的生存发展空间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自上世纪90年代我国实施体育职业化发展以来,学者们开始从“多元治理”“法团主义”“分类控制”等理论视角研究体育社会组织改革,希望提高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市场调控能力。开展任何一项治理工作都应该有着明确的目标。十二五时期,国家体育总局提出了“加快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高公共体育服务水平,切实提高全民族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我国群众体育发展迈上新台阶”。在此目标指引下,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目标就是最大限度开发资源的效用,实现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优化配置,满足各相关利益集团的需求,并最终为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3.2 运行机制

体育社会组织长期以来能够较好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发展过程中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运行机制。国外的非营利体育组织发展水平大大超过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它们已经形成了十分成熟的法人治理机制,理事会是非营利体育组织内部治理的核心和最高决策机构,也是组织与外部连接的桥梁,承担着人力资源管理、筹资与财务管理、外部环境管理等主要任务[32];理事会的决策由执行层来进行操作和落实,因此构成体育社会组织内部治理机制的主要内容是理事会和执行层之间的关系[33]。国外非营利体育组织的内部治理机制注重权力分配和制衡,理事会、执行者和监督者各司其职,职能边界非常清晰,有助于形成独立工作、互相牵制、有效监督的格局[34]。另外,在财务管理上,国外非营利组织的最大收入来源是其自身提供服务所得到的社会捐赠和收益,第二大来源是来自政府的拨款。国外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管理有着严格的监管,社会组织必须保持财务公开透明,捐赠者、监督管理者和相关社会公众能够方便、准确地了解组织的资金来源和资金支出情况[34],为确保政府的免税优惠不被利用和滥用,有关政府部门既要审查非营利组织的非营利性,也会密切监督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活动,确保组织按照其预先设定的宗旨的目标分配和使用善款[35]。

3.3 运行保障

从筹资来源视角,诸多学者研究表明,体育社会组织除了依靠政府资金投入和面向社会集资之外,还可以并且也应该依靠自身活动的开展、服务的提供筹集资金,并将这部分资金继续用于体育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展。我国体育社会组织资源输入不外乎以下几个途径:1)体育社会组织的自身收入。为维持组织运营,体育社会组织会收取一定的会员费,提供服务也会收取一定的费用,这些构成了体育社会组织的营业收入。2)来自社会各界的实物捐赠。鉴于体育社会组织的非营利性,许多企业、慈善人士等会向其提供捐赠,在我国,尤其是一些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愿意将自己的产品捐赠给体育社会组织。3)对口管理部门的实物资源投入。与政府部门有着密切的关联是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的一个重要特点,因此,在资源方面对于其所属的政府部门或企事业单位有着较强的依赖性,其对口管理部门和所属单位往往会资助和配给体育社会组织运营所需的一部分资源。4)货币资源输入。我国体育社会组织运营所需的货币资源除自身收入和对口部门提供外,还会通过向社会团体、公民个人等募捐的方式来获得。5)无形资源的获得与输入。所谓无形资源包括体育社会组织的信誉、品牌、形象等,主要是组织开展业务活动过程中,通过不断改进自身管理慢慢建立和积累起来。6)政策资源的获得与输入。目前,我国一些非营利体育组织己经认识到政策的重要性,不仅仅满足于向对口管理单位要求实物和资金支持,而开始要求政策支持。此外,我国部分民间体育社会社团的资金来源基本靠自我筹集,主要包括会费、企业提供的赞助等,很难获得政府财政拨款和补贴,因此,许多民间体育组织长期处于资金严重不足的状态,甚至正常活动的开展也受到影响[36-37]。

从人力资资源视角,相关学者研究表明,体育社会组织的人力资源治理分为管理层、志愿者、雇员的激励与管理。管理层的效能对于体育社会组织的绩效水平具有深刻的影响,组织在实践中应当注重对管理者的资质管理和有效激励。目前,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志愿者管理和激励制度已经比较完备,通过形象激励(即评选和表彰优秀志愿者以增强其荣誉感,提升其参与非营利体育组织工作的热情)、兴趣激励(即安排志愿者从事其感兴趣的工作以提高志愿者的忠诚度)、动机激励(即以设计志愿者标志、口号、音乐等方式,提升志愿者的参与感和价值感),并辅以经济激励等方法手段激励志愿者。体育社会组织对志愿者的培训工作也日益重视,开展关于组织宗旨与发展历史、工作要求、团队精神、业务能力等方面的培训大大提升了志愿者素质和服务能力,同时加深了志愿者组织的认知和认同。雇员是完成体育社会组织任务、实现组织目标的稳定团队和主要的人力资源[38],因此,对雇员的培训和激励也成为体育社会组织关注的重点。

3.4 管理体制

社会组织在我国起步较晚,呈现“先发展、后管理”的特点。许多正式社会团体都挂靠于政府部门,人员由政府公务员担任,独立性不足,政府对社会组织的行政干预和政治管制特征明显。因此,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在其运行、与政府的关系、监管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特点,同时也存在许多的问题。另外,我国体育社会组织缺乏战略管理方面的人才支持,很多体育社会组织规模小,组织结构简单,人员除了行政管理人员之外就是教练员等体育专业人员,缺乏具备战略管理能力的专业人员。我国很多体育社会组织发展借鉴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做法,着手构建法人治理结构,以理事会制度为核心的法人治理结构在一些大型体育社会组织中得到了应用,不过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不规范的现象仍然普遍存在。另外,我国体育社会组织政治色彩浓厚,受到政府和对口管理单位的管控比较多,而真正纯粹属于民间性质的体育社团则自主性强,管理过于简单,完全没有形成完善的治理机制。

3.5 法制环境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必须有完备的法制规范和保障,法治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核心。早在1986年,原国家体委就做出关于开展体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93年,制定颁布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全面分析梳理我国体育体制的状况,提出了10个方面的改革任务和5个专项改革附件。199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推进体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又推出了《加强体育法制建设的决定》等。2002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2011年的《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虽然提出要改革体育管理体制,实行管办分离,并要求规范体育发展,但是体育有关参与主体权益保障等问题均未在法律法规中给予明确阐述。在当前推进体育治理的历史节点上,在上述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基础上,有必要就建设体育法治化作出更适时、更具整体性的规划部署[39]。2014年国务院46号文件提出完善体育产业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建设,加快推动修订《体育法》,清理和废除不适应当前改革要求的法规和制度,完善体育市场法律法规体系,实行依法监管。可见法制环境建设的努力从未停止,成为影响我国体育事业和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外部因素。

3.6 评价监管

社会各界对体育社会组织多渠道、多层次的监督机制已经基本形成,完善的他律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我国体育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尤其是公民个人的积极参与更是公民社会内在张力重要体现,对监督体育社会组织运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政府部门角度来看,一是通过对体育社会组织的财务管理制度和减免税优惠等有关法规政策实施监管;二是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和民政部门依法对体育社会组织进行业务指导和行为监管。从对口管理单位角度来看,体育社会组织的对口管理单位通常已经建立了完善的财务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这些部门同时对其管理的体育组织实施相应的监管。从社会公众角度来看,随着我国传媒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自媒体的蓬勃兴起,舆论监督的影响力日益提升,在客观上加强了对体育社会组织的社会监督。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体育社会组织评估模式,主要由民政部门和业务主管部门监管的模式还是比较落后。因此,完善的评估体系和他律机制的建立对于规范体育社会组织运行,全面吸纳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活动,及促使我国政府部门顺利实现转型等将发挥显著的效用。

4 小结

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是适应社会发展和体育发展的需要,体育社会组织治理是发展体育社会组织的必要手段,存在其自身的重要性、必要性。因此,在对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理论和相关研究系统梳理分析的基础上,从外部环境及内部环境科学探讨影响体育社会组织治理的相关因素:目标定位、运行机制、运行保障、管理体制、法制环境、评价监管,为体育社会组织有效运行,更为加快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指导。

[1]汪流,李捷.北京市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文化导刊,2010(8):1-5,13.

[2]秦勇,黄富印.四川省体育社团现状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11(2):14-15,19.

[3]秦海生.河南省市级体育社团实体化发展之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6):171-173.

[4]李伟听.上海市体育社团的评估指标[J].体育科研,2008(4):1-5.

[5]王广虎,胡艳.论我国体育社团改革的基础构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12-16.

[6]孔繁斌.民主治理中的集体行动——一个组织行为学议题及其解释[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6):76-82.

[7]Wood M M.Governance and leadership in theory and practice.In Wood M M.,Eds.Nonprofit boards and leadership:cases on governance,change,and board-staff dynamics[M].San Francisco:Josssey-Bass Publishers,1996:1-14.

[8]Young D R.,Hollister,R.M.,Hodgkinson,V.A.Governing,leading,and manag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M].San Francisco:Jossey-Bass Publishers,1993.

[9]陈洪.国家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探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4(12):7-12.

[10]刘玉.我国体育公共服务发展中体育非营利组织参与困境与对策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0(9):16-22.

[11]王旭光,王成,古丽颖.天津市社区体育组织现状及发展趋势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1(4):30-33.

[12]张金桥.我国自发性体育社会组织的合法性及其发展中的政府职责[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3(3):213-218.

[13]刘明生,李建国.城市社会体育组织参与体育公共服务的困境与对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3):53-56.

[14]张莹莹.黑龙江省社会组织社会管理能力提升路径研究[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4.

[15]周晓梅,谢水明,李蜜.发展和规范社会组织——以广东省为例[J].中国行政管理,2008(11):95-98.

[16]刘敏.构建现代社会组织治理体制:创新社会治理的突破口[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73-77.

[17]汪春翔.和谐社会视域下社会组织建设研究[D].南昌:江西师范大学,2013.

[18]李旸.上海社会组织建设与社会转型研究[J].科学发展,2012(8):77-92.

[19]张文闻,吴义华.法律多元视野下的国际体育组织基本法理问题[J].体育科学,2014(1):14-20.

[20]朱云杰,孙林岩.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评述[J].经济管理,2005(12):91-96.[21]臧红雨.非营利组织整体性治理结构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

[22]那述宇.监督机制的概念解析与模式选择[J].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4):38-43.

[23]陈喜强.顾客导向型社区组织战略目标定位及其政策意义[J].经济体制改革,2005(1):59-62.

[24]张伟,李建国.创新社会治理视域下社会体育组织研究述评与前瞻[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1):4-7.

[25]王佳妮.北京市海淀区北太平庄街道体育社会组织发展研究[D].北京:首都体育学院,2013.

[26]李丹阳.NCAA发展与治理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65-66.

[27]Maug Ernst.Boards of directors and capital structure:alternative forms of corporate restructuring[J].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1997(3):113-139.

[28]邓国胜.非营利组织评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29]赵伯艳.社会组织在公共冲突治理中的作用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2.

[30]彼得·德鲁克.非营利组织的管理[M].吴振阳,译.武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1]俞可平.中国公民社会:概念、分类与制度环境[J].中国社会科学,2006(1):109-122,207-208.

[32]Esther,L.Responsibilities and roles of boards in nonprofit organizations:the Israeli case.[J].Nonprofit Management&Leadership,2004,15(1):231-268.

[33]Saidel,J.Expanding the governance construct functions and contributions of nonprofit advisory groups[J].Nonprofit and Voluntary Sector Quarterly,1998,27(4):421-435.

[34]赵烜民.美中非营利体育组织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35]杨秋林,张国华,王小林.英法等国非营利农业组织财务管理的主要做法及启示[J].会计研究,2001(11):61-63.

[36]许月云,许红峰,王海飞.民间体育组织发展现状调查——以福建省为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0(9):4-8.

[37]张明俊.公民社会视阈下我国体育事业的转型发展[J].体育学刊,2014(5):32-35.

[38]赵卓,亓少远,江大雷.美国体育志愿者的培养体系及启示[J].浙江体育科学,2009(5):8-11,17.

[39]于善旭.论法治体育在推进体育治理现代化中的主导地位[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6):1-6.

责任编辑:乔艳春

Theoretical Factors of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 M anagem ent:Presentation and Construction

HUANG Hongyuan,LIRongri
(School of Sport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200237,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overnment function transformation,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as an important carrier to take part of the role of the sport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becom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in the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In this paper,we use the researchmethods of comparison and analogy,induction and deduction,analysis and synthesis to study the factors thathave influence on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management.Results revealed that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s management were affected by the internal factors including objectives,operation mechanism,safeguard mechanism and the external factors including governance system,legal environment,evaluation and supervision.

Non-profit sports organization;theoreticalmanagement factors;presentation;construction

G80-052

A

1004-0560(2015)06-0071-05

2015-10-01;

2015-11-12

黄红媛(1992—),女,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经济与管理。

李荣日(1966—),男,教授,博士,主要方向为体育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非营利体育发展
净水进万家
Bringing clean water to millions 净水进万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非营利组织为有需要的人量身定做衣服
非营利组织发展亟待解决两大问题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